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有着“世界戰鬥機”之稱的先進戰鬥機,‘F-35閃電Ⅱ’在面世之初,便完全是以一種全新的戰機理念出現在人們的眼前。當五角大樓提出的“通用低成本輕型戰鬥機”和“聯合先進攻擊技術”的新概念在洛克希德-馬丁與公司研製的X-35上初現的時候,美軍便選中它並命名爲F-35聯合打擊戰鬥機(JSF)。2000億美元的研製經費、8個國家的參與合作,預估市場有4000架需求意向,一切的一切都給‘F-35閃電Ⅱ’太多的光環。
美國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同時採購了‘F-35閃電Ⅱ’最爲自己的打擊力量的構成部分,空軍以購買了1763架F-35/CTOL常規型,海軍則購買了480架F-35/CV海軍型,而海軍陸戰隊則採購609架F-35STOVL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作爲第二大采購國的英國皇家海軍、空軍也分別購買60架和90架‘F-35/STOVL’。
作爲JSF研製參與國之一的日本,在2010年也購買了100架‘F-35/CTOL’來充實自己的航空力量,以保障自己在東亞地區的空中優勢。
而在去年的大陸戰爭中,‘F-35閃電Ⅱ’曾與中國空軍交過手,儘管技術處於全面先進,但美國海軍和陸戰隊的‘F-35閃電Ⅱ’機羣最後還是被淹沒在中國空軍的機海之中。
但正是‘F-35閃電Ⅱ’在戰爭中的表現使得中國軍方痛定思痛,在戰後立即加快了國產新型戰機的採購、裝備速度。‘殲-14’、‘殲-10C’、‘殲-10E’、‘殲-11F’這些之前只是少量裝備部隊或是剛剛定型投產的先進戰機立即成規模的大量生產,並且成建制的裝備到空軍、海軍航空兵各一線作戰部隊。
從成軍到形成戰鬥力,中國空軍和海航只用了不到六個月就完成了這次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武器換裝。這是在整個人類武器裝備史上從來都沒有過的速度。這種奇蹟的創造很大程度是來自外部的壓力。當美軍的‘F-22猛禽’先進戰鬥機全面進入東南亞的時候,當日本空軍西南、西部航空方面隊的‘F-35閃電Ⅱ’開始準備‘東海有事’的時候,中國軍方感覺到了兩肩之上無比沉重壓力。
雖然‘殲-10A’、‘殲-11A’戰鬥機作爲國土防空已經足矣,但要想真正的走出去,拒敵於國門之外,就必須有一支真正強大的空中力量。不僅僅是立足於國土防空而且還需要發展成爲一支進攻型的空中力量成了中國軍方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遭受到連續不斷的彈道導彈打擊之後,日本空軍所裝備的‘F-35閃電Ⅱ’已經所剩無幾。這次爲了能夠取得局部的短時間空優,掌握一定的制空權,掩護九州守軍的撤退,在軍部的協調下,航空幕僚監部咬咬牙,投入了十四架‘F-35閃電Ⅱ’,從低空直插九州,試圖給予中國空中力量以突然襲擊,配合高空突防的‘F-15J’戰鬥機和‘F-2’支援戰鬥機羣打破中國空軍在北九州上空的絕對空優,從而確保九州守軍的安全撤離。
雖然‘F-35閃電Ⅱ’在研製之初便定位了隱身的性能,但其雷達隱形被設計成只在I/J 波段有效,也就是能有效地對抗戰鬥機火控雷達和機動野戰防空系統雷達。但在‘KJ-2000S’預警指揮機的波長更長的分米波波段-L波段,JSF是根本無法遁形的。而且與‘F-22猛禽’先進戰鬥機一樣,‘F-35閃電Ⅱ’在紅外波段是根本不具備隱形性能的。由預警機或高性能地面雷達引導,或使用被動射頻傳感器定位,任何三代戰鬥機都可以迅速的發現並捕捉到‘F-35閃電Ⅱ’的蹤影的。
在接到‘KJ-2000S’預警指揮機的攔截指令之後,代號爲‘獵隼’的空2師3團1大隊的十二架‘殲-11F’戰鬥機迅速的撲向攔截空域。面對這些低空突襲的鬼魅,氣勢洶洶的‘殲-11F’一上去便是對着‘F-35閃電Ⅱ’拳打腳踢。數十枚‘PL-12’如同死亡之花一樣的綻放,劈頭蓋臉的迎着‘F-35閃電Ⅱ’機羣呼嘯而去。
‘F-35閃電Ⅱ’的綜合電子戰系統可以爲飛機提供全向、寬頻的保護。嵌入主翼的前、後緣和水平尾翼的後緣的6 個低可視度電子戰天線成了‘F-35閃電Ⅱ’保護傘的組成部分,一個天線能夠識別敵方雷達的工作模式,還有兩個天線則可以確定敵對雷達輻射電磁波的入射方向,而另外三個電子戰天線是爲四通道寬頻電子戰接收機,這樣組成方式使得‘F-35閃電Ⅱ’能夠從容不迫的面對來襲的導彈。
埋置在機身四周的不同的部位上六個紅外傳感器,配合代替普通戰鬥機上的平顯功能、視場範圍是 40 度×30 度的先進頭盔綜合顯示器(HMD)讓‘F-35閃電Ⅱ’飛行員在面對呼嘯而來的‘PL-12’空對空導彈時,能夠迅速的作出反應。
與機身設計融合在一起的AAQ-37光電分佈孔徑傳感器系統(EODAS)爲‘F-35閃電Ⅱ’的飛行員提供了一個圍繞飛機機身的360 度無死角全景視野。這樣在躲避導彈時,飛行員就無需緊張的左右環顧,便可發現尾隨或是從側面襲來的導彈。
幾乎在同時,‘F-35閃電Ⅱ’聯合打擊戰鬥機上裝備的擁有衆多的對空和對地工作模式的‘APG-81‘ 有源電掃相控陣雷達也迅速的鎖定了中國戰機羣的方位。戰場態勢迅速的通過戰術數據鏈系統在整個‘F-35閃電Ⅱ’編隊之間完成共享,這一點是JSF最大的優勢。
功能強大的綜合核心處理機(ICP)迅速完成了數據計算,內部武器艙打開,‘AIM-120阿姆拉姆’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脫離掛鉤,下落、發動機點火,身材修長的‘AIM-120阿姆拉姆’挾煙帶火的飛向迎面撲來的‘殲-11F’機羣。
和以前戰鬥機座艙不同的是,‘F-35閃電Ⅱ’座艙內的儀表盤和各種儀表甚至是平顯都被一塊大型的彩色數字式觸摸式大型平板液晶顯示器給取代,界面十分簡潔。四種顯示模式,顯示窗口大小可以任意調解,配合先進頭盔綜合顯示器。‘F-35閃電Ⅱ’真正的做到了‘世界最先進’。
但‘殲-11F’也不是吃素的,當‘F-35閃電Ⅱ’開始機動躲避來襲的‘PL-12’空對空導彈時,並作出反制的時候。‘殲-11F’這種脫胎於中國空軍‘殲-11A’制空戰鬥機,與其祖先-俄製‘蘇霍伊-27側衛’戰鬥機簡直是天壤之別的重型制空戰鬥機也開始面對呼嘯而來的‘AIM-120阿姆拉姆’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
180度的下降滾轉,反向滾動地向後拉操縱桿,使戰機下降,保持持續的拉力直到戰機水平並朝向反的方向。一般的情況下,破S只適合躲避機炮的射擊,而並不適合在導彈環境中。因爲由於可快速的獲取速度,破S在只使用機炮的環境下是個極佳的脫離機動,而在導彈環境中破S通常是無效的,這是由於導彈擁有較遠的射程。但‘殲-11 F’卻可以成功的將破S機動發揮到淋漓盡致。
迅速的拉起,連續的下降滾轉,在‘AIM-120阿姆拉姆’即將咬上戰機的時候,迅速的增加離軸角,利用最大的瞬間轉彎速度下滑,同時釋放誘餌彈,‘殲-11 F’幾乎把‘側衛’的機動性發揮到了極限。
雙方的超視距空戰很快的有了結果,2:1,兩架‘殲-11 F’被擊落,一架‘F-35閃電Ⅱ’被打得凌空爆炸。毫無疑問兩種先進戰機之間的對決並沒有由此終結,高速疾馳的戰鬥機很快的衝進中遠距空空導彈的攔截射程,相互纏在一起,開始了考驗戰機性能和飛行員技術的‘狗鬥’。機炮、格鬥飛彈紛紛磨刀霍霍。
儘管‘F-35閃電Ⅱ’有着‘世界最先進’戰鬥機的光環,但在低空狀態下,和機動性能極佳的‘側衛’交手,太過計算機化的‘F-35閃電Ⅱ’根本佔不了太大的便宜,這一點在大陸戰爭中已經得到了驗證。在面對中國空軍大批‘殲-7G’戰鬥機的低空貼身纏鬥中,‘F-35閃電Ⅱ’往往死得很難看,更何況‘殲-11 F’是一種完全與‘蘇-27’不同的戰鬥機。JSF的糟糕機動性能使得其在與‘殲-11 F’的交手中很是吃虧。
具有紅外製導功能的‘PL-9C’格鬥彈往往死死的咬住‘F-35閃電Ⅱ’的尾噴口,任憑其作出任何的機動,都如同惡狼樣的死咬住自己的獵物。而相比之下,日軍的AAM-3格鬥彈就差多了。這種由三菱公司根據‘AIM-9L SideWinder響尾蛇’空空導彈改進而成近距格鬥導彈雖然採用紅外導引頭並具有全向攻擊能力,但作戰性能卻很是糟糕。往往在‘殲-11F’釋放的紅外誘餌的欺騙下,昏頭轉向的衝進誘餌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