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節 羅馬行省

說東方青龍入主羅馬,羅馬人開門揖盜,迎進青龍,神龍擺尾,羅馬城即時國粹崩坍,有其名再無舊實,成爲新羅馬。

隨青龍到羅馬的東方四大臣:賈詡、龐統、魯肅和諸葛亮皆是帝國軍政系統裡的佼佼者,久掌大權,位列絕地武士長老會的高位,以他們看來,青龍搞羅馬,優劣處各有,好處是實利大,乾淨利落,劣處就是地方各行省的麻煩大。

果不其然,大部分的行省地區不肯奉令,其實對那些行省的總督、軍團長們來說,如果中央能夠讓他們繼續掌權繼續發財,那賣掉自己的老子又如何(他們在羅馬的家族被滅),讓他們和青龍甚至是魔鬼合作又如何?

但在羅馬中央改變了所佔地區的行政軍事權責後,基本上行省地區再無和中央轉寰的餘地了。

羅馬行省的最高長官是總督。總督通常由卸任的執政官擔任,在行省內擁有生殺予奪的全權。

總督的權利大,甚至可以稱爲“海外天子”。總督不僅擁有行省的行政權和經濟控制權,而且是該行省內所有武裝力量的最高指揮官,同時總督有自行擴大軍隊規模以及自行調動軍隊的權利。

一些富裕的行省如高盧、西班牙、阿非利加的總督們,財大氣粗,用從行省盤剝來的錢私自招募、擴充軍隊。結果這些軍隊成爲行省總督自己的私人武裝,只服從總督卻不受帝國中央政府地控制。從而尾大不掉,也造成行省地區敢於介入中央政事,威脅中央,甚至於奪取皇位之事。

愷撒就是在羅馬中央的龐培威脅到他的地位時,自高盧起兵,攻進羅馬,成爲元首。

公元68年高盧總督尤利烏斯.溫代克斯叛亂,他雖然失敗了一個總督是西班牙總督伽爾巴卻造反成功。成爲元首。此事造成羅馬皇帝尼祿自殺,自愷撒傳下來的朱利烏斯一族遂滅,歷史是公正的,朱利烏斯一族的權力來之不義,結果死於恥辱。

日爾曼的軍團擁立維特里烏斯並向羅馬進軍……簡直可稱爲黑森林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

作爲東方來的青龍,很清楚“安史之亂”是怎麼來地。羅馬地總督制與安祿山地節度使是何等相似!

總督制不是不妥,它在那個通訊和交通落後的年代裡,起到快速反應的作用,關鍵看人和制度保障!

平行空間裡的“豬辮子國”儘管後期腐朽不堪,然而它卻不怕行總督制,甚至敢讓漢人佔據高位,它的保障很得力:總督多爲文臣,以文臣行武事。管軍就打了個折扣。漢文臣的精神已遭閹割,只會愚忠,在各省置將軍。用本族人監視地方,一個總督管一至三省,各省又設巡撫以分薄權利。

皇帝在他所控制的羅馬行省內設立一名行省執行官,行省執行官只能負責日常行政和財務而沒有軍事指揮權,各地區駐軍將軍有統兵權卻無出兵權,軍事調動必須由中央下令,執行官和將軍們下面又各有多名副職,副職往往由中央任命,不受正職指派。

另外幾條,任何人不能擁有軍隊,軍隊地薪水由中央給而不是地方財政給,所有高官最多在原位上只能做五年就必須調任(東方是十年,但東方夠穩定)和外地任職等等。

皇帝搞這套忒夠急,羅馬諸行省幾乎反他,沒有哪幾個聽他的號令。除了從他的來路,被他的日耳曼兵嚴密控制的,不得不從的諸行省之外,只有西班牙行省地區,屬於阿芙萊麗雅皇后父親奧利略一系,經過激烈的爭吵甚至於使用了一些家族暴力,流了點血後,宣佈擁護中央的決定。

他們地任職人員被調職,交出軍隊,帝國已經派人去接任了。

奧利略得授帝國首輔一職,除了看在皇后地面子上,奧利略有才幹,也是對他放棄富裕的西班牙實際控制權的酬庸。

一生唯謹慎地諸葛亮曾經憂慮於皇帝兩個失誤:一是搞了羅馬城,二是行省改制,兩者無疑引爆戰爭。他私底下和同僚們商量,賈詡和龐統老神猶在,狀似泥塑菩薩,魯子敬欲言又止。

諸葛亮當然不傻!知道那三人更不是傻子,在帝國一朝,皇帝會用人,所用之人無不稱職優秀,他肚量也大,說得有理就聽,何以賈龐魯不勸諫?

他看到東方傳來的情報就完全明白了,東方經濟火爆,股市跳空高開,一路牛市向上!

皇帝的冒失實際上迎合了本國的軍工集團需要,他們需要戰爭!

防務採購已成爲支持工業生產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衝鋒號一響,黃金萬兩!哪一次對外戰爭不是帶來了滾滾的財富!

在帝國,軍工商人對皇帝最忠心,最支持是世人皆知的,他們對皇朝的擁護是哪怕大儒也望塵莫及!

民間對皇帝開戰也非常支持,經歷多年的建設,許多地方的開發到了一定程度,該建的建了,該有的都有了,難有提振經濟的作用,唯有戰爭開支和新殖民地開拓建設成爲了經濟的亮點。

……

帝國佔據羅馬城後停滯不前,小富即安,以控制部分地區爲滿足,最主要原因是人力上的缺乏。

羅馬這麼大,得派多少軍隊去佔領?現時的皇帝手頭上的軍隊有二十一萬人,如果分到近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去,連個氣泡也冒不起來,何況這些兵力中他的核心種族兵力只有三萬華族。

佔領地方得管理,人才從何處來?

人有大把,可是得領會新朝新氣象。懂得貫徹皇帝的治國方針地羅馬人還是太少太少,所以在羅馬城裡,除了勞動工作,各式陪訓班開得紅紅火火:識字班、翻譯班(華語

腦。

多爲短訓班,只敷使用而已,

Wшw●тт kan●℃O

東方帝國如中國的皇帝之所以能夠有效的對同樣龐大的帝國實行君主獨裁統治,一方面由於從早期開始就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包括官員任免、行政指責劃分等政治制度。這些制度可以有效保證下屬官僚機構輔佐國君完成對帝國的管理。

從漢朝地“舉孝廉”到帝國地“科舉”和“教育制度”,皇帝織了一個巨大地人才網。把人才盡納囊中。

另一方面是由於中國上到皇帝下到平民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精神、文化體系。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臣民的“忠君”思想。這構成維護帝國皇帝絕對權威的最重要的手段。

因此皇帝忙於消化羅馬。在羅馬構建起前所未有的政治框架和新地“忠君”思想。忙得華族在羅馬的殘廢傷兵都派上了用場,如果再添地盤,哪夠人手哇!

羅馬的新的“忠君”思想就是神化皇帝,皇帝是天堂山米伽勒天使在世間的投影,是神而不是普通人。

帝國現在的印刷廠開足馬力狂印拉丁版《聖經》,因爲《聖經》爲皇帝提供了“君權神授”的重要依據,信《聖經》無疑將會接受上面的那套。

在街頭見人就派。大搞促銷,收一本聖經就送一瓶油什麼地,大酬賓!每間教堂新開張肯定向街坊派送生活用品,麪粉、橄欖油、蜜糖、面巾、肥皂等等,做一次彌撒結束後,人手一袋胡椒或者是中式地桂林辣椒醬,甚至還送上“比薩餅”的製作方法,家庭主婦們極爲歡迎。趨之若(90%的主婦們信了天主教。反倒是男人們因勢利信三聖教地有多)。

街頭旗幟飄蕩,經常遊神(在東方是不得如此張揚的),還舉辦街頭音樂會。唱聖歌詠聖詩,進行天主教和三聖教知識競賽,報紙雜誌書籍狂登宗教,密集轟炸,一時間整個社會宗教氣氛瀰漫,儼然神國。

在那麼個氛圍下,就連青龍在羅馬中心廣場區搞女人也被人們原諒,視爲神蹟!畢竟沒有誰有他功能這麼強勁,人們聽說他在東方一天二十四小時有二十小時是泡在女人的嘴裡,要不是上邊的嘴要不是下邊的嘴,這不是隻有神才能做到的嗎!

缺人,缺人,到處缺人,缺神父、缺建築工人、缺行政官員、缺技術人員,以賈詡的話來說:“就是特務也不夠用。”

如今羅馬進入了禁錮期和恐怖階段,不許民衆說別家話,只能被動接受洗腦,在社會強推皇帝的那一套,需要大量特務去監視社會,導致特務也不夠用。

……

羅馬諸地,共有西班牙行省地區、高盧行省地區、阿非利加行省地區、希臘行省地區和敘利亞行省地區的實力最強大。(所謂行省地區指是的該地區有可能有多個行省,如西班牙共設四個行省)

西班牙行省地區已經歸順皇帝,不足爲患;

高盧行省地區……帝國東方又運了五萬華族兵到來日耳曼卻不到羅馬,監控帝國在西方的基本盤日耳曼,同時讓十二萬到羅馬的日耳曼兵老實,這些兵力歸陸遜指揮,從東方來的後勤補給全部給他(在羅馬的供給是羅馬人供給華族和日耳曼兵),他指揮三萬華族兵和三萬日耳曼兵進抵萊茵河一線,威懾高盧行省。

敘利亞行省地區控制羅馬東部地區,位於對帕提亞人和波斯人戰爭的最前線,多年來的戰爭讓該地區的羅馬軍團戰鬥力相當強,然而帝國解決波斯,忙於消化波斯,一時騰不出手,可兵力已經擺在了敘利亞行省的邊界!象夏侯之類的如虎似狼軍佬豈是吃素的,可想而知一旦有可乘之機必會飛擒大咬!

只剩下兩個地區:阿非利加和希臘。

實際上阿非利加的實力最爲強大,歸屬馬克西米努斯所有,他與羅馬舊政權打了多年內戰,不能取勝,遂將兵鋒向東,攻陷埃及。

兩地在手,他在舊羅馬已經是穩操勝券。

他扼住了羅馬城的胃!

羅馬城消耗的物資,來自整個地中海區域,各種物資中運量最大的是食品。食品中又以穀物、葡萄酒和橄欖油爲主。穀物來自埃及和北非,葡萄酒從坎帕尼亞、高盧和西班牙進口,橄欖油主要來自南西班牙和北非。

羅馬城中央政府丟失北非(阿非利加)和埃及,驚慌失措,青龍恰好到來,當時羅馬皇帝瓦提斯之所以痛快地將皇位給青龍,就是因爲他拿不出收復兩地的方法,頭大如鬥,乾脆卸包袱給人接手爛攤子。

在瓦提斯的心中,只怕把青龍當成了冤大頭!

馬克西米努斯再度君臨羅馬時,第一個挨刀子的就是青龍。

如果青龍是純正羅馬人,只怕也得乖乖投降,可是他不是呵。

他沒收羅馬大貴族的糧庫,大量的存糧令他能夠支撐到秋收,他的軍隊靠糧庫爲生不怕餓肚皮,從日耳曼處調糧很難的。

他把土地分給奴隸和自由人,鼓勵農耕,財政上支持,物資撥給,技術幫助,民衆踊躍,壓抑多年的熱情爆發,是年農業獲得大豐收,糧庫爆滿,所有糧食都被官方收去了——錢就是大貴族的錢,用羅馬人的油去熬羅馬人的骨頭,皇帝的生意經打得梆梆響。

馬克西米努斯白白辛苦一場,兵力損耗不算,還得分兵把守埃及,船隻要維修,他的力量被削弱,只可近海騷擾卻難成大患。

只剩得一個地區乃腋腑之敵,不得不打也。希臘!

第46節 木頭猴第16節 破鎖丹成第36節 新野絞肉機第44節 終結者I-----終結神廟第6節 襄江之戰(四)第8節 定鼎貴霜第16節 失而復得第23節 只撿便宜第17節 割麥之戰第10節 赤壁大戰第13節 吞併日耳曼(九)第32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三)第4節 茫茫雪路第11節 巨p的阿三第33節 樂極生悲第36節 琴採麗薇雅的一天(二)第13節 戰鬥開始了第53節 張老師的典型戰例(一)第33節 日耳曼好時光(四)第38節 肚皮協議第37節 告發她是因爲我想在她那兒留宿第12節 高峰會議第9節 蟻與龍鬥(三)第20節 司馬折棒子(三)第11節 西部戰役第44節 大豐收(二)第58節 希臘美女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第13節 牝雞司晨(一)第2節 民主來了第80節 那布里之行第70節 夫人英明第4節 照我心伴我征途第45節 南洋終局的感慨第16節 東部鮮卑完了第32節 征服的慶典第26節 走親戚(一)第92節 途中打一炮第54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求婚記現代靚麗的波斯美女第3章 說明第1節 居獅子國第92節 途中打一炮第38節 名將之路(三)第17節 老將出馬?第6節 裝藥過量第2節 納衆第61節 欣聞大耳之訊(一)第7節 三進貴霜第62節 暢遊金字塔第45節 天津會議第10節 航渡中第65節 北洋水師徵東第3節 先苦後甜第77節 呂宋平叛之轉機第34節 建業瑣事(四完)第19節 強搶民女第31節 昆杜斯和阿蘭的報告(一)第2節 戰略決策第6節 阿非利加原住民倒黴的原因第42節 豬哥亮第11節 西部戰役第34節 什麼禮物?第21節 司馬折棒子(四)第34節 拳王賽第21節 香豔航程第7節 綠帽危機第4節 天子南巡(二)第9節 黑奴籲天記第20節 激戰共青城第33節 天潢貴胄第21節 香豔航程第7節 到阿非利加去第22節 火車撞了周瑜的腰第13節 破溫州部第6節 阿非利加原住民倒黴的原因第88節 二次革命第41節 大進軍第53節 紛爭、潛流(一)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71節 攪屎棍第29節 北匈奴祀絕第60節 我爲舊城改造而來(二)一篇好文第43節 絕世毒婦(三)第2節 種馬做和尚第22節 巷戰滾一邊第8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71節 希臘有戰火(一)第24節 統治阿三第36節 再幹一票(二)第10節 赤壁大戰第17節 軍隊向前進,疆域長一寸第17節 觀小朋友的論文第23節 周瑜的下場(一)儒家時代是歷史必經的時期第9節 不謀而合第61節 欣聞大耳之訊(一)第4節 洛神所跳白紵舞第38節 肚皮協議
第46節 木頭猴第16節 破鎖丹成第36節 新野絞肉機第44節 終結者I-----終結神廟第6節 襄江之戰(四)第8節 定鼎貴霜第16節 失而復得第23節 只撿便宜第17節 割麥之戰第10節 赤壁大戰第13節 吞併日耳曼(九)第32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三)第4節 茫茫雪路第11節 巨p的阿三第33節 樂極生悲第36節 琴採麗薇雅的一天(二)第13節 戰鬥開始了第53節 張老師的典型戰例(一)第33節 日耳曼好時光(四)第38節 肚皮協議第37節 告發她是因爲我想在她那兒留宿第12節 高峰會議第9節 蟻與龍鬥(三)第20節 司馬折棒子(三)第11節 西部戰役第44節 大豐收(二)第58節 希臘美女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第13節 牝雞司晨(一)第2節 民主來了第80節 那布里之行第70節 夫人英明第4節 照我心伴我征途第45節 南洋終局的感慨第16節 東部鮮卑完了第32節 征服的慶典第26節 走親戚(一)第92節 途中打一炮第54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求婚記現代靚麗的波斯美女第3章 說明第1節 居獅子國第92節 途中打一炮第38節 名將之路(三)第17節 老將出馬?第6節 裝藥過量第2節 納衆第61節 欣聞大耳之訊(一)第7節 三進貴霜第62節 暢遊金字塔第45節 天津會議第10節 航渡中第65節 北洋水師徵東第3節 先苦後甜第77節 呂宋平叛之轉機第34節 建業瑣事(四完)第19節 強搶民女第31節 昆杜斯和阿蘭的報告(一)第2節 戰略決策第6節 阿非利加原住民倒黴的原因第42節 豬哥亮第11節 西部戰役第34節 什麼禮物?第21節 司馬折棒子(四)第34節 拳王賽第21節 香豔航程第7節 綠帽危機第4節 天子南巡(二)第9節 黑奴籲天記第20節 激戰共青城第33節 天潢貴胄第21節 香豔航程第7節 到阿非利加去第22節 火車撞了周瑜的腰第13節 破溫州部第6節 阿非利加原住民倒黴的原因第88節 二次革命第41節 大進軍第53節 紛爭、潛流(一)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71節 攪屎棍第29節 北匈奴祀絕第60節 我爲舊城改造而來(二)一篇好文第43節 絕世毒婦(三)第2節 種馬做和尚第22節 巷戰滾一邊第8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71節 希臘有戰火(一)第24節 統治阿三第36節 再幹一票(二)第10節 赤壁大戰第17節 軍隊向前進,疆域長一寸第17節 觀小朋友的論文第23節 周瑜的下場(一)儒家時代是歷史必經的時期第9節 不謀而合第61節 欣聞大耳之訊(一)第4節 洛神所跳白紵舞第38節 肚皮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