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八章 新增管理機構

和文臣們做事首先注意明哲保身,互相推卸責任。做事的過程中也顧慮重重,講究程序合法,追求樣子好看比起來。宦官們的顧慮就少了太多,自然的,這效率也就高了很多。

8月中旬朱由棟下達指示,9月還沒到呢,曹化淳就帶着司禮監的秉筆們做了一份詳盡的計劃書出來。

首先統計全國佛寺,尤其是淨土宗裡的大型佛寺的數量——所謂大型,是指寺廟內常駐僧人超過百人,擁有耕地超過萬畝的那種。

其次是老魏的東廠用各種方法蒐集這些大型寺廟的黑材料,同時東廠派出大量人手預先隱蔽的控制住證人證據,盯緊涉案僧侶等。

接下來就是在報紙上炒作輿論:大明的內書院其實教學質量很高,裡面的優秀小宦官寫作能力並不輸六大報的普通評論員。所以這事兒曹化淳根本沒找張世澤要人——這件事情從頭到尾他都準備全部由宦官羣體自己做,以此向皇上證明宦官仍然有存在的價值。

第四步自然是等輿論炒熱後就進入實施階段了:這事兒他已經事先知會了劉時敏,得到了御馬監的支持——御馬監現在的功能已經類似於後世的總政了,是軍方的人事部門,但他仍然有少量的直屬部隊。有了軍隊的支持,再加上老魏的東廠,禿驢們翻不起花來!

步驟雖然很簡單,但真要做起事情來,那涉及到的人就實在是太多了。雖說老魏這些年把東廠整治得很不錯,其組織內部的紀律極爲嚴明。但文臣們都是成了精的——這魏忠賢剛撅起屁股,文臣們就敏銳的發現了其中的苗頭。

於是,在1630年11月的一次由溫體仁主持的國務會議上,主管司法部的王在晉首先開了口。

“田指揮使,近日來東廠人員調動頻繁,並且集中在佛寺周邊出現,你們錦衣衛有什麼要解釋的麼?”

在大明機構改革後,有相當的場合,朱由棟都不再出席國務會議了,同時,只要他不出席,如司禮監、東廠等這些內朝機構的大佬們也不會出席。這樣的局面,讓文臣們很是舒服——終於不用跟閹人們坐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了。

這當然是皇帝安撫機構大改和公務員考試裡受損利益最大的文臣羣體的諸多舉措之一。雖說這麼做讓文臣們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也由此造成內朝做事,文臣們沒法直接詢問——於是大家只能朝着錦衣衛開火。

“咦?”田爾耕差異的擡起頭:“廷尉是在問本官麼?可是本官又不管東廠,如何知道?”

“你們錦衣衛不是和東廠一體的麼?”

“廷尉這話可就錯了。”小指頭伸進耳洞裡撓了撓,田爾耕好整以暇的道:“廠衛雖然經常合併在一起稱呼,但現在的憲章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錦衣衛是國家情報機關,屬於外朝的一個部門。而東廠,則是屬於內廷的一個衙門。所以,東廠做什麼,本官不可能全部知道。”

“哼,田指揮推脫得輕鬆。但是本官忝爲司法部尚書,任何執法行爲,都必須知曉!”

“那這事簡單啊,廷尉可以直接發函給東廠,要求東廠對他們近期的舉動做出說明啊。”

“哼!”王在晉不說話了:東廠的魏忠賢單看相貌就是個樸實的老農,但實際上極不好打交道。發函給東廠?那不是自取其辱嘛。

主持會議的溫體仁微笑着看王在晉和田爾耕怒目而視,一點勸阻的想法也沒有:老實說,以老溫這樣的人精,當東廠開始派出大量人手針對佛寺的時候,他大概猜到了皇帝要幹嘛。

雖說猜到了,但還是很詫異:朝廷現在不缺錢呀,幹嘛要洗劫佛寺?如果不是爲了錢洗劫佛寺,那難道是因爲看着佛寺裡數十萬精壯男丁眼饞?可是,大明的佛寺雖說也有些積蓄,但比起南北朝時代的佛法鼎盛的時代差遠了。就算把大明的所有佛寺全都關了,能夠撈到多少壯丁?頂天不過二十萬而已。

二十萬,嗯,這確實是不小的數量。但爲了這二十萬,就搞得天下騷然,值得麼?

所以,雖說王在晉逼問田爾耕顯得很沒有道理,但老溫一點都沒有阻止的意思:在他看來,最好是在這國務會議上大家都對這個事情產生興趣,然後形成文臣們的一致意見後,交給大內,讓皇上出來解釋一下最好了。

他是這麼想的,這屋子裡面大多數大臣也是同樣的想法。所以,大家都安靜的看着王在晉開火。

唯二的例外,自然是李國俊和張世澤了。前者自不必說,而後者,雖然曹化淳沒有用宣傳部的槍手,但這宣傳渠道,還是得經過張世澤啊。

會場裡的氣氛越來越熱烈了,越來越多的文臣都加入了對田爾耕的逼問。就在田爾耕接近極限,準備發飆的時候,會議室外響起了一陣敲門聲。

“何事?”

國務會議原則上是閉門會議,但實際上做不到絕對閉門:萬一開會期間國家發生什麼急事呢?

“是宣傳部的張部堂讓人來給大家送報紙的。”

“送報紙?”老溫剛想說這不是胡鬧麼。但轉念一想,迅速的招了招手:“讓他進來。”

來人是宣傳部的一位官員,送進來的,是今天剛剛出版的燕京日報。

這天的頭版頭條是:《震驚!佛門竟有如此勾當》。

而朝廷的大佬們在看完這個標題後,自然的放過了田爾耕,將目光集中在了張世澤身上。

“張部堂,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哈哈,各位,這不是很清楚麼?佛門有污垢,適當的掃一掃有利於佛門未來的發展。”

“不是,本官想問的是,一間佛寺有問題,自然由有司去督辦,用得着拿上燕京日報廣而告之麼?你這麼做,聯繫到最近東廠的舉措,很難不讓人以爲皇上準備滅佛啊。”

“首相這話下官可承受不起,滅佛這種事情怎麼能做呢?再說了,也做不到啊。”

哎,沒得辦法啊,大明的先帝們把寶鈔給玩壞了,搞得現在皇上根本不敢貿然發行紙幣。所以,找佛門要錢這事兒,只能是交給內侍們來辦:這些傢伙的嘴巴可比文臣們緊多了。這事要是交給文臣們去辦,恐怕要不了多久,朝廷缺乏貴金屬,準備重開紙幣的聲音就徹底傳開了,那時候纔是國家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不管這會兒溫體仁等人圍着自己各種逼問,但張世澤就是要緊牙關:這間佛寺藏污納垢,我們只是如實報道,跟滅佛沒有關係。

當然,張世澤嘴上不承認,但散會後動作可一點都不慢。很快的,西安、成都、南京、武漢、廣州等各大城市的報紙,也都先後的捅出了本地佛寺的種種不堪。

六大報裡,最早的金陵日報發行時間已經超過了二十年。可以說大明本土相當一部分百姓,已經養成了每日看報或者聽報的習慣。六大報這麼一集火報道,佛門的聲譽頓時在大明本土臭了大街。

佛門的僧侶們自然要想辦法反抗,他們很快就動員出了以現任皇太后爲首的諸多大明權貴進行遊說。但是朱由棟這邊卻是笑嘻嘻的點頭答應,轉頭就把涉案的佛寺給全部查抄了。

於是,從這一年的11月開始,一直到1631年的3月,整個大明本土的佛寺都到了大黴:相當一部分寺廟被查抄,而剩下的以禪宗爲主的佛寺,雖然表面看起來毫髮無損。但寺內的香火急劇減少不說,便是廟內的僧侶,也都惶惶不安,無法打坐修行了。

不過,雖說中國人絕大多數都不是狂信徒。但佛教在這個國家畢竟已經傳承上千年了,其對社會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所以,隨着時間的推移,大明的民間還是有了一點反應:部分地區,尤其是在漢族傳統居住區域之外的地區,那裡的佛寺其反抗就不是遊說了。

“皇上,經過這幾個月的集中清掃,目前東廠一共是關閉了七千三百餘間佛寺,讓十七萬多僧尼還俗。收入的黃金一共是170噸,白銀一千六百萬兩,黃銅650餘噸,此外還拿到了一百八十三畝耕地。”

“……嘶,沒想到這些僧侶這麼有錢。嗯,魏忠賢,現在還剩下多少寺廟啊?”

“還有四千三百餘間。皇上,這些寺廟大多都是禪宗的了。基本都是安靜修佛,導人向善。幾乎沒有多少劣跡。”

“哈哈,你不必解釋什麼。佛教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但正如佛陀曾言:我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而僧人不守戒律,破壞僧團,不守清規,如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所以,即便是朝廷不缺硬通貨,對那些藏污納垢的佛寺,朕遲早也是要打擊的,這也是爲了佛教本身好嘛。但消滅佛教?朕從未有過這樣的想法,不會,也不敢這樣去做。”

“皇上說的極是,奴婢聽聞,近日已經有禪宗的高僧在組織全國的佛門聚會,其主要的議題就是弘揚中唐時期百丈禪師制定的《百丈清規》。要求佛門自身要重新投入勞動,不能再做香客信徒身上的寄生蟲。”

“哈哈哈,極好極好。這個會議非常有必要開。這樣,魏忠賢,你傳下話去,朕資助佛門召開這次會議。乾脆點,讓我大明的道教、星月教什麼的都召開類似會議。朕要成立一個新的,全國性的宗教管理機構!”

第二八八章 基督正義聯盟(一)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七七零章 被迫敵前轉向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五零七章 科舉制度將變第一六四章 山海關定方略(二)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佈陣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機已現(三)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五十六章 寬甸絕不可棄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學生第三五三章 開陽終於登頂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一一一章 射鵰英雄火爆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六二一章 曹變蛟的初陣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六八二章 流水賬的戰報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第四六七章 新豪商的崛起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匯聚第二二零章 首戰是在色當(三)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七九四章 軍艦是牧羊犬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四十三章 打臉就要打痛(四)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一六五章 山海關定方略(三)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選擇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三九三章 無敵朝陽羣衆第五九五章 流通貨幣不足第七七九章 雙方繼續加碼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艦備戰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四九九章 風帆最後華章(二)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三二四章 巨人開始覺醒(三)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一一六章 東林也要辦報(五)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動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二一八章 首戰是在色當(一)第七三三章 其實我在三層第二四四章 大阪的冬之陣(五)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覺悟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五二八章 真是超級烏龍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六九六章 海軍的新武器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三八八章 還是先朝後倭第四七四章 天啓礦業改革第五八零章 歐洲的科學家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覷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內燃機第六五五章 親王號的首戰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七五三章 西路軍的統帥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九十七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三六七章 開陽御駕親征(二)
第二八八章 基督正義聯盟(一)第一五零章 佈局畢欲發動第七七零章 被迫敵前轉向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一八九章 英烈不容遺忘第七五七章 唯有科技制勝第五二六章 威尼斯的商人第五零七章 科舉制度將變第一六四章 山海關定方略(二)第三十二章 原始資本積累(七)第六二四章 藩屬國的差異第六九零章 一枚漏網之魚第五一九章 易普拉欣佈陣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三六四章 衆狗聽令出征第二二六章 土著中的垃圾(二)第一三二章 有客自遠方來第五七零章 最後的一堂課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機已現(三)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四五七章 廉貞初顯威力第五十六章 寬甸絕不可棄第五七五章 袁可立的學生第三五三章 開陽終於登頂第一一八章 東林也要辦報(七)第三五九章 臺灣島的開拓第四二九章 學生們的志向第一一一章 射鵰英雄火爆第四四九章 不得了的東西第一五三章 蕭伯芝的表演第六二一章 曹變蛟的初陣第一四六章 曹文詔的家信第七八九章 敵人這是要跑第六八二章 流水賬的戰報第六一二章 盧象升的謀略第六零二章 奧朗則布代位第四六七章 新豪商的崛起第一四三章 四方英才匯聚第二二零章 首戰是在色當(三)第五八三章 黎塞留的遊記第七九四章 軍艦是牧羊犬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豎旗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七六六章 這是不期而遇第三零八章 萬曆四十五年(二)第三六三章 朱由棟的殺招第四十三章 打臉就要打痛(四)第七四二章 歐洲經濟隱患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戰(二)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一四零章 衛所不堪一用第一六五章 山海關定方略(三)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對武士第二十四章 泰西今夕何年(一)第二四九章 衍聖公是大敵第三二一章 女真人的選擇第三二八章 科技界的曙光第三九三章 無敵朝陽羣衆第五九五章 流通貨幣不足第七七九章 雙方繼續加碼第七四零章 不能再爭國本第七五零章 暴兵暴艦備戰第七二六章 奧斯曼的戰艦第四九九章 風帆最後華章(二)第六二七章 知進退的少年第四三三章 科研獲得突破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謹慎第三二四章 巨人開始覺醒(三)第六三九章 事了準備回家第四五五章 許顯純在仰光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腦補第一一六章 東林也要辦報(五)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動第四十六章 打臉就要打痛(七)第七零四章 不速之客又至第二一八章 首戰是在色當(一)第七三三章 其實我在三層第二四四章 大阪的冬之陣(五)第十五章 大明第一掮客第三九九章 褚英汗之覺悟第八零一章 亞速爾的海戰第七六四章 此乃億萬一心第五二八章 真是超級烏龍第二四七章 準備整頓鹽政第六九六章 海軍的新武器第三七一章 如何抓捕敵酋第六六六章 世界大戰開幕第三八八章 還是先朝後倭第四七四章 天啓礦業改革第五八零章 歐洲的科學家第二二四章 土著不可小覷第七五九章 大明的內燃機第六五五章 親王號的首戰第三八九章 海外的新制度(一)第七五三章 西路軍的統帥第二三一章 歷史未能重演(二)第六五八章 郵輪上的學習第四九五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九十七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三六七章 開陽御駕親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