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

卷一 男兒生亂世,亂世當稱雄 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

王羽接到前線戰報的時候,已經是都昌突襲戰後的第三天了。

前線用的已經是最快捷的辦法了,太史慈命沐汪帶了兩個走慣山路的郡兵,抄小路趕到萊蕪,再由於禁快馬送信往奉高。

除了盤踞在齊國的張饒部之外,王羽手裡的就是最新消息,對他來說,還是太慢了點。

“或許,應該養些信鴿,至少在自己的地盤上,通信可以快捷一些,這一來一去的,一耽擱就是五六天,軍情不急還好,要真是軍情緊急,豈不是糟糕?”

“用鴿子送信?”貂蟬美眸一亮,正攤開竹簡瀏覽軍情的賈詡手上也是一頓,擡起眼來,用很好奇的目光看着王羽。

“呃,有什麼不對的嗎?”王羽微微一怔,在這個時代待的時間越長,新發現就越多,隨時都有說錯話的風險。

後世的考古學家在西晉的古墓中發現了金屬馬鐙,然後做出推論,說漢朝沒有馬鐙,馬鐙是晉代,或者草原異族發明的。

王羽原先就很奇怪,早在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就已經大規模的利用騎兵作戰,打得匈奴人屁滾尿流。其後的數百年,漢軍對騎兵的應用也一直沒減少過,爲什麼漢朝人沒發明馬鐙,反倒是已經恢復和平的晉代才發明出來呢?

晉朝一統天下的過程中,騎兵的應用並不是很廣,無論是在西蜀的山地,還是在江淮流域的水鄉,騎兵都沒有勇武之地。

實際上,至少在王羽所在的世界裡,馬鐙早就有了,只是很少有金屬的,多是皮繩或者木製的。

老實說,這個發現讓王羽有些遺憾。馬鐙這東西製造容易,對騎兵戰法卻有大幅提升的作用,若是這個世界原本沒有這玩意,他就可以掌握一種秘密武器了。

由此可見,老祖宗太聰明,也未必是什麼好事。

現在,他又想起了信鴿,這玩意難道還沒發明呢?

“詡只是沒想到,主公還精通馴獸之術罷了。”賈詡捻捻鬍鬚,笑着解釋道:“自高祖遇險,用鴿子報信脫險後,中原就已經有人在馴養信鴿了,這方法傳遞消息確實很快,但卻不夠牢靠,很容易出意外……”

華夏馴養信鴿的歷史很早,當年楚漢爭霸的時候,劉邦屢敗屢戰,每次打了敗仗,境遇都有所不同。拋妻棄子是常事,還有一次他躲到了枯井裡,等敵人走了後,放了只鴿子出來,招來援兵,此後信鴿就開始應用了。

不過,信鴿的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猛禽、敵人的斥候、惡劣天氣、還有遍佈中原大地的饑民,對鴿子來說都是致命威脅。

尤其是最後那一類威脅最大,饑民無處不在,見到能吃的東西絕不放過,把鴿子養得肥肥的,在這些人面前照耀,純屬自找不痛快。在飢餓的驅使下,飛天遁地統統沒用!

鴿子出了意外,情報丟失還在其次,萬一落在敵人手上,那才真是壞了菜呢。所以,賈詡對王羽的提議感到很意外。

“還是養一些吧,反正是在自家的地方,等到小……主公安撫了青州,饑民就沒那麼多了呀。”貂蟬對王羽的提議很有興趣,不過看她閃閃發亮的眼睛,王羽實在無法確定,女孩到底只是想養些寵物,還是真的對信鴿傳信很感興趣。

“重大軍情用鴿子不安全,那些不那麼重要的就沒關係了啊。”看到了王羽眼神中的不信任,貂蟬嘟起了嘴,小聲哼道:“你以後出征在外,我和姐姐就不用那麼擔心了……”

王羽恍然,隨即心中一暖,被人關心牽掛的感覺真不錯。

“咳咳……咳!”一陣不合時宜的咳嗽聲響起,賈詡很鬱悶,王羽讓貂蟬參與情報工作的決策,他不反對,相反還有些贊成,不過這時不時的郎情妾意,卻讓人很頭疼。

這二位都還年輕,日子長着呢,談情說愛也得有時有晌啊。

賈詡沒有半點做了電燈泡的覺悟,坦然面對王羽的目光,一本正經的問道:“主公,對北海的軍情,您怎麼看?”

“甚好。”王羽點點頭,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當然好,仗打贏了,孔融等人也表現得很配合,收降了三萬多俘虜,又挖掘了兩名人才,收穫一籮筐,不好纔怪!可問題是……賈詡翻了個白眼,又問:“您的具體指示呢?”

“這個麼……”王羽定了定神,開始認真思考起來。

他走神並不全是因爲貂蟬,他的大半心神都放在了前線那二位身上。

太史慈的勇猛果決讓他驚歎,也頗爲感慨,這位歷史上空有勇名,卻沒有用武之地的超一流名將,終於開始綻放光芒了。

前世的太史慈,出場亮相時很讓人驚豔,投了東吳之後,就變得默默無聞起來。

原因倒不難猜,此人的性格太過積極主動,有小霸王之稱的孫策或許有魄力用他,但掌權後便致力於消除兄長影響的孫權,連周瑜都不肯輕易見用,孫策烙印極深的降將太史慈……呵,還用說嗎?肯定是要冷藏的。

在自己麾下,這個牛人就不愁這些了,不過,他的運氣顯然有些糟糕,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好在以後的大仗惡仗多得是,不愁沒舞臺,總有讓這位名將如願以償的時候。

徐福,嗯,應該是徐庶沒錯了,此人好像很喜歡用化名,歷史上他投靠劉備的時候,用的就是單福的假名。

徐庶展現出來的素質,更是讓人眼前一亮。說勇武,徐庶不及太史慈;論洞徹人心的才智,現在的徐庶也比不過賈詡;論膽魄,他也不是最特殊的,但此人的才能不是一般的全面。

文,能出謀劃策;武,能上陣搏殺;上知天文,下明地理;對戰略、政略都有獨到的見解……王羽原本還想着確認身份後,就將徐庶安排進幕府,和賈詡一起參贊軍務,但現在看來,那樣似乎有些浪費人才了,這麼全面的人,就應該放出去獨當一面纔對。

將對外的諜報系統交給徐庶,應該是最恰當的,這位大才目前似乎還不夠成熟,說話做事都有些放蕩不羈的味道,遠不像賈詡那麼圓潤,嗯,就像是個憤青,很有才的憤青……自己的諜報系統也只是個空架子,正好隨着他一起成長。

至於這兩個無論歷史上還是小說裡,都從來沒碰過面的人,一見面就火花四濺,成了冤家對頭,王羽就只能無言以對。這應該算是造化弄人了吧,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將太史慈和徐庶兩人事放在一邊,王羽思考起前線的局勢來。

送來的信不止一份,而是分別由太史慈、徐庶、孔融執筆,以不同角度和口吻彙報軍情,並且請示下一步的戰略。

太史慈的信最簡單,將那場令他鬱悶的大勝一筆帶過,然後表達了效忠的意願,再然後就直接請戰。打誰都行,反正有的打就行。

孔融的信就繁複多了,王羽不得不讓貂蟬解釋給自己聽,不然他看不懂上面那些咬文嚼字的典故。

文化水平還比不上一個歌姬,這個現實讓王羽很是自卑了那麼一小會兒,不過有個美女秘書的享受,很快就抵消了這點小小的負面情緒。沒文化就沒文化,哥是武將來着!

孔融先是鄭重表達了對王羽仗義出手的感激之情,然後以旁觀者的角度,詳述了那場夜襲,繼而表達了對泰山軍力的讚歎。之後他話鋒一轉,突然又敘起了舊情,盛讚王羽建立書院的高瞻遠矚,以及仁慈愛民的風尚。最後,在信的末尾,他隱晦的表示,北海上下全力支持王羽入主青州。

看完信,王羽也是長嘆一聲,這麼長的信,只有末尾那點是乾料,孔融這種大儒,說起話來不是一般的水啊。

當然,除了表態和站隊之外,孔融還提到了兩條重要信息:一是他隱晦提醒王羽,太史慈和徐庶將相不合,要儘早想辦法,以免誤事;隨後,他鄭重提及了青州名士。

青州名士,在歷史上名氣不大,由於青州的戰亂,這些做學問的人紛紛逃離了家鄉,但有成就者,名聲在外者卻也不少。

孔融提到的朱虛管寧,王羽不知道這個人,但他知道對方割席斷交的典故。其實這個時代的管寧,遠比王羽知道的要有名氣得多,他與華歆、邴原一起被世人並稱爲‘一龍’。

這就是個代稱,比如八廚、八俊、臥龍鳳雛、建安七子等稱呼一樣,不是很有名的人,不會有這種稱號的。

這些人有的已經走了,比如和蔡邕齊名的大儒鄭玄帶着一批弟子去了徐州,王烈等人去了遼東,但剩下來也還不少。這些人原本都是打算要走的,不過,見識了泰山軍的軍容後,很多人開始猶豫了。

華夏人鄉土情還是很濃的,家業殘破的青州名士,對士庶之見看得也不那麼重,對他們來說,青州最需要的,就是王羽這樣的強人。當然,王羽開設的書院,以及孔融的遊說,也起到了相當的作用。

總而言之,如果王羽能順利平定青州,這些人之中,有一大半願意立刻投身於他的幕府,沒下定決心的也都是心存觀望,而不是決意離開。

這是個好消息,王羽身邊強兵猛將不少,謀士有了賈詡和徐庶,也不算薄弱,就是政略人才少點,有這批人的加入,平定青州後恢復秩序就不用愁了。

最後,是徐庶的信。

徐庶的信也很長,但他用詞都很簡練,篇幅長,純粹是因爲內容多。

這些內容未必很深刻,但卻很全面的涉及到了王羽的青州戰略佈局,不然爲什麼說,王羽一下就確認了對方的身份呢?

有些人,就像是發光的寶石,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閃閃發亮,不是換個名字就能掩蓋得住的。

五五二章 新漢開元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第93章 劍指何處六一四章 兵不厭詐七七二章 亂麻須快刀六八五章 佳話良緣三七二章 鐵騎突出五四六章 政通人和九百章 馬超對策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九一三章 利劍出鞘五百章 坑王之王四八五章 派系與權術二九九章 一發動全局八三四章 不得不緩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四九五章 翻手爲雲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八七三章 強攻封丘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八二二章 震驚不已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二六一章 白馬義士二九一章 盡帶黃金甲二三八章 追風逐火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二一七章 獻身衛道四六三章 名將養成四一三章 誰的逆襲一一四章 力戰呂布第39章 雄關名虎牢八四一章 貨幣戰爭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四四四章 四大軍師八一二章 強者爲王六三八章 煽動與圖謀第100章 烽煙處處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六三九章 忽悠瘸了八四九章 漢胡大防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一八一章 馬踏連營八六八章 兗州先哨戰七二七章 星夜求援第17章 夫戰,勇氣也一五七章 生子如鵬舉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六二四章 一日定徐州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五二八章 英才齊聚八零四章 智勇雙全八二四章 宏偉格局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四五一章 兗州刺史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第2章 揚眉劍出鞘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四三四章 民兵戰法第65章 要戰便戰四六八章 快刀斬亂麻二零三章 輕騎騷擾戰七七六章 何去何從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五一九章 聯姻之議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第98章 萬衆皆歡騰八七零章 決死對衝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六四四章 等着你回來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一五六章 洛陽震怖三七七章 子系中山狼五三三章 各有特異三三六章 劉岱潰滅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五零八章 逆轉再逆轉六七七章 欲建奇功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
五五二章 新漢開元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第93章 劍指何處六一四章 兵不厭詐七七二章 亂麻須快刀六八五章 佳話良緣三七二章 鐵騎突出五四六章 政通人和九百章 馬超對策七三零章 許攸毒計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九一三章 利劍出鞘五百章 坑王之王四八五章 派系與權術二九九章 一發動全局八三四章 不得不緩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四九五章 翻手爲雲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八七三章 強攻封丘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九三八章 可進豈言退八二二章 震驚不已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二六一章 白馬義士二九一章 盡帶黃金甲二三八章 追風逐火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二一七章 獻身衛道四六三章 名將養成四一三章 誰的逆襲一一四章 力戰呂布第39章 雄關名虎牢八四一章 貨幣戰爭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四四四章 四大軍師八一二章 強者爲王六三八章 煽動與圖謀第100章 烽煙處處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六三九章 忽悠瘸了八四九章 漢胡大防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一八一章 馬踏連營八六八章 兗州先哨戰七二七章 星夜求援第17章 夫戰,勇氣也一五七章 生子如鵬舉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六二四章 一日定徐州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五二八章 英才齊聚八零四章 智勇雙全八二四章 宏偉格局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四五一章 兗州刺史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三二五章 草莽英雄第2章 揚眉劍出鞘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四三四章 民兵戰法第65章 要戰便戰四六八章 快刀斬亂麻二零三章 輕騎騷擾戰七七六章 何去何從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五一九章 聯姻之議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一零三章 臨別贈禮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第98章 萬衆皆歡騰八七零章 決死對衝九三零章 計出更有惑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六四四章 等着你回來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一五六章 洛陽震怖三七七章 子系中山狼五三三章 各有特異三三六章 劉岱潰滅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五零八章 逆轉再逆轉六七七章 欲建奇功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