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

永樂五年三月安南叛軍殘部搦戰於富良江,張輔與沐晟夾岸迎戰,柳升以水師橫衝其陣,大敗敵軍,斬首數萬級,因天旱水淺,安南兵紛紛棄舟逃走,明軍追至時江水忽然大漲,遂乘勝急進,安南兵大多被殲。五月,明軍追擊至日南州奇羅海口,安南軍隊殘部全軍覆沒,胡氏父子僅以數舟逃遁,明軍在當地百姓協助下,擒獲胡一元及其子胡澄,隨後又擒胡漢蒼和僞太子胡芮,全部檻送京師。明軍出師僅一年,就大獲全勝,消滅了篡位的胡氏政權,得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八十、戶三百十二萬。

仗打完了,可事情還沒完。那就是打下來的安南四十八州府,一百八十縣,三百十二萬戶該怎麼辦?!爲了征討安南,大明也付出的極大的代價,將士客死異鄉,西南各省人力、物力、財力損耗巨大,就這麼白白送出去,送給一個沒見過面的陳氏後人,這如何讓人甘心。

只是,朝廷一開始打着就是爲安南陳氏討伐胡氏叛逆的旗號,這纔得到了安南百姓的人心,朝中的文官中也有很多官員認爲讓安南自治是最好的解放方法,這纔是天朝國的仁者無敵,也順應了《祖訓錄》內提到的不徵國的說法。

無奈之下,永樂帝只能先讓張輔先在安南尋找陳氏子弟,看有什麼適合的人選。至於陳天平在南京城留下的血脈,就這麼暫時消失了,永樂帝並沒有把事情做絕。

在張輔尋找陳氏子孫的過程中,張輔向朝廷報告說,安南當地耆老百姓一千一百二十餘人在軍營請願:“陳氏爲黎賊殺盡,無可繼者。安南本中國地,乞仍入職方,同爲內郡。”

這樣的消息,的確會讓人懷疑。但是,王千軍並不認爲這一切都是張輔弄出來的戲,因爲軍中除了有監軍太監外,更有隨軍的文官,用來記錄各種戰功與戰報。這些文官可不跟武將們一條心。爲大明立下汗馬功勞的張輔也沒必要冒這個險,來演這麼一齣戲。

叛國者,每個國家都會有,更何況安南本來就是中國之地,只是後面獨立過去的,安南境內有很多的漢移民,還有很多內心向往強盛明朝的人。這些人現在在安南也算是一股勢力,一股希望安南能夠迴歸大明的力量。雖然這股力量並不是太大,但已經給了大明足夠的藉口。

民心所向,這就是永樂帝所需要的。永樂五年六月,朝廷正是下詔,改安南爲交阯,設立布政司、都指揮使司和按察司,並設立府州縣等機構,自漢唐之後,安南又一次成爲中國領土。

只是開疆擴土的成就感並沒有讓永樂帝興奮多久,永樂五年六月底,徐皇后病倒了,健康狀況不斷惡化,太醫們束手無策,連佛道兩家派來的聖手都沒有辦法。如果不是徐皇后攔着,憤怒的永樂帝早就下旨,處死幾名辦事不利的太醫了。

徐皇后感受到自己時日不多,一道懿旨召燕梓與王千軍進宮。燕梓是徐皇后看着長大的,也是徐皇后親自主婚的。當年北平城之戰,燕梓爲她擋下的那兩箭她一直記得。所以徐皇后一直命人照顧着燕梓,但也因爲燕梓的倔強,徐皇后沒有給太多東西。她現在就想再看看燕梓幾眼。

至於王千軍,徐皇后有自己的用意,一個就要死去的母親,最放不下心的還是自己的丈夫、兒子。她的丈夫,她的三個兒子都是英雄人傑,更是皇帝、太子、藩王!可就是這樣,才讓徐皇后的內心充滿恐懼。

看到徐皇后的病容,原本那位英姿颯爽,充滿自信與魅力的巾幗英雄已經不在了,只剩下一個正在跟老天爭奪時間,身體瘦弱滿臉蠟黃的女人。燕梓實在忍不住,幾步來到了徐皇后的病榻,跪在地哭了起來,哭得很傷心。

王千軍也跪下了,母親跪了,兒子哪裡有站的理由。看到燕梓那傷心的模樣,徐皇后在宮女的伺候下勉強坐起來,摸着燕梓那哭泣的臉蛋說道:“這還是那個身穿盔甲,守護在本宮身邊,身中兩箭面不改色,斬殺敵軍校尉的燕梓嗎?!乖不哭,小王沒有辜負你?如果是他惹你生氣,本宮就讓皇打他的板子!”

小王,也就是王叢雲。當然永樂帝想殺王叢雲,徐皇后本來不想救的,因爲王叢雲辜負了燕梓。可最後,在燕梓的哀求下,徐皇后才爲王叢雲說情。

看徐皇后如此的冷靜,燕梓也不能再哭下去,抹乾了臉的眼淚,破涕而笑道:“他敢,他真敢惹我生氣,我就讓一家人都不理他,讓他睡柴房。家外的事他做主,可家裡的事我做主。雪沁也很聽我的話,就是當年叢雲救的那個女人,她到現在都不敢懷孩子,就怕影響千軍的仕途。”

燕梓的強勢讓徐皇后很開心,若論到疼妻子,愛妻子,南京城內還沒幾個人比得王叢雲。可是,即便是這樣,燕梓依舊要跟其他的女人分享王叢雲,因爲這就是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

“好了,你們都下去,這裡有燕子伺候本宮就行了,本宮親眼看着長大的小燕子,永遠都是這麼的貼心,聰明。”在徐皇后的命令下,所有的宮女、太監、還要隨時觀察病情的太醫都退了出去,徐皇后的威嚴與命令無人敢挑戰!因爲即便觸怒了皇,還可能獲得徐皇后的求情,留下一命。可如果觸怒了徐皇后,那可就是死路一條。

無關的人都退了出去,也就是說接下去所要說的不會在有第四人知道。王千軍一直跪在地沒說話,燕梓則主動站了起來,在一旁照顧着徐皇后的身體。

“起來。坐!你是小王與燕子的兒子,又是道衍大師的關門子弟,你一定很奇怪。本宮爲什麼要召你入宮嗎?”在徐皇后的命令下,王千軍終於是站了起來,坐到了小凳子,他真的很不習慣跪着。還好這裡是明朝,不是下跪磕頭跟吃飯一樣平常的清朝。

對徐皇后的疑問,王千軍只是淡淡地說道:“皇后您放不下心!”

“放不下心,呵呵!是啊,本宮的確是放不下心。呵呵……”徐皇后笑得很難受,乾咳了好一陣,終於在燕梓的幫助下將濃烈的黃痰咳了出來。

“皇后,保重身體啊!”痰中有血,燕梓看着難受。

可徐皇后卻不在乎,搖着手笑道:“文丞相不是說過嗎?‘人生自古誰無死”!本宮其實沒什麼遺憾的,本宮的夫君是九五之尊的皇,更是馬打天下,以弱勝強,以少擊衆的真英雄。本宮的三個兒子,文韜武略各有所常,都是人傑,太子更是大明的儲君。統領後宮佳麗的本宮得到了全天下女人最想要的一切,所以本宮這一身值了,了無遺憾。只是本宮真的放不下心!千軍,你說本宮到底有什麼放不下的。”

作爲一個女人,徐皇后得到了榮華富貴,得到了全天下女人最尊貴的榮耀,她的確很幸福。可是,這也是她的悲哀。王千軍淡淡地說道:“禍起蕭牆,手足相殘!”

王千軍說中了!但這也是大家一起不敢說出的現實。原本淡然處之的徐皇后臉色終於變了,又是一陣咳嗽,這一次比前一次更厲害,急的燕梓一陣安撫。但是燕梓沒有罵王千軍,因爲徐皇后問這些自然有她的道理。

“繼續說下去。”又一口血痰後,徐皇后讓王千軍繼續說下去,她要聽王千軍更多的分析。

燕梓沒有一點阻止王千軍的意思,王千軍繼續說道:“手心手背都是肉,三位殿下都是皇后您懷胎十月所生。只是,在皇家,親情遠不比權力。皇自稱寡人,王者自稱孤,因爲不管是皇還是王都是孤獨的。親情再權力爭鬥中是無比的脆弱。漢王與太子的不和也是京城皆知,不僅是漢王,相信趙王也在暗中謀劃,等待太子與漢王兩敗俱傷,皇家的權力之爭就是如此無情。同時,徐皇后也在擔心皇,那是徐皇后最不願意看到的。權力這種東西,就是那麼讓人迷人,到了眼前就不肯多等幾年,一定要抓在手才甘心。而且以皇的性格,即便是太子,也不能分其手中的權力,一點都不行!因爲皇權只能由一個人掌握,絕對沒有平分的道理。在皇室中人的身邊,有太多的野心家,太多的煽動者,他們急於讓他們的擁戴者坐皇位,來換取他們手中的權力,這些人就如同蒼蠅一般,怎麼打都打不完。而已當今皇的強勢與多疑,即便有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極大的反應。皇后,當今天下,唯一能夠寬慰皇,阻止皇的就只有皇后您,就如同洪武皇帝與馬皇后般。”

王千軍也不希望徐皇后死,因爲徐皇后在永樂帝的心中很重要。只是,在這個年代,所有的急症都是致命的,無藥可醫!聽完王千軍所說的,徐皇后沉默了,燕梓也沉默了,屋內許久沒有聲音,只有外面那輕巧的動靜一直存在,而之前徐皇后與王千軍的對話都是極小聲的。

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
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