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

王千軍讓朱瞻基不要說下去了,他那堅定與自信地眼神說明了一切。更新超快朱瞻基也沒有說下去,有些話也不需要說出口,但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朱瞻基一定會做的!

也就在兩人無語的時,就聽門外一陣吵鬧聲,小太監們用尖細的聲音正努力阻止一個人進入房間,可似乎沒有用。就聽門口一個人大聲說道:“讓開,你們這些閹人,快給本官讓開!”

太監,最恨別人罵他們是閹人,這是他們內心永遠的痛,永遠都無法恢復的痛。但是,小太監們沒有什麼權力,他們只是皇太孫身邊的玩伴,而闖入的人卻是東宮的官員,他們只能儘量拖延時間。

“又是他?!”外面在鬧的那個,王千軍聽聲音就知道了。

“除了他,還有誰!”這個人,朱瞻基也知道,最煩的就是這個人。

“皇太孫殿下!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君子坦蕩,事無不可對人言。還請皇太孫自重,親君子,遠小人!”門外的小太監擋不住人,王汝玉就這麼直接進了屋子了,張嘴就罵王千軍是小人,罵人還不帶髒字。

王汝玉不是第一次這樣的,每次他有空,都會親自來監視王千軍與朱瞻基。朱瞻基內心就算不滿也沒用,太子並不反對這樣,因爲太子的內心也在害怕道衍,太子害怕道衍這個人,也就對王千軍這個道衍的徒弟有所防備。

“皇太孫殿下。我告辭了,多保重!”王千軍根本就沒把這位宿儒放在眼中,就這樣要走了。

可是,王千軍不想惹事,對方卻想惹王千軍,一伸手就攔住了王千軍的去路,大聲斥責道:“無理小子,難道沒人教你尊師重道嗎?尊敬長者,這是最基本的禮貌!”

王汝玉明顯在找碴,因爲王千軍要離開了,朱瞻基內心怎麼說也是不滿,所以他就站在旁邊看戲。解縉倒臺了,可倒了一個解縉,又來了個王汝玉,就算王汝玉倒了,還有千千萬萬像他這樣的人,真的很麻煩。

但是,即便是嫌麻煩,王千軍也沒必要忍這個一個人,東宮他以後會很少來了,一個月能來一次就很不錯了。所以,王千軍這一次也不客氣了,一個轉身,直接面對王汝玉說道:“第一,要排輩分的話,我的師父道衍似乎比你高一輩,那麼作爲他的弟子,我似乎跟你同輩。而且佛儒不相通,我跟你也沒什麼關係。第二,我對該尊重的人,我會很尊重,可對不該尊重的,我沒必要尊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是皇欽點的皇太孫侍讀,所以你根本就管不了我。第四,我明年就要舉行冠禮了,然後會以武入仕,你是文官,我是武將,所以你更管不了我。皇太孫殿下,請緊記我說過的那句話,洪武皇帝的天下是打下來的,當今皇的天下也是打下來的。我告辭了!”

王千軍強行要走,王汝玉被氣了個半死,身爲宿儒的他教弟子無數,一向被捧得高高的。這些年還沒有一個像王千軍這樣的人如此激怒他。憤怒的他氣不過,高高擡起手來怒道:“豎子大膽!”

可在王千軍轉頭一個怒視下,王汝玉沒有把拳頭揮下去,因爲王千軍的眼中充滿了可怕的殺氣!身爲武將之子,王千軍的身體可強壯得多了,雖然王千軍沒親手殺過人,但在王叢雲的安排下,王千軍在極近的距離親眼看到一個人被砍下腦袋,倒在血泊中。

沒有揮下拳頭的王汝玉一臉漲紅,可還要忍着氣爲自己找臺階下,他說道:“豎子愚見。本官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奉勸你一句,莫要作繭自縛!”

王千軍沒有回答王汝玉什麼,就這麼走了出去。一旁監視的文官都不敢開口,也沒有站出來,機靈的小太監趕緊在前面帶路。走了一陣,王千軍才說了這麼兩句:“老人家,你吃鹽吃太多,鹽腦了?!腐儒,不足以謀!”

小太監聽得很清楚,這兩句話很快就會傳出去的,可是王千軍不在乎。可就在王千軍繼續走的時候,一名身材高挑的宮女突然攔住了他,給王千軍帶路的小太監見到來人趕緊問候道:“小茶姐姐好。”

小茶,一個宮女,一個身材高挑,即便是穿着宮女的服飾依舊是一副英姿颯爽的模樣。感覺小茶的腿很長,王千軍突然在想,她會不會騎馬?!

至於小茶這個人,王千軍也聽過,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她是張太子妃的貼身宮女,同時也是靖難之役烈士遺孤,由張太子妃撫養,在張太子妃身邊是說得話的人。而東宮內的很多繁瑣小事,一般也都是由張太子妃主持的。

“你就是皇太孫的侍讀王千軍?!大家都是靖難功勳之後,其他廢話我也不說了,太子妃有情。不用擔心,不過看起來你也不怎麼擔心,怎麼說你也是皇太孫喜歡的人,又是道衍大師的學生,太子妃只是想見見你。”

一個很爽快的宮女,說話的確直來直去,下面有很多小宦官平時也要靠她的幫助才免去懲罰。王千軍點了點頭,張太子妃有請,他怎麼能不去。

說到張太子妃,那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歷史,她首先是一個很長壽的女人,她從洪武年活過了永樂年,然後他的丈夫,也就是當今太子,日後的仁宗皇帝死後,她繼續活了下去。接着,是宣宗皇帝的死,也就是現在的朱瞻基,她成了大明的太皇太后。

這個失去了丈夫、兒子的女人,擦乾眼淚全力輔佐她的孫子,也就是明英宗!如果不是她的支持,明英宗也成不了大明的皇帝,日後權傾一時的王振也差點死在她的手。可惜,如果當時她能夠除去王振的話,明朝也不會有土木堡的慘敗。只不過,王振這個人也被張太皇太后壓了七年,訓了七年。

後面的歷史還沒有發生,如今只是太子妃的張太子妃就在王千軍的面前,和藹地問道:“你就是皇欽點的侍讀王千軍把?來,這裡坐。謝謝你時常陪伴本宮的兒子,他經常提到你。小茶,準備些好吃的點心。”

很和藹的一個女性,可王千軍卻不敢有一絲放縱。在這樣的女性面前,還是拘束一點好。王千軍坐下後,恭敬地說道:“不敢。太子妃能夠記住我的名字,很榮幸。只是,我的存在,沒少讓太子妃傷神?”

有些事,文官們纏太子沒用,那就來纏太子妃。反正沒少向太子妃打小報告,爲的就是想辦法將王千軍趕跑。可自從王千軍來到東宮,太子妃就沒有說過一句話,一直在觀察着。

微笑着搖了搖頭,太子妃說道:“本宮的這個兒子,很辛苦。本宮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只是,這是他的命,也是他要走的路。本宮很高興,你能夠陪伴在他身邊,跟他一起玩,教他很多別人不會教的道理。對了,聽說你很喜歡東宮裡的點心,本宮幫準備了一些,你可以帶回去。”

小茶去拿來的糕點都放在了竹籃子裡,並不是要讓王千軍在這裡吃的。看到面前的竹籃子,王千軍感謝地點了點頭,說道:“多謝太子妃。只不過,我以後很難能再來東宮了,我已經跟皇太孫說了。明年我就要舉行冠禮了,冠禮之後我將有自己的武職,所以不能時常到東宮來了。這些糕點,我代我的母親,還有小娘多謝太子妃。”

要離開這件事,沒什麼好隱瞞的,明說最好。聽到王千軍明年就要冠禮,張太子妃也是有點意外,但很快就淡然了。她點着頭說道:“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官員的孩子也是早當家。這件事本宮記下了,你的冠禮應該是你由你師父道衍大師主持的?!本宮到時會派人送去賀禮的。只是,不知道你喜歡什麼?可以告訴本宮。”

太子妃讓王千軍自己挑禮物,可見她對王千軍的態度,這也算是一種感謝。王千軍沒有一點推遲,歪着頭想了想,回答道:“送我一匹一歲大的馬兒,這樣由我親自訓練幾年,就可以成爲一匹很好的戰馬。我是武將之後,很快就有自己的武職,我需要一匹屬於自己的戰馬!”

聽到王千軍選的是馬,太子妃突然嘆了口氣,搖了搖頭。但她還是答應道:“好的,到時本宮會派小茶送去的。但有件事本宮很想問你,本宮可以信任你嗎?本宮的兒子也可以信任你嗎?”

太子妃沒說太子,只說她與朱瞻基,但王千軍也沒把事情想得太負責,因爲這位太子妃不是那麼複雜的人。所以王千軍回答道:“多謝太子妃厚愛,我與皇太孫殿下有約定,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只是,有些事,不得不做些表面文章。而且,我父親是錦衣衛千戶,而錦衣衛千戶只效忠皇一人。如果沒有什麼事,我告辭了。”

王千軍要走,太子妃也不阻攔,臉也沒有一點不愉快的神情。王千軍就這麼提着竹籃子,在小宦官地引導下,走出了東宮。

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
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