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辭相

第111章 辭相

滅楚爲先!

如果提出這句話的是尉繚、姚賈,甚至是隗狀、李斯。

趙佗都不會覺得驚奇,畢竟歷史上秦國就是先楚後齊,以這些重臣老辣的眼光,自然能看出齊和楚之間先滅哪一國更有優勢。

就連趙佗白日在偏殿中對答時,提出的也是以楚爲先。

他之所以一路旁敲側擊,暗示李信齊易楚難,並不是想要改變秦國的戰爭國策,他們也沒有這個能力。趙佗只是希望能改變李信當主將伐楚這件事。

或者就算改變不了李信伐楚,那趙佗也希望在自己的不停影響下,李信能夠重視攻打楚國的難度,不會再像原本的歷史上那麼輕狂,區區二十萬就敢伐楚。

事實上,李信果真聽進了自己這個臂膀的話,提出了先伐齊國的策略。

趙佗正暗自欣喜,這樣一來,秦王政恐怕會對李信失望許多,甚至不會再讓他當主將了。

哪知道就在這時候突然冒出一個昌平君來。

“昌平君莫非也是想像尉繚、姚賈一般表忠心嗎?”

趙佗眉頭緊皺,看着昌平君平靜的表情,拿不準對方的心思。

昌平君可和尉繚、姚賈這種普通魏人不一樣。他是真正的楚國公子,身體裡流淌着羋姓熊氏的血脈,他若提出伐楚,那可就真的是在滅自家祖廟了。

更重要的是,趙佗清楚此人正是未來伐楚大敗的原因之一,他如今提出伐楚之策,莫非是有什麼預謀?

就在趙佗心中亂猜的時候,秦王政已淡淡說道:“昌平君所言當先伐楚國,不知可有獻策。”

昌平君微微一笑,道:“當今楚王負芻,乃是弒兄謀篡之徒。其名不正,則言不順。楚國數千裡之土,有不少封君臣僚對其暗懷不滿,此正是楚國上下離心之時,若我秦國趁此良機伐楚,楚必無法全力應戰,可一舉而破。”

此話一出,諸位重臣皆點頭贊同。

齊楚之間,以楚爲先,這個原因很重要。

唯有李信聽到這話羞的滿臉通紅,他只顧考慮着齊楚之間的國土戰力對比,並沒有想到楚國內部的形勢變化,亦是征伐的關鍵之處。

昌平君接下來的話更是毫無忌諱,他朗聲道:“臣熊啓,本是楚考烈王庶子,與負芻互爲手足,他所篡殺的楚王熊猶也是臣的兄弟。”

“所以,如果臣前往楚國邊境,暗中打着爲熊猶復仇的名號,就可以勾連楚國內部對負芻不滿的大族豪貴,這樣就可從內部瓦解楚國的力量,而外則能接應我秦國大軍!如此一來,楚國必滅!”

昌平君的聲音依舊很溫和,但聽在耳中卻讓人不禁汗毛聳立。

好一招分化瓦解,裡應外合之計!

負芻弒君上臺,提拔心腹,勢必損害了許多楚國貴族的利益,讓他們心存不滿。只要有昌平君這個楚國公子打出爲楚王熊猶復仇的旗號,必然能聚攏一批人過來。

“好策。”

秦王政不由撫掌,如果昌平君提出的計策能夠成功,那絕對會讓秦國滅楚之戰省力不少,受到的楚人反抗也會小很多。

不過事無絕對,他還要徵求幾位重臣的意見。

李斯作爲楚人出身,第一個附和道:“臣亦認爲君侯此策極妙,若能成功,此番必滅楚國。”

尉繚微微點頭,“於兵法而言,此策確爲上佳。”

至於隗狀更沒有意見,“一切聽憑大王做主。”

王翦見秦王政看向自己,亦頷首道:“此策可行。”

秦王政的目光從這四人身上掃過,最終看向姚賈。見自己這位負責間諜工作的上卿輕輕點頭,便知道此事應無多大問題,便笑道:“既然諸卿皆認爲此策可行,那便依此而行。只是……”

秦王政說着,目光再次落到昌平君身上。

以秦國右丞相的身份,趕赴楚國邊境活動,這不管怎麼看都有問題啊。

感受到秦王政的目光,那位文雅君侯淡淡一笑,轉向姚賈,問道:“姚君,我聽聞最近韓地頗有動亂,新鄭之中似有暗潮涌動。”

姚賈答道:“然也,新鄭中有舊韓貴族賊心不死,暗中相互勾連,想要救出韓安,重新復辟韓國,呵……”

說到最後,姚賈不屑的笑了一聲。

韓國未滅之時尚且對秦俯首帖耳,秦國反手就能將其覆滅,如今韓國已滅,一羣宗室遺族卻想着暴動復辟,真是不自量力。

昌平君微微頷首,轉而看向秦王政,拱手道:“韓地乃是中原腹心,新鄭更是重中之重,此處北近大梁,南接陳郢,絕不可疏忽。臣願辭去右丞相之職,前往韓地,撫平韓民異動,同時結交楚國內部對負芻不滿的大族,爲我秦國伐楚做好準備。”

右丞相,雖然比不上昔日的相邦之職,職權有所分化。但也是如今秦國官制的最高位置,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昌平君自呂不韋死後,在此職位上差不多呆了十年,他做事兢兢業業,爲秦國的崛起付出了汗馬功勞,就連秦王政剛纔雖有讓他辭相之意,但也不好親口說出。

如今昌平君親口辭職,確實讓秦王政心中大喜,看向這位叔父的神色亦和藹了不少。

雖是楚父秦母,但終歸是在我秦國長大,是我秦國人啊。

秦王政笑道:“善,右丞相之職,寡人會一直爲昌平君保留。此番伐楚,還要辛苦昌平君了,待楚國戰事定下,寡人絕不會忘記昌平君的功勞。”

“辛苦君侯。”

諸臣僚亦跟着秦王政一起說道。

昌平君依舊用他那平淡溫和的聲音說着:“爲大王統一天下效力,亦是啓之心願。”

這樣的風度着實讓人尊敬,就連之前與他帶有隔閡的諸位臣僚,亦忍不住用欽佩的眼神看着他。

李信更是低語道:“君侯果有氣度,真是讓我佩服的很。伐楚若有君侯相助,此戰必能一舉破楚!”

聽到這話,一旁的趙佗嘴角直抽搐。

你這愣頭青竟然還佩服他!

完蛋了!

徹底完蛋了!

趙佗在心中哀嚎。

昌平君在今晚的表現確實很有風度和智慧,獻分化瓦解楚國之策,甘願辭去右相,親身前往韓地活動。

特別是他作爲楚國公子,身體裡流淌着羋姓血脈的楚王后代,竟然願意竭盡全力幫助秦國滅楚。

如此行爲,昌平君秦國大忠臣,捨己爲國的形象是徹底定下了。

若不是趙佗提前知道了結局,恐怕也會如同殿中諸臣一般拱手稱讚。

只是,知道結果的他此刻卻是如芒在背,坐立不安,眼看着秦國在今夜走向低谷。

他可以改變嗎?

不可能!

哪怕趙佗如今受到秦王政賞識,但爵不過是個區區公乘,位不過小小郎官,地位與昌平君天差地別。

更別說趙佗自己還是個趙人出身,他若是敢在這時候說壞話,不僅沒有任何用處,還會被懷疑別有用心,甚至失去秦王政的信任。

人家難道不相信跟了自己十多年的叔父重臣,相信你一個外來的小小孺子?

想到這裡,趙佗明智的閉了嘴。

然而,今晚他受到的驚嚇還沒有完。

在昌平君辭相入韓之事拍定之後,秦王政看向殿中的幾位將軍。

他笑道:“吾欲攻取荊,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一年,昌平君徙於郢。

感謝書友毅然亦然的打賞,和各位書友的投票支持,謝謝!

(本章完)

第761章 將攻第75章 攻薊第703章 懷孕第798章 餘衆第696章 外孫第826章 反擊第731章 將歿第704章 貔貅第370章 僞王何在第458章 兵者勢也第124章 楚國使者第240章 淮陽反第337章 越之醜女第552章 大秦鐵騎第684章 質問第769章 一秦敵十越第547章 獵手獵物第290章 時代變了第52章 分功第747章 攻策第192章 樑崩第30章 生當封侯,死當廟食第761章 將攻第526章 扶蘇來訪第378章 月圓之夜第824章 黃石第75章 攻薊第91章 父子第760章 羽弟第791章 反釣第475章 悉定齊地第526章 扶蘇來訪第51章 疑點第57章 秦無忌第716章 近親第522章 新的目標第201章 尉繚第8章 李信第593章 大秦卻月第261章 泗水大戰第248章 路線問題第585章 單于妙計第556章 影響世界第570章 皈依之心第815章 刺佗(上)第146章 上車第70章 處置第237章 東向第220章 新思路第149章 張耳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565章 屯田之所第318章 兵臨睢水第225章 奇兵第743章 南下第628章 趙佗算賬第710章 朝鮮第696章 外孫第697章 考校第286章 趙佗將軍第378章 月圓之夜第789章 大坑第788章 家園第176章 菑縣第128章 蒙毅第677章 自剄第384章 饋書韓信第476章 四方傳蕩第100章 天兵第621章 復徵西南第178章 戴氏第716章 近親第91章 父子第571章 全取河南第283章 蝴蝶效應第586章 月渡大河第175章 名利第391章 齊代何先第237章 東向第325章 隘路七壘第32章 黃金第688章 胯下第162章 戰後第191章 劉季背主第463章 君子之殤第378章 月圓之夜第228章 車騎第548章 武剛車陣第399章 何以家爲第435章 不留活口第264章 劉呂聯姻第241章 淮陽之戰第473章 齊亡第88章 大澤第5章 刎頸第34章 入伍第807章 抽薪第500章 少府趙佗第179章 自信第471章 王欲先降
第761章 將攻第75章 攻薊第703章 懷孕第798章 餘衆第696章 外孫第826章 反擊第731章 將歿第704章 貔貅第370章 僞王何在第458章 兵者勢也第124章 楚國使者第240章 淮陽反第337章 越之醜女第552章 大秦鐵騎第684章 質問第769章 一秦敵十越第547章 獵手獵物第290章 時代變了第52章 分功第747章 攻策第192章 樑崩第30章 生當封侯,死當廟食第761章 將攻第526章 扶蘇來訪第378章 月圓之夜第824章 黃石第75章 攻薊第91章 父子第760章 羽弟第791章 反釣第475章 悉定齊地第526章 扶蘇來訪第51章 疑點第57章 秦無忌第716章 近親第522章 新的目標第201章 尉繚第8章 李信第593章 大秦卻月第261章 泗水大戰第248章 路線問題第585章 單于妙計第556章 影響世界第570章 皈依之心第815章 刺佗(上)第146章 上車第70章 處置第237章 東向第220章 新思路第149章 張耳第440章 攘夷之功第565章 屯田之所第318章 兵臨睢水第225章 奇兵第743章 南下第628章 趙佗算賬第710章 朝鮮第696章 外孫第697章 考校第286章 趙佗將軍第378章 月圓之夜第789章 大坑第788章 家園第176章 菑縣第128章 蒙毅第677章 自剄第384章 饋書韓信第476章 四方傳蕩第100章 天兵第621章 復徵西南第178章 戴氏第716章 近親第91章 父子第571章 全取河南第283章 蝴蝶效應第586章 月渡大河第175章 名利第391章 齊代何先第237章 東向第325章 隘路七壘第32章 黃金第688章 胯下第162章 戰後第191章 劉季背主第463章 君子之殤第378章 月圓之夜第228章 車騎第548章 武剛車陣第399章 何以家爲第435章 不留活口第264章 劉呂聯姻第241章 淮陽之戰第473章 齊亡第88章 大澤第5章 刎頸第34章 入伍第807章 抽薪第500章 少府趙佗第179章 自信第471章 王欲先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