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辱罵貶損讓我很傷心
■孩子來信
我是在父母的蔑視中長大的。小時候我的成績不好,爸爸就這樣罵我:“你就是個白癡,說你白癡一點都不冤枉你;我這麼聰明的人,不曉得怎麼生出你這種蠢東西;像你這樣的人,將來只能去要飯、掃大街……”
爸爸跟我說話一般都是命令式的。上小學的時候我很怕他;上初中以後,我覺得他自己也不過如此,所以我也開始蔑視他了,但每天見面還是很怕他,因爲他除了給我臉色看,還會動手打我。到高中我就住校了,我故意考到了離家遠一點的學校,這樣我終於逃離了“魔爪”。
從進入初中,再到三年後離開學校,這期間我很少笑,也沒有交過一個朋友。雖然我也希望能快快樂樂地學習和生活,和大家成爲好朋友,但是我怕別人瞧不起我,所以只好一個人孤獨地前行……
記得小學六年級時的一次數學考試我沒考好,回到家後,我膽怯地從書包裡慢慢地拿出卷子,然後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媽媽看了後大聲說:“67分,怎麼考得這麼差?真是不爭氣!”我頓時嚇了一跳,一下子哭了起來。
“還有臉哭呢!”她又大聲喝道,我聽了哭得更厲害了。
因爲生氣,我拿起卷子,三步並作兩步回到屋裡,“啪”地將門關上。事後,我覺得這樣做很不對,於是就去向媽媽認錯。
誰知,我剛想認錯,她就對我說:“去,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這句話,使我深感痛心。我想這不過是一次小小的考試,難道我真的就那麼無可救藥了嗎?我心裡亂極了,覺得什麼都無法挽回。忽然之間,感覺自己成了一個廢人,再也沒有變好的機會了。我只得回到自己的房間,呆呆地坐在裡面……
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我的心已經不止一次地被你們傷害。你們難道就不能維護一下我的自尊心嗎?你們就不能不用一些刺耳的話傷害我,使我無地自容嗎?
我好希望像別人那樣,偶爾和父母撒個嬌,或者牽着爸爸媽媽的手散散步,說說學習和生活上的事……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對孩子辱罵貶損是一種精神暴力
有一個孩子因爲考試成績不太理想,她媽媽就板着臉說:“你呀,也就是我自己的孩子,要不你該上哪兒就上哪兒去,我可不願意看見這麼沒出息的孩子。”爸爸則說:“現在把你扔了犯法,早知如此,還不如在你媽肚子裡的時候就把你打掉。”
這種貶損,對孩子是極大的傷害,也是對孩子人格的不尊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教育只要擦掉孩子心靈上的灰塵即可,不要給他留下痛苦的回憶。”不要過多地指責孩子,在教育孩子時,更不要重提孩子過去的錯誤。
許多家長在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願望時,往往會通過辱罵、貶損的方式發泄自己的憤怒。極端點的,就會說“你就是個豬,整天就知道玩,像個傻子,就你那樣,長大也是個廢物,什麼都不是”;還有一種苦口婆心感化式的,一般都會這麼說:“我們省吃儉用、拼命掙錢都是爲了你,你還不好好學習,你對得起我們嗎?我們算白養你了……”
家長爲什麼會對自己的孩子說出這麼難聽的話呢?其實,他們的出發點也是好的,從某種程度來講也是在激勵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唯恐被別人比下去。但是,由於不瞭解兒童的心理,以辱罵代“賞識”,結果只能適得其反,使孩子誤認爲自己不是好孩子,自己處處不如別人,進而影響了自信心。
童年是一個人人格和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的辱罵、貶損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負面影響極大,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暴力。來信的這個孩子就是因爲自小受到父母的辱罵、貶損,所以纔會出現恐懼、自卑的心理。
從這個孩子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對自認爲什麼都比孩子強的家長,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只一味盯着並放大孩子的不足,不能客觀、理性地面對自己的孩子。東子在此要說:您的孩子需要的不是精神暴力,而是心靈慰藉。如果您能換種方式教子,自己輕鬆,孩子也會快樂!
對孩子的不足,家長要寬容,不要“貼標籤”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人人都有不足,孩子亦然。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顆寬容的心,尤其是肩負育人之責的家長。
寬容可以提供心靈氧氣,寬容不等於放縱。寬容包含着理解、容忍等多個方面。責罰只會帶來牴觸和逆反心理,不利於改正錯誤。在指責中長大的孩子是不會寬容別人的,甚至會苛刻待人。寬廣的胸懷是需要寬鬆的環境來孕育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錯誤,關鍵在於家長站在何種角度來處理這類問題。我們應該摒棄辱罵、貶損等不文明的傳統教子方法,在關愛的前提下,相互溝通,讓幼小心靈受到震動,促使孩子主動認識錯誤所在,引導孩子主動改正,這纔是教育上策。
“肯定”是孩子心靈成長的動力。孩子都期望得到家長的認可,一旦得不到肯定,內心的失望、失落乃至無助將會使他們失去方向感。家長應該換位思考,充分理解孩子對他人肯定的渴求,充分認識到“肯定”對孩子的心理激勵作用。相信孩子,孩子纔會健康成長。
信中的這個小男孩因爲沒有考出媽媽期望的分數而遭受責罵,他憤而離去,但是後來卻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主動道歉。我認爲本來家長的責罵就是錯誤的,孩子負氣而去雖有不妥,但無大過,只是激憤下的本能反應。孩子不去道歉也無妨,孩子去道歉說明他很寬容。可這位母親的表現卻實在差勁,讓人感到非常遺憾,爲人父母卻還不如孩子寬容,又有什麼資格對孩子指手畫腳!所以,我們要學做好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不能再自以爲是了。
除卻對孩子不寬容,我們的一些家長還時常給孩子“貼標籤”,有的孩子總是被誇“好聽話”、“好乖”,而更多的孩子則被說成“出息不大”、“不好管”。研究表明,不管是貼“好標籤”還是“壞標籤”,都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現實中,有些家長是輕易給孩子“貼標籤”,更多家長則是“亂貼標籤”、傾向於給孩子貼“壞標籤”,這其實更糟糕。“壞標籤”會產生負作用,尤其當孩子年齡稍長、能自己判斷一些事物、瞭解到“標籤”的含義之後,“壞標籤”就會帶來一種不良的心理暗示,有些孩子就會想:我是壞孩子,以後肯定也不會有出息。
和其他暴力手段的惡果一樣,遭受辱罵的受害者不僅僅是孩子,作爲施暴者,家長也將自食其果。在一切暴力之下,都不可能有真正融洽的關係。
不要否定孩子將來的發展
人和人的溝通不僅可以靠嘴,其實在很多時候,還可以靠手勢,即所謂的身體語言。不同的手勢傳遞着不同的信息,甚至有可能還會是完全相反的兩種意思。家長最常用的是食指,用食指指着孩子,同時還會說出一些難聽的詞:沒出息、真沒用、笨死了,等等。面對這樣的謾罵訓斥,孩子的心裡除了難過、沮喪,還能有什麼?父母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連父母都無法給自己勇氣和希望,那讓孩子去哪裡找尋前進的動力?
雖然我和孩子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時而用手指,但不是很多家長慣用的食指,而是蜷回食指伸出大拇指高高豎起,同時還要說些鼓勵的話,諸如“孩子,你真棒”、“寶寶,做得很好”、“你的進步真大”、“我相信你會做得更好”……
家長不要經常指責、否定孩子,而要多給孩子鼓勵,多給孩子支持,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要調動他們的自信心,引導他們鼓起勇氣去面對困難,想辦法去解決困難。不要輕易就對孩子說“不”。其實,往往是家長不經意的言語,大大打擊了孩子的自尊。
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家長只知一味責罵,這不僅會傷害他們,更容易使孩子對父母產生敵意,甚至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凡受過“精神虐待”的孩子,成年後會出現較多的心理與行爲障礙,難以適應社會,也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係。因爲,對孩子心靈的懲罰,其傷害力遠遠超過對身體的傷害,對孩子造成的壓力遠比“體罰”的後果更嚴重。
所以,家長應學會傾聽,讓孩子把話說完,並允許孩子對自己的“錯誤”進行“辯解”,這樣既能使孩子宣泄情緒,又使家長了解了“病因”,爲下一步的“對症下藥”提供了有效保證。
如果家長不斷地重複說自己的孩子愚蠢,漸漸的,孩子就會相信自己的確是愚蠢的,然後就會放棄努力。一些父母對孩子說了很多否定的話,卻沒有意識到這些話對孩子產生的傷害。孩子往往會把家長的這些話當真,特別是小孩子,因爲他們通常要通過父母的評價,來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能成爲怎樣的人。對孩子來說,要想培養自信心,首先需要聽到他人、尤其是父母對他們的積極評價。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對自己有信心,就需要利用每個機會,強調他們積極的一面,避免使用辱罵、貶損性的語言去評價他們。
社會調查顯示,不少青少年犯罪就是因爲受到父母的藐視從而產生了挫折感,於是就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不管孩子多大,父母的否定均會對其造成極大的打擊。
孩子未來的人生道路還很長,只要對未來抱有希望,就會激起無窮的力量。因此,家長不要把孩子看扁了,也不要把話說絕了,“辱罵貶損”是毒藥,“激勵賞識”纔是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