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

該做完的功課都做完了,朱瞻基正等着王千軍的到來。更新超快朱瞻基現在的心情可不怎麼好,身邊伺候的小太監一個個小心翼翼,就怕一個動作或者一句話惹怒了主子。原本討厭王千軍的他們現在可是望穿秋水,等待着王千軍的到來。

王千軍終於是來了,小太監們看到王千軍的到來都鬆了一口。感覺到朱瞻基的不快,王千軍將身到的披風遞給了小太監,笑着問道:“怎麼了?”

即便是王千軍來了,朱瞻基的臉色還是不怎麼好,皺着小眉頭說道:“父親承諾過,要陪我讀,親自爲我講課的。可那羣大臣一早又纏着父親。就如你所說的,跟一羣蒼蠅一樣,就想着從父親手拿到他們需要的東西。”

太子很忙,當太子的不忙纔怪。永樂帝是一個嚴厲的父親,本來對太子也不怎麼喜歡。要繼續維護太子的地位,太子也必須有所表現,做出一些成績來。一個只會享樂的廢物太子,永樂帝不會有一點遲疑,一句話就可以將太子廢掉。

只是,忙碌的代價是對身邊親人的愧疚,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的,爲了正事太子只能放棄他對皇太孫的承諾。而對於這一切,皇太孫不會怪太子,因爲太子是個好父親,他唯一會怪的就是他父親身邊的那羣大臣。

“國家大事爲重,這也沒有辦法。我總不能跟你說,去勸太子殿下不要再管政事,先陪你玩重要?好了,別生氣了,那東西我們好不容易做好了,也該是用它的時候了。”

父子之間的事情,王千軍不會多議論。而聽到王千軍提的那東西,朱瞻基馬來了興致,那可是兩人帶着一羣小太監好不容易完成的。昨天完成之後,朱瞻基可是興奮得到半夜才睡下。

“好!只能下次再找機會了。可是,如果什麼事都要由我們這些爲者親力親爲的話,那還需要下面的一羣大臣做什麼?養他們有什麼用?!”

扔下這句話,朱瞻基第一個走向存放那東西的房間,伺候的小太監也趕緊跟。看着快步離開的朱瞻基,王千軍搖了搖頭。未來的明宣宗也是一個好皇帝,一個善用大臣,開創了仁宣盛世的好皇帝。只是這個做錯了三件事,一是禁止船隊再下西洋;二是從安南撤軍;三是教太監讀。

這三件事中,前兩件事都是因爲永樂年間國力消耗巨大,民生艱難,朝廷無法繼續支持船隊遠洋與安南戰事,這也是迫不得已。而第三件事,也是最麻煩的,更是朱瞻基犯的最大的錯誤。一羣原本並不識字的太監,因爲是文盲而無法參政,可自從有人教這些太監讀識字,也就徹底掃除了他們參政的最後障礙,更造就了一個導致土木堡之變的元兇,王振!

王千軍當然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雖然朱瞻基教太監讀的初衷並不是爲了擴大太監的權力,只是想身邊有人幫忙,由一個人處理天下所有大事,實在是太累了。而且當時的文官勢力集團過於強大,甚至到了皇帝不管做什麼事都有人罵的地步。皇帝一個人幹不過一羣文官,也就只能讓身邊信任的人幫忙了。可後續的發展完全超出了朱瞻基的預料,王千軍現在只能慢慢潛移默化地影響這位皇太孫,希望可以阻止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至於朱瞻基喜歡鬥蟋蟀的習慣,一本明史把明朝的每一位皇帝罵了個夠。開創仁宣盛世,一生兢兢業業的明宣宗也成了所謂的“促織天子”,好像皇就不能有一點興趣愛好一樣,那清朝那些喜歡避暑狩獵的皇帝又算什麼。如果是在明朝,皇帝如果每年都去避暑狩獵,一定會有言官大罵皇帝不務正業,鬆懈國事,擾亂民生,騷擾百姓。即便是強如永樂帝也被官員罵過,當然罵永樂帝的官員都沒好下場。而接下去,永樂帝之後的明朝每一代皇帝也都被言官罵過,即便是繼位不到一年就駕崩的明仁宗,也就是當朝太子,這麼一個以仁厚出名的皇帝也被罵過。

爲什麼一個皇帝只是喜歡鬥下蟋蟀就不行,就要被史寫成是“促織天子”,而好大喜功,奢華無度,沒事就喜歡下江南玩的乾隆皇帝卻被人稱爲十全武功的盛世帝王。歷史始終是讓勝利者來寫的,爲了顯示奪取的江山是天命所歸,就要命史官將前朝寫得如何的黑暗,如何的,奪取前朝的江山是多麼的理所應得。也只有這樣,才能襯托新朝的正義與光榮,奪取江山是多麼的理所應當。

東宮很大,王千軍與朱瞻基整整走了十分鐘纔到了房玩具的地方。在王千軍的建議下,兩人和一羣小太監一起折騰出來的東西的確是玩具,不過這個玩具不僅小孩可以玩,大人也可以玩,甚至連三軍統帥都想玩。這玩具就是地圖模型,根據各方面的資料而製成的安南地圖。

聚沙土成山,以白布爲河,綠草爲平原,木雕爲城寨,安南大地的就這樣出現了衆人的眼前。爲了製作這個模型,兩人還有一羣小太監花了整整十天的時間,連太子都過來看過,看這羣孩子在玩什麼。

身爲皇者,不能不知兵。不知兵的皇帝,守不住大好江山。所以太子並不反對王千軍與朱瞻基玩的這個小遊戲,只不過王千軍的這種做法也引起了東宮之內某些官員的不滿,甚至連解縉都命人帶來口信,警告王千軍。但對於解縉的警告,身爲靖難功臣的王叢雲根本就不把解縉這位建文舊臣放在眼裡,道衍就更不把這當回事了。

明朝的儒家文官們總是希望可以塑造一個他們想象中的皇帝,一個勤政愛民,不好大喜功,尊敬大臣與儒學的好皇帝。將所有的道德與儒家思想來限制、控制一個皇帝。可惜文官們似乎沒有一次成功過,因爲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木偶皇帝,但沒有一個皇帝甘願成爲木偶。可話說過來,王千軍其實也跟儒家文官們有着相似的念頭,那就要看誰的手段更厲害了。

地圖模型做好了,接下去就該進行軍事演練了。太監就是好用,主子說什麼,太監們就做什麼。一個一個手工精緻的木雕被放置在了地圖,有步兵模樣的,也有水軍模樣的,還有騎兵、炮兵,按照明朝遠征軍和安南軍現有的位置一一擺放好。

“千軍,我指揮明軍,你指揮安南叛軍如何?!”朱瞻基可不是在詢問王千軍的意見,只是客氣地讓王千軍自己選擇,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指揮安南叛軍。

“這可比較麻煩,那有沒有彩頭?總不能讓吃虧?!”小太監送來一杯茶,王千軍喝一口,靜靜觀察着地圖的安南軍形勢。

“好啊!你想要什麼?只要我能給的,就拿出來做彩頭。”要正是演練了,兩旁的小太監分別站好,隨時準備依據兩人的命令移動木雕所在的位置。

“聽說工部最近送了幾把等的雁翎刀來,送我一把如何?我到現在還沒有趁手的兵器,總不能等以後了戰場再挑?!”根據最新的快馬來報,明朝遠征軍已經攻入了安南境內,但是最新的戰報並沒有送來。

“好啊!只要你能給我驚喜,我就送你一把,呵呵。”朱瞻基答應了,這場戰爭的勝負對朱瞻基來說已經出來了,他現在所要的就是一點小小的驚喜與意外。

“那好,開始!咱們先討論雙方開戰前的強弱!安南多河川、叢林,當地天氣炎熱多雨,又多蚊蟲,因此安南叛軍方面佔天時、地利!”王千軍與朱瞻基兩人之間的戰爭正是開始了!

朱瞻基思考了一會,說道:“安南叛軍對大明天朝有所懼怕,再加我大明遠征軍對外號稱有八十萬大軍,未戰先懼,氣勢大明軍勝三分。而且安南胡氏並未統一民心,內有效忠陳氏的官員與百姓可響應我大明軍,只需要我大明軍隊嚴守軍紀,對安南百姓秋毫無犯,人和我六敵四分;因懼怕我大明軍隊,安南軍隊必不敢出城交戰,而是死守不出,意圖拖垮我大明軍隊,戰場主動在我方!張輔一路連攻隘留、雞陵兩關;沐晟一路攻芹站、新福!兩軍計劃於白鶴江會師。”

模擬地圖代表大明軍隊的木雕開始移動,正是向安南叛軍的關隘、城寨發起進攻。但小太監們並沒有一下就把木雕擺放在白鶴江處,因爲王千軍還沒有下達他的命令。

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
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