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禍端起蕭牆

“到底出了什麼大事?竟然使得將軍急切若此,連此間的要事都拋下了。”

被王羽扯住就走,劉備的腳步有些踉蹌,但神情舉止卻依然從容,甚至還有餘暇在言語中稍作試探。他覺得,王羽現在的行爲也很異常。

劉備尚未表明來意,而兩人表面上的交情還湊合,但暗地裡卻已經交鋒數次。劉備一直沒佔到上風,而且衝突也未表面化,但劉備相信,對手心裡應該有數。

平時交情泛泛,此時故作熱絡,這裡面沒點問題纔怪呢!

“此間哪裡有什麼要事?不過學習騎術,請教經驗罷了,眼下軍國之事,方是當務之急啊!”王羽的回答還是那麼密不透風,合情合理,讓劉備一點破綻都找不到。

“看將軍的屬下神情惶急,是軍情有變?”劉備原本也只想着,是不是能趁王羽急怒之時,趁虛而入,本來也沒報多大希望,試探既已失敗,他又問起正事來。

“算是吧。”王羽不置可否的點點頭,反問道:“玄德公來尋王羽,是否伯珪兄也收到消息了?”

“正是。”劉備心中暗恨。

王羽對待其他人都很直率,只有和自己說話的時候,喜歡繞來繞去的。按說這種對話方式,自己應該更擅長,奈何對方的身份地位高自己太多,自己縱有些本領,也施展不出,實是鬱悶難當。

“玄德公既無心多說,我等還是速速去見伯珪兄吧,軍情如火,千萬耽誤不得。”

王羽的確不擅長拐彎抹角,不過,所謂近朱者赤,他一天沒事就和賈詡這樣的心理大師鬥嘴,多少練出了點本事,尤其擅長以身份壓人,無往而不利。

“……喏。”面對王羽隨手扣過來的大帽子,劉備半晌無語,最後只能暗自苦笑,這次試探,又是以失敗而告終了。

不過,對方也高興不了多久,因爲他即將面對的,是一羣身份地位更高的人,稍有差池,就會身敗名裂,把先前贏的東西,全都輸光!

擺脫了劉備的糾纏試探,王羽一點興奮勁都沒有,他對口舌之爭本就不感興趣,要不是劉備身份特殊,他都懶得跟對方廢話。敢囉嗦?老子手下可是有大能在的,禰衡雖然還沒改口稱自己爲主公,但儼然已經以幕僚自居了。

對劉備,王羽是以防範爲主,別的不用擔心,關鍵是趙雲不能讓對方搶了先。

至少在表面上,劉備行事的作風,是很符合這個時代的君子之風的,而且他還有個宗室的身份,也是滿口的仁義道德……儘管王羽的名聲已經遠在對方之上,但在趙雲問題上,王羽依然沒有必勝的把握。

人心,本來就是世上最難測算的事物。誰知道歷史的慣性會不會發揮作用,讓這倆人一見如故呢?

要知道,劉備有識人之明,卻未必會用人。

看過白馬義從的戰法後,王羽已經明白,歷史上的趙雲,爲何在投效劉備之後,只能一直擔當近衛保鏢,很少出來獨擋一面了。

趙雲精擅騎射,在劉備手下,他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

劉備前半生基本都在寄人籬下,與逃亡流竄中渡過,哪裡養得起騎兵?等他發達了,地盤卻是荊襄、西蜀這種地方,山地河流很多,平地相對較少,根本沒有騎兵發揮的餘地。

所以,趙雲當了大半輩子保鏢,臨到老來,蜀漢故將已經死的差不多了,纔在孔明的第一次北伐中,撈到了個先鋒的位置。

英雄無用武之地,王羽對此有過切身之痛,就算不考慮他自己的訴求,又焉能讓劉備得逞,埋沒英雄?

當然不!

要不是劉備和關張食同桌、寢同帳,出入皆同行,王羽都有心暗中把他給作了,徹底消除這個潛在的競爭對手的威脅。

當然,現在劉備離成氣候,形成威脅還遠得很,犯不上因小失大,只要不讓他識破自己的意圖,搶不到先手就足夠了。

眼下最緊要的,是回師酸棗!

“借兵?回酸棗?”進了中軍帥府,王羽劈頭就是這麼一句,把公孫瓚給搞糊塗了。

“鵬舉,你現在回去,難道是要……你可要三思啊!奪人或許不難,你擺出強硬姿態,袁本初未必敢撕破臉動手,但這樣一來,他肯定會把挑起內訌的名聲推在你身上。那些名士,最擅長的,就是這個,某在幽州,就沒少吃虧。”

公孫瓚感慨萬千,王羽能聽得出來,對方這話也是發自肺腑。

“是啊,鵬舉,此事最好還是從長計議,公節與袁本初交情甚篤,多少也要看些情面。袁本初是個好顏面的,實在不行,送二十萬斛糧食予他,再尋人居中轉圜一二,將事情揭過去也就是了。你若是帶兵去討說法,事情恐怕就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陶謙依然老樣子,擺出了一副息事寧人的態度。

袁術對陶謙的態度很不滿意,對送還糧食的提議更是不甘心,但他也只是哼哼了兩聲,並沒象往常一樣,暴跳如雷的反駁喝罵。

形勢比人強,由不得他不忍耐。

王羽見狀,心中也是暗歎一聲,人算不如天算,饒是自己佈置周密,終究還是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可誰又能想得到,董卓和袁紹配合的如此默契,形勢一下就急轉直下了呢?

連袁術都啞火了,足見形勢之惡劣。

讓王羽無奈的是,這還不是他考慮不周全的問題。

按照先前的佈置,老爹身邊,留下了足夠的兵力護衛。虎牢大捷之後,自己更是第一時間就遣人回報,通知老爹前來匯合。

這個計劃算不上萬全之策,可在當時的情況下,已經是最佳選擇了。

更穩妥的,就是出兵時就將老爹、蔡伯父父女都帶在身邊。這樣倒是能消除來自背後的暗算,但兵兇戰危,出戰之前,王羽可沒有十足的勝算。

他對公孫瓚等人的瞭解,都是從小說中得來,未必就準,何況公孫瓚在小說裡本也沒多少戲份,性格什麼的,根本就形不成明確的概念。

萬一施恩借勢的計劃失敗,聯軍關前慘敗,老爹、妹子都在軍中,那王羽就真的要學趙雲,保護一羣沒戰鬥力的人,在亂軍之中殺出條血路了。

早知道,就應該提前打聽一下自家的親戚纔對。王羽有些懊惱,他確實想不到,自家在洛陽居然還有親戚!老爹明明就是個龍套啊!怎麼涉及的關係這麼複雜呢?

和蔡邕是好友,是何進的心腹,跟袁紹、鮑信等人是同僚,現在,又冒出來了個官任執金吾的妹夫——胡母班!而且,此人還被董卓當做議和的使者,派去了酸棗大營!

胡母班的意外出使,直接打亂了王羽的計劃。

接到王羽的捷報後,王匡第一時間就動了身。接下來就是攻打洛陽的戰役,對老人來說,此戰意義非凡,就算不能親自上陣,能旁觀也足慰平生了。

畢竟領軍的人,是自己的兒子,父子同心,勤王救國,根本沒必要執着於領軍不領軍的問題。

到這裡,王羽的計劃一切順利,他的信使比返程的袁紹到得更早,王匡這邊也沒耽擱。等到袁紹回營的時候,王匡一行已經在半路上了。

如果酸棗的兵馬都是袁紹轄下的,可能還存在風險,他可以當機立斷,率軍追擊。可聯軍就是聯軍,即便是盟主,也不可能令行禁止。

何況,王匡是去虎牢關助戰的,袁紹也沒法明目張膽的追殺,否則消息傳出去,他的名聲就全完了。

袁紹跟王羽的矛盾,根本沒有能拿到檯面上來說的。河內的錢糧,袁紹原本打算獨吞,作爲底牌,爲日後做準備的。這種理由,怎麼說得出口?聯軍現在正乏糧,他這個盟主卻私下裡搞小動作,怎麼說也說不過去啊!

即便袁紹真的氣昏了頭,不顧一切的展開追殺,王羽也不擔心。

護衛王匡的是泰山兵,加上投奔而來的郡兵,都是精銳,忠心耿耿,又有于禁帶隊。就算追兵數倍於己方,以于禁的本領,堅守一陣子肯定沒問題。

酸棗距離滎陽,路途不過百里,于禁都不用派信使求援,只要點起狼煙,沿途接應的哨探就看到了。到時候,王羽只要拉上公孫瓚馳援便是,在平原地帶,袁紹的兵馬拿什麼和白馬義從抗衡?

可是,就在王匡啓程的時候,洛陽的求和使者到了,正副使一共五人,其中就包括了胡母班。結果,王匡又回去了。

于禁知道王羽的顧慮,有心勸阻,可王匡的脾氣也很執拗,于禁不是賈詡,口才本非他所長,又哪裡勸得動?

他雖然已經是泰山兵的統領,但王匡畢竟是家主,想用強也不可能。無奈之下,于禁也只能加強護衛,同時給王羽送信了。

後來的發生的事,就是酸棗信使帶來的消息了。

袁紹回營,聽聞有使者到,連見都沒見,看過名單之後,就下令將五人拿下囚禁,併力主盡殺之,他放出話來,誰反對,誰的立場就不堅定!

除了胡母班,其餘四人分別是:大鴻臚韓融、少府陰循、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環。都是朝中大臣,和諸侯們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袁紹的命令一下,衆諸侯當即一片譁然,

然而,袁紹也有充分的理由。

因爲他出任盟主,袁家在洛陽的數百口,已經被董卓殺了個乾淨。正邪不兩立,這五人擔任的是大漢朝的官職,拿的是漢廷的俸祿,卻爲國賊奔走效勞,當然要殺。

有人贊同,有人反對,都有理由,各有立場,於是,兩邊各執一詞,鬧得不可開交。

王匡掛念妹夫安危,當然沒法置身事外,實際上,他是反方中,最堅定的那個。

袁紹要的就是王匡出頭,他正好藉故發作,趁機連王匡一起拿下,扣個人質在手裡,他就可以慢慢收拾王羽了。

不過,現在正反雙方還沒分出高下,王匡身邊的護衛也很嚴密,袁紹一時還下不得手。

但形勢已經相當危急了,由不得王羽不急。

現在還不要緊,可是,一旦洛陽的消息傳到酸棗,均勢恐怕立刻就會被打破,回師是必行之策!

王羽派往洛陽的斥候回報,董卓已經放出了風聲,要撤出洛陽,退往雍州!

沒人比王羽更清楚,一旦董卓這個大目標消失,關東諸侯們會做出什麼事來,董卓撤退,就是內訌的信號!

王羽打定了主意要回師,上述的理由能說的,都說了一遍,最後總結道:“袁紹公報私仇,置國家大事於不顧,執意爲難王羽。我若妥協,他也不會輕易放過我,反而會變本加厲。若父親被當做人質,羽忠孝難兩全,到時候又如何面對諸位?”

公孫瓚拂衣起身,昂然道:“鵬舉言之有理,男兒立於天地間,行事原不該瞻前顧後,只消勇往直前,總能破荊斬棘,殺出條路來!也好,某便與你一同走一遭!”

“某也與你同去,若非那個妾生子只顧自己出風頭,叔父一家,原本也不至如此!”有了公孫瓚帶頭,袁術也恢復了幾分精神,他咬牙切齒道:“某倒是要當面問問他,他莫非要把所有人都害死,只剩他一個,這才稱心如意嗎?”

“那就有勞二位兄長了。”王羽也不客套,當即向二人一拱手,然後向陶謙點點頭,“虎牢關就有勞陶公費心了。”

“老夫自當精心守護,只是……唉。”陶謙還想勸說幾句,可能說的都被王羽說完了,他哪裡還說得出有力的言辭?最後,也只能長嘆一聲,目送幾個盟友出門遠去了。

國事艱難至此,好容易有了點曙光,卻又禍起蕭牆,這大漢朝當真沒救了嗎?

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七七一章 戰後構想二一九章 意外連連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四二五章 身前身後名八零八章 都傻眼了四一三章 誰的逆襲一三五章 天下矚目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八零六章 遼東水師四三三章 原山之戰五零二章 挑釁與暴怒第68章 下次長進點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二五五章 奪橋先鋒戰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第31章 誰人不識君四一四章 奪命剪刀四七九章 多事之秋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第75章 順風順水五一七章 因緣際會四五二章 戰場之外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第76章 驚變陡生三五一章 谷中激戰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第81章 月夜私會五零五章 變陣與勝算七七四章 聞風喪膽七七四章 聞風喪膽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一五五章 軍心盡收五四九章 將門虎女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第59章 威勢凌羣雄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三七二章 鐵騎突出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八三七章 洛陽紙貴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九二四章 片言定乾坤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五八一章 棄守之議六八一章 善惡終有報六九零章 公孫之危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七一五章 詭異襲擊七三六章 胡人的掙扎一四一章 驃騎遺陣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四零七章 計從何出三一五章 程昱之謀二五一章 虛晃一槍五九零章 各自的驕傲第36章 梟雄劉玄德七六六章 心病難治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第30章 稱雄先揚名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五二二章 一紙勝萬言四零七章 計從何出二六九章 針尖對麥芒八五九章 激流勇進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八八七章 孫策北上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六四六章 拖就一個字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第92章 風火七星壇三七三章 風輪水轉第98章 萬衆皆歡騰九七四章 攻川部署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五零五章 變陣與勝算六三二章 場上場下七五九章 力士再現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四五零章 人才儲備
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七七一章 戰後構想二一九章 意外連連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四二五章 身前身後名八零八章 都傻眼了四一三章 誰的逆襲一三五章 天下矚目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八零六章 遼東水師四三三章 原山之戰五零二章 挑釁與暴怒第68章 下次長進點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二五五章 奪橋先鋒戰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第31章 誰人不識君四一四章 奪命剪刀四七九章 多事之秋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七八三章 拍案驚奇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第75章 順風順水五一七章 因緣際會四五二章 戰場之外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第76章 驚變陡生三五一章 谷中激戰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八九四章 連營夜戰第81章 月夜私會五零五章 變陣與勝算七七四章 聞風喪膽七七四章 聞風喪膽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一五五章 軍心盡收五四九章 將門虎女二二一章 青州方略第59章 威勢凌羣雄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三七二章 鐵騎突出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八三七章 洛陽紙貴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九二四章 片言定乾坤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五八一章 棄守之議六八一章 善惡終有報六九零章 公孫之危二四五章 生機勃勃七一五章 詭異襲擊七三六章 胡人的掙扎一四一章 驃騎遺陣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四零七章 計從何出三一五章 程昱之謀二五一章 虛晃一槍五九零章 各自的驕傲第36章 梟雄劉玄德七六六章 心病難治二六七章 碧血染黃沙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第30章 稱雄先揚名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五二二章 一紙勝萬言四零七章 計從何出二六九章 針尖對麥芒八五九章 激流勇進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六七零章 得失之間五七二章 他是陶恭祖八八七章 孫策北上七四八章 旌旗所向六四六章 拖就一個字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第92章 風火七星壇三七三章 風輪水轉第98章 萬衆皆歡騰九七四章 攻川部署七四二章 趙雲的思考五零五章 變陣與勝算六三二章 場上場下七五九章 力士再現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四五零章 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