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北海國

自從日`本爆發尊王攘夷運動後,整個日`本就是開始亂套了,從普通的分歧再到內戰爆發,現在的日`本已經是持續了多年的內戰(清末梟雄604章)。

而持續的內戰也是讓日`本多地陷入了困局,戰爭帶來的不僅僅是大量的死傷,同時還給普通民衆帶來了沉重的生活壓力。

爲了維持戰爭的開支,不管是明治政府還是德川幕府,都是極力的壓榨每一個百姓,農民們收穫的糧食不足以養活自己,賣兒賣女的現象相當之普遍。

甚至爲了籌集經費,德川幕府甚至官方組織了人手跑到上海等中國沿海城市開設各種名目的‘茶室’,國人多稱之爲東洋茶室。

何爲東洋茶室?

當代文人如此描述:外白渡橋有所謂三盛摟者,東洋茶室也,執役其中者均爲彼邦二八妖姬,六寸圓趺不加束縛,高髻盤雲,粉裝替雪,亦覺別饒丰韻。入其中者納資一二角,則春浮螺碧,板拍牙紅,索笑**,了無慍意,若輸英蚨二翼,不難真個**。

興許這段文字描述過於書面化了些,用後世的話簡單來說就是:在這些東洋茶室裡,一兩角錢就能找個十六歲的日`本小妞,讓她唱唱歌跳跳舞順便可以摸摸大腿,再多加些錢的話就能直接那啥啥了。

自從帝國強勢進入日`本後,不管是明治政府還是德川幕府那邊,實際上都已經放棄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只不過和歷史上不同的是,歷史上日`本人睜開眼睛看世界,把目光都是瞄向了西方,尤其是英法普等國。

而在這個時代,日`本人卻是把目光瞄向了帝國,這一方面是帝國距離日`本更近,另外一方面也不是和帝國的傳統強勢歷史有關,近代中國沒有和歷史上那樣淪落,反而是強勢崛起,繼續保持着作爲東亞強國的勢頭,這種情況下,日`本的目光肯定是會落在帝國身上。

除了正常的一些商貿往來外,德川幕府爲了賺取更多的外匯,官方組織了諸多日`本年輕女子專門針對外來的洋人和中國人開設各種各樣的藝館,一開始只是在中英等國在日`本的租界裡開設,但是日`本人很快發現上海、天津、廣州等中國的沿海大城市市場更大,所以就是乾脆組織了更多的年輕日`本女子跑到上海等帝國城市來撈金。

據德川幕府駐上海領事館統計,1868年上海常年生活居住的日`本人有近千人,其中百分之七十都是性產業從業人員,每年可爲德川幕府貢獻超過近二十萬圓的外匯收入。

由此可見,多年內戰後的日`本的財政已經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德川幕府之所以還能夠支撐下去,完全是靠着帝國的貸款,明治政府那邊也是差不多,欠了中英法三國一屁股的債,這靠在東南亞各地的東洋茶室賺錢,估計是幾十年都還不完啊。

民不聊生,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自然是會反抗,而一些有野心或者說不願意被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收攏權力的大名們也是往往會打着各種的旗號,有些是拒絕向這兩個中央政府出兵出錢,有些乾脆是宣佈不承認這兩個政府,關起門來自個玩。

這裡頭就有着蝦夷地鬆前藩(清末梟雄604章)!

雖然德川幕府在1855年宣佈蔣蝦夷地直轄,不過這種直轄並沒有多大的效力,鬆前藩依舊統治者蝦夷地,只不過財政情況相當之困難。

而進入六十年代,日`本發生內戰的時候,蝦夷地也是迎來了劇烈的變化,首先是稚內港被整個割讓給了帝國作爲租界後,雖然從國家主權而言,日`本人是承受了巨大的恥辱,但是中國人的到來也是給蝦夷地帶來了新的活力。

雖然說稚內港並不算什麼深水良港,但是這個港口卻是極爲難度的常年不凍港,而不凍港在北太平洋沿海是屬於非常難得的,在北太平洋西海岸,也就是海參崴一直到北冰洋,常年不凍港只有碧德港這麼一個。

但是蝦夷地的稚內港卻同樣是不凍港,而且這個港口崗位位於宗谷海峽,具有極大的戰略地位。

因此,蝦夷地的稚內港雖然並不是一座多麼合格的軍用港口,但是每年冬季的時候,帝國海軍的北海艦隊的船隻依舊會大批量從廟街、黑龍江等地南渡,然後來到稚內港過冬。

爲了給海軍服務,海軍在這裡修了建設了一些補給站,同時還有一些修繕設施,不過並不多而已。

帝國在這裡開闢租界後,帝國的商人也是陸續來到,並開設商行,和當地的蝦夷人進行貿易,同時也會和當代的一些日`本人也進行貿易。

蝦夷地的其他幾個港口沒有成爲中國的租界,但是根據帝國和德川幕府簽訂的條約,帝國商人也是有權力在蝦夷地的其他少數幾個港口通商。

雖然說蝦夷地本身沒有什麼太多,太好的特產商品,但是即便是小打小鬧的通商貿易,也總比以往的好得多。

這兩年鬆前藩的財務狀況好了後,自然就會萌發一些亂七八糟的想法,比如說他們不願意每年都給德川幕府送去大量的錢財甚至士兵。

如果說德川幕府有希望短時間內擊敗明治政府也就算了,偏偏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德川幕府要想徹底擊敗明治政府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帝國不允許。

這種情況下,戰爭有可能會持續很多很多年,這種情況下,很多大名自然是不願意在這場看不到盡頭的戰爭裡耗下去。

去年的時候,鬆前藩就是用各種的藉口推脫,減少了很多原本該給幕府的稅金和士兵。

而到了今年的時候,蝦夷地人也是爆發了幾場的動亂,鬆前藩更是藉口蝦夷人不穩,把原本用以支援德川幕府的資金和人員都給扣了下來。

蝦夷人的動亂,這背後裡自然有着帝國的因素,早幾年開始,帝國就開始插手蝦夷地了,甚至把蝦夷地的獨立問題搬上了談判做。

帝國是認爲蝦夷地在歷史上並不屬於日`本的傳統領土,因此蝦夷地人有權力自主決定蝦夷地的未來,是獨立還是加入日`本。

這種事自然是讓德川幕府非常不滿,但是德川幕府因爲還需要帝國的支持,所以也沒敢說直接拒絕,但是就這麼拖着不談。

這種情況下,帝國自然是不幹坐着,很快就是找到了鬆前藩還有蝦夷地部落的那些土著們,那些蝦夷人的土著自然是和他們沒有什麼好談的,都是一羣未開化的土人而已,隨便給他們幾個新奇的商品,就會傻乎乎的被帝國的使者蠱惑,進而搞出了好幾場的動亂來。

而鬆前藩呢,對此帝國的使者就要謹慎的多。

帝國的駐稚內領事給鬆前藩承諾,如果鬆前藩有膽量脫離日`本的話,那麼帝國就會支持他們獨立建國。

獨立建國?

這個誘惑對於任何一個野心家來說都是很難拒絕的,鬆前藩的前兩任藩主,即鬆前崇廣、鬆前德廣兩人還是比較謹慎的。

鬆前德廣主政蝦夷地期間,他雖然被帝國的承諾吸引了,但是並不認爲徹底的獨立建國是好主意,因爲這會引來幕府的鎮壓,而他並不認爲實力弱小的蝦夷地能夠擋得住的德川幕府的討伐,所以只是剋扣些許對德川幕府的支持,但是並沒有公然的叛變。

但是當鬆前修廣就任藩主後,年輕人的他很快就是下了決心,這當一個大名那裡有一一個王國的國王爽啊。

很快就是和帝國的外交人員密謀了一番,剛上任呢,就是藉口蝦夷人動亂,然後斷絕了對德川幕府的稅金和兵力上的支持。

同時遣返了多名德川幕府派來的官員。

這些行爲都已經是證明了鬆前修廣已經是準備和德川幕府徹底決裂,而這種決裂也和以往的其他大名和幕府的決裂不同的,以往的那些大名決裂,頂多就是不服從幕府而已,但是鬆前修廣卻是打算直接脫離日`本然後建國。

這種野心在當代日`本里,算得上是頭一份了。

眼見着鬆前藩那邊是越高越大,外務部那邊也是趕緊把相關事務報告了上來。

而這個時候,林哲纔是知道,已經被自己遺忘了幾年的蝦夷地竟然又發生了這麼多的變化,這些外務部的外交官們倒是挺能折騰的。

蝦夷地如果能夠獨立的話,自然是好事,能夠進一步分裂日`本,搞不好就能夠弄出一個三國鼎立的姿態,分別是明治政府和德川幕府,還有這個蝦夷地。

只是,這件事上帝國不能插手的太多,免的讓德川幕府鋌而走險和帝國翻臉,雖說德川幕府和帝國翻臉的話,帝國也不懼怕什麼,但是對於帝國的日`本政策始終不是什麼好事,所以能低調還是要低調。

“蝦夷地那邊要慎重,他們鬆前藩要獨立,我們不能插手太多,能不能成功還得靠他們自己!”林哲如此吩咐宋關前。

當即宋關前道:“皇上,那鬆前藩那邊提出要採購軍械一事?”

“這個自然是準了,有生意上門,那有不做的道理,只要鬆前藩能夠拿得出錢來,自然是可以買的,嗯,必要時候也可以給一些貸款!”

林哲知道,現在的日`本不管是德川幕府還是明治政府,又或者是那些大名們,一個個都是窮的叮噹響的貨色,根本就沒有什麼錢購買軍械,要是不批准貸款的話,他們也賣不了多少軍械。

外務部得到了林哲的指示後,很快就是派人和鬆前修廣進行了談判,鬆前修廣也是個有野心也有魄力的人,當即就是決定向帝國貸款壹佰萬圓,用以採購軍械武器。

同時他們也是自籌資金開始擴張軍隊。

這要獨立建國,自然免不了要的面對幕府的討伐,儘管幕府的主力部隊都被明治政府的軍隊拖住了,但是幕府隨便派支小部隊來,或者靠近蝦夷地的那幾個大名派遣軍隊來,這不是目前弱小的鬆前藩能夠抵抗的。

當一切準備就緒後,1868年的十二月十六號,鬆前藩就是公開驅逐了所有幕府派遣到蝦夷地的官員,宣佈脫藩,成立獨立自主的‘北海國’。

鬆前修廣自認爲北海國國王,並照會各國北海國是爲獨立自主的國家,同時也宣佈對幕府和明治政府的戰爭保持中立。

此舉毫無疑問是遭到了德川幕府的強烈反對,甚至明治政府那邊也是強烈反對這種分裂行爲。

德川幕府隨後就是宣佈要派兵討伐鬆前藩。

面對日`本出現的這種亂局,帝國還正式的發佈了通告,稱帝國將會在北海國事務保持嚴格的中立,英國和法國等自然是無所謂,反正現在他們的勢力也很難抵達日`本了,影響力本來就不大,也沒有什麼心思去摻和這明顯就是中華帝國搞出來的事,所以這兩國在日`本的領事是很乾脆的宣佈了中立。

雖然明眼人都知道北海國的成立有着中華帝國的暗地裡支持,但是不管怎麼說,帝國也沒有公開的表示支持,所以德川幕府也是隻能捏着鼻子認了,要是不服氣的話,帝國說不準立馬就掉頭直接公開支持北海國了,那樣就更得不償失了。

北海國的成立,給原本就已經陷入內戰的日`本帶來了更大的分裂傾向。

尤其是1869年的一月二十七號,德川幕府拉着靠近北海國的另外幾個大名,集結了將近一千五百人的軍隊乘坐各種船隻,然後渡海登陸北海國,隨即和北海國的軍隊,實際上也就是鬆前藩的藩兵在箱館發展激戰。

此戰中,北海國的三千餘軍人雖然實力差了些,但是憑藉兵力上的優勢,同時也是裝備了衆多從帝國緊急採購來的各種新式武器,這才通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式擊退了幕府軍的進攻。

此戰中,幕府軍損失近千人,只剩下五百多狼狽逃回到船上,而北海國則是死傷千餘人。

這場箱館戰役,北海國挫敗了幕府的第一輪討伐,由此奠定了北海國的立國基礎。

然而雖然第一輪討伐失敗了,但是德川幕府顯然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很快就是籌集了更多的軍隊,準備來第二輪討伐。

實力弱小的北海國面對幕府的討伐,可以說是危在旦夕,如果沒有太大的意外,北海國估計就和歷史上的蝦夷共和國一樣,只能存在區區百餘天就會被消滅。(。)

第91章 攻城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71章 擴軍五千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233章 中華門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316章 國宴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614章 鋼面鐵甲第69章 江海關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4章 擴張護院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15章 公然敲詐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37章 遭襲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425章 提親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27章 刺刀肉搏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36章 追擊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53章 東進上海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1章 餘姚林家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712章 各國異動
第91章 攻城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210章 工商發展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71章 擴軍五千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233章 中華門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303章 激戰吳淞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439章 財政和軍費第688章 中英談判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412章 英俄威脅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316章 國宴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182章 驚天巨響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685章 冊立太子(二)第614章 鋼面鐵甲第69章 江海關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677章 中俄南京條約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4章 擴張護院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15章 公然敲詐第581章 中寧密約第37章 遭襲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425章 提親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236章 腥風血雨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346章 李鴻章的好奇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27章 刺刀肉搏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36章 追擊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53章 東進上海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222章 步兵對騎兵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1章 餘姚林家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312章 財務部的苦和樂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712章 各國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