第127章 步步緊逼

面對秦日綱的疑問,林成庭給了吳汝孝一個眼神,吳汝孝當即道:“這個第二混成團我和他們交手過幾次,這是林哲手底下的老部隊了戰鬥力不俗,當初我麾下近萬人駐防荊溪,但還是沒能擋住最後被迫撤退。”

說到這裡,他略微停頓了會後道:“不過之前我可是記得這個第二混成團是林安飛所部啊,怎麼變成徐言青了?如果是換成了徐言青的話,恐怕宜興那邊要更不好打了,據我所知,徐言青此人在餘勝軍裡的聲望是超過林安飛的!”

林成庭當即道:“不錯,餘勝軍的數大頭目我基本略有了解,林哲手下的頭號戰將乃是石琅翼,其他的林安飛、徐言青、施清瑄、曲攀雲、王呂雲、許鵬安大多能力不俗,而這個徐言青在這些人裡頭,據傳排的進前三之列!”

這兩年以敵爲師,視餘勝軍爲最大敵人的林成庭可是蒐集了大量餘勝軍的情報,不僅僅有編制、戰術以及駐地之類的情報,對餘勝軍內的諸多高級將領也是關注無比。

餘勝軍內高級將領的資料幾乎擺滿了林成庭的案頭,儘管這些資料有相當多都是不準確的,但是依舊可以讓林成庭看出一個大概了。

“這個第二混成團還算是好的,宜興那邊就算是短時間內守不住,但是拖延一段時間不成問題,我們的真正心腹之患是餘勝軍的第一混成團和石琅翼!”林成庭繼續道:

“第一混成團是林哲的起家老部隊,戰力爲餘勝軍諸團之首,加上該團團長石琅翼素來以擅攻能守聞名。該部居於敵軍中軍,林哲要來進攻常州的話。必然以該團爲首。”

“嗯,你說的不錯。到時候如果要擋這個第一混成團,恐怕至少需要萬五兵不可!”吳汝孝也是diǎndiǎn頭。

剛到常州,也沒有和林哲的餘勝軍交過手的秦日綱聽見這兩人的談話,從他們的言語中彷佛對林哲的餘勝軍懼怕無比,這怕林哲也就算了,竟然還對林哲手下的幾個將領都如此畏懼。

他都要懷疑,這兩個人是不是以前被林哲打傻了!

當即他就是開口:“林哲擁軍不過萬餘而已,你我三部相加精兵足足有八萬餘,難道還怕了他林哲區區萬人?還是說你們都被林哲打沒了膽。”

他這一說話。吳汝孝被嗆得神色尷尬,說實話他真是被林哲打怕了,當年蘇州城下的慘敗彷佛如同昨夜噩夢一般,每次想起都是讓他心驚膽顫。

但是林成庭卻是站起來冷哼一聲,他林成庭和秦日綱雖然同屬太平軍,但是他和秦日綱可沒什麼交情,他林成庭以往只是太平軍的旁系而已,後來有了東王楊秀清的看重纔有了他的平步青雲,並且在他慘敗浙北後依舊對他不離不棄繼續支持他擴編新軍。最終讓他鹹魚翻身一舉攻破江南大營,被封爲鎮胡侯。

在他眼裡,天下之大也就只有林哲才值得充當他的對手,只有楊秀清才值得他效忠。其他的就算是洪秀全他都不在乎,更加別說這個秦日綱了。

當即就是絲毫不給秦日綱臉面:“只要看看餘勝軍的戰績,那麼燕王你就會知道。成軍以來餘勝軍從未戰敗過,如此的人難道不應當謹慎對待?”

秦日綱被嗆了這麼一句。當即就是道:“哼,已經膽氣全無的敗軍之將!”

言罷就是奪門而去。林成庭卻是露出一絲冷笑:“在我林成庭眼裡,你秦日綱算個屁,擺開陣勢來,我帶領半數兵力就能滅了你三萬人!”

暫不提林成庭、吳汝孝以及秦日綱三人,且說餘勝軍這邊,林哲在蘇州彙集了中軍主力部隊後,也沒有第一時間出擊。

就和太平軍那邊已經大體查探到了餘勝軍的情報一樣,餘勝軍也是得到了太平軍的諸多情報。

“區區常州一府,竟然彙集了賊軍十萬,難道這些賊軍要鐵了心東進蘇鬆太?”王呂雲放下衆人傳過來的情報後繼續道:“此戰敵衆我寡,我們是不是先守一守?”

不過這話剛說完,一邊的石琅翼就是道:“一味的防守的話 ,保住蘇州估計是問題不大,但是萬一敵軍不來蘇州,直接去宜興或者常熟怎麼辦?這兩個方向都是隻有一個團而已,我軍戰力雖然不俗,但是敵軍傾巢而攻的話,怕是要危險!”

“那依石團長之見?”邊上的第五混成團沈馳雲如此問道。

“進攻,對於我餘勝軍來說,唯有不斷地發動進攻,利用時間差打擊敵軍各部,這樣才能夠抵消我們的兵力劣勢,最後合圍賊軍於常州城!”

“萬一敵軍始終彙集一處,屯兵常州不分兵呢?”一旁的督練官許鵬安也是開口道。

“那就更簡單了,我們中軍主力牽制敵軍於常州,再讓第二混成團和第四混成團繞過常州,攻略常州以及鎮江腹地,斷他們的後路補給,如果他們不想困守孤城,就必出城把我們這支中軍主力擊敗,而一旦他們出城主動來攻,完全可以重演蘇州前事,徹底擊潰賊軍。”

“如果他們死守常州或者主動退兵西去呢?”此時,林哲也是開口了。

“如果敵軍死守常州,不出戰也不退卻,那麼我們一邊和他們對持,一邊讓第二混成團和第四混成團繼續攻城略地,收復丹陽,鎮江,最後威逼江寧,如今賊軍精銳齊齊彙集常州,江寧空虛無比,只要我軍偏師進抵江寧城下,賊軍必然恐慌,到時候必然退兵回援江寧!”

“如果敵軍主動退卻,那麼我們這一次出戰的戰略目的也就達到了,可謂是不戰而勝!”石琅翼說這話的時候,看向了林哲,眼神中似乎帶有了期盼。

聽到石琅翼的這話,林哲面帶微笑對着他diǎn了diǎn頭,林哲給石琅翼diǎn頭,並不是因爲他說的這些戰術方案有多麼好,而是因爲石琅翼說這些話的時候帶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信息的。

那就是他認爲餘勝軍的戰略目標並不是剿滅太平軍,也不是攻克天京或者鎮江,而是要阻擋太平軍東進,從而保衛上海爲核心的蘇鬆太地區的戰略安全。

這表明着經過這兩年的一系列事情後,石琅翼已經是終於把餘勝軍的利益置於朝廷利益之上。

朝廷的利益是什麼?自然是儘早剿滅太平天國啊。

而餘勝軍的利益是什麼?保住上海爲核心的蘇鬆太地區的戰略安全,保證餘勝軍的軍費來源。

至於剿滅太平天國,那是朝廷的事,和餘勝軍無關!

由於己方兵力過少,固守蘇州的話敵軍有可能從蘇州的常熟、邵文一帶進軍,從而讓蘇州的這些地區生靈塗炭。

林哲同樣也是害怕太平軍來一個戰略方向大轉變,不往東進反而是沿着太湖西進南下浙北,進攻宜興、長興等地。

而這兩個地方的餘勝軍都是隻有一個混成團而已,就算能夠固守某個城市,但是敵軍人多勢衆完全可以分兵繞過南下,到時候浙北或者蘇鬆太地區就有可能遭到太平軍的劫掠破壞。

爲了避免自己固守蘇州,而導致敵軍分兵去其他地方,所以林哲決定主動率軍西進,四月十二號,林哲率軍餘勝軍中軍主力近八千人離開蘇州,兩天後抵達無錫。

常熟方向的林安飛率領的第四混成團也是一同西進,在距離林哲中軍北方大約八公里的方向同時行軍,以掩護林哲中軍的側翼,避免大股賊軍迂迴到林哲中軍的側後位置。

宜興方向,經過三天激戰後,徐言青率領第二混成團成功擊潰八千餘太平軍,於四月十五號佔領該城,略微休整後該部繼續向前進軍,他們沒有去常州府城所在的陽湖縣,而是轉道東北方向,朝着金壇縣而去。

面對餘勝軍的步步緊逼,太平軍也是逐步收縮兵力,除了派出大量偵騎繼續刺探餘勝軍的情報外,林成庭、吳汝孝、秦日綱三人的部隊已經大多收縮到了常州府城內以及周邊地區,並開始構築大量的防禦工事,挖壕溝胸牆,加厚常州府城牆等。

就當太平軍和餘勝軍雙方都是如臨大敵,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

清廷那邊終於也是反應了過來,得知江南大營、江北大營相繼被破後。

清廷當即下旨把向榮革職留任,之所以革職而留任,是因爲向榮雖然戰敗了,但是好歹帶着殘兵退往丹陽繼續固守。而託明阿這個只知道自己逃命的傢伙直接被革職,連留任的機會都沒有,直接另派了德興阿爲欽差大臣,督辦江北軍務。

清廷立馬下旨要把向榮革職留任,可惜革職留任的聖旨還沒送到了,向榮就是在丹陽戰敗而自殺身亡了。

向榮一死,清廷不得不調和春爲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同時任命黃宗漢、張國樑、林哲三人幫辦江南軍務。

咸豐帝下旨要求江南各軍務必儘快收復鎮江,進軍江寧云云!

和春抵達江陰後,不知道是因爲心急還是他認爲自己比向榮更牛逼,剛上任就是派了信使抵達餘勝軍大營內,限時林哲三天內對常州發起反攻,而他也會親自率領江陰的三萬大軍隨後抵達云云。

林哲看完他的信後,直接冷哼一聲,當着信使以及石琅翼等人大批下屬的面把信直接扔在地上:“我林哲收復蘇州的時候,他還不知道在那裡吃奶呢,就憑他也想對我林哲指手畫腳。”

第8章 營制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55章 輕鬆勝利第74章 上任設衙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45章 南撤湖州第31章 謹慎東進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83章 添船夠炮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1章 餘姚林家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82章 組建水師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89章 湖州之危第79章 主政一方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36章 追擊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
第8章 營制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55章 輕鬆勝利第74章 上任設衙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45章 南撤湖州第31章 謹慎東進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83章 添船夠炮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294章 視察江陰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1章 餘姚林家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82章 組建水師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103章 黑夜混亂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650章 超前的設計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205章 四省巡撫第93章 逃兵和恐慌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89章 湖州之危第79章 主政一方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292章 大戰前的影響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598章 年輕一代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36章 追擊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