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

既然禮物收下了,當然要用,更不能馬送出回禮,因爲這樣做很危險。可如果做到這個地步水葉先生都不滿意的話,王千軍也不怕魚死網破。綁好水葉先生送的腰帶,在了空的護送下,王千軍再次來到了東宮。

因爲解縉的倒臺,東宮大亂。怎麼說解縉都是擁立太子的第一功臣,更是太子一黨的首領,解縉被逐離京城,太子黨的一衆官員都要想辦法讓皇收回承諾。

只是,接下去的變化讓太子黨一衆陣腳大亂,因爲解縉才被貶出京城沒幾日,永樂帝再次下旨,貶解縉爲貶安南,命督餉化州。更讓一衆人沒想到的是,這次彈劾解縉的,竟然是太子黨內部的官員。

禮部郎中李至剛,明洪武初薦侍懿文太子,初授禮部侍郎。因事謫戍邊關,不久召回,工部郎中。再補河南參議,又調任湖廣參議,後因罪下獄。永樂帝即位,左右稱其才,遂以爲右通政,參與等修纂《太祖實錄》,不久改任禮部尚。永樂二年,兼左春坊大學士,直東宮講筵,與解縉一同進講。解縉主修《永樂大典》,李至剛亦多所裁定。後被人彈劾,彈劾者與解縉又關,李至剛降爲禮部郎中。

這一次解縉倒臺,同爲太子黨的李至剛終於抓住機會,彈劾解縉。因爲衆多官員爲解縉送行,永樂帝借李至剛的彈劾再貶解縉,很明顯是再也不想見到解縉的意思。

如果解縉是受到漢王一黨的彈劾,那還好說。可現在問題出在了太子黨內部,還是頗有資歷的李至剛身。這下太子黨內部陣腳大亂,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救解縉了。一羣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言以對。

大人的煩惱跟小孩無關,王千軍與朱瞻基正在看安南新送來的戰報,看得是熱血沸騰。永樂四年十二月,明軍經激戰,又克安南東西二都,安南吏民崩潰,各州縣紛紛納款於明軍,張輔輯吏民,撫降附,分遣別將李彬、陳旭掠地,來歸者日以萬計。胡氏父子進退失據,乃悉焚宮室,亡命海中,繼續與明軍爲敵。永樂五年,明軍水陸並進,清遠伯王等率軍渡過自注江,攻破籌江、困枚、萬劫、普賴諸寨,斬首三萬七千餘級。安南將領胡杜聚集水師扼守天險盤灘江,張輔命降將陳封攻擊,大敗之,盡奪其舟,遂定東潮、諒江諸府州。明軍主力追擊至木丸江對岸下寨,胡一元之子胡澄以戰船三百艘來戰,明軍迎頭痛擊,斬首萬級,擒其將校百餘人,溺死者無算,江水爲赤。張輔在鹹子關築城,命都督柳升鎮守。

前線送來的都是勝利的好消息,想到明軍在安南的攻城略地,兩個還沒有過戰場的孩子只能靠想象來感受那攻城略地,斬將奪旗的豪邁。想象那萬敵軍聚集起來的首級,還有那變紅的江水。“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漢朝陳湯的名言正是現今大明朝的寫照。

“接下去,就看咱們的大明統帥新城侯張輔用多少時間抓住胡氏父子,徹底蕩平安南境內的叛軍了!”喝着小太監送來的熱茶,吃着宮裡的點心,很是悠閒。

“大明必勝!新城侯張輔不是趙括,也不是李景隆,他是我大明的岐陽王李文忠!只是,千軍,平定安南之後,皇爺爺接下去會怎麼做呢?!陳天平已經死了!”

王千軍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身邊有小太監伺候着,王千軍不敢多嘴。可就在此時,突然有人大聲地說道:“尋訪陳氏子弟,將安南的王位還到正統繼承人的手,恢復君君臣臣的儒家正道。在幫助陳氏國王安定國內後,大明軍將全部撤出安南,不取一文一糧一地,安南國將世世代代記住大明之恩情,永爲大明之藩國。成爲這纔是天朝國之道,纔是仁者無敵!”

來的是位儒家文官,一聽他的言論就知道了,天朝國,仁者無敵,自欺欺人罷了。仇恨可以讓人記住一輩子,恩情卻可以隨意忘記。爲了利益,什麼仇恨,什麼恩情都不重要。

“汝玉先生好。只是,如果陳氏親族都被屠戮,那我大明又該如何?!”出於尊重,朱瞻基站了起來向來人問好,王千軍當然也跟着一起站了起來。

“那就尋找陳氏外戚有血緣之人,舉賢任能,將安南還給安南人。安南乃是洪武皇帝所規定的不徵國,《皇明祖訓》中就寫道: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爲不詳。彼既不爲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依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皇太孫請切記此言,兵乃不詳,仁義纔是不戰而勝之道!你就是皇太孫侍讀王千軍?不知道小子對本官所言有什麼見解?!不妨說來聽聽!”

永樂帝以靖難清君側爲名起兵,以《皇明祖訓》爲宣傳工具,打下江山後又靠《皇明祖訓》來宣揚自己所得皇位的正統。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作繭自縛,朝中的一幫官員反過來也用《皇明祖訓》來限制皇帝,王千軍此時豈敢對《皇明祖訓》有任何評論。

“小子受教了!”這就是王千軍的回答。

見王千軍如此的回答,來人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最後竟然是“哼”了一聲就離開了,看來對這一次來的結果很失望,很不滿。如果不是沒有足夠的時間,估計這位大儒一定會抓住機會好好教訓一下王千軍的。

人走了,王千軍才問道:“他哪位?”

“東宮右春坊右贊善王汝玉,宿儒。教導我程朱理學的就是他。千軍,你今天似乎很好說話啊!”想到這,朱瞻基突然笑了。

王千軍摸了摸自己的頭,無奈地說道:“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只是有一句話我希望皇太孫你記住。洪武皇帝的天下是打下來的,當今皇的天下也是打下來的!”

天下是打下來的,什麼仁者無敵,什麼天命所歸都是屁話,都是打下天下用來安定民心的手段而已。王千軍雖然沒有明說,但臉的冷笑卻已經點明瞭。

朱瞻基點了點頭,只回答了一句:“文人之虛,不如武人之實!”

仁者無敵,仁義之師!永遠都是儒生們自我安慰,自我欺騙的藉口罷了。一個仁慈的天朝國,在短時間內的確可以得到諸小國的稱頌與誇獎,這是當然的。因爲大國不去打小國,小國當然開心了,還要想辦法賺大國的錢,撈大國的好處。只是,當大國衰弱,小國變強大時,什麼深厚誼,什麼長久交往,都是屁話,都沒有攻城略地,劫掠屠殺重要。

你不搶,你不做壞人,別人就會去搶,去做壞人,靠殺戮與掠奪來強化自身。幾百年後的歐洲就是這樣強大起來的,而中華大地在備受欺壓中,卻依舊在緬懷着過去的仁義與誼,可嘆,也可悲。早知如此,何必裝什麼仁義,何必裝什麼天朝國,還不如去侵略,去屠殺,去掠奪來得實在!

東宮沒王千軍什麼事了,太子黨一幫人還在想對策,道衍也沒來,忙着修收尾呢。東宮外,了空正等着王千軍,這些日子了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保護王千軍。爲此,了空還拿出了沉重的銅錫杖,一根由全銅打造的錫杖,不管砸在誰身最少也是半條命。殺人對過少林寺習武的了空來說也不是什麼大事,除魔衛道,少林寺十八武僧就是先例。

可當王千軍出來的時候,了空正在幫守衛東宮的侍衛診脈。一羣侍衛聚集在了空的身邊,了空說什麼他們就記下什麼,實在記不住的,就讓會寫字的同伴用筆記下。當兵的人,別看一個個身體強壯,可實際內疾很多,一身都是麻煩的小毛病。難得碰了空這麼一位不用給錢,醫術還不錯的善良和尚,不怎麼有錢的侍衛當然不能錯過機會。

只是,當王千軍走出東宮的時候,一切也就結束了。侍衛們守好自己的崗位,王千軍則騎着馬跟了空離開了。這麼成天被人跟着,被人保護着,王千軍還真不習慣。可偏偏現在的他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就算以後長大了,平常跟在身邊的人之會更多。權勢越大,得罪的人越多,也越是怕死。

走着走着,在沒什麼人的地方,突然躥出了三個人,站在了王千軍的面前。王千軍急忙拉住馬,了空也是一臉戒備,手中的銅錫杖隨時準備出手。

“錦衣衛南鎮撫司三人奉命前來護衛!”對方在第一時間亮出了身份,腰牌是真的。

王叢雲雖然只是錦衣衛的百戶,一個小官。但他有很多兄弟,所以要從錦衣衛南鎮撫司裡調人來保護獨生子也不是什麼難事,好兄弟的獨子有危險,當然要出把力互相幫助。

想清楚了這三人的來路,王千軍點了點頭,抱拳說道:“多謝了!”

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
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