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章 戰火卷中原

中軍帳內寂靜無聲,只有腳步聲在靜靜迴盪。

由東到西,再由西而東,王羽已經來回踱了好幾圈。賈詡眯着眼睛坐在一旁,時而隨着王羽的走動,來回移動視線,時而眯着眼睛,盯着輿圖猛看,神情越來越凝重。

局勢很不妙。

兩人的推斷暫時沒有確鑿的證據支持,這個推斷是建立在陰謀論的基礎上,只有局勢演變成最糟糕的的情況時纔會發生。

不過,正所謂怕什麼來什麼。袁紹本來就是個很喜歡賣弄陰謀的主兒,袁閥爲了登頂這一天,做下的準備也非同尋常,這個推斷成爲現實的可能性相當之大。

再說了,運籌帷幄這種事和查案審案不一樣,原也不需要太多的證據,很多時候,需要的只是一個感覺罷了。要是每次行軍作戰,都要等確鑿的情報齊聚案頭,那領軍之將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爲名將的。

既然預計到了最惡劣的局勢,就要想辦法擺脫被動局面,這纔是名將應該做的事情。

然而,此事可謂知易行難。

袁紹算不上什麼有耐心的人,他苦苦忍耐了這麼久,使出來的定是雷霆一擊。

已經在預期之中的,就已經有河內、冀州、兗州、半個豫州和半個幷州,以及半個幽州了。這些諸侯加起來,是足以代表大半個中原的力量,聯手一擊,威勢直如泰山壓頂一般。

但這還不是全部,如果袁紹鐵了心要解決青州,說不定還會有更多的勢力加入戰團。

不得不說,雖然王羽在先前的戰事中,已經保持了足夠的冷靜,但樹大招風的問題始終無法避免。在河北局勢發生逆轉之後。原本就存有敵意的各路諸侯最終還是有了聯合的傾向。

王羽突然站定,沒頭沒腦的問道:“徐州局勢如何?”

“波詭雲譎,十分激烈。”賈詡想了想,用了兩個語義沒多少相似性的詞來概括徐州的局勢。

“勢均力敵麼?”王羽點了點頭。

複雜而激烈,正是暗戰的特徵,這種常人看不見的戰爭產生的傷亡遠沒有正面戰場這麼大,但衝突的頻繁和激烈程度,卻還在正面戰場之上。

“準確來說,目前元直略佔了些上風……”

賈詡的回答讓王羽微微有些意外。徐庶和戲志纔在歷史上完全沒有交集,誰的才智更高,就算王羽,也沒辦法給出答案。

可以參考的只有他們倆的繼任者,郭嘉和諸葛亮。因爲兩個繼任者難分軒輊,故而,得出他二人才智也相近的結論。

不過,戲志才的年紀比徐庶大很多,眼下正是最巔峰的時期;徐庶現在還不到二十,遠非小說裡那個足智多謀,不在諸葛亮之下的智者。比之前者,應該是有些差距的。

王羽遣徐庶南下時,預想的最好結果,也不過是徐庶依仗主場之利。頂住戲志才的攻勢,爲河北戰場贏得時間罷了,可沒想到,徐庶竟然佔了上風。

“這二人都很會借勢。戲志才挾曹操大勝袁術之勢而來,以流言、離間爲主要手段。攪得徐州地方派人人自危,生恐被陶公奪了權柄,令陶公一籌莫展。這還是短期的效應,如果讓戲志才一直這麼折騰下去,只消一兩年時間,徐州就會因爲內耗,徹底失去抵抗外敵的能力了。”

雖然徐州戰場的局勢不那麼緊急,但賈詡還是饒有興致的點評起了徐州這場暗戰:“元直借的則是主公之勢。”

“我的?”王羽一愣,“我在徐州的名聲,似乎不怎麼樣吧?”

“確實。”

賈詡毫不客氣的點點頭:“青州新政一出,天下豪強對主公您都沒什麼好觀感,徐州地方勢力既強且根深蒂固,除了糜家這種原本就出不了頭的,其他人對您都是如避蛇蠍。若非陶公心志堅定,說不定早就改弦易轍,免去徐州這場內亂了。”

“那你還說……”王羽沒好氣的翻了個白眼,正要腹誹胖子幾句,心中忽然一動,驚疑道:“咦?莫非元直他……”

“正是。”賈詡笑道:“元直到了徐州後,一直韜光養晦了十幾天,讓原本有些緊張的那些人,都放鬆了警惕。可暗中,他卻緊鑼密鼓的做了許多佈置,遣部屬往彭城、下邳刺探,就是最重要的舉措之一。”

“原來如此。”王羽點點頭,心中不無感慨:徐庶果然借的是自己的勢,一出手就是最強的一擊!

彭城和下邳是徐州內亂的主要發源地,琅琊的泰山賊勢力更大,但他們本來就是遊離于徐州之外的勢力,聽令與否,對陶謙影響不大。

若是徐州內部穩固,青徐雙方大可聯手一擊,三面進兵,逼迫臧霸在徹底服軟和被消滅中做出選擇。

徐州最大的麻煩,其實是來自於彭城相薛禮,和下邳的笮融。

前者是地方實力派的風向標,只要薛禮不倒,徐州的實力派就會越來越肆無忌憚,陶謙也不可能放着薛禮不管,先行肅清內部,那樣只會激起地方派全力反撲,引得徐州動亂徹底爆發出來。

用武力討伐薛禮也不行,一則路上隔着個笮融;二來,笮融的背叛,對陶謙的實力造成了重大的打擊,眼下,他手中的嫡系丹陽兵已經無法對薛禮形成壓倒性的優勢了。

沒有足夠的優勢,討伐戰就很可能陷入持久戰的泥潭,到時候,空虛的徐州,就會袒露在各路窺視者的刀下,成爲各方勢力的餌食。

何況,曹操那一千騎兵也不是擺設,如果陶謙真的征討彭城,很可能會被戲志才和曹純來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所以,陶謙寧願失去彭城,坐視局勢惡化,也不能輕舉妄動,以免局勢徹底傾覆,變得難以收拾。

徐庶的辦法很簡單。直擊要害,問題的癥結不是薛禮和笮融麼?解決掉這兩個人就行了!

他採用的辦法是刺殺!

這是暗戰中最激烈的手段,王羽的成名之戰用的也是這招,簡單而有效。但限制也很多,諸如怎麼選擇目標,接近目標,目標的防禦情況如何,以及有沒有足夠強力的殺手、刺客等等。

這些對徐庶來說,都不是問題。有陶謙和糜竺的幫助,情報和嚮導都不用愁;此外,徐庶帶在身邊的這三百特戰隊,受到的訓練,本就是以強襲暗殺爲目標的。

在太史慈的手下。他們在山林間剿匪,作爲尖刀部隊,無往而不利。現在到了徐庶手下,他們搖身一變,組成了一支支的刺殺小隊,將刀口對準了徐州的敵人!

王羽成名後,與他爲敵的人多少都有了防備。對個人安全的保護嚴密得很。

薛禮、笮融都算不上什麼重要角色,但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在對方的地頭上刺殺他們,難度也是相當高的。以特戰隊的戰力。未必吃他不下,但勢必招致重大傷亡。

徐庶沒有硬來,他避強趨弱,暫時放棄了笮融。專心對付薛禮,而且。他還避開了薛禮這個價值最高的目標,選擇了另外的對象,即:二人的幕僚和部將!

這些人的重要性,當然不如正主兒薛禮,但他們身邊的防範也薄弱得多,至於價值,質量不足,就拿數量來補!

刺探完畢後,徐庶將麾下的三百人分成了三十個小隊,每隊有三到四個狙擊手,三個強弓手,兩個偵察兵,一到兩個精通其他雜學的人來掩護。

這裡說的雜學,是諸如:口技、開鎖、下毒放迷香等等,都是些上不得檯面的技能,但在刺殺行動中,往往能收到奇效。

就在龍湊之戰開打的那天,陶謙在府中擺下了宴席,邀請地方實力派過府飲宴,徐庶一同作陪。酒酣耳熱之際,彭城傳來急報,陶謙命人當面誦讀,於是,彭城同時發生的三十場慘案,一朝大白於天下,震怖了徐州衆多名士!

只是一夜之間,囂張跋扈的薛禮發現自己變成了孤家寡人,城內的心腹死傷殆盡。好容易回過神,想發佈全城戒嚴的命令時,卻發現,自己根本找不到能執行命令的人!

彭城的四門守將,步騎都尉,縣尉、賊曹,一個不剩的死了個精光!此外,他的長史、郡丞、主簿也都命喪黃泉,他這個國相變成了個光桿司令!

沒人知道薛禮當時的心情到底如何,但在場的賓客無不渾身戰慄,汗出如漿。看着笑吟吟,滿臉陽光的徐庶,他們連大氣都不敢出。在徐州境內,有動機,有能力做出這種事的,無疑只有這位青州來使!

若非親耳聽到,親眼看到,誰能想象得出,這個生得這麼斯文,像是涉世未深的鄰家兒郎的少年,竟然能面部改色的做出這種恐怖之事呢?

薛禮被徐庶給嚇到了,王羽成名戰就是刺殺,現在,他手下又有了這麼個狠角色,更重要的是,青州還擁有一支神秘莫測的刺殺部隊!

被至少三十個強力刺客窺視着,薛禮只覺頭皮都要炸開了,天一黑,就覺得外面影影綽綽的全是人影,嚇得他吃不下、睡不着。

他的心腹不全是死於刺殺,其中兩個是中毒而死,這說明刺客中有精於製造和使用毒藥之人。

如芒在背,度日如年的挺了兩三天,周邊的縣城又陸續傳來了消息,幾個充任縣令、縣丞的心腹死於非命。薛禮心膽俱裂,直接收拾家當,帶着心腹跑了。

“薛禮逃了,同時也帶走了他的殘黨,其餘地方派人人自危,彭城局勢一下就變得明朗了。要不戲志才見機得快,依仗地利,搶先佔據了彭城,這個徐州的門戶之地,就徹底迴歸陶公治下了。”賈詡不無遺憾的解說道。

薛禮跑了,其他人一時也不敢出頭,只要再設法解決了笮融,徐州就會安定下來,重新成爲青州的可靠盟友,在牽動天下局勢的河北大戰中,提供充分的助力。

結果戲志才見機太快,搶佔了彭城,致使彭城國以泗水爲界。分成了南北兩塊。北邊被陶謙佔據,南邊則被曹操佔據。得了戲志才的助力,笮融也穩住了陣腳,繼續在下邳與陶謙對峙。

同樣的招數,徐庶卻無法應用到笮融身上,後者崇尚佛教,搞得下邳城內都是佛教徒,按照佛籍全城排查,刺客、密探很難隱蔽行跡。刺殺也就無從談起了。

出動大軍的話,先前的顧慮依然存在。地方派可能會扯後腿,又有戲志才的支援,笮融的軍隊,也不是一觸即潰的烏合之衆。諸多因素加起來,陶謙、徐庶也是投鼠忌器,顧忌甚多。

“但形勢終究已經逆轉了。”對此,王羽表示很滿意。

賈詡笑着附和道:“不錯,先前主公遣元直南下時,擔心的是徐州形勢失控,從盟友變成敵人。現在。元直愁的是,怎麼才能迅速平定徐州,使其成爲我方的重要戰力了。一發動全身,元直這一手揚長避短。確是漂亮得緊吶。”

戲志才勝在閱歷深厚,對人心把握的更加細緻,在調略、流言方面,年輕的徐庶很難與之抗衡。賈詡親自出馬還差不多。

可徐庶乾脆不在這個領域與敵人較量,而是來了個以力破巧。在徐州搞起了恐怖主義。徐州豪強本來就害怕王羽,現在更怕了,怕的不能思考。

所以,任戲志才如何擅謀,也阻止不了薛禮的逃亡,頂多也只能提前得到消息,搶佔彭城而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拘泥於意氣之爭,只追求勝利,這就是徐庶的風格,正好剋制了戲志才。

雖然嘴上是這麼說,但王羽心裡多少也有些遺憾,河北大戰連場,若是徐州平定下來,不用出兵出糧,只要牽制住蠢蠢欲動的臧霸,自己就能把于禁的主力抽調過來了。

賈詡笑着寬慰道:“主公不必失望,您別忘了,我軍還有一位盟友呢。”

“哦?”王羽擡眼看向輿圖上洛陽的位置,白波被西涼軍牽制住了,目前有可能加入戰團的有力中立方,也只有呂布了。

“非也,非也!”賈詡察言觀色,不由大搖其頭,“呂布性情桀驁,動向極難預料,如果被人挑動,甚至有可能反過來舉刀相向,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怎麼行?公路將軍如今屯兵九江,主公怎麼不考慮藉助他的力量?”

“袁術?”王羽眉頭大皺。

他不是沒想到,只是不覺得袁術有什麼用處。這傢伙剛被曹操打得大敗,一連潰逃了六百里,早就是驚弓之鳥了。別說他未必有膽子北上策應,就算真的來了,曹操分一支偏師,就能將他死死摁住,怎麼可能去指望他?

賈詡慢悠悠說道:“袁將軍新敗,讓他北上牽制曹操、劉岱,當然很難,不過,他也不是完全沒有利用價值的,主公不要忘了,他也是袁閥的人,而且還是嫡子!”

“嗯?”聽出賈詡話裡有話,王羽眉頭一挑,視線從洛陽、兗州東移,落在了徐州的位置上,若有所思。

“徐州境內,只有曹軍的一千輕騎,笮融之流,不過跳樑小醜罷了,想必袁將軍不會有什麼顧忌。”賈詡擡手在輿圖上指點起來。

“九江與下邳毗鄰,可謂朝發夕至,袁將軍縱然新敗,但有袁閥嫡子的名頭在,短時間內恢復實力卻也不難。只要主公書信一封,言明利弊,許他些好處,勾起他的新仇舊恨,還怕他北上幫忙嗎?”

“有道理!”王羽點點頭,他明白賈詡的意思了。

袁術北上,完全不值得期待,但他這顆砝碼,如果加入到已經取得優勢的徐州戰場,起到的作用就不一般了,他畢竟是袁閥的嫡子,身份比袁紹還高貴!

徐州穩定了,對河北的主戰場沒多大幫助,但于禁的部隊就能抽調出來了,甚至連黃忠也能機動起來。這就大不相同了,再等趙雲募兵回來……兩萬青州軍,再加上五千幽州鐵騎的鋒芒,誰能抵擋?

敵人雖多,卻不是合兵一處的,自己大可以先下手爲強,來個各個擊破!

越想,他眼睛就越亮,思路也越清晰。

“事不宜遲,文和,你這便動手,以我的語氣,分別修書給陶公和公路兄,促成九江兵馬入徐州助戰之事。”

“遵命。”賈詡躬身領命,正要出門,卻又被王羽給叫住了。

“另外……”王羽本意是讓賈詡再通知徐庶一聲,開戰的時候注意點,別把戲志才弄死了,以免招出個更厲害的角色,在這緊要關頭,可經不起鬼才的折騰。

但話到嘴邊,他卻沒法說出口,理由說不清楚,就沒法說服徐庶。強令後者聽命,又容易出意外,在戰場上對敵人留情,那不是取死之道嗎?

也罷,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來就來好了。曹操有鬼才,自己也有毒士,怕什麼?

話到嘴邊打了轉,說出來時,意思已經變了:“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請公路兄派遣得力之人北上,聽說,孫將軍故去後,其子在戰場上也相當活躍,不如……”

“這樣啊。”賈詡點點頭,笑了,“這事簡單,主公既然點了將,某總要促成此事纔是,主公儘管放心。”()

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三三八章 一箭雙鵰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六七七章 欲建奇功五三七章 奇葩小蘿莉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第93章 劍指何處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七七六章 何去何從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第12章 契機緣何在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六八零章 毋極城下七二九章 孔明之謀第91章 兵臨城下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三六七章 理論連實際二二九章 遼東公孫度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五八二章 大亂將起六九五章 全線被敵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六二二章 拂曉朔風悲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第76章 驚變陡生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第69章 豁然開朗六零七章 舊日之約第6章 事了拂衣去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四零七章 計從何出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九四五章 誓死不降二八一章 圍魏救趙三八一章 飛渡大河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七三三章 任務與情報三六四章 暴政始與末八四二章 決戰之期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四七三章 得勢不饒人第81章 月夜私會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六四四章 等着你回來一四二章 第三個弱點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五七九章 陳登對策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七二七章 星夜求援四六七章 以剛克柔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第37章 寶馬贈英雄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五八五章 馬陵之戰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第41章 何處藏玄機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第36章 梟雄劉玄德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七三七章 徒勞的伏擊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五八六章 存乎一心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七一零章 神醫華佗九七一章 月下煮酒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五二八章 英才齊聚五一六章 神力奮千鈞二零一章 王羽的殺招四二二章 戰後關係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九零五章 決戰時刻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四三五章 徐庶斬將三一零章 出奇方致勝八六五章 江上首戰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第76章 驚變陡生二三四章 人心與偵查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五四六章 政通人和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第80章 意外連連六七六章 好事多磨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二一八章 換湯亦換藥三六零章 誘敵深入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
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三三八章 一箭雙鵰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六七七章 欲建奇功五三七章 奇葩小蘿莉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第93章 劍指何處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七七六章 何去何從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第12章 契機緣何在六七二章 天下震動六八零章 毋極城下七二九章 孔明之謀第91章 兵臨城下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三六七章 理論連實際二二九章 遼東公孫度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五八二章 大亂將起六九五章 全線被敵一六三章 步步進逼六二二章 拂曉朔風悲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第76章 驚變陡生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第69章 豁然開朗六零七章 舊日之約第6章 事了拂衣去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四零七章 計從何出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九四五章 誓死不降二八一章 圍魏救趙三八一章 飛渡大河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七三三章 任務與情報三六四章 暴政始與末八四二章 決戰之期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四七三章 得勢不饒人第81章 月夜私會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六四四章 等着你回來一四二章 第三個弱點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五七九章 陳登對策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四三七章 始料未及七二七章 星夜求援四六七章 以剛克柔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第37章 寶馬贈英雄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五八五章 馬陵之戰八二六章 時代的湍流第41章 何處藏玄機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第36章 梟雄劉玄德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七三七章 徒勞的伏擊四三八章 看誰人更多五八六章 存乎一心五一零章 迴歸正朔七一零章 神醫華佗九七一章 月下煮酒七八八章 兵未動船先至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五二八章 英才齊聚五一六章 神力奮千鈞二零一章 王羽的殺招四二二章 戰後關係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九零五章 決戰時刻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四三五章 徐庶斬將三一零章 出奇方致勝八六五章 江上首戰七二一章 強突猛進第76章 驚變陡生二三四章 人心與偵查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五四六章 政通人和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第80章 意外連連六七六章 好事多磨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二一八章 換湯亦換藥三六零章 誘敵深入二三七章 海上羣狼九零四章 定計破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