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九章 箭風血雨

“真是個不好對付的倔老頭……”

一邊聽黃忠講解着敵人軍陣的變化,王羽口中喃喃低語,搞得黃忠直有翻白眼的衝動。

放在後世,黃忠這個年紀正當壯年,可在這個七十古來稀的年代,現在的黃忠其實也可以算是老頭了,他久歷滄桑,相貌本來就顯老。

“漢升兄,我不是在說你,你別往心裡去。”

解釋軍陣變化的最佳人選是于禁,不過於校尉正在忙着調度兵馬迎戰,沒這個空閒,好在黃忠在軍伍中呆了半輩子,軍略也很不錯,擔任個解說還是綽綽有餘。

“此陣,大將位在中後,主要軍力在中央集結,實行中央突破,優勢時使用,每有摧枯拉朽,一舉定乾坤的效果……此陣的弱點在於側後,若是我軍在兩翼藏有一支奇兵,或可……”

一邊盡職的爲王羽解說,黃忠心裡也有些納悶,這位被世人譽爲軍略無雙的王將軍,居然連陣型變化都不懂,說出去誰信?難道是故作不懂,跟自己套近乎?

不對,他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接觸了這麼長時間,黃忠對王羽已經有了些瞭解了,這位將軍雖然不是什麼忠厚老實的人,但他也不會搞這種無謂做作,沒必要。

何況,若非真的不精通戰陣,他何必將指揮權委於手下?難道不怕象曹操那樣,一戰被打回原形麼?

“……徐榮在兩翼佈置了數道防線,兵少了破不了陣,兵多了又會被發覺,此計也只是說說罷了,想破此陣,還是得想辦法擋住敵人的鋒芒,耗盡敵人銳氣後,以精銳趁勢反撲,不過,還須得提防敵人變陣……”

王羽聽得眉頭大皺。

後世有種說法,說古代這些陣型沒什麼大用,練點長矛兵,拉個方陣,就能橫掃一切雄兵猛將了。以前,他不知道那種說法對不對,但現在看來,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

徐榮的魚鱗陣就是多個小方陣組成的,而這些小方陣則是從原來的千人方陣中分割出來,獨立成形的。

拋開陣型到底對戰力有多少影響的問題,單是這個變陣,技術含量就已經很爆棚了!拉個大方陣,以不變對萬變的對付古代的陣勢?

開什麼玩笑!

幸好自己沒胡亂插手練兵的事,也沒抓着指揮權不放,否則只怕撐不過三五個回合。

唉,可惜了……

王羽先前的嘆息是有來由的,他邀徐榮陣前答話,確實不懷好意。揚長避短,他最擅長的就是這種小團隊突襲作戰,名聲什麼的……反正他現在名聲已經足夠大了,損失點也沒啥。

只可惜,徐榮壓根就沒上當,連個招呼都不大,換了個陣型,就這麼衝上來了。要不是派去李十一見機夠快,沒準就成爲這場大戰中第一個壯烈的勇士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他的戰略成功了,至少開頭很順利,徐榮果然沒有對百姓動手的打算,兩翼得以保全,爲王羽保留了一線取勝的希望。

若是不然,軍略不如人,兵力也不如人,機動力也不如人,這仗還怎麼打?只能帶着幽州軍去打游擊了,正面作戰,不是隻有被人圍殲的份兒嗎?

王羽心裡明鏡一樣。

如果這個最基本的判斷失誤了,徐榮分兵攻打兩翼,自己也只能學劉皇叔,拋下百姓,趁亂開溜了。好在兩位未婚夫人都不在,就算沒有趙子龍護駕,自己應該也能跑得掉……

結果,徐榮瞬間做出了決斷,毫不猶豫的放棄了更容易的取勝方法,卻不願意有絲毫妥協,不給王羽留下絲毫說服或刺殺他的機會。所以,王羽纔有了倔老頭的感嘆。

這位墨家傳人,脾氣就跟他的祖師爺一樣,又臭又硬……嗯,相似的還有他用兵的風格,同樣不是一般的硬朗。

魚鱗陣雖然是突擊陣型,但徐榮沒有在第一時間發動突擊,他改用這個陣型,似乎只是擔心陣型橫向延伸開,容易誤傷到兩翼的百姓。

他用的是正攻法。

雙手舉着大櫓,也就是巨盾的盾牌手在前;弓弩手緊隨其後;然後是最擅長陣列而戰,手持矛戈的長兵;以及跟在最後,更利於纏鬥的刀盾甲兵。

龐大的陣列潮水般涌動而前,一直保持着穩定的速率,大有泰山壓頂之勢。

于禁擺出的陣型是偃月陣。

陣如其名,全軍呈弧形配置,形如彎月,是一種非對稱的陣形,大將本陣通常位於月牙內凹的底部。作戰時注重攻擊側翼,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月牙處暗藏殺機,是一種攻守兼顧,最利於兵強將勇的軍隊發揮的陣型。

王羽的所在,就是月牙處,護衛在這裡的部隊是機動力最高,戰力也最強的白馬義從。

兵力配置則是和徐榮差不多,這是漢代以步兵爲主的軍隊的標準配置,經過千百場血戰演練出來的,流傳至今,自然有其道理所在。

隨着徐榮軍的推進,兩軍中的戰鼓聲都變得密集起來,一陣密似一陣,從大軍的各個角落裡不停地響起,此起彼伏。

各色戰旗在空中飛舞,五彩繽紛,讓人眼花繚亂。傳令兵就象暴雨來臨前田野上的飛燕一般,在大軍擺下的陣勢裡進進出出,忙忙碌碌。

“五百步……”將臺上,有專門的觀測員,隔一段時間,就會向主將報告兩軍距離。

“弩手出列!”于禁揚聲發令。

旗手將軍令傳出,前軍以旗號迴應,隨即,盾陣開合,泰山卒手持強弩,小跑出列,在盾陣前列成了一條散兵線。

“三百步……”

“架弩!”

大黃弩的射程高達三百步,不過那是最大射程,想有效殺傷,須得進入二百步以內,想要破甲,至少也得在一百五十步之內。

這種利器的使用簡單,裝填則很麻煩,所以,弩手都是強壯有力的精銳,張弩也得用上全身的力量才行。

“吱……”

弩弦發出了刺耳的呻吟聲,在泰山軍的陣前響成了一片,絞弦的聲音很難聽,但包括離得最近的盾手在內,沒人皺眉頭。見過強弩威力的人都知道,絞弦的聲音越響、越難聽,等下敵人的慘呼聲就越淒厲。

徐榮軍仍然沉默的前進着。

徐榮軍中也有弩兵,不過他們的弩比不過泰山兵的,泰山兵手裡的都是十石強弩,也就是所謂的:大黃力弩,是漢弩之中,威力最強勁的,當然,造價也很高昂。

徐榮軍中雖然也有一部分是北軍精銳,但他們的裝備卻比不上泰山軍。這也是這個時代的悲哀之一,中央軍的裝備,居然比不過地方豪強的。

裝備不行,硬要對射,那就是自取其辱了,儘快拉近距離,進入弓箭,乃至短兵相接的距離纔是正理。

“一百五十步……”

“風!”于禁擡起的手,猛地向下一揮,喝出了最具時代特色的遠程攻擊口令。

“風!”萬人應和,旋即,強弩發出了咆哮!

“崩!”一點寒星離弦而去,數百點寒星在兩軍之間形成了一道光幕,那是弩矢反射陽光的光芒,映射出了死亡的光輝。

“崩!”一道光幕之後,還有第二道,弩手的齊射分了兩輪,先後射擊同樣的目標。

“奪!奪!奪!”迎接光幕的,是堅實的盾陣。

這些巨櫓足有一人多高,由厚重的木板造就,分量極爲沉重,即便是孔武有力的壯漢,舉着這東西,也只能慢慢向前挪動。巨盾下面有尖銳的木樁,靜止不動的時候,可以將巨盾插在地上。

這東西堪稱守利器,堅不可摧。

事實上,即便是大黃力弩這樣的利器,同樣也奈何不了這些大傢伙,可饒是如此,徐榮軍依然出現了傷亡。

強弩的衝擊力太強,弩矢也太過銳利。

在第一輪的打擊下,不少盾手持不穩盾,使得盾陣露出了縫隙,第二輪齊射趁勢而入,在人羣中帶出一溜血花,以及幾聲慘叫哀嚎。

“架弩……風!”

在兩軍接近到百步之前,訓練有素的泰山勁卒又進行了一輪齊射,隨後,他們收起強弩,退回了盾陣之後。

下一刻,盾手們從地上拔起盾牌,泰山軍陣開始向前移動。

淒厲的示警號角聲,在同一時間響徹了兩軍陣列。

一百二十步到一百步之間,是步兵長弓發威的距離!

“風!風!風!”

相向而戰的數萬將士,喊着相同的戰號,舉起盾牌護在頭頂。戰鼓聲也不約而同的變得急促起來,如驚雷一般,響徹在天地之間,催得人熱血沸騰!

幾乎令人忽略了,兩軍打的是同樣的戰旗,呼喝的是同樣的口號……

沒人顧得上這些,因爲大風已經揚起來了!

無數的長箭被弓箭手們拋入了空中,密密麻麻的的,形成的兩朵巨大的烏雲!烏雲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淒厲地嘯叫着,向着兩道人浪猛撲過去。

霎時,烏雲鑽入了波濤洶涌的浪尖上,化作一團團的水花四射飛濺,隨即融入了浪濤中,無影無蹤,只有激起來的片片血花,才能證實,它們曾經存在過!

“風!風!風!”

風雲變色,這是弓箭手之間的肉搏,他們不顧頭上隨時可能落下來的羽箭,只是滿臉狂熱的重複着相同的動作,從自己箭壺中拿出一根接一根的長箭,奮力的將其傾瀉出去。

天彷彿都黑暗下來,滿天飛舞的,只有密密麻麻的的箭雨……肆無忌憚!

箭風血雨之中,兩杆相同的黑色漢字戰旗,傲然挺立!()

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四六五章 高唐會盟六六零章 一路碾壓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六九九章 兵不在多四零七章 計從何出八零三章 連環中計五五一章 再生變數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一八四章 名聲劇振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八九五章 臨陣部署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七九三章 強弩風暴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五七六章 麻煩上門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一二一章 形勢突變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七九七章 就是欺負你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五一九章 聯姻之議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三零三章 戰不約期七四一章 不滅的傳說一一七章 潰圍而出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二零五章 嚴防死守二零二章 戰略部署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第66章 激戰大河畔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一八八章 暗合經典第83章 神秘符印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六二九章 江東十三騎九零五章 決戰時刻八零二章 不祥的預感第51章 不慚世上英九四五章 誓死不降八七九章 涉水攻關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八六零章 一箭定千軍八零三章 連環中計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三八九章 飛馬踏陣第16章 復仇誰當先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三九三章 善泳者溺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第58章 亮劍誰爭鋒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第91章 兵臨城下八八七章 孫策北上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三六二章 救星天降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第77章 一石千層浪三三六章 劉岱潰滅一三四章 越境北上三八九章 飛馬踏陣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八六四章 風起荊襄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一三五章 天下矚目七八六章 尋根究底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七一九章 洗盪胡塵六三六章 回馬一槍六一二章 他比你強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一五四章 好自爲之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第77章 一石千層浪四零六章 全面接戰八四九章 漢胡大防五七九章 陳登對策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四三三章 原山之戰一六八章 塵埃落定第88章 一語驚四座一九七章 萊蕪攻防戰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四二五章 身前身後名
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四六五章 高唐會盟六六零章 一路碾壓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六九九章 兵不在多四零七章 計從何出八零三章 連環中計五五一章 再生變數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一八四章 名聲劇振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八九五章 臨陣部署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七九三章 強弩風暴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二零四章 喪膽之敵五七六章 麻煩上門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一二一章 形勢突變四六九章 防區之爭七九七章 就是欺負你八七七章 自己作死七四三章 漢道乃昌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五一九章 聯姻之議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三零三章 戰不約期七四一章 不滅的傳說一一七章 潰圍而出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二零五章 嚴防死守二零二章 戰略部署八九二章 用心良苦第66章 激戰大河畔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三零五章 戰守兩難一八八章 暗合經典第83章 神秘符印一四七章 一線之間六二九章 江東十三騎九零五章 決戰時刻八零二章 不祥的預感第51章 不慚世上英九四五章 誓死不降八七九章 涉水攻關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八六零章 一箭定千軍八零三章 連環中計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三八九章 飛馬踏陣第16章 復仇誰當先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三九三章 善泳者溺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第58章 亮劍誰爭鋒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第91章 兵臨城下八八七章 孫策北上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三六二章 救星天降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第77章 一石千層浪三三六章 劉岱潰滅一三四章 越境北上三八九章 飛馬踏陣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八六四章 風起荊襄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一三五章 天下矚目七八六章 尋根究底九一九章 追亡逐北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七一九章 洗盪胡塵六三六章 回馬一槍六一二章 他比你強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一五四章 好自爲之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第77章 一石千層浪四零六章 全面接戰八四九章 漢胡大防五七九章 陳登對策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四三三章 原山之戰一六八章 塵埃落定第88章 一語驚四座一九七章 萊蕪攻防戰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四二五章 身前身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