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

身子疼,頭也疼。王千軍這個時候很期待永樂帝把他給忘了,千萬不要讓他說話,他當個木頭人就夠了。可楊榮只是低頭不說話,永樂帝並沒有爲難他,永樂帝要爲難的是王千軍,輪到王千軍倒黴了。

“千軍,你來說。成年不久之人,也許能說一點有意思的話。”永樂帝現在輕鬆了許多,也就想聽一聽別的聲音,下面的大臣會說什麼,永樂帝大概都知道了。

楊榮也在期待,想看看道衍的關門弟子能說出什麼話來。王千軍現在全身更加的不舒服了,那感覺不光是身那些淤青,那感覺就像全身被蟲子咬一樣,滿頭大汗。

緊張嗎?這是王千軍問自己的話。回答也簡單,當然緊張。次是爲了救人才跟永樂帝說了很多廢話,可這次是政見,但情況其實也差不多。

“皇,真話嗎?!”王千軍咬一咬牙,反正次差點被掐死,那這次挨頓板子也要說,說真話!

王千軍的反問引來了永樂帝更大的興趣,他笑着說道:“你不習慣說假話嗎?!”

王千軍也是豁出去了,繼續說道:“天下大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衆人把謊言當成了習慣,既欺,也自欺!”

王千軍的話,得到了永樂帝與楊榮的認同。可這個天下人都知道的道理,卻很容易被大部分人刻意忘掉。因爲,說真話,真的沒什麼好下場。

“那朕就先免你的罪,說!說真話,朕在聽着。”永樂帝是在聽,他閉了眼睛,馬雲在身後爲永樂帝捶打雙肩。

看了看楊榮,這人面無表情的看着王千軍,似乎有置身度外的意思。也不知道他是猜到了王千軍要說什麼,還是對王千軍要說的話很有興趣。

到了這一步,王千軍只能硬着頭皮說道:“請皇恕罪,多謝皇開恩。靖難之後,北方精銳諸衛皆南遷,大部集中於京城,對北方邊境鞭長莫及。原本谷王就藩宣府,寧王就藩大寧,遼王就藩遼東。三王一線,成北方第一道防線,向東挾制朵顏三衛,遼東女真。向北阻止韃靼東進,北平府之兵居中策應。可如今,三王改封南方,第一道防線已失,只剩古北口至山海關的長城防線,所依靠的也只有邊地衛所之兵力,實在是過於薄弱。而從靖難開始到如今,北方韃靼已經得到了將近十年的休養時間!十年時間,年輕的蒙古人已經可以騎馬射箭,當秋高馬肥時劫掠邊境了!”

王千軍說的這些話都是真話,洪武皇帝朱元璋辛苦建立的北方防線完全毀於永樂帝之手。失去了谷王、寧王、遼王還有燕王四位邊王,再加北方諸衛南遷至南京,剩餘的北方邊軍除了死守沒有一點辦法。

王千軍不說話了,永樂帝雖然閉着眼睛,但臉的表情明顯不高興。永樂帝一直標榜自己遵從祖制,結果洪武皇帝辛苦建立的北方防線就這樣毀在他的手,還被王千軍當面說了出來,他怎麼可能高興。永樂帝身後的馬雲此時正在給王千軍打眼色,楊榮卻是諾有所思地在想其他的事情。

馬雲的眼色王千軍看得很清楚,他明白馬雲的意思。不需要再說什麼,王千軍跪在了地,他剛纔的那些話跟至直接打了永樂帝一巴掌沒什麼兩樣,這個時候不跪,等下跪可就危險了。

許久之後,永樂帝再次睜開眼睛,問道:“那你的意思是說,讓三王再回邊地?!”

永樂帝此話一出,王千軍趕緊搖頭,讓三王再回邊地,這種餿主意要是認可了,他的仕途也就完了。一個燕王靠邊軍奪取了天下,再來三個邊王,送給他們足夠的兵馬錢糧,永樂帝可沒這麼傻!

“不可!萬萬不可。即便是皇有此心,相信已經改封的三位王爺也不願意,三人早已樂不思蜀!”王千軍用力着搖着頭,樂不思蜀這個詞勉強讓永樂帝笑了出來。南方富庶,又不用擔心韃靼的進攻,諸蠻的叛亂,有福不享,幹嘛要去找罪受?!

永樂帝繼續問下去:“那你可有什麼妙計?!”

算是過了這關,接下去是王千軍表現的機會了。跪在地的感覺可不好受,膝蓋疼,腰也疼,全身都在疼,可還不是王千軍站起來的時候。他沉默了一會,繼續說道:“升遼東奴兒干衛爲都指揮使司,設奴兒干都司。撫慰遼東諸位衛,賑濟邊地貧寒者,鞏固遼東民心。令其女真、高麗、韃靼各頭目自治,允許其築城居住,各授予軍職,以免四處流竄。同時加強遼東諸明衛的力量,屯墾遼東。遼東乃肥沃之地,地廣人稀,土地肥沃,一年收穫足夠數年之用。數年之內豐收便不用再由海運補給,還可從山海關外運糧入順天府,補充邊軍所需!如此一來,遼東可定!至於北方韃靼,臣實在是無策!”

王千軍說到這就不說了,遼東對現在的大明來說只是小事,一直到明末才成問題,王千軍不急,他還有很多的時間與機會。永樂帝一定會遷都北京的,但現在也不是說的機會。如果一個人心裡怎麼想都讓別人知道了,這種感覺肯定不好。一個不小心就會掉腦袋。

“平身,看得不夠多,想得也不夠多。但朕也明白,這也不是輕易可以解決的事。千軍,朕希望,日後只有朕問你的時候,你纔跟朕說真話。平日你多看看,多聽聽就夠了。朕累了,今天就這樣。”

永樂帝是真的累了,他要回宮休息了。對於遼東,永樂帝一直很關注,但在王千軍的提醒下,他才發現自己對遼東的關注還不夠多。特別是遼東土地的肥沃!遷都北京,這件事永樂帝一直在想,也正在做準備,但頭疼的問題是,漕運不通,海運又損失巨大。要遷都,那肯定是幾十萬的人一起過去,到時候糧食可就成最大的問題了。

現在,王千軍給了永樂帝一個不錯的建議,那遼東之地的確肥沃,也的確是地少人多。只需要有足夠的人力進行屯墾,日後除了供應遼東之外,還可以供應北京,減少漕運與海運的壓力。

永樂帝走了,王千軍與楊榮一起送到門口。當永樂帝離開的時候,楊榮多看了王千軍幾眼,卻什麼都沒說。王千軍全身不舒服,他也很累,兩人也就是點了點頭就結束了。不管楊榮猜到了什麼,他這個人都知道什麼應該說,什麼不能說;什麼事可以阻止,什麼事不能阻止。

一夜就這麼過去了,王千軍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了家,職夜班就是麻煩,想睡都不能睡。躺在了牀,王千軍感覺自己全身的骨頭更疼了,想睡也睡不下去。

還好,王千軍身邊還有李虎涵這個可人兒,知道現在該爲王千軍做什麼。先將火盆擡進屋,再溫柔地脫去了王千軍的衣,拿起了藥酒倒在手,李虎涵開始爲王千軍抹藥。用了藥酒,身的瘀傷就去得快,這藥酒是從軍中拿來的,金瘡藥和藥酒當然是軍中的最好。

李虎涵開始抹藥,小手一放在王千軍的背,王千軍的反應當然是齒牙咧嘴,疼得難受。可王千軍還要咬着牙沒說輕點,要讓藥效發揮得快,抹的時候就要用力,這樣才能讓藥酒快速地滲入皮膚。

“涵兒,你想練武嗎?!”疼痛中,王千軍突然想起了這件事。李虎涵也是功勳之後,她是李景隆的女兒,同時也是岐陽王李文忠的孫女。

用盡力氣爲王千軍抹藥,李虎涵的額頭開始冒汗了,她搖着頭回答道:“原本想的,但後來想想,還是算了。即便我能夠騎馬殺敵,但也幫不了少爺你什麼。涵兒還是多看,多聽些事情,這樣對少爺纔有用。對了少爺,涵兒最近想跟二夫人學珠算,二夫人的珠算挺有用的,能幫老爺和大夫人計算家中的支出。可惜,家裡現在沒什麼產業。”

王叢雲的官做得越大,燕梓就越忙,家裡的事漸漸顧不了。還好劉雪沁在,現在家中的一些事都由劉雪沁操持。這位香門第的大小姐如今已成了王家的賬房,很多時間都在清點王家日益增多的支出與收入。王叢雲現在這位置,沒人送禮纔是怪事。

“產業的事不急。家裡纔剛剛興盛,一切都要慢慢來。如果你想學珠算的話,這也不是壞事。我這人也不喜歡管賬,看到那麼多數字我就頭疼。以後我自己那一部分錢就歸你管了。”

王千軍說完便翻過身來,後背已經抹得差不多了,該換位置了。李虎涵聽到了王千軍的鼓勵也很高興,一把坐在王千軍的身,開始爲他的前胸抹藥。這前胸的淤青可比後背多很多,不過王千軍現在在意的不再是疼痛,而是眼前正在長大的小丫頭,現在這姿勢的確很容易讓人胡思亂想。

只是過了一小會,王千軍實在是忍不住,伸手拍了拍李虎涵的小屁股說道:“呵呵,有些事還需要再忍耐一下,雖然忍耐的滋味不好受。總之,咱們的涵兒越來越迷人了!哈哈。”

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
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