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

解縉最終還是倒了,給予致命一擊的正是道衍,就因爲道衍的一句話:“《文獻大成》將成,貧僧一人足可收尾!”

道衍的學問,並不下於解縉,明初的第一學者就十分欣賞道衍的才華,只是道衍的學問主體並非儒家,而大部分的籍都是以儒家爲主,這才需要解縉這個儒家學士來支持大局。更新超快如今《文獻大成》的大體已經完成,就剩下收尾了,當然也就不需要解縉了。

永樂帝等的就是這句話,既然《文獻大成》也就是《永樂大典》就要修完了,那永樂帝也就不需要解縉這個可以統帥百官的人在身邊了。至於罪名,當然不能是解縉串聯百官反對安南之戰,更不能是因爲《文獻大成》快修完了,永樂帝要卸磨殺驢,皇帝也要好名聲。

罪名,不用永樂帝想,他知道有人會把罪名送來的,他的二兒子在想什麼,做父親的當然知道。永樂五年二月,解縉以“試閱卷不公”的罪名被貶爲廣西布政司參議,逐出京城。

一時風光無限的解縉就這樣倒臺了,從權力中央被扁到了地方,還是一個貧窮混亂的地方。當時的廣西地處偏遠,野獸衆多,更要命的是此起彼伏的小規模叛亂。解縉的心一下就涼到了谷底,但他還是不甘心,而很多人就等着他的不甘心。

解縉離開京城時,即便風光不在了,但依舊有幾十位的朝中官員前來送行。雖然不是百官相送,但也算是不小的轟動。看着遠方真誠相送的感人情面,王千軍笑了。

了空不知道王千軍在笑什麼,但他還是感慨地說道:“解大人落魄了,但依舊有這麼多官員來送,情意深厚啊!”

“情意深厚嗎?!也許,最起碼現在送行的這些人,算仁人君子。只是,他們這麼做的結果,只會害瞭解縉,讓他死得更快!”

王千軍的笑是冷笑,了空明白了。只是,爲什麼會害解縉死得更快,了空不明白,但他也不問。因爲此時的了空注意到了另外一些人,這些人也在城外看着解縉離開,在那生的周圍都是高手。

出現了高手,就不知道是哪家的勢力,但王千軍的安全是了空最關心的。了空警戒地盯着那些人,對王千軍說道:“小師弟,咱們還是走。來者不善!”

那些人,王千軍也注意到了。最吸引王千軍注意的正是被保護在中間的那位中年生,那個大冷天還搖着扇子的人。像這樣的人,如果不是自大的傻瓜,就是絕對有智慧的人。看他身邊保護的高手,王千軍可以肯定他的身份絕對是謀士。但具體是哪家的謀士,王千軍還要想。

“師兄,那些人中,你有認識的嗎?這樣的高手,一般人家可養不起。”了空可是南京城裡的高手,也許會有認識對方。

但是,了空的回答讓王千軍失望了,了空回答道:“不清楚,南京城裡的高手太多了。靖難功勳身邊的親兵家將都是戰場千錘百煉的人物,能活下來的都是高手。像這樣的高手的確不是一般人家養得起的,但城內的靖難功勳的人數也不少。”

靖難之役三年打下來,除了鍛煉出了一羣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功勳將領外,也鍛煉出了一羣精兵,強兵。很多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高手因爲沒有得到足夠的封賞也就不願意繼續待在軍中,靖難功勳們開衙建府也需要信得過的人。結果這幫高手全成了功勳的親兵家將,成爲功勳家中的食客。看對方的打扮與站姿,了空就知道那些人都是戰場鍛煉出來的高手。

“那就算了,也該回去了,沒什麼好看的。南京城,真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呵呵。回去的路,順便去試試新開的那家羊肉館,聽說味道不錯。”王千軍就這樣跟了空回去了,只是他的離開也受到了對方的注意。

水葉先生看着王千軍的離開,臉的微笑一直沒有消失。每當水葉先生微笑時,正是他思考計謀之時,作爲漢王身邊最受信任的謀士,漢王身邊的這些親兵當然不敢打擾水葉先生的思考。

“解縉,好對付。只是這王千軍,意向未定!一想到他身後的那位人物,本人還真是不想惹!算了,就先這樣,徐徐圖之,只能先對付眼前的人物。實在不行,那就冒險一回好了!”

打定了主意,水葉先生分別下達兩道命令:“馬稟告漢王,解縉離開時有衆多官員送行,按計行事!”

“你,馬去準備一些禮物,然後以我的名義送去王叢雲家,就說是送給王千軍的。同時打探清楚王千軍平日的行程,準備好人手,不要軍中的,只要江湖中人!”

將威脅扼殺在萌芽之中,這是水葉先生最經常做的。宮裡被漢王收買的太監傳來消息,永樂帝對王千軍似乎很感興趣,再加道衍本身的影響,還有王叢雲靖難功勳的身份,日後的王千軍很可能成爲永樂帝的近臣,一個在永樂帝身邊說得話的侍衛與謀士。如果王千軍是太子一黨,那事情可就有些難辦了。

但水葉先生並不想惹道衍,因爲他沒有把握,不想冒這個險。而王叢雲靖難功勳的身份也能影響王千軍,因爲絕大部分的靖難功勳都是支持漢王的,其中就包括了衆多與王叢雲稱兄道弟的好兄弟。所以水葉先生纔要送禮,送禮的目的很簡單,試探王千軍的政治站位,如果王千軍不收禮物,或者說出一句讓水葉先生敏感的話,那王千軍就死定了。也因爲王千軍之前與解縉的矛盾,暗殺王千軍之事絕對不會有人懷疑到漢王與水葉先生這邊。

“水葉先生是哪位?!”看着漢王手下送來的禮物,王千軍第一個當然要問的是水葉先生的身份。

“水葉先生乃是漢王千歲的貴客。”送禮的人就說了這麼多,卻已經很明瞭了。

“那就多謝水葉先生的好意了,日後必有回報。”就說這麼多,由王叢雲親自將來人送出門。

看着桌的禮物,王千軍有些頭疼,讓人惦記可不是什麼好事。惦記他的人,還是漢王身邊的謀士,那就更糟糕了。將禮物一一拆開,燕梓跟劉雪沁點算着禮物的價值,最後燕梓感嘆道:“將近兩百貫寶鈔的禮物,漢王身邊的這位水葉先生還真是大手筆。千軍,我們家一時還拿不出等價的回報哦。”

王千軍點了點頭,回答道:“水葉先生看重的是日後,兒子日後會親自解決的,還真是麻煩。父親,你怎麼看?!”

王叢雲也不笨,當然知道王千軍的意思,但他只能說道:“太子與漢王之爭,我無可是從。一切就看皇的聖意如何了!說實話,我等靖難功勳都希望漢王千歲能夠成爲太子。當年在戰場,太子遠在後方,只有漢王千歲與我等出生入死,生死與共!可是,兒子,你當初說的話,我還記得。”

王千軍當初的跟道衍談論的立儲大事王叢雲絕對忘不了,所以他也兩難。不管是太子還是漢王,誰都得罪不起。

“先這樣,其實這些暫時都跟我們家沒關係。只是這位水葉先生不簡單,佈局長遠,的確厲害。看來最近我不能單獨行動了,如果換成是我,我也喜歡將爲危險扼殺在搖籃中。”

雖然解縉倒臺了,但以目前的形勢來看,太子一黨還是佔據極大優勢的。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跟那羣文官嚴重對立,相信靖難功勳們也不希望繼續支持漢王。要知道,支持漢王謀奪太子之位,其風險只比造反差了一點而已。這是在拿身家性命與政治前途來賭,賭輸了雖然不會要命,但也是前途渺茫。如果王千軍的身份換給其他人,相信這些人一定早早跳出來成爲太子黨,以此來獲取政治資本。

但是,王千軍並非這個時代的人,他來自未來。他知道後面會發生的事,所以他也不敢得罪漢王,這個時候跳出來成爲太子黨,那是在找死。因爲在日後,漢王的步步緊逼會讓太子一黨損失慘重,太子黨中除了少數幾人外都不能倖免。王千軍可不想跳進去一起倒黴,跟三楊之一的楊溥一樣,在牢裡讀一待就是十年,王千軍會瘋掉的。

“少爺,水葉先生所送的禮物中有很多隨身可用之物,少爺不妨隨身帶,也請夫人與二夫人也將這些禮物用。”就在全家人有些無話的時候,李虎涵的建議讓王千軍笑了。

高興的王千軍拉過李虎涵,並將桌子的一個粉紅香包拿了過來,親自放在了李虎涵的手,笑着說道:“好涵兒,真是聰明。來,這是給你的獎勵。”

接過了粉紅的香包,李虎涵害羞着將香包放在身。而明白了李虎涵的用意,燕梓也拿過一根漂亮梅花的簪子,插在了劉雪沁的盤發。

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
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上)第五章 永樂二年(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十章 年關將至(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下)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下)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八章 龍口搶命(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七章 救人很難(中)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十一章 有點亂套(中)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中)第三章 林中稚虎(上)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上)第二十章 年少輕狂(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七章 永樂大典(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二十二章 暗流洶涌(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一章 蟄伏少年(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中)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中)第十六章 徐皇后崩(上)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下)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八章 龍口搶命(中)第十五章 解縉倒臺(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中)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二十三章 得失之間(中)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十九章 臭味相投(中)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下)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十四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三章 東宮談兵(中)第四章 稚嫩狂言(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十二章 安南戰事(上)第十一章 黨同伐異(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下)第二章 拜師道衍(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上)第九章 真龍天子(中)第二十四章 真話難說(下)第二十五章 漢王召見(上)第十章 年關將至(中)第十八章 成年冠禮(下)第六章 大明鄭和(下)第七章 救人很難(上)第二十五章 大明火器(下)第五章 永樂二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