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

王承業家到底出了什麼事,王千軍暫時沒去問,一切等碰到齊豐臣再說,齊豐臣肯定知道,也肯定有去打聽。這天王千軍與齊豐臣都在宮裡當值,早朝完了也就沒事了,兩人不在屋子裡待着,一起走出來在外面走走。

今天早晨,太子黨鬧了一次,十幾名太子黨的官員彈劾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陷害朝廷官員,嚴刑逼供,草菅人命。太子黨的言官可不是無的放矢,他們拿出了三個人的確鑿證據,不僅將矛頭指向了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還暗指漢王的私兵鐵衣衛。

證據是明顯的,可效果卻不怎麼樣。對建文餘黨,永樂帝沒有一點妥協,那絕對是寧可殺錯,不可放過。這一次被牽連的也都是下級官員,對朝中的大局也沒什麼影響。結果永樂帝就訓了紀綱幾句,然後將言官提交的證據交到了刑部手,錦衣衛沒有結案的權力,只能抓人和審人。要結案,必須通過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司會審。

太子黨這一次,也就保下了三個人,三個比較重要的人。其他人他們救不了,也不會盡全力去救。這樣的結果只有一個,下面中下級官員害怕了,也寒心了。

南京的皇宮很大,兩隻腳走一天也走不完,有很多讓人單獨談話的地點。王千軍與齊豐臣走了一段路,齊豐臣突然笑着說道:“太子黨那麼多人,難道就沒有一個厲害一點的謀士嗎?!這種反擊的辦法,真是讓人笑掉大牙!”

齊豐臣的笑王千軍可以理解,但瞭解歷史進程的王千軍也清楚,太子黨最厲害的一個人一直隱藏在永樂帝的身邊,三楊之一,也是三楊的首腦楊士奇可一直都在隱忍着,等待着機會。

一隊宮女與太監從兩人身邊走過,雙方沒有一點交際,錦衣衛是外臣,太監宮女是內侍,外官勾結內侍可是大罪。當然了,這只是放在明面的,縱觀明朝的歷史,要掌權做大事的,大臣就必須交好內侍太監。

“大儒、宿儒、名臣,有這些人在,一向被認爲是陰險狡詐,殘忍邪惡的謀士小人根本就近不了太子的身。漢王與太子不同,太子是文官,漢王是武將,武將在戰場只講究結果,不在乎過程。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所以漢王身邊有水葉先生那樣的人存在。只是,我們也不能小看太子黨那幫人,他們掌控着天下文官,是讀人的代表。而且有好多人不顯山不露水地支持着太子,東宮詹事府那幫人只是明面的,還有很多蟄伏不出,等待機會的。”王千軍的提醒,齊豐臣聽進心裡了,點了點頭,可還是笑。

“對了,千軍,你聽說了嗎?渤泥國王快不行了。似乎是咱們大明這個天朝大國實在是太好了,來了就不想離開了。看樣子,他要一輩子留在咱們大明的國土。”

渤泥國即今文萊。早在漢代,渤泥國就與中國有商業往來。明初,洪武皇帝曾委派御史張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二人出使渤泥國。那時的國王哈漠沙,也派使者隨同張敬之一起來中國南京,祝賀明皇朝的建立。永樂六年八月,渤泥國王率王妃、子女及近臣一百五十餘人,遠涉重洋來到中國。明朝政府事先派人前往泉州迎接。從泉州到南京,沿途各地隆重地備宴設席。到南京後,永樂帝在華蓋殿接見了遠道而來的貴賓。客人送了渤泥國名貴特產,永樂帝以禮回贈。接着在奉天殿大擺宴席,盛情接待麻那惹加那一行,爲之洗塵接風。宴後,又送客人到會同館,悉心招待。此後,永樂帝每日命官員送酒宴到會同館,並由大臣和太監日夜陪伴。

來大明玩了一個多月,渤泥國這個小國國王可算是大開眼界,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肯定是讓他無比感嘆大明的強大,他在自己國土當國王遠沒有大明一臣子過得舒坦,肯定是留戀往返,樂不思蜀了。可惜,到了十月渤泥國王忽染急病,王千軍估計是水土不服再加暴飲暴食,每日酒宴還有大臣與太監陪伴,一個多月吃下來身體肯定不舒服。

一個前來朝拜的國王,就算是個小國國王就這麼死在大明那肯定很遺憾,永樂帝急命太醫院全力救治,可只有二十八歲的渤泥國國王病情還是不斷惡化,聽說現在已經留下遺囑:“體魄託葬中華。”,決心將自己永遠留在大明的國土了。

“聽說了。好不容易來了個小國國王,朝中文臣武將誰不高興,讓別國的國王來朝拜咱們,當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可惜,這位渤泥國國王福薄啊!不知道下一次,要多久纔會有其他小國的國王親自前來朝拜咱們大明朝了。不說這些有的沒的了,紀綱最近到底在忙什麼?”

說了那麼多廢話,兩人在一棵大樹下停下了腳步,樹陰下的感覺很不錯,這顆樹聽說是當年洪武皇帝親自種植的。

“紀綱!”齊豐臣一聲冷笑。

過了一會,他才繼續說道:“紀綱最近派他的親信發財去了!蘇北的那幾處鹽場,那可都是富得流油。那些鹽商,哪個沒有百萬兩銀子的身家。紀綱的人,拿着皇的詔去找那些鹽商了。估計,能敲到不少,發大財了。我覺得,那些鹽商肯定不敢得罪紀綱,地方的官員也不敢得罪錦衣衛,也有討好紀綱的意思。有了紀綱的支持,那些與鹽商勾結的官員,還有哪些鹽商肯定能大着膽子做生意。千軍,你說這事要是被人告發了會怎麼樣?”

鹽商有錢,鹽官更是肥缺。公鹽、私鹽一起賣,一轉手就是幾十萬兩銀子。但這種事,不僅要膽子大,更要靠山大。所以被敲詐了的鹽商也不是全沒壞處,最起碼攀到了紀綱這棵大樹。

撫摸着大樹那粗糙的樹皮,王千軍淡淡地回答道:“不怎麼樣,大不了把辦事的親信拉出來當替死鬼,再幾份請罪的摺子就好了。有皇的寵信,沒什麼事做不出來的,誰也別想扳倒他。只是,女人有了,權力也有了,財富也有了,紀綱正在攀登權力的高峰,當他達到頂峰的時候,他下一步還會做什麼呢?!”

心照不宣。齊豐臣點頭認同,說道:“那就等,等到那一天的到來,早晚會跟他有個結果的!”

一隊巡邏的大漢將軍走來,看到王千軍與齊豐臣,所有人抱拳向兩位百戶致敬,王千軍與齊豐臣也抱拳迴應。這一隊大漢將軍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向前前進。

大漢將軍大明殿廷衛士的稱號,錄屬錦衣衛,初期編制有大漢將軍一千五百人,取身材高大者爲殿廷衛士,以資壯觀。另有紅盔將軍、明甲將軍等,都是殿廷衛士稱號,也全都錄屬錦衣衛。

“不提這些了,自己兄弟的事比較重要。承業最近怎麼了?似乎有心事,卻不說出來。你知道嗎?他啊,就是好面子,因爲比我們都大,也就更不想讓我們知道他的難處。”

齊豐臣不愧是十人裡消息最靈通的,他也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他是一個可以讓人信賴的大哥,可惜太要強了。嫂子還好,就是最近很累,因爲承業的母親病了,老毛病,但聽說很麻煩,我猜可能是藥的問題。我們十個人裡,承業的俸祿最少,也不像我們,還有可以依靠的人。”

年紀最大的人,也是最窮的人,家道中落的王承業可不像王千軍這些人,俸祿花光了還可以找親人要錢。就算是被趕出家門的邢三,沒錢的時候還不是跑去找他大哥。當大哥的,似乎永遠都欠弟弟的。

“午後我不用當值,這件事我來辦,了空師兄的醫術很高,我請他親自去給伯母和嫂子診脈,需要什麼藥的話,大家一起想辦法。是兄弟,就別在乎這麼多,真是的。”王千軍一聲嘆息後,兩人離開了樹下,轉身回去了,談了那麼多,休息的時間已經沒了,該回到崗位去了。

齊豐臣心裡在想什麼,王千軍可不知道。但王千軍現在只期待暫時不要再有什麼麻煩事了,歷史大事暫時跟他沒什麼關係,先在平淡中增強自身的力量纔是最好的。因爲接下去,當永樂帝八年來到的時候,王千軍可就要真正忙起來了。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正是王千軍內心所一直期待的,到了那時,他不將不再是一個看客。

只是,情況似乎沒有王千軍想象的那麼簡單。當早朝結束後,回到府中很是開心的漢王聽到水葉先生與瑾說起王千軍的名字,突然來了興致,說要召見王千軍。至於理由,漢王很是直接地說道:“孤王要見他,還需要理由嗎?!召他來就是了!他父親王叢雲,當年也是孤王的手下。”

而午後從皇宮出來的王千軍並沒有直接回家,他直接出了城,找來了了空,接着又拉着了空去了王承業的家中,漢王派去人找不到王千軍,王叢云爲此很擔心!

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
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