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

安南戰事不斷有新的消息傳來,各種軍報成了南京城討論最多的話題的,有好的,也有壞的。即便前線軍情屢戰屢勝,打得安南叛軍潰不成軍,卻依舊會有大量不好的消息傳來。戰爭就是如此的殘酷,戰爭就會有人戰死,勝利也是用無數人的犧牲堆積而成的。

前線將士的死傷,不斷出現的疾病,大量物資的消耗,還有後方民夫的疲憊,這些都不是好消息。三十萬大軍,不擾民,不徵糧,所需要的物資絕大部分都要從西南各省運送。崎嶇的山路與安南叛軍散兵遊勇的襲擊,西南各省的壓力極大,不斷有地方官員報,請求減輕地方的負擔。

各種各樣的壞消息不斷地被有心人送到了解縉的手,本來就是反戰派的解縉不甘心失敗,慢慢地串聯與組織反對這場戰爭的文官,準備聯名奏!大部分文官相信,只要大家同心協力就可以強迫永樂帝停止這場無所謂的戰爭。

這場戰爭真的是無所謂的嗎?!王千軍可不這麼認爲,無論是現在的安南,還是未來的雲南都是東南亞的一頭老虎,一頭隨時準備撲過來咬中國一口的老虎。在陳天平沒有出現之前,安南雖然一直向大明納貢稱臣,可也不斷襲擾大明邊境,進攻邊境的地方土官,其野心昭然若揭。即便按照歷史的進程,明軍最終從安南撤軍,安南復國,但這場戰爭也讓安南向大明稱臣兩百年,直到明朝滅亡。

解縉正在一步一步走進一幫人爲他設計的陷阱,可他本人卻依舊狂妄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甚至還想說動太子,一起反對朝廷對安南的征討。對解縉來說,前線將士的死傷,後方的困苦其實都跟他沒關係,他只想證明一件事,證明自己是否可以發動百官,依靠太子與百官的力量挾制永樂帝。如果這事成了,他的政治聲望與權力都將達到巔峰!

至於王千軍,解縉當然沒有忘記。他一開始想要對付的是王叢雲,可錦衣衛是由皇帝直接掌握的,爲這事解縉親自去拜訪了錦衣衛指揮使紀綱。表面一向跟他客氣的紀綱這一次卻滑頭了起來,怎麼說都不答應,還跟解縉談起了王叢雲與皇的關係,擺明了是不答應。氣憤之下,解縉離開了紀府。

對付王叢雲沒辦法,那就只能對付王千軍這個“無知小兒”,東宮是太子黨的地盤,要對付王千軍可就容易多了。從那天開始,每當王千軍與皇太孫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有一位官員在兩個孩子的身邊,這些官員都是太子詹事蹇義派來的,爲的就是監視王千軍。

太子詹事蹇義,初名瑢,巴縣人。洪武十八年進士,因奏事稱旨,語言誠實,洪武皇帝又喜其誠篤,爲之更名義。建文帝即位,蹇義爲吏部右侍郎。靖難之役後,燕王入繼大統,蹇義官遷左侍郎,不久,進吏部尚,永樂二年兼領太子詹事,深得皇帝、太子倚重,是太子黨的二號人物。

蹇義這個人爲人樸實,待人以誠,是個好人,也是個好官。可不知道爲什麼,也許是天生反衝,也許是理念的不同,這位蹇義只見過王千軍一面就很不喜歡王千軍,既然對方不喜歡自己,那王千軍就沒有熱臉去貼人家冷屁股的意思,那是犯賤。蹇義曾經兩次進言讓王千軍不要再待在朱瞻基的身邊,可因爲王千軍是永樂帝親命的,又是道衍的關門子弟,太子都沒有答應。

如今,蹇義在解縉的建議下終於是對王千軍採取了行動,看着身邊監視的官員,王千軍笑了,笑得很古怪。王千軍可不在乎這些監視他的人,他只在乎皇太孫的感覺。越是聰明的孩子,接受越多的知識,就越早叛逆。皇太孫平日的學習已經夠辛苦了,好不容易可以跟王千軍在一起做些自己喜歡的事,還要被人監視着,皇太孫的內心當然會不滿。

當然,皇太孫與王千軍也有自己的反擊方式,因爲來監視的就只有一個人,而皇太孫身邊有很多伺候他的宦官。宦官跟文官,也是天生的反衝。文官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還要從最初級的官員幹起,好不容易踩倒了身邊相爭的同僚進了六部,卻發現想要見皇帝一面是那麼的難。

而宦官不一樣,這些不識字的貧戶子弟,身體有殘缺的人,就靠着獻媚與作踐自己來獲得皇的好感,一下就成了天子身邊的近臣,不僅有相應的官位,還有不小的權勢。在讀人出身的文官眼中,這是對他們的多年辛苦的侮辱,也是巨大的諷刺,文官們怎麼不可能嫉妒和敵視宦官,宦官當然也不喜歡敵視與嫉妒他們的人。

皇太孫身邊的小太監們當然知道他們該討好誰,也知道誰平常對他們還客氣,誰對他們不客氣。就這樣,在這羣小太監的幫助下,王千軍與皇太孫經常支走監視的文官,然後做他們喜歡的事。

永樂四年十二月,眼看着就要到年關了,王千軍再次來到東宮,早課的那位王千軍不喜歡,教的正是程朱理學。看到王千軍,一臉疑惑的皇太孫突然問了這麼一句:“千軍,真的可以做到存天理,滅人慾嗎?!”

皇太孫的疑惑,正是大多數讀人的疑惑,將聖賢之言完全理想化的結果。

“什麼是人慾?的人是無窮的,正是因爲這樣,程朱理學纔將人慾視爲大敵。可如果沒有人慾,將士何以用命,天下如何一統?!酒色財氣,功名利祿,正是人所追求的,如果連這些都沒有了,那混吃等死算了,根本就不需要十年寒窗苦讀了。就說近點,皇太孫你可以不玩促織嗎?”

“不行!可那些人都禁止我玩!”朱瞻基以最快的時間進行回答。

“是啊,因爲他們那些人,無法嚴格的要求自己,就只會嚴格的要求別人。他們爲了功名利祿,爲了流芳後世,不斷地嚴格教導別人,要求別人,限制別人,束縛別人。對自己卻總是用盡理由開脫,爲的就是手中的權力,還有他們的名聲。說穿了,現實就是這麼的可笑。”

王千軍笑了,可皇太孫卻更加的迷惑,但有一點他還是清楚的,那就是程朱理學那套,用來治民似乎很不錯。

朱瞻基繼續問道:“那,到底該怎麼做?!”

“盡心盡力,問心無愧!當然,還要大明律法的監督,沒有法家那套,朝廷的大臣們又有多少人能夠經得住誘惑,不將手中的權力變成其他的東西!”

“盡心盡力,問心無愧瞻基似乎懂了,其實也不懂。實際,王千軍也不怎麼懂,他不過是借用了後世王陽明的儒家心學而已。

沉默了一會,朱瞻基似乎輕鬆了許多,然後拿出一份簡報,交到了王千軍的手,說道:“千軍,安南前線的戰報。似乎跟我們之前所演武差不多。”

安南前線新的戰報,安南叛軍集重兵於多邦城內。在多邦城下,三軍統帥張輔下令道:“安南所恃,莫若此城,此城一拔,便如破竹。大丈夫報國立功,就在今日,若能先登此城,不憚重賞。”將士踊躍應命。明軍趁夜攻城,都督僉事黃中,率敢死之士數千人,越重濠,緣城而,指揮蔡福等人奮勇先登,大軍萬炬齊明,隨後跟進,安南兵驚措之下,矢石竟不得發,紛紛敗走城下。明軍攻入城中,安南兵驅大象出陣,誓死拒戰,激烈的巷戰中,明軍幾呈不支。張輔“以畫獅蒙馬衝之,翼以神機火器。象皆反走,賊大潰。斬其帥二人”,明軍追至傘圓山,盡焚緣江木柵,俘斬無算,終於攻克了堅固的多邦城。

“沒錯,的確跟我們想象的差不多。只是,戰場的殘酷,又豈是我們這些沒過戰場的人所能想象的。但不管怎麼說,大明軍贏了,攻克了多邦城,安南的東西二都也將不保。只是,還有一件事我覺得要跟皇太孫你說一下!”王千軍欲言又止,他也是剛剛從道衍那邊得到消息,卻又不知道該不該跟皇太孫說。

“說,有什麼不能說的。在這座皇宮裡,也只有你願意對我說真話。”朱瞻基也快十歲了,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皇室的孩子也早當家,因爲政治鬥爭的殘酷,還有大臣的期望,強迫着朱瞻基快點成長。

說出來,也不會改變大勢,因爲某人惹了一羣不該惹的人。王千軍點了點頭,說道:“解縉要完蛋了!”

王千軍只說了一句,朱瞻基沒有多問細節,他只是反問了一句:“解大人就這麼招人恨嗎?!”

而王千軍的回答則是:“不招人恨的話,怎麼會有那麼多人想要對付他,連皇都不喜歡他。不過,解縉的倒臺也不會那麼快,還有一段時間。”

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
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下)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