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七章 各部門的劃撥

不過還是有明眼人能夠一下子看穿陛下的想法。

陛下實際上也是藉助這個機會削弱了相權,甚至直接把宰相這種概念給抹去了。

從秦代設立丞相、廷尉和御史大夫的三權分立開始,丞相就一直是皇權最直接的約束,甚至乾脆就是一直站在中央集權的對立面。只要有丞相在,皇帝就不可能真的做到大權獨攬。

不過秦始皇的強大和威嚴,讓任何人都只能雌伏,即使是丞相有足夠的權威和實力,在秦始皇的壓迫下也只能乖乖打工。正是因爲很清楚自己實際可以獲得的要遠比之前已經得到的多,所以李斯纔會在趙高的誘惑下鋌而走險。

秦始皇的繼任者公子扶蘇,那也是早有賢名的,背後又有蒙恬大軍作爲依靠,所以登上皇位之後完全可以不顧及李斯的慾望,李斯依舊還是一個打工仔。而胡亥就不一樣了,一個心性未成的小屁孩,還不是被自己和趙高內外拿捏、任由宰割。

而自從兩漢以來,丞相的名稱雖然多有變化,宰相、執政、輔政等等都出現過,但實際上換湯不換藥,還是那個位置,還是那麼大的權力。

丞相的權力被削弱,實際上李藎忱還要感謝於南朝的各代君主。南北朝亂世以來,南北兩邊幾乎年年都要兵戎相見。而兵戎相見的代價自然就是朝廷必須要把很大的精力都集中在對外的進攻或者防禦中,對內政本來就多有疏忽,以內政起家的丞相,自然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機會獲得實際權力了。

而且南北朝各自的特點在於,北方羣雄爭霸,亂作一團,而南朝雖然多年來維持疆域不變,但是坐在皇位上的人總是變來變去,或是兄弟鬩牆,或是權臣相逼,皇帝甚至旗號都走馬燈一樣的換來換去。所以爲了加強對兵權的掌握,皇帝也一般都會分封自己親近的兄弟子嗣在外,執掌兵權,鎮守一方,並且和自己互爲奧援,避免朝堂上出現權臣覬覦皇位。

尤其是到了南陳一朝,朝堂之上的權臣實際上遠遠沒有朝堂之外的權臣來得多,各地親王無不擁兵自重,當年的陳頊就是這麼上位的,後來爭奪皇位的陳叔陵、陳叔堅等人,又有幾個是省油的燈?

正是因爲南陳的這種教訓在,所以李藎忱能夠一手削弱地方上統兵將領的權力,在軍中推行主簿、司馬和行軍長史三級制度,從各個方向上完全掌控軍隊,同時在朝堂上自然也就能夠推行之前實際上一直都不怎麼受待見的三首六部制度,尤其是強調這其中的六部制度,

爲什麼呢?因爲只有把原本散落在那些地方上的親王、都督手中的各種民政實權收回來,朝廷才真的能夠掌控地方。

當時朝野上對此也是達成共識的,畢竟大家也都被無休止的皇室內部傾軋和權臣之間的矛盾衝突鬧得頭大,六部制度的確可以加強朝廷中央對地方的管控,同時又不至於使得朝廷本身的權力過多地集中在某一個人的身上,自然再好不過。

只是這六部發展着發展着,規模越來越大,部門之間也不再和之前那樣抱團取暖,反而相互之間開始爭奪人力和物力,形成對峙,隨着部門越來越多,都官尚書而或者宰輔的任務也逐漸從原來的統帶變成了居中調和。六部是誰都不服氣誰,都官尚書而或者宰輔自然也就變成了中間的老好人,左右勸說,避免矛盾激化直接影響到大漢的正常運轉,至於卷攜六部而直接和陛下對峙,形成對皇權的威脅?

這也就想想吧。

你想帶着六部一起上,六部還不想跟你一起上呢。尤其是現在隨着部門增多,這相互之間的算計和矛盾只會越來越多,自然更不可能勠力同心。

中書省被這麼平靜的裁撤之後,很快自然就輪到了門下省。門下省實際上設立之初定位就並不明確,說句難聽的,就是李藎忱給諸如裴猗等能力並不怎麼出衆,但是畢竟在大漢開國的時候有大功的老臣們養老的地方,沒有什麼實權,聽起來又好聽,老臣們自然也很滿意。而實際上門下省也就是在充當陛下幕僚的作用,有需要的時候就提提建議,沒有需要的時候就喝喝茶養生,豈不美哉?

等到老臣們逐漸退下去之後,這個本來就是爲了養閒人的部門自然也就沒有繼續維持的必要了。門下省中最重要的部門就是通事館了,通事館將會和禮部合併,但是實際上還是一個獨立於禮部並且發揮自己作用的部門。

現在通事館人手也不多,主要是因爲北周覆滅之後,大漢一時間也沒有什麼國家需要多少人手去努力維持外交,畢竟周邊這些國家,現在要麼已經完全融入大漢,成爲大漢的一份子,要麼就在磨刀霍霍,準備和大漢打仗,因此自然也就沒有維持外交的必要性了,尤其是這些蠻夷部族,可不一定和宇文憲那麼好說話,什麼“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抱歉,人家不是讀聖賢書長大的,還真不知道你說的這些道理,說要你的腦袋祭天,那絕對不是鬧着玩的。

而等到之後大漢更加強盛,和外界的瞭解和接觸更多之後,通事館有可能需要擴張,那個時候再從禮部獨立出去也沒有什麼問題。

至於門下省的另外一部分職能,也就是給陛下出謀劃策和查缺補漏的任務,就交給了新設立的大學士,比如陳禹。之後朝中老臣——現在數老臣都已經要數到實際上正值壯年的沈君高了——在快要退居二線的時候,就可以擔任這個職務,繼續發揮餘熱。

至此,大漢的三省六部制,實際上變成了單純的六部制,三省的工作已經被秘書監、尚書省和六部分割乾淨。

而併入禮部的通事館,因爲有很大的自主權,所以通事卿許善心自然要加禮部侍郎的。更何況許善心這一次的確又有大功,所以加禮部左侍郎名正言順。

此次主持祭祀,身爲禮部尚書的江總並沒有打算露面。

雖然這背後都是他一手設計的,但是考慮到自己的口碑不怎麼樣,所以還是不要跑出去招惹非議了。

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二一六九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九二四章 爾是何等官職第五百五十三章 鉤直餌鹹第一八五三章 回去罰他請自己吃酒第七百二十三章 驚起第七百零三章 必須要做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一一六二章 歸家第兩千零三章 席間驚變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二一二一章 你這樣讓我很難做啊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麒麟才子”徐陵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風陵渡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一三八九章 岳父大人還沒死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國事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八百一十七章 會不會是罪人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一九二五章 朕信她,從未改變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二一三七章 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絲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難處第二二二零章 西門,西門!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六百九十九章 將軍的心意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煩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序章 白袍第二十九章 虛實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夢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與火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蛇第二二五六章 張掖各部,當死戰阻敵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還有人?第一八五一章 馬,馬!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裡的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一九零八章 破冰奮戰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爲漢土呂梁之戰——隋唐盛世的濫觴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濟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態度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一八零四章 應戰才能避戰第二二零一章 想揍自己人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堅強後盾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藎忱的兵第一九四四章 龍門書院山長的人選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二一零五章 寬心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結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四十五章 彌留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後輩面子上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與信任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兒本色
第二三零二章 “烽火戲諸侯”第二一六九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九二四章 爾是何等官職第五百五十三章 鉤直餌鹹第一八五三章 回去罰他請自己吃酒第七百二十三章 驚起第七百零三章 必須要做第五百七十二章 血水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一九二八章 恩科第一一六二章 歸家第兩千零三章 席間驚變第一二三三章 郡縣與分封第二一二一章 你這樣讓我很難做啊第八百二十章 小心夜襲第一八六一章 陛下,要不改日?第一七四二章 不同的百姓第一百一十四章 什麼樣的勝利“麒麟才子”徐陵第一八六七章 夜色下的風陵渡第二百六十四章 撤兵第一三八九章 岳父大人還沒死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國事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九百三十六章 良宵總是短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八百一十七章 會不會是罪人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一八四三章 別無選擇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一九二五章 朕信她,從未改變第二零五四章 持節北方,比肩蘇武第三百三十二章 天下事第一一四八章 復仇之火第二一三七章 你來我往,針鋒相對第一九五六章 定策,南北夾攻第二二五九章 挽救三千青絲第九百零五章 各有難處第二二二零章 西門,西門!第六十一章 哨騎第六百九十九章 將軍的心意第一二三八章 自找麻煩第一千一十九章 顛倒第一七九六章 金墉城破序章 白袍第二十九章 虛實第二百四十章 雨中驚現第五十三章 止啼第一四零一章 宇文述的噩夢第二百二十一章 北城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與火第五百八十六章 能忍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蛇第二二五六章 張掖各部,當死戰阻敵第八百九十四章 覆轍第二二二四章 朝野的盼望和擔憂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嬋娟第一百二十六章 可還有人?第一八五一章 馬,馬!第一五六三章 掌握在手裡的第一一四二章 風雪刀光第一九零八章 破冰奮戰第一六九三章 精神標杆第一九零九章 我要當別人家的孩子第二二八七章 雪域高原爲漢土呂梁之戰——隋唐盛世的濫觴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一百零七章 警告第一一七二章 毀滅的力量第一二七二章 李靖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濟第五百五十二章 新的陷阱第一八九三章 陳宣華又欠揍了?第一八五五章 陳王慢走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一四八零章 刑部的態度第四百一十八章 還算有良心第一八零四章 應戰才能避戰第二二零一章 想揍自己人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堅強後盾第五百七十章 蒼溪谷大道第二百六十八章 李藎忱的兵第一九四四章 龍門書院山長的人選第七百四十章 突進第二一零五章 寬心第九十九章 旨意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當年第四百章 任重而道遠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一七零七章 倒黴的崔景嵩第二三四零章 陛下的心結第五百二十三章 禍起蕭牆爲大患第四十五章 彌留第二二零六章 有人知道答案第一二八九章 先登,先登!第三百零三章 看在後輩面子上第一四五九章 背叛與信任第一六六八章 海棠承雨(修改版)第一七二四章 逆流而上是男兒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