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初步方案

陳靜看着林哲走進來,她露出略微疑惑的神情,看了眼座鐘發現現在纔是上午十點一刻,除了特殊事件外,平常這個時候林哲往往都是在前殿處理政務的,一般要等到中午時分纔會返回後殿用餐(清末梟雄272章)。

有時候下午時候林哲會偷懶不辦公,但是上午的時候林哲很少說扔下政務返回後宮休息的。

帶着心中的疑惑,陳靜沒有讓侍女去接過林哲的外套,而是自己上前了兩步主動接過林哲的外套,紅脣微動:“今天怎麼這麼早?”

林哲一邊往前走,一邊道:“嗯,覺得有些累!”

陳靜並沒有問他爲什麼會累,看林哲的神情明顯是煩着某些事情,而能夠讓林哲心煩的估計也就只有那些軍國大事了,而身爲一個傳統女子,她非常清楚有些事情是自己可以問的,而有些事情是自己不可以問的。

而軍國政務就是她的禁區,別說主動問了,就算是林哲主動說起,她都不能發表任何的意見,而且她也不會去刻意記住什麼,往往是林哲說完了,她聽過了也就忘了。

雖然說林哲並沒有刻意去制定什麼不允許後宮干政的制度,但是內閣那邊的一大票官員卻都是睜大了眼睛盯着呢,上次林哲的母親也就是現在的皇太后說了幾句,說什麼家裡有幾個後輩的仕途問題,結果風聲傳到了外頭,內閣總理大臣畢餘同就是親自帶着內閣的幾個大臣,竟然是毫不客氣的給林哲上書,雖然不可能說直接指責林老太太的話,但是言語之間卻是大談特談後宮干政,女官、宦官干政以及外戚干政之類的害處。

很明顯,朝臣對後宮干政的防範是非常警惕的!

陳靜雖然是皇后,這後宮事務盡歸她一手之手,但是除了後宮事務外,陳靜卻是從來都不會去關注前殿軍政事務,那是一個她不能涉足的雷區。

因此陳靜並沒有去問林哲爲什麼。她只是接過了林哲的外套放好後,然陪着林哲進去,口中道:“既然累了,就在這邊好好休息!”

林哲看着這個已經和自己相濡以沫數年的妻子。這幾年來陳靜可以說是傳統妻子的典範了,和林哲的相處並沒有什麼所謂的甜蜜,但是卻是非常融洽,從來不會讓林哲感到什麼爲難。

就算是當初林哲打算給陳靜的弟弟封一個爵位的時候,她也是主動代弟推遲。最後還是林哲堅持才授予了陳家弟弟一個最低級的男爵爵位。

進入內院後,就是看見了已經一歲多,正在牙牙學語的女兒淑純公主正在奶媽的懷裡,似乎是看見了父親的到來,她開始哇哇一叫,竟然是哭了起來。

陳靜連忙走了過去,從奶媽的手中接過了女兒,一邊輕搖着一邊說:“素素不要哭!”

林哲看着這對母女,並沒有去上前添亂,讓他去逗逗正在玩的開心的女兒沒問題。但是這哄小孩實在不是他的強項,之前的多次經歷就已經證明,這哭起來的女兒到了他懷裡會哭的更厲害。

好不容易等這寶貝女兒停下了哭聲,林哲這纔拿着一個毛茸茸的布娃娃上前去逗她,等這小女娃伸出肉肉的小手抱住這布娃娃後,不用幾秒鐘就是傳來咯咯的笑聲,這小傢伙笑了。

陳靜看着這一對父女,心中不由自己的卻是看向了自己已經隆起的腹部,再等上了七八個月又會有一個小傢伙會誕生!

她在不久前就是被宮務廳醫務處的醫生確認爲懷孕,這是她的第二胎!

但是讓她有些鬱悶的是。在她懷孕之前,另外兩個嬪妃卻也是相繼懷孕,其中一個是九嬪之一的李惠嬪,這個李惠嬪出身一箇中級官員之家。其父親是浙江的一名知縣,自從入宮後其人非常低調,也算不上什麼得寵,林哲都只是例行公事一般去她院子裡歇息了四五晚而已,但是架不住她運氣好啊,僅僅是幾次**就是讓她懷孕了。

被查出來懷孕之後。也許是知道李惠嬪在宮內處境不太好,再加上林老太太做夢都想要一個孫子,而且林老太太可是豪族大家出身,對大家族裡的各種宅鬥是瞭如指掌,生怕宮內裡有人對李惠嬪不利,所以一得知李惠嬪懷孕後,立馬就是把李惠嬪接到了她住的院子裡,很明顯就是怕有人用小手段讓李惠嬪流產之類的。

而懷疑的目標自然就是陳家這個皇后還有其他嬪妃了!

除了李惠嬪外,還有方德嬪也是在前幾天被檢查出來懷孕,方德嬪是後宮一後九嬪裡最受林哲寵愛的女子,林哲在後宮的時間幾乎有近半都是和她待在一起的,就連陳靜這個皇后見到林哲的時間都沒有方德嬪見到林哲的時間多,這懷孕也不奇怪。

林哲喜歡方德嬪,自然也是愛屋及烏,得知她懷孕後,更是親自派了兩位自己的貼身女護衛到她身邊,以防出現什麼意外。

按照預產期來看,李惠嬪是最早生的,而皇后陳靜的第二胎其次,方德嬪的再次。

別看只是生產時間的順序不同而已,但是裡頭將會影響到後續帝國皇位繼承人的順序,儘管到目前爲止林哲尚沒有確定是立賢還是立長,但是長子肯定會有極大的天然優勢。

不過不管是林哲還是林老太太,都是嚴防宮內的潛在爭鬥,你可以和方德嬪一樣用心計奪得林哲的寵愛,但是不能把手伸得太長,如果搞出來手段讓懷孕的妃嬪流產,這就是林家母子無法忍受的。

也好在林老太太掌管家業多年,對於這些兒媳看的非常嚴厲,就算是陳靜這個皇后也是在林老太太的防備之中,所以到目前爲止,林哲的後宮還是呈現了一種和諧氛圍,沒有出現宮鬥小說裡描述的那慘烈無比的景象。

在皇后陳靜這裡用過午飯後,林哲一直等到午後將近兩點纔是返回平仁堂繼續辦公。

這軍政事務那麼多,他林哲總不能一直偷懶不處理政務。

林哲並不算什麼太過勤奮的人,也沒有和朱元璋等開國皇帝一樣天天把自己累得半死,總體而言他處理政務的時間不算多,而很多時間都是用來召見臣子。

不過雖然不至於沒日沒夜的工作,但是林哲也不會說搞什麼三日不上朝之類的事,帝國正處於風雲涌動的浪潮之中,他必須時刻對時局保持掌控。

在平仁堂的辦公室裡把上午擠壓的文件處理完畢後,外頭的秘書就是通報,參謀部總長陳雲陶請求覲見。

等陳雲陶進來後,向林哲遞上了手中的文件,同時口中道:“這是統帥部各部針對英法聯軍制定的一個初步方案!”(。)

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75章 出兵松江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89章 湖州之危第485章 視察上海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13章 見黃宗漢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233章 中華門第289章 慘勝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617章 出巡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62章 破城第82章 組建水師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647章 皇子所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1章 餘姚林家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30章 救援長興第91章 攻城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5章 縣令相邀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30章 救援長興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78章 各方利弊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12章 機器繅絲廠
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65章 傳統和科學的結合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75章 出兵松江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89章 湖州之危第485章 視察上海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398章 橫掃北方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13章 見黃宗漢第470章 派系之爭第233章 中華門第289章 慘勝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517章 母憑子貴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617章 出巡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72章 吳健彰進營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第62章 破城第82章 組建水師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647章 皇子所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1章 餘姚林家第671章 石油和南洋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266章 新式火炮和後裝槍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30章 救援長興第91章 攻城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5章 縣令相邀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30章 救援長興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78章 各方利弊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12章 機器繅絲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