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八章 打破僵局

“自大並非愚蠢,但是自大會使人盲目。因自大而盲目的人,往往會因爲過度自信而變得類似於愚蠢。於是乎,儘管因果關係不同,結局卻往往相同。”

中軍帳內,四員大將分坐兩旁,王羽坐在最上首,正侃侃而談。

如果忽略那張年輕的有些過分的臉,以及他身上的甲冑,換上一身儒衫再拿把羽扇,就很有幾分名士高談闊論的樣子了。

即便如此,面對衆人的疑問,他這番高深莫測的意識流論述,也很能唬人,至少太史慈是被矇住了。

“主公高見。此論道理雖淺,但立意卻高,仔細琢磨時,更覺奧妙無窮啊。”太史慈豎起大拇指,連聲讚歎,隨即又是話鋒一轉,問道:“不過,這些道理跟這趟出使之事有什麼關係呢?”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王羽似乎扮名士扮上了癮,又引了句經典,卻沒正面回答問題。

“呃?”太史慈撓撓頭,怎麼也想不清楚出使被拒和這些大道理有啥關聯。

孔融是三天前,也就是抵達貝丘的同一天動的身。一路大張旗鼓的過去的,結果到了清淵,就被袁紹給晾在一邊了。也沒說要接見,也沒把人趕回來,就是扔在大營的某個角落,似乎是任人自生自滅了。

還好袁紹沒禁使團的足,還是可以保持聯繫,但這局面卻令人擔憂。太史慈等武將雖然不想戰事終結,對和談失敗樂見其成,但求和被拒損失這種事。實在是太丟面子了。

華夏人最重視的就是顏面,這個自然不能忍。

太史慈找了徐晃。再加上凱旋歸來的黃忠一商量,決定來找王羽請戰。結果王羽繞來繞去的就是不說正事兒,搞得他頭很大。

“莫非……”黃忠突然一擡頭:“和談只是爲了麻痹敵人,待敵軍鬆懈,我軍再長途奔襲,攻而破之?”

和談之事和王羽一貫的風格大爲不同,由不得他不琢磨,其中是不是另有說法。破劉岱,殺顏良,用的都是詭道。由不得黃忠不往這個方向猜。

“恐怕沒那麼簡單。”徐晃搶先回答道:“長途奔襲,設伏圍殺,這些奇計之所以能成功,靠的都是出其不意。劉岱輸在太過懈怠,沒料到我軍有魄力傾巢而出;顏良則是將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子義身上,對劉備太過輕視,更沒想到劉備會主動分兵,搶了子義的誘敵職責。接連吃了這麼多虧,袁紹不可能不有所防範。”

話音未落。一直保持沉默的于禁也出言附和道:“斥候回報,袁軍在清淵周邊修建了大量防禦工事,應該是打算將那裡打造成一個堅固的要塞。預警範圍,擴大到了周邊五十餘里。第一道防線,離清淵城足足有二十里之遙!奇襲,斷不可取。”

劉岱之所以一下就被打垮了。關鍵在於他的佈陣沒有縱深。前面的敗兵沒地方跑,後面的軍力又發揮不出來。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混亂擴大,徹底斷絕了反敗爲勝的希望。

而袁紹的佈陣就很有講究了。有預警線,有狙擊線,防線也分成了好幾道,縱深拉得很開。就算奇襲成功,頂多也只能擊破兩三道防線,無法奠定勝局。

等袁軍反應過來,奇襲部隊就要陷入反包圍了,袁軍的兵馬畢竟比青州軍多了近倍,只要能把人數優勢發揮出來,就很有希望獲勝。

想了想,于禁又補充了一句:“何況,孔先生他們被晾在一邊了,袁紹顯然還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考慮,奇襲的條件都是不具備的。”

“難不成真要講和?”太史慈傻眼了,轉向王羽,一臉疑雲:“可是,主公,上次您不是說……”

“所謂:非必取不出衆,非全勝不交兵。”王羽是真的上癮了,又引了句經典,然後反問道:“各位想想,顏良敗後,冀州兵馬動向如何?就算本將不派遣使者,戰局又可能改觀否?這段時間,袁紹的策略是否有了更改?”

“這……”衆將互相看看,都有些遲疑。

對他們來說,自成軍以來,情報不足的情況還真的挺罕見的,這次袁紹似乎鐵了心要屏蔽情報了,大家手上的情報還真就不怎麼充分。

衆將一時無法領悟,王羽又引導道:“或者這樣說,冀州軍所能採取的,對我軍最不利的策略是什麼?”

這次他提示的就很明顯了,考慮到田豐首倡議和時的論據,再結合以目前的戰局,一個答案豁然而出。

“莫非,袁紹頓兵清淵,是準備要打持久戰,跟我軍耗到底了?”先是徐晃脫口而出,繼而衆將都是悚然而驚。

這是最合理的解釋,孔融出使之前,袁紹就已經這麼做了。要知道,在顏良敗亡之前,他可是氣勢洶洶的猛撲過來的,結果到了清淵,他卻不動了,不是改變策略又能是什麼?

“難不成,袁紹被漢升雷霆一擊給嚇住了?”太史慈看向黃忠。

老將搖搖頭,沉聲道:“只是一場伏擊而已,不至於有太大的震動,顏良畢竟只是個先鋒而已。若一定說袁紹因爲此戰受了影響,倒不如說,他是被震醒了。”

“震醒?”太史慈疑惑不解。

黃忠點頭,解釋道:“袁紹自持身份,目中無人,先在龍湊受挫,惶急不已,而後卻成功集結了幾路諸侯,又再次得意了起來。正如主公所說,自大使人盲目,盲目使人愚蠢,袁紹就是這樣,所以,他不顧大軍行動遲緩,向清河猛撲,欲速戰速決,完全忽略了,速戰速決對哪一方更有利。”

太史慈露出了恍然之色:“所以……”

“所以,顏良敗亡給他來了一記當頭棒喝,他意識到自己盲目自大的錯誤了。準備改速戰爲持久戰,不惜一切。用冀州的底蘊拖垮我軍。”黃忠的語氣愈發低沉了。

落雁谷大捷的喜悅還沒過去,就發覺戰局比想象中惡劣得多。甚至還是受了那場大捷的影響,這讓他如何振奮得起來。

青州軍相對精銳,在王羽的指揮下,打運動戰那是遊刃有餘,袁紹步步緊逼看似威風,實際上只會給王羽積小勝爲大勝的機會。

正常情況下,袁紹是不會承認的,但連續遭受挫敗後,他不得不忍痛含辱的反思自己。並得出這個結論。就算他自己想不到,可他身邊智者高人多得是,只要他肯冷靜下來,眼睛就不會被盲目自大所矇蔽。

很顯然,他是真的打算以長擊短了,拼消耗,恐怕沒有哪路諸侯能拼得過袁紹。

順着這個思路一想,更多的疑問浮現出來,徐晃第一個問道:“那他爲何選在清淵?”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複雜。袁紹的兵馬雖衆,卻是聯軍,只有在發動攻勢時,聯軍才能發揮作用。如果採取守勢,高幹也許能忍耐得住,可張楊卻不是袁紹的女婿。他不可能沒有自己的小算盤。讓領地一直那麼空着,他怎麼可能一點都不擔心?

所以。袁紹採取相對謹慎的策略,最好的辦法不是轉攻爲守。而是步步爲營的推進,以守代攻,而不是在清淵打造防禦線。

“因爲他要採取更有效的策略。”王羽給出了答案。

“更有效的策略?那是什麼?”

“就是以清淵爲前哨陣地,將清河當做敵境,展開全面的侵襲戰!”王羽冷聲斷喝。

一室皆驚。

在敵境作戰,王羽的策略不是常態,最正常的狀態,就是全面的掠奪和屠戮,所以纔有過兵如過匪的說法。

如果王羽預料不差,袁紹應該是準備徹底放棄清河了。由於青州軍採取的寬仁政策,清河民間積蓄甚豐,冀州軍屯駐清河的消耗很大,通過掠奪,可以大幅度的得到彌補。

“通過侵襲戰,還可以把戰線拉長,增加我軍的防守壓力,進而尋找戰機;另一方面,對三路盟軍也有安撫的作用,特別是匈奴人。”王羽的聲音很冷,這些想法,都是孔融抵達前,他纔想清楚的。

“侵略清河,就讓匈奴人打頭陣。這些野蠻人既兇殘,機動力又強,我軍很難將其聚而殲之,一旦陷入纏戰,冀州主力就可以增援上來,坐收漁翁之利。眼下匈奴人可能是被黑山軍纏住了,一時尚未抵達,所以,要抓緊時間,設法破壞袁紹的策略。”

帳內陷入了寂靜,只有王羽清朗的聲音在迴盪着。

顏良敗亡前,袁紹仗着兵強馬壯,打算拼正面,現在他改弦易轍,不但要發揮自己的長處,而且連匈奴人的長處也要發揮出來。

匈奴人最擅長的就是飄忽不定的到處搶掠,破解的辦法不是沒有,但以青州軍目前的情況,卻沒有一個能用得上的。

最好的辦法是以騎制騎,就像漢武帝那樣,可王羽沒那麼多騎兵,拼不起。其次就是構築防線,就像秦始皇修長城一樣,這當然更加不現實,就算有那麼多物力、人力,也不能用在這上面啊。

再有就是,只在戰略要地嚴防死守,其他地方不予理會,這是後世的士大夫們最喜歡的辦法。國土被佔點不要緊,百姓被屠殺點也不要緊,只當沒看見就是了,掩耳盜鈴。

不過,如果不理會,那之前施行仁政的民間積蓄,就都被敵人搜刮去了,人心當然也沒了。捧得越高,摔得越重,人心這種東西,你得勢時可以把你捧到天上,失勢時卻也會被一摔到地,比沒被捧上去之前還糟。

“難怪主公提出了那三個條件呢……”

打破沉默的是太史慈,他咂咂嘴,突然一拳砸在了手心上,高聲道:“清河還給他,袁紹再亂來,就沒咱們的事了,反倒襯托出主公的仁慈;俘虜麼,算是個誘餌,一萬多俘虜,還有不少老兵,袁紹不可能不動心;要想得到這個好處。他就得把匈奴人趕走,這樣一來。他最犀利的爪牙就沒了,嗯。說不定還會起點內訌什麼的,妙,實在是妙啊!”

興奮了一陣,他又想起了什麼,眼皮又耷拉下來了,“只是可惜啊,袁紹不肯見人,也不肯上當,而且就算見了人。這事兒也很難成功,禰正平那張嘴可實在是……”

一邊講和,一邊留下翻臉的餘地,王羽的策略當然很不錯。不過,禰衡的加入,始終讓人不解。

衆將聞言,臉上露出恍然神色的同時,也都看向了王羽,想從他哪裡得到解釋。

“此事啊。還真就非得正平不可。”王羽神秘兮兮的一笑,再次賣起關子來,“當然,想順利達成目標。也不能光靠正平他們的嘴皮子,咱們也得做好配合。”

“怎麼配合?”太史慈追問。

“這個麼……”王羽眼中閃過一縷精芒,正要道出整體策略。忽聽帳外腳步聲急響,隨後有人高聲叫道:“報……”

“啓稟主公。清淵急報,昨日。袁紹接見了我軍使臣,談判已經展開!”

“好!”王羽大喜,長身而起,喝令道:“時機已到,傳我將令,全軍開拔,準備最後決戰!”

“……喏!”衆將都還不知道要做什麼,但主公既然發了令,大家就得先應下來再說,而不是問爲什麼。

……

清淵。

袁紹高踞帥位之上,臉色陰沉。

正如王羽所料,顏良之死對他的打擊很大,主要體現在軍中的暗流涌動,已經達到了讓他心驚肉跳的程度。

一直以來,冀州內部就有着很大的分歧。

從趕走韓馥開始,袁紹就努力的用權術平衡着內部的紛爭,並且成功的用嫡系壓制了冀州的本土派系。可是,一連串的挫折,動搖了他的權威,被壓制的冀州派系開始反彈了。

所以,他不得不重新將沮授提拔起來,執掌兵權,並且改變了先前擬定緊逼策略,轉而以沮授提出的緩進策略,這才勉強穩定了內部局勢。

不過,平靜只是暫時的,矛盾依然存在,其中最大的幾個,和青州使者提出來的竟是不謀而合。

是巧合?還是有人暗中通風報信?袁紹心中疑竇叢生,心思完全就沒放在使臣身上。

自古以來,肯雪中送炭的人少,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的人才多。既然那個不識相的田元皓跑去了青州,會不會有更多的人不看好自己的前景,打算提前做準備了呢?

以袁紹想來,那簡直是一定的。而且,那還是一些地位相對比較高的人,不然他們怎麼會知道上層的波濤暗涌,去給王羽通風報信?

疑心這種東西,只要有個苗頭,就會迅速發揚光大,看什麼都會覺得異常。袁紹現在就是如此。

原本他是不打算接見孔融等人的,他擔心王羽又要耍什麼詭計。董卓就曾經和此人講過和,結果呢?被狠狠的敲詐了一頓,差點連褲頭都被搶走了。

許攸、郭圖幾人獻上的計策不錯,以清河一郡爲代價,徹底把王羽趕回老家。若是一切都順利進行,以同樣的策略,渡河攻打青州也不是不可想象的。總之,就是要一仗打出幾年的太平來,消除王羽的威脅。

和談?有必要嗎?投降倒是可以考慮。

可是,以沮授爲首的那羣人,對和談卻很熱衷,特別是在審配等人和孔融私下裡交流過後,支持的議和的呼聲一下就高漲了起來。連袁紹這個冀州牧,車騎將軍,都不敢忽視。

本來還想着再拖幾天,可看過使團的名冊後,袁紹卻一下子就放下心來。

青州的副使是禰衡!

禰衡出馬,就算本意不是挑釁,最後肯定也會變成挑釁啊!這人的名聲誰還不知道啊?就是個職業的噴子,雞蛋裡都能跳出骨頭來,何況還是談判這種大事?

被內部紛爭折磨得夠嗆的袁紹,不願意再繼續折騰了,順勢就答允下來。反正就是見一面,談談判而已,以王羽的傲氣,禰衡的利嘴,還怕這場談判能順利達成麼?

現在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對付王羽,等匈奴大軍一到,他再強也翻不出天去,內患纔是最麻煩的啊!

一邊心不在焉的聽着帳下的答對,一邊想着心事,突然,袁紹覺得有哪裡不對,他直起身,眼神在帳下來回逡巡。

到底是哪裡不對勁呢?

對了,帳下太安靜了。

有人說話,但都是心平氣和的在說,沒有爭吵,沒有譏嘲,更沒有斥罵……負責談判的沮授等人,臉上都帶着微笑,另一邊,孔融也是言笑晏晏,滿面春風,談判完全是在友好融洽的氣氛中進行着,甚至可以說是祥和也不爲過。

可是,這不合情理啊!

禰衡,禰衡不是來了嗎?有這隻瘋狗在,怎麼可能沒有爭吵呢?

袁紹很瞭解禰衡這種人,這人出言就帶刺,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了,就算他自己有意收斂,也會不知不覺的給人難堪,進而引起爭吵。所以,看到他的名字,袁紹才鬆了口氣,並且認定這場談判會不歡而散,哪怕他不干涉也一樣。

可事與願違,這談判居然順利進行下來了。

強壓着心頭翻涌的疑雲,袁紹強自將注意力轉到了談判之中,聽了片刻,他終於發現問題了,禰衡,一直就沒張嘴說話!

“主公,屬下認爲,青州提出和議,是很有誠意的。兵兇戰危,荼毒蒼生,敢請主公以冀州萬民爲念,止息兵戈,恢復太平啊!”似乎察覺到袁紹的目光,沮授轉過身,向袁紹奏稟道。

“臣等附議。”話音未落,以審配爲首的冀州士人紛紛出聲附和。

中計了!袁紹心中大叫,和議若成,就等於是否定了自己之前所有的決策,威望一下子就會變得岌岌可危起來。到時候,外患一平,冀州士人全力反撲,搞不好,就像是荊州的劉表一樣,自己會被徹底架空!

難道這就是王羽的最終目的嗎?用禰衡出使這麼一個小花樣偏過自己,趁機施反間計?

冷靜,一定要冷靜,不能讓他就這麼得逞了!

袁紹感覺背後陣陣發涼,背脊上全是冷汗,這個抉擇太關鍵了,一個不好,就要萬劫不復了。

“和議乃是大事,不可操之過急,還當從長計議纔是。”他決定用拖字訣,匈奴大軍很快就會到來,清淵距離貝丘,畢竟只有百多裡罷了。

沮授等人正要再勸諫,卻被帳外傳來的一聲奏報給打斷了。

“報……”

“講!”袁紹樂得有個轉移話題的機會,也不等親衛稟報,直接便大聲叫道。

“斥候回報,屯駐貝丘的青州大軍,已於昨夜拔營離開了。”

“什麼?”袁紹大驚,猛的站起身來:“青州軍如今何在?”

“大軍向東而行,如今已至靈縣。”

“孔融!”袁紹心中驚疑交集,向帳下大喝道:“你既來合議,怎地又擅動刀兵?莫非是要瞞天過海麼?”

“袁將軍說的哪裡話來?這是我家主公的誠意啊!”孔融滿臉冤屈,分辨道:“爲了止息兵戈,我家主公先行撤兵,讓出疆土,還有比這更能證明我家主公的誠意的嗎?”

“可是……”袁紹心裡叫苦,卻說不出,張口結舌,面紅耳赤,只是說不出話來。

良久,他似乎想到了什麼,臉色突然一沉,斷喝一聲:“和議之事且到這裡,諸君且至後帳議事!”

二零五章 嚴防死守六零九章 龍鳳齊獻計五五九章 當面打臉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一七四章 整軍備戰九七八章 天下一統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八一八章 魄力的差距第80章 意外連連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第15章 權柄終在握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一五六章 洛陽震怖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第81章 月夜私會第25章 世態在人心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五九六章 裝備換命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第36章 梟雄劉玄德八九八章 籌謀破敵策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六六三章 調整部署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九二六章 曙光乍現時七零二章 巨馬水之戰九七六章 文明的復興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九四三章 寢食難安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九四八章 禍起蕭牆內五一六章 神力奮千鈞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二四八章 何如輔英主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六六二章 擊胡之法四六五章 高唐會盟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一四三章 故技重施三七三章 風輪水轉三零七章 情報戰精要六零一章 願者上鉤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九六二章 不戰屈惡來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二一九章 意外連連七六二章 借刀殺人五二六章 靜中有動四九八章 武裝大遊行二七六章 再戰先登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第59章 威勢凌羣雄一七一章 衣錦還鄉四一四章 奪命剪刀九零七章 強弩逞威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八四四章 兩全其美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三二六章 引狼入室第73章 一計不成四五零章 人才儲備八八九章 淮南軍潰滅五九一章 爲戰而生六一一章 暗影之下四九八章 武裝大遊行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七四一章 不滅的傳說六二六章 孫策的挑戰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一七零章 風雲變幻八六七章 敲山震虎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六二一章 摔個臉着地三二一章 且戰且退三九四章 再失良機六四零章 王羽的遠見第55章 禍端起蕭牆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五一二章 聲東擊西第85章 情場如戰場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三八四章 進擊與抵抗
二零五章 嚴防死守六零九章 龍鳳齊獻計五五九章 當面打臉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一七四章 整軍備戰九七八章 天下一統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八一八章 魄力的差距第80章 意外連連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第15章 權柄終在握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九五二章 趙雲弄巧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一五六章 洛陽震怖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第81章 月夜私會第25章 世態在人心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五九六章 裝備換命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第36章 梟雄劉玄德八九八章 籌謀破敵策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六六三章 調整部署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九二六章 曙光乍現時七零二章 巨馬水之戰九七六章 文明的復興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九四三章 寢食難安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九四八章 禍起蕭牆內五一六章 神力奮千鈞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二四八章 何如輔英主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六六二章 擊胡之法四六五章 高唐會盟一五二章 求仁得仁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一四三章 故技重施三七三章 風輪水轉三零七章 情報戰精要六零一章 願者上鉤三八八章 英雄無悔九六二章 不戰屈惡來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一八三章 何謂空談二一九章 意外連連七六二章 借刀殺人五二六章 靜中有動四九八章 武裝大遊行二七六章 再戰先登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第59章 威勢凌羣雄一七一章 衣錦還鄉四一四章 奪命剪刀九零七章 強弩逞威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八四四章 兩全其美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第63章 河畔血戰遲三二六章 引狼入室第73章 一計不成四五零章 人才儲備八八九章 淮南軍潰滅五九一章 爲戰而生六一一章 暗影之下四九八章 武裝大遊行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五零六章 步步佔先一四零章 激戰方酣七四一章 不滅的傳說六二六章 孫策的挑戰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一七零章 風雲變幻八六七章 敲山震虎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一一九章 洛陽大亂六二一章 摔個臉着地三二一章 且戰且退三九四章 再失良機六四零章 王羽的遠見第55章 禍端起蕭牆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四一零章 力量與技巧五一二章 聲東擊西第85章 情場如戰場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三八四章 進擊與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