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許顯純論方略

一開始,參會衆臣看到背插三根紅羽的信使進來,都以爲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結果聽到暹羅入侵緬甸……大家雖然嘴上不說,但臉上的表情卻非常明顯:這種事情,用得着上最高等級的急報?這雲南的熊廷弼也忒不會辦事了吧?

不能怪大家這麼想,實在是此事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不算什麼事兒。

是,名義上來講,緬甸是大明的宣慰司,都不是個獨立的國家。最新出版的大明全輿上,緬甸還是劃在大明境內呢。但是,連地圖製作者自己都自覺的把緬甸那一塊的顏色弄成了橙紅色——大明本土可是中國紅。

至於暹羅?是,暹羅也是大明的屬國,其新王登基,還得大明冊封纔算走完手續。但是,這兩個國家,實際上大明根本就沒具體管過嘛!

總之,兩條狗撕咬,關我們啥事?

不過,對於朱由棟來說,這個事情就意味着,泰國的那位穿越者,在蟄伏了多年後,終於發動了。

還好,皇太孫殿下此時已經無限接近於大明的太祖、成祖,基本上有了說一不二的威儀。

“衆卿,暫時休會,大家出去弄些茶點墊下肚子,孤先處理下此事。”

“是,臣等告退。”

衆臣退下後,朱由棟招招手,信使趕緊將隨身的兩封信件交給了方正化。

首先展開熊廷弼的信,熊蠻子在信裡說,今年九月初,暹羅王率領五萬大軍親征緬甸。現任緬王阿那華隆率緬軍二十萬迎擊,完敗。雖說緬王給雲南布政司的信裡遮遮掩掩的說損失上萬。但這些年熊廷弼在許顯純的幫助下,可是在緬甸、暹羅撒了不少探子的。所以熊廷弼在信裡直接說,緬甸這一仗陣亡的不下一萬——這一萬可基本上都是緬軍裡最能打的。

剩下的,被俘的不下五六萬。其餘的十幾萬農兵,基本上都潰散了——就算這些傢伙都跑回家裡,但要再次把他們召集起來,卻是不太可能了。

畢竟,緬甸這個國家的統治,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地方領主。而這些傢伙,在這一仗中,被暹羅消滅了大半。

簡而言之,現在的緬甸,不光是軍事上的失敗。其國家的統治根基也極大的動搖了。

阿那華隆在給熊廷弼的信裡還說,這一仗之後,暹羅主動提出和談。其條件第一是割地:兩國交界的地方,緬甸方要把地勢較高的山峰,高原等險要部分,全部交給暹羅。第二是交出王太子到曼谷做人質。第三是緬甸發佈聲明,從此之後做暹羅的屬國,不再是大明的宣慰司……

雖說阿那華隆在信件裡信誓旦旦的表示,本官是大明的忠臣,絕不讓緬甸脫離大明版圖,就算要死,也要以大明官員的身份慷慨就義云云。不過這些話,熊廷弼也好,朱由棟也罷,自然不會當真。

總之,這會兒緬甸相當危險就是了。

信件的最後,熊廷弼向朱由棟報告說:事態緊急,加之昆明和北京過於遙遠,臣除了派出信使向殿下彙報外,已經按照殿下事先給臣的緊急情況下調動雲南駐軍的權力,派出一萬兩千昆明鎮兵和一萬雲南各地衛所兵南下緬甸了。不過,暹羅這次來的五萬人,可以說全是精銳,數量相等的情況下,雲南這邊大概只有昆明鎮的士兵能夠戰而勝之。所以,臣已經給率軍南下的劉招孫說了,去了緬甸,接到緬王后,就選擇險要地形固守,等待朝廷後續決定……

看完了熊廷弼的報告後,朱由棟又拿起了許顯純的信件。在粗略的掃了一遍後,他忍不住猶疑起來。

許顯純說,臣對熊制軍派出昆明鎮全師南下是持反對意見的。

爲什麼呢?

其一,暹羅現在兵峰正盛,而且那五萬軍隊,全都是暹羅的新軍,裝備、戰力都很可觀。派一萬多昆明鎮兵去,打決戰的話我們未必能贏。若是要擇一險要固守的話,這派的兵又多了——我們支援緬甸可是得翻越橫斷山區,這後勤的壓力是相當大的。

其二,臣在暹羅潛伏將近四年,最近這些年又因爲在雲南,所以經常都喬裝打扮多次重新潛入暹羅,故而對這個國家是很瞭解的。

最近十幾年,暹羅就如我大明一般,頗有欣欣向榮的感覺。現任暹羅王更是位英主。不管是整軍、理民、治官,都相當有水準。暹羅官員的清廉,更是讓臣感到豔羨……

綜上,如暹羅王這樣的英主,肯定非常清楚:攻擊緬甸,拿下該國的伊洛瓦底江平原就是極限。如果要向撣邦高原進軍,以暹羅新軍那個火器損耗率來看,五萬新軍的後勤要得到保障,起碼得有二十萬以上的民夫……暹羅王是絕對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在拿下伊洛瓦底江平原後,還走橫斷山區來對我們進行攻擊的。

但是呢,如暹羅這樣的小國,居然養了五萬如此的精銳。這種力量,對於攻打緬甸來說,實在是過於奢侈了。所以,這暹羅王肯定對我大明有野心。

既然對方對我有想法,但又不太可能走橫斷山區。那麼,對方想做什麼呢?

這就涉及到暹羅國在五六年前,將國度從內地遷徙到了沿海的曼谷。

所以,最後許顯純得出的結論是:暹羅王的真正目標不是緬甸,而是我大明。現在對緬甸發動雷霆一擊,更多的是要解決後顧之憂。在緬甸臣服後,便會將主力轉向東南——先去湄公河三角洲,然後以此爲基,對我大明的南方沿海地帶進行攻擊。

基於這些推論,臣的建議是:其一,昆明鎮南下接到緬王后,立即擇險要地方固守,不得尋求與對方決戰。

其二,請朝廷給雲南運送一些新式槍械和彈藥,我們把他賣給緬甸。由緬甸組織游擊戰,拖住暹羅軍。

其三,我大明此時應該積極的聯繫安南的北鄭南阮,尤其是南邊的阮家。也可以給他們提供裝備,讓阮家出兵下高棉——這塊地方現在是無主之地,但卻是湄公河的出海口。掌握住了這裡,就扼住了暹羅海軍北上的通道!如此,暹羅如果真的對我大明有不臣之心,若從陸上來,橫斷山區起碼能削減其五成以上戰力。若從海上來,有了湄公河三角洲,則我大明已是立於不敗之地!

第一五五章 所謂帝王心術第二八一章 無壓制之義直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四四一章 王在晉的決心(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五八七章 皇明憲章摘錄第五五四章 歐奧間的分歧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六六零章 天才們的表字第五五六章 歐洲將星璀璨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四三七章 追擊其實不難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報創刊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二四六章 倉儲收歸於一第五十六章 寬甸絕不可棄第十章 孤的元從班底(二)第三四零章 工業革命發端(三)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六二三章 奧朗則布背刺第七十章 西北危機已現(一)第七三三章 其實我在三層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薩爾滸(一)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第二六二章 大阪的夏之陣(終)第六五三章 親王號戰列艦第四零一章 登陸逐步推進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二六七章 總結後出大招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四十二章 打臉就要打痛(三)第五零五章 冥冥自有天定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七四六章 不一樣的人生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第四四一章 王在晉的決心(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當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六五零章 一錘子的買賣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薩爾滸(一)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五三零章 戰事陷入焦灼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七三四章 曹變蛟的夜襲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六零九章 神奇的三哥們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薩爾滸(三)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四二六章 國家工商總局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機已現(三)第三三二章 大明準備反擊(三)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三四二章 海上決戰想定(二)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六三六章 帝國開始崩潰第二五五章 大阪的夏之陣(一)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鮮(二)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五一二章 破軍陷入絕境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行佈局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簡出世第四六三章 我該怎麼幫你第七五五章 這纔剛剛開始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第四零三章 我有很多靠旗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
第一五五章 所謂帝王心術第二八一章 無壓制之義直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來所在第四四一章 王在晉的決心(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三七七章 王與王的對話第五八七章 皇明憲章摘錄第五五四章 歐奧間的分歧第三二三章 巨人開始覺醒(二)第二六一章 大阪的夏之陣(七)第五九零章 大明機構改革第六八三章 歸國人員安置第六六零章 天才們的表字第五五六章 歐洲將星璀璨第三八四章 無所謂的擔憂第四三七章 追擊其實不難第四二二章 啓動經濟改革第一一零章 金陵日報創刊第三零二章 暹羅氣勢洶洶第二四六章 倉儲收歸於一第五十六章 寬甸絕不可棄第十章 孤的元從班底(二)第三四零章 工業革命發端(三)第四十一章 打臉就要打痛(二)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兒戲第六二三章 奧朗則布背刺第七十章 西北危機已現(一)第七三三章 其實我在三層第一一七章 東林也要辦報(六)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薩爾滸(一)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五零一章 軍備協調會議第二六二章 大阪的夏之陣(終)第六五三章 親王號戰列艦第四零一章 登陸逐步推進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二六七章 總結後出大招第二零五章 工作要有重點(二)第七七一章 雷擊艦隊登場第三五四章 宗教戰爭開始第六零四章 大明朝的家底第四十二章 打臉就要打痛(三)第五零五章 冥冥自有天定第四二三章 先制定勞動法第七四六章 不一樣的人生第三三五章 日本的新策略(一)第七二二章 大明造艦計劃第二一二章 目標是法蘭西第四四一章 王在晉的決心(爲盟主逐日2005加更1/2)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當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六五零章 一錘子的買賣第一七一章 宿命的薩爾滸(一)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條第六四三章 朱慈燚的幕僚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五三零章 戰事陷入焦灼第四九四章 萬里援軍抵達第七三四章 曹變蛟的夜襲第六八五章 大維齊親上陣第六零九章 神奇的三哥們第三一八章 海軍事海軍了(二)第一七三章 宿命的薩爾滸(三)第一三零章 金陵日報完勝(一)第四二八章 臺灣府的發展第四二六章 國家工商總局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機已現(三)第三三二章 大明準備反擊(三)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二零六章 科研後繼有人第六六三章 科技尚未落伍第四五九章 當家真的不易(二)第六十四章 西南戰鼓擂動(一)第五七三章 天啓十年元宵第二十九章 原始資本積累(四)第二三三章 歷史未能重演(四)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應對第三十八章 東瀛島的變化(二)第九十五章 國家根基已朽(七)第三四二章 海上決戰想定(二)第七一六章 某已等候多時第六三六章 帝國開始崩潰第二五五章 大阪的夏之陣(一)第六七七章 毛文龍的無奈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鮮(二)第三九二章 宗室們的分化第五一二章 破軍陷入絕境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行佈局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一七七章 宿命的薩爾滸(七)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一五八章 這絕不是挑釁第三七八章 中南總督人選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簡出世第四六三章 我該怎麼幫你第七五五章 這纔剛剛開始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一三一章 金陵日報完勝(二)第四零三章 我有很多靠旗第八十七章 大明直轄木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