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

解縉爲什麼要找王千軍麻煩,王千軍多少猜得出來。人在無名時,即便再有才也會謙卑恭順。可一旦有權優勢了,就會高高在,將一切視爲理所當然的。解縉小小的一句話,官職只不過是錦衣衛百戶的王叢雲絕對要聽,如果不聽,那就好好教訓王千軍這個不聽話的孩子。

而教訓的理由就是不該教太子太多的兵法,要教也該教儒家的兵法。永樂帝是一個馬打天下的皇帝,儒家文官們認爲一個武治皇帝就夠了。太子是一個仁厚之人,那皇太孫也應該是一個仁厚的君王,這才符合文官們的期待。如果皇太孫學的兵法太多,就有可能像當今皇一樣窮兵黷武,有的理學文官甚至認爲,皇者最好還是不知兵比較好!

一個笑話,巨大的笑話。這羣文官眼中就只有中原這塊小小的土地,將不發動戰爭視爲仁者的表現。可是,你不去打別人,別人就會來打你,小國寡民,誰不希望到富裕的國家去掠奪,去佔領。不去打狼,總要有打狼的工具。可這些生,連工具都不希望皇太孫有。

不過,這事後續的發展的確出乎王千軍意料。打狗還要看主人,但狗主人,特別是有身份的主人,不會輕易爲了自己的狗出面。他會先忍着,並讓對自己不利的傳言慢慢消失,然後再想別的辦法暗算讓自己丟臉的人。

可是,這一次的衝突並不只有衝突的雙方,有其他勢力插手了。解縉二管家攔路欺壓一名靖難功勳子弟之事被快速傳開,整個南京城街知巷聞。但具體是哪家功勳子弟,各種傳言十分的模糊,但因爲流言的有聲有色,再加平日裡靖難功勳對解縉的不滿,南京城內所有留守的靖難功勳與功勳子弟全部都將矛頭指向瞭解縉。作爲靖難功勳的首腦,淇國公丘福更是親自進宮面聖。

一個奴才,欺壓一個功勳之後,這可不是一件小事。更重要的是,這一次南征安南就有很多靖難功勳隨軍。功勳們在外打仗,流血流汗爲國效力,家裡留下的子弟卻被一個文官的奴才欺負,聽到這種消息,靖難功勳們誰不憤怒,誰不心寒。此事很快在南京城內鬧得沸沸揚揚。

面對此事,作爲受害人的王千軍不得不跟道衍好好商量一下,這事一個不好可就要引火燒身了,道衍也不希望王千軍真的成爲南京城的風雲人物。稚虎在失去猛虎的保護後,必將成爲其他野獸攻擊的目標。

“老師,徒弟是不是做錯了?!”王千軍故意這麼一問。

道衍慢慢地轉動着手中的佛珠,淡淡地說道:“如果你連這麼一點志氣都沒有,你也不配做我的徒弟。看來我得幫你找一個好師父了,了空的佛家功夫佛性太大,不適合你,需要另外找名師指導你的武藝。”

一個會向奴才卑躬屈膝的人,的確不配做道衍的徒弟。有了師父的支持,王千軍笑了,至於教他功夫的名師,王千軍不在乎,讓道衍去找。佛家的功夫的確不適合王千軍,王千軍可是十分盼望有一天能夠像父親一樣,騎戰馬衝鋒陷陣,斬將奪旗!

“一切就交由老師來辦。只是老師,我不明白,到底是使的計,借我的事激怒了南京城內所有的靖難功勳,這可是一步好棋!”幕後黑手不簡單,就是不知道將來是是敵!

“天下之大,謀士奇才數不勝數,你的志向很高,但也不要小看腳下。很多謀士奇才默默無名,因爲他們沒有找到屬於他們的魚,謀士爲水,主公爲魚!而現在這位,看來是找到了他的魚,正在施展魚龍之術!”

道衍已經給了王千軍足夠的提醒,只需要看清楚整個事件的受益人是誰,就知道幕後黑手是誰!解縉倒臺,最高興的就是漢王,解縉即便再狂妄,他也是一面保護太子的高牆。解縉倒了,漢王才能夠直接威脅到太子。

“太子身邊,包圍了太多的文官名士,有這些人在身邊,陰狠毒辣的謀士近不了太子的身,其他的都是庸才。真奇才,只會更狠,更毒辣!而這樣的謀士奇才,正是漢王與趙王所需要的。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趙王明顯是坐山觀虎鬥,想取漁翁之利。漢王身邊有了如此謀士,老師就不擔心嗎?!”

政治,永遠都是光明與黑暗兩種形勢互相調和,就如同陰陽太極一般。孤陰不生,孤陽不漲。正是因爲太子身邊聚集了太多自認是仁人君子的文官,這才導致太子在後來一再被動與不斷失勢。

“這與貧僧無關,能做的,貧僧都做了。日後,就要看你自己的了。你這頭稚虎要真正成爲大明虎臣,還要經過衆多的磨練與苦難,這是你所選擇的路,無可避難。但在你成年之前,貧僧再幫你一次。解縉此人,恃才傲物,狂妄自大,與方孝孺相比天差地別,既然是他先惹的你,那就別怪貧僧不客氣了!”

道衍要出手了,手中的佛珠不再轉動,死死地捏在了手裡。解縉是要倒臺,但具體因爲什麼倒史並沒說清楚。不過這些已經不需要王千軍操心了。永樂帝最疼愛的兒子漢王,最親信的謀士道衍,最依仗的功勳丘福,這三人聯手要對付解縉,解縉完蛋了。

而此時的解縉,並沒有因爲靖難功勳對他的敵意而心慌,朝廷文官與武將之間的不滿已經擺在了明面,靖難功臣們想搬倒他這個文官第一人也是理所應當的。在解縉看來,他只要攀住太子這棵大樹就可以了,一切的攻擊都可以變成漢王一黨對太子一黨的陰謀。更何況,此事風波一起,解縉不僅沒有受到永樂帝的一點責備,甚至還得到了永樂帝的表彰,表彰他修的辛苦,表彰他修的成績,這讓解縉無比感動,也就翩翩然的認爲,永樂帝離不開他了。

至於王千軍家裡對整件事的看法,那只有一個,表揚!燕梓跟王叢雲都認爲他們生了一個好兒子,一個有骨氣的兒子。骨氣這東西是流在血裡,滲到骨子裡的。一個人可以沒錢,可以沒權,但不能沒骨氣。一個沒骨氣的人,一輩子都是奴才,即便他爬的位子再高,手中的錢再多,他都是奴才,一輩子的奴才。

作爲獎勵,王叢雲開了口,他對王千軍的承諾是:“兒子,如果下次有奴才再敢惹你,你就砍下他的腦袋。然後爹帶你去向皇請罪,有什麼事爹幫你扛着!”

王叢雲也是個士可殺不可辱的主,他有這樣的承諾,就代表着燕梓的全力支持。母親永遠都是支持自己兒子的,更何況兒子做的是正確的事。不過在得到父母的表揚之後,王千軍一個人回到屋中,抱起李虎涵所思考的卻是另外一件事。

“涵兒,你說,這事傳得這麼快,傳得這麼邪乎,是不是那些人也參與了?!老師不可能想不到那些人?!”抱着李虎涵,王千軍感受到自己身體的變化,可就只能忍着。

在王千軍的懷裡,享受着王千軍的喜歡與保護,李虎涵點了點頭,說道:“因爲那些人都與大師無關,大師現在所要對付的就只有解縉一個人。其他的,都是少爺你長大之後的事。我覺得,大師在日後將是你最後的屏障,當少爺你摔倒時,大師會拉你一把,讓你走得更遠。”

消息傳得這麼快,錦衣衛那邊絕對有人插手,紀綱這位靖難功臣當然也希望解縉倒臺。以目前的形勢看,紀綱也是站在漢王那一邊。魏嶽那邊也有可能參與了,這種事宮中沒人是不可能的。宦官與文官之間,那是天敵!

“玉不琢不成器!精兵強將在於久經戰陣,要成才,必須多經歷坎坷。摔倒了再爬起來,我這個老師,對我還真是嚴厲,可卻句句在理。後面,就看漢王與老師怎麼走了。咱們看戲就行,呵呵。”

與此同時,在皇后的寢宮內,永樂帝正在仔細觀看一份魏嶽送來的密報,面完整記錄着兩個孩子的遊戲對話。徐皇后沒有打擾永樂帝,在一旁親自爲勞累了一天的永樂帝按摩着肩膀,直到永樂帝將手的密報看完。

“孩子,真是兩個孩子,呵呵。戰場之事又豈是如此的簡單,紙談兵人人都會,哈哈。”放下了手中的密報,一旁伺候的宮女小心地將信紙燒掉。

“當年的皇,不也是這樣成長起來的嗎?!難道皇最這個孩子都不滿意,那又何必如此在意呢?!”也只有徐皇后能跟永樂帝開這樣的玩笑。老夫老妻的兩個人,一起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互相扶持着走過了溝溝坎坎。

撫摸着最心愛女人的小手,永樂帝只是淡淡地說道:“如果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這就夠了。但他們一個是朕的長孫,一個是大明日後的虎臣,這還遠遠不夠!”

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
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四章 稚嫩狂言(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中)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下)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中)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