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張昭修地球

著,搶了地盤,然後將本國的漢人搬去那裡,將漢文化播灑四方,吃掉一片鞏固一片,十年百年後,就完全歸入我們帝國,無論關山迢迢,也割裂不了血脈相連。

在帝國東方大陸本土,一個農民可得授田一百畝……不是他個人所有,他有使用權,但不得轉讓、買賣。此後他生子生孫,長子嫡孫能夠繼承土地,但其他子孫就沒份兒,他們的出路就是去打工、經商,加入城市成爲無田者,又或者是“移民”,國內移民,移到帝國十三州之外,那裡的土地大把大把有。

官府推行的《宅地法》是對移民的誘導和保證,按法律,任何人只要在十三州外某處居住五年以上,就能免費得到600土地(40W平方米,對比的故宮面積爲72W平方米),能夠轉讓和買賣,對於立有軍功者的土地獎勵更厚,甚至可達1200畝土地內移民。

《帝國時報》對於《宅地法》的推行、效果做了一個整版總結,指出由於有了我們偉大皇帝的決定,向四方移民,進行開發,讓帝國廣大地區得到發展,最終實行大治,天下歸心。

文章說得很實在,面面俱到,先是大肆吹噓皇帝政策的英明、官府的辦事有力,再就是登刊移民們戰天鬥地的大無畏精神、取得的豐碩成果,然後指出移民中暴露的種種問題。

當中說道:“青武十一年(公元220)我帝國徹底攻下南洋,移民迅速向南洋流動,速度遠遠超過往北方移民的速度,至今年(青龍六年,公元226年),向北方移民甚至出現了倒流,而向南洋流入的速度增速不減!”

一個人從報紙上擡起了頭,只見他,已屆中年,骨格清奇,兩眼透出智慧之光。

他,正是帝國內閣首任首輔大臣,現已卸任,特進爲一等公(爵)、封號越國公,禮聘爲朝廷資政的張昭,早在孫策打江東之後(公元194),他就在江東幫襯皇帝業務,一直執掌中樞權力至青武十年,爲皇朝任勞任怨,在帝國曆史上大大留名,響噹噹的一個人物。

呷了一口放在桌上可口的西米露,張昭細忖道:“人們趨利避害,乃天生之性也!”

南洋土地木材質好價高,得到土地只需伐木,即能賺到第一桶金,當地物產豐富,植物生長旺盛,以張昭正在喝的西米露爲例,就是在南洋生長的西米樹,大家可以在樹開花之前將它砍倒,鋸成幾段,再將每段劈成兩半。然後,用小刀把木質部中的澱粉刮下來,浸泡在清水中,變成乳白色的米湯,等澱粉沉澱後,輕輕倒出上面的清水,再把沉澱出的澱粉壓制成均勻、堅實的小顆粒,乾燥後即成晶瑩潔白的西米。一棵樹幹直徑爲20釐米的西米樹,可以取得100公斤的西米。

西米樹生長得快,噌噌噌地直長個兒,你不勞動也有得吃,更不論熱帶地區的水果多到數不清,你躺在地上,天上會掉瓜果,走在海邊小心椰子砸破你的頭!南洋氣侯溫暖,人在南洋不穿衣服都活得了。哪象在北方,朔風一起,農作物、所有無遮蔽的牲畜統統見了長生天,生活艱苦艱難,原來的北方外族無不爭先恐後地跑向中原!

北方地域廣大,交通極爲不便,雖然大力發展鐵路,可是鐵路畢竟不多。南洋有海洋之利,船隻運輸方便,運得既快又多,報紙說近年來帝國的機械工業好生髮達,就是拜南洋“蒸汽機船”的大發展。

相比之下,南方好處多多,勝於北方,大家都往南方跑,毫不出奇。

輕輕地疊好報紙,北方的重要性,其他人或許並不深入瞭解,張昭極明白,他默默地想道:“就讓我爲帝國再做一點事吧!”他提筆開始寫奏摺。

……

第二天,奏摺直接送達皇妃大喬處,大喬看過後,十分好奇,拿去給蔡皇后看,蔡(.午飯時進見,賜宴一席。

張昭奉諭在偏殿進見,他實際上與皇后非常熟識,早在皇帝執掌江東,取得大權後,皇帝不是個勤勉的人,向在只在女人潔白的肚皮上使功夫,政務就是蔡+:以半師之禮對待張昭,十分禮遇。

不待張昭行禮畢,蔡=“張公,平身!”

張昭不必下跪,不過還是依禮節口中稱頌道:“參見皇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蔡請張昭吃飯,陪客是張昭侄女張子儀和張昭的孫女張玉華,本朝的大種馬皇帝,向來是來者不拒,只要漂亮,統統收了進宮,纔不管他的女人們之間的親戚關係。

由於人少,男女有別,都是一人坐一桌,每桌均爲四菜一湯,十分美味,量皆不大,皇帝痛恨浪費,以吃光爲美,帶動社會風氣,宮中都是如此。

寂然飯畢,東西可口,禮節有制,先消滅食物再說,然後撤了飯桌,至西花廳

方轉入正題。

蔡微笑道:“張公,你上書說要交還京城的封地,到北方移民,爲帝國拓邊,本宮深爲敬佩,然並不樂見!本宮素知張公不打誑語,想勸張公,北方寒苦,張公乃國家元勳,陛下深爲倚重,豈可離開京城而去?”

張昭欠身拱手道:“娘娘!陛下聖論:‘要做個有用的人’,要做個對帝國有貢獻的人,不要白吃米飯,帝國不養閒人!臣若在青龍初年,想着幫助朝廷,盡一份微力,如今已是青龍六年,朝廷穩固,臣在建業,已是白吃飯,無用之人矣!”

他慷慨陳詞道:“昨日看了報紙,知道北方移民陷入困境,臣雖不才,願意移民北方,爲百姓表率,開發邊疆,鞏固北方,爲帝國萬世之業略盡微綿之力!”

蔡再勸多幾句,說北方苦寒,不利南方人休憩,連同張子儀和張玉華一起來幫着勸,說朝廷禮遇大臣,張昭這一跑到塞外,難免令人以爲咱們苛待臣子哩,給朝廷留個面子吧。張昭連忙請罪,然堅持已見,誓要爲帝國盡一把力。

於是蔡既不說可也不說不可,客客氣氣地派人將張昭送了出宮。

……

張昭想離開京城,跑到北方修地球的事兒很快傳遍江南官場,與他有通家之誼的兵部尚書魯肅上門探聽消息。

進到書房,張昭即時封住魯肅的口道:“子敬,如果是來勸的,就不必多說了!”

魯肅倒也爽快,就不多說,和他東拉西扯起北方的事兒來,末了忍不住問道:“朝廷會同意嗎?”

張昭意味深長地道:“本朝皇帝必會同意!”

與聰明人說話不必多說,魯肅絃歌知雅意,即時明白張昭必能成事。

說實在話,魯肅真心地爲張昭、爲他自己、爲帝國的大將們、更爲帝國感到慶幸!

帝國皇帝君臨大地,天下歸心,子民們盡皆俯首。他充滿自信,敢於放權,大臣、大將們就能夠大方而行,沒有不必要的束縛,就能做很多事,遂成就不朽的功業,不說什麼,僅以“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以利國家”,又有多少君主能夠這麼做的?一般王朝,將領如果真的來將在外不受君令,離死也就不遠了!

如果是不自信的君主,張昭申請外出,他能夠放心?他就不怕張昭在外搞鬼搞怪,但放在本國皇帝身上,他根本不怕,而確實誰都不敢搞鬼搞怪!

果不其然,三天後,皇宮裡再派出女官來旨,這回是皇帝親自召見張昭。

難得!皇帝在女人肚皮上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見張昭,算是極給面子。

……

皇帝滿面春風地道:“張公的奏摺,朕看過了,朕準了!”

張昭大喜拜謝,皇帝打個響指,一邊站着的吏部待朗辛毗出來,吹捧張昭不愧爲國之柱石,時刻分君之憂,實屬天下臣民學習之表率……接見的一切,很快就會見報。

張昭耐心聽完,低聲對皇帝道:“陛下,臣遠赴邊疆,爲國出力,陛下乃神龍降世,天下皆爲掌握,何不給點好處給臣?臣做得好了,自然能爲陛下騙更多的子民去北方!”

皇帝臉上一僵,皮笑肉不笑地道:“應該的,應該的!”

着人取來地圖,手指一處道:“這裡!”

……

“嗚!”蒸汽船尖叫着,載着張昭一行向着黑龍江下游而去。

張昭後來寫道:“我們偉大帝國最富饒最美麗的地方是哪裡?大多數人都會回答,是蘇杭。而我會斬釘截鐵地答道:不!是外東北,是外興安嶺、黑龍江、東瀛海、鄂霍茨克海環抱的那方壯麗遼闊的沃土!”

在青龍七年的夏天,經過長途航渡後,張昭抵達皇帝在地圖上指出的地方。

一般地,移民都喜歡坐船,只有一些(極少數)冒險成性的移民纔敢進入森林茂密的山地。水路情況則迥然不同,河港和海灣都可以提供方便而安全的運輸條件,有時走水路要比走陸路遠得多,但人們還是寧願坐船而不願冒險走陸路,也就是在條件成熟後,下南洋移民多過去北方移民的道理。

甫一登陸,張昭不由得驚呆了!

無邊無際鬱鬱蔥蔥的森林伸向遠方,順着黑龍江的一條小支流往上走,鮮花開滿了綠色的河岸,河畔上生長着茂密的樹林,再往上走,驚動了遮天蔽日的鳥羣,野鹿在樹後好奇地打量着人們。

張昭跪在地上,顫抖的手抓起地上的一把黑土,用力一捏,那肥得簡直不是土壤,而是抹到麪包上可以吃的黑油啊!

土地肥到什麼程度?張昭在後來的撰文中一本正經地寫道:孩子們在泥地上睡覺時,他們比睡搖籃時長個兒快上一倍。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你如果赤足獨腳站着或者架二郎腳,你得當心!不管時間長短,接地的那條腿會比另一條腿變得長些……

事實上,你如果把扔在地下的杆子往地裡一插,瞧,很快就生出芽來,樹枝象天幕似地張開了,一切適合生長的作物,個頭大得不得了,生長極快,完全超自然、變態的生長

生得大到離譜!

爲了打造出移民的金字招牌,足足有二百軍士隨着張昭一起來,聽侯張昭的命令。

不過張昭並沒有急於拓荒,而是親自帶隊深入調研。

初步彙總出來的情況讓張昭驚訝萬分:“這是神的土地!”

森林完全覆蓋的土地,樹種有針質的雪松、冷杉、雲杉和落葉松;軟質樹種有白樺、山楊、樹;硬質闊葉樹種爲橡樹、水曲柳、榆樹和黃樺。樹質堅密,極有用處。

森林養育了難以計算的生命:紫豹、黑熊、棕熊、野豬、松鼠和山林中虎、熊、獐、鹿出沒其間,人蔘、猴頭、木耳、蘑菇等名貴山珍數不勝數。連綿的沼澤區丹頂鶴、天鵝自由翱翔,縱橫交錯的河湖中魚、魚、大馬哈魚、白魚縱情遊蕩……“飯鍋裡”完全就是那裡的寫照。

周邊有豐富的水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儲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大大小小的河流日夜奔流不息。

最重要的本地有着數不清可疑的礦石,直到五十年後,本地的家底才徹底勘探清楚,這裡有珍貴的礦產資源,煤、鐵、銅、、錫、黃金和鑽石、石油一應俱全,廢石比例極低。錫提取率爲70-90%,銅提取率爲75%。還有鍊鋼所需要的,而且儲量巨大,達數百萬噸;其它輔助原料也都齊全,這爲建立強大的黑色冶金基地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當然,現在缺乏人手,能夠知曉的情況還很少,可是到處出現的露天礦完全向人們展示了它們迷人的魅力!

在一條小河溝,張昭發現它是一條金河流,泥沙中盡是碎金!……隨張昭而去的小部隊,人人帶着豐厚的行囊回鄉。

再往東走,東海與鄂霍次克海沿岸少有人煙,常可見到巨型的海鳥‘集市‘和海豹聚棲地。夏季在鄂霍次克海近岸水域中有白鯨遊弋。在尚塔爾羣島可以從岸上觀賞到重達150的巨鯨噴出的水注。

邊區沿海水域青魚、比目魚、秋瓜魚、明太魚、庸魚、寬突:魚、海蟹儲備十分豐富,並常有海豹、海獅和海豚出沒……

總而言之,這方寶地,唯有用“神的土地”才能稱喻它。

有了基本的瞭解後,張昭就選擇了近河的一條,黑土極豐厚的地方進行宅地。

一名小吏代表帝國,宣佈得到張昭此地三千五百畝的土地!

按朝制,三等男封地一百畝,二等男封二百畝,以上類推,一等公有二千畝的土地封賞,張昭已經將原來的封地歸還,將封賞用於本地,他有大功勳,可得一千二百畝的宅地,皇帝開恩,再加三百畝,所以共得三千五百畝。(約合233W平方米)

有水泥標定界標,張昭即行建築住宅區,他有錢有人,做的都是高標準高規格,圍欄採取了水泥上插鐵柱,大部分房屋是立柱式,下邊空蕩蕩,以便在冬天不堆徹雪,臥室、會客室、客房,牲畜房井井有條,一應俱全,裝修風格簡潔明快,高大開敞,還建起了偌大的倉庫區。

人和動物居住區盡是雙層磚,有良好的保暖功能,人住的地方還有雙層玻璃窗!接着又開始建築供暖、給水排水設施……

張昭可不是坐着大腿撓二腿,親自動手,做起了快樂的泥水匠,攪拌、徹磚、抹灰……樣樣都幹,他和其他人挖起了井,爲了滿足大量的供水,在開闊地建起了風車房用來抽取溫暖的地下水,也能用於磨粉;爲了避凍,給水和下水處都有管道用來加溫……

人們把牲畜趕上岸,住進舒適的新家。最重要的牲畜是牛,牛有二種,一是役牛,學名叫“拖拉機牛”,別稱“印度神牛”,它們身骨健壯,皮膚黝黑,肉一點都不好吃卻力大無窮,普通的拖拉機牛的效率就有最好的一般牛種的一點五倍以上,極爲有力,跑起來象輛小卡車!用來種地、運貨那是絕不含糊,耐寒指數爲中等;另一種是奶牛,帝國人都喝慣奶牛,所以也帶了幾頭來。

還有馬、狗、豬、雞也正式進駐,嫋嫋的炊煙升起來,宣示人類的主權從此在這片土地上確定下來。

張昭這次來,帶了二個小妾和一個孫子,還有四名忠心的印度阿三僕人和六名買來的女奴來幫手,另外還有四名保鏢來打打下手。

馬上展開了生產活動,得軍隊幫助,幫他砍去一大堆樹木,平整土地,張昭就種植起小麥、馬鈴薯、大豆和玉米,開出一片青綠的菜地,爲了解饞,還建起了玻璃暖房,種起了水果,油桃、小香瓜……張昭最喜歡吃的草莓赫然其中,暖房面積非常大,活兒不重,正合適張昭的兩個小妾去管理,

張昭早就有備,滿山遍野的山花不能浪費,於是蜂箱搬出來,蜜蜂們高興萬分地飛向遍地的蜜源,很快就會有蜜糖吃了。

張昭完全農民打扮,駕着四轅牛開墾土地,速度極快犁開滾滾黑土!突然,前面出現一個大樹樁,直徑至少有三米,張昭正想勒住牛隻,哪知牛兒興

,徑自向着樹樁衝了過去!

狂野的速度令張昭差一點控制不住,鋒利的犁刀切中了大致是樹樁中央的地方,將樹樁劈裂大開,張昭依然握着犁把,犁乾脆利落地穿越樹樁,將他帶了過去,樹樁飛速合攏,將張昭馬靴給夾住。

啊,各位,你們能夠相信嗎?我們把那樹樁連根撥起來了!

好牛!好犁!

牛兒牛兒叫,搖頭擺尾,狀甚得意。

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作物生長極速,夏秋之交,星空下,張昭出來散步,坐在地上,聽見一片天簌之音,好奇地將耳朵貼地,就聽到一種低沉的轟隆聲,那是作物的根在急速生長,而土豆則互相推擠,再仔細聽,能聽見悅耳的呼呼聲,則是玉米生長時發出的。

張昭除了種地,還種草,他帶有草種,據說是皇帝給他的,從天上帶下來,長勢喜人,張昭不得不一再追加種草地,因爲軍隊給他捉了一窩子野鹿!

軍隊純屬沒事做,皇帝嚴禁他們幫張昭種地,以報復張昭曾經的無禮。

到得收穫季節,大家赤膊上陣,就連張昭那二個嬌滴滴的小妾也加入了收割的行列。

爲了趕跑天上飛的鳥兒和地裡鑽的田鼠,人們使出十八般武藝:弓箭殺鳥、稻草人,放出了獵鷹,在地上,負責捉鼠的狗吃到肚皮滾圓,還有幾窩子貓頭鷹也遷移到本地幫忙殺鼠。

精巧的機器被搬出來,散發着清新的油氣,那是帝國“通用機械公司”出品的收割機!它用輪子帶動皮帶傳動,再操縱機械作一系列開合,進行收割,而動力,當然是我們可愛的印度神牛啦。

金黃色的麥粒堆成小山,粒大皮薄,土豆個兒大得不得了,精神飽滿,看到人們喜出望外。

除了作物收割,張昭還得將牧草也給割了,曬乾入庫,以備牲畜過冬之用。

……

看上去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爲什麼大家還是搶着往南跑?

答案就在不久後,狂暴的風雪如期襲來,積雪甚至直達有立柱的房屋底之高!漫天大雪每一瞬間都在把雪加厚,寒氣徹骨。狂風在山野中怒號,好象狂怒的妖精一樣,亂舞的雪片眯人眼睛,打得人皮膚辣辣生痛。

如此的“美妙時光”長達半年以上,七八個月乃是家常便飯!

依靠燒煤和木頭,完善的供暖系統讓人們過得十分舒服,可是足不出戶的寂寞,如果沒有早就準備好的娛樂活動,試問誰能抵受?

食物供給充足。品種多,營養豐富,吃是一種幸福!張昭帶了不少圖書,可以愉快地圍着火爐讀書,邊讀邊飲酒吃鹿肉,帝國流行的健身館,可用來休閒鍛鍊,肌肉運動、射箭、打保齡球、桌球,足夠多的牌棋類,有麻將、天九、軍棋、象棋、天界棋(國際象棋)、圍棋,拖拉機,甚至連小孩子的鬥獸棋和飛行棋都有,大家以各種方式享受着生活,象張昭,最舒服的活動就是睡在兩個小妾中間,甚至他還有意降低暖氣溫度,三人擠成一團樂呵樂呵……

人牲平安,順利地度過了嚴冬,到了第二年,再次開始生產建設。

大約在青龍八年秋,上凍之前,張昭搭船離開東北,返回建業。

一回到帝都,他立即用了《帝國時報》的一個整版,全面刊登了他在那“流着蜜和奶的地方”的所有經歷,那激情燃燒的歲月,標題大而醒目,轟動全京師。然後他在帝國多地大聲疾呼:“年輕人,到北方去!”他的口號一直喊到響徹雲霄,就是他的熠熠生輝的文章和情意懇切的勸導下,“到北方去!出塞,出塞!”帶動了帝國往北方的第二次移民高潮!

在私下給皇帝的秘密報告中,張昭用了另一種口氣,他認爲往北方移民殊不容樂觀,過於惡劣的自然環境造成人們望而卻步,官方應該進一步介入,幫助移民。

張昭是在強大的人力和科技力量的幫助下,方能又快又好的站穩腳跟,這些經驗,宜全面普及。

帝國官府基本上採納了他的意見:給去北方的移民比按《宅地法》增加多三百畝的地皮(例如你在南方有宅地600,在北方則高達900畝);銀行貸款更多、更優惠;移民出售物品稅收更少,對於移民,給予更多的培訓和關注;成立廣泛的“安家公司”,幫助草創初期的移民,在一些偏僻地方,鼓勵大家羣居,以集團式開發;同時,加快鐵路建設;對於一些北方物流公司、農牲公司,提供方便,實施減稅政策;多多宣傳,大力宣傳……

如此,帝國往北方移民更多,板回了以往的劣勢。

張昭修地球,可不是做秀,每年都在北方辛苦勞動,交納稅糧,“做一個有用之人”是他的信條,雖曾貴爲首輔,卻做起了農民,皇帝稱之爲“完人”,擁有完好無缺的美德,約在青龍十三年,皇帝加殊恩,封他爲“北邊郡王”,但人們更多地稱他爲“移民郡王”!

第44節 妙才不妙第23節 周瑜的下場(一)第25節 輕取木鹿大王第15節 牝雞司晨(三)第23節 雲州始建第22節 打嘴皮仗第7節 三進貴霜第21節 封土堆上何青青第4節 茫茫雪路第27節 算舊帳(二)第67節 羅馬行省第5節 襄江之戰(三)第34節 西進序曲帝國的聚寶盆三小知識慘烈的叢林戰越南戰史第17節 老將出馬?第19節 司馬折棒子(二)第3節 飛奪薩莉希亞堡第58節 羅馬假日(一)第10節 殘酷的叢林戰第5節 大貴族第17節 可愛小兔第87節 死誰好呢?第2節 種馬做和尚第60節 羅馬蒸汽機第12節 正常說書第40節 皇帝不見鳥第50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綠鑽(二)第4節 貴霜風雲(一)第62節 欣聞大耳之訊(二)第7節 蟻與龍鬥(一)第33節 馬家遊江南(四)第32節 隨軍記者(三)第5節 血戰查赫巴爾港第20節 上天朝聖第25節 雷霆猛女第33節 日耳曼好時光(四)第20節 何不用金磚打人?帕爾米拉城第69節 那天我好累帝國皇帝的自白第5節 大貴族第57節 《羅馬史》第61節 羅馬新生活(四)第4節 貴霜風雲(一)第47節 南洋公猴子絕種第48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四)第41節 最高危機第32節 建業瑣事(二)第62節 東方美女來兮第58節 希臘美女第50節 中壘堡陷落第45節 天津會議第13節 人才歸順第58節 羅馬新生活(一)第33節 一件血案拉開的裂縫第47節 南洋公猴子絕種第50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六)第46節 大前門開第47節 羅馬大亂(二)第21節 香豔航程第28節 波斯了局(一)巨強第4節 洛神所跳白紵舞第12節 又一單工程第23節 妾心爲君而動第81節 九九歸一:歸國第42節 襄城交兵第50節 小憩一會第17節 老將出馬?第15節 吞併日耳曼(十一)第23節 新疆建州(二)第47節 中壘堡之戰(一)第14節 關隘上空的錘第45節 愛麗芙娜達第39節 羅馬祭司團第3節 襄江之戰(一)第37節 大元立國第91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三)帝國皇帝的自白第43節 南匈奴滅族第2節 戰前的將軍第69節 那天我好累第18節 酒色醉人(二)第33節 樂極生悲第3節 周泰修運河第42節 全部剝光豬第22節 巷戰滾一邊第28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二)第41節 絕世毒婦(一)第25節 結業證書第42節 鳳兮鳳兮,故是一鳳第37節 屠光北極熊祖宗(三)第1節 出兵伐董第29節 變身爲亢金龍第51節 豬豬威震羅馬(二完)第15節 子義揚威第10節 張昭修地球第29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三)第14節 揭秘第54節 插曲:違令作戰
第44節 妙才不妙第23節 周瑜的下場(一)第25節 輕取木鹿大王第15節 牝雞司晨(三)第23節 雲州始建第22節 打嘴皮仗第7節 三進貴霜第21節 封土堆上何青青第4節 茫茫雪路第27節 算舊帳(二)第67節 羅馬行省第5節 襄江之戰(三)第34節 西進序曲帝國的聚寶盆三小知識慘烈的叢林戰越南戰史第17節 老將出馬?第19節 司馬折棒子(二)第3節 飛奪薩莉希亞堡第58節 羅馬假日(一)第10節 殘酷的叢林戰第5節 大貴族第17節 可愛小兔第87節 死誰好呢?第2節 種馬做和尚第60節 羅馬蒸汽機第12節 正常說書第40節 皇帝不見鳥第50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綠鑽(二)第4節 貴霜風雲(一)第62節 欣聞大耳之訊(二)第7節 蟻與龍鬥(一)第33節 馬家遊江南(四)第32節 隨軍記者(三)第5節 血戰查赫巴爾港第20節 上天朝聖第25節 雷霆猛女第33節 日耳曼好時光(四)第20節 何不用金磚打人?帕爾米拉城第69節 那天我好累帝國皇帝的自白第5節 大貴族第57節 《羅馬史》第61節 羅馬新生活(四)第4節 貴霜風雲(一)第47節 南洋公猴子絕種第48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四)第41節 最高危機第32節 建業瑣事(二)第62節 東方美女來兮第58節 希臘美女第50節 中壘堡陷落第45節 天津會議第13節 人才歸順第58節 羅馬新生活(一)第33節 一件血案拉開的裂縫第47節 南洋公猴子絕種第50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六)第46節 大前門開第47節 羅馬大亂(二)第21節 香豔航程第28節 波斯了局(一)巨強第4節 洛神所跳白紵舞第12節 又一單工程第23節 妾心爲君而動第81節 九九歸一:歸國第42節 襄城交兵第50節 小憩一會第17節 老將出馬?第15節 吞併日耳曼(十一)第23節 新疆建州(二)第47節 中壘堡之戰(一)第14節 關隘上空的錘第45節 愛麗芙娜達第39節 羅馬祭司團第3節 襄江之戰(一)第37節 大元立國第91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三)帝國皇帝的自白第43節 南匈奴滅族第2節 戰前的將軍第69節 那天我好累第18節 酒色醉人(二)第33節 樂極生悲第3節 周泰修運河第42節 全部剝光豬第22節 巷戰滾一邊第28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二)第41節 絕世毒婦(一)第25節 結業證書第42節 鳳兮鳳兮,故是一鳳第37節 屠光北極熊祖宗(三)第1節 出兵伐董第29節 變身爲亢金龍第51節 豬豬威震羅馬(二完)第15節 子義揚威第10節 張昭修地球第29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三)第14節 揭秘第54節 插曲:違令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