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六章 文明的復興

九七六章 文明的復興

隨着荀彧等人的離開,消息像是長了翅膀一樣,瞬間傳遍了大江南北,神州各地。

人們付諸了極大的熱情。

驃騎六軍橫掃天下的勢頭看起來已經不可阻擋了,那麼,王羽當面拿出來,親口解釋出來的這番道理,有九成以上的機會,會成爲未來的國策。

國策,也被稱作國本,國家之根本,自然不能輕易動搖。一般來說,即便是改朝換代,也多是蕭規曹隨,會有針對性的糾正一些弊端,不會從根本上做出改變。

歷史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秦皇嬴政,在秦國掃平東方六國之後,他沒有延續商周以來的分封制,而是建立起了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不少觀點認爲,正是因爲這個改變,讓人應接不暇,才導致龐大的秦帝國曇花一現,只經歷了區區兩代皇帝便到了盡頭。其後的漢帝國吸取了這個教訓,在廢墟上重建新的帝國時,並沒有做出太多創新,因此有了長達四百年的國運。

現在又要再次改變,到底是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呢?

這樣的疑惑盤旋在很多人的心中,但更多人關注的重點卻不是這些。歷史意義這種東西,本來也只有那些比較閒的學者纔有空研究,能引起大衆關注的還是那些與自己利益攸關的東西。

士林的反響最大,世族子弟受教育的比例更高,對政策的理解也更深刻。在儒家還沒有被捧上神壇的時代,知識分子們的思維並未受到限制,面對相同的事物也都有着各自獨特的看法和理解。

法家信徒爲此而歡欣鼓舞。

即便還沒看到那兩本法令的真容。只看表象,他們都能從王羽的舉措中感受到積極的意義。

不是嗎?在天下大部已定之際。驃騎將軍沒有急着給自家造勢,登上神壇什麼的。反倒是先籌謀立法。而且不是閉門造車,而是以很謙虛、包容的姿態,廣泛收集意見,這簡直就是法家的春天啊!

等到這些壓抑了自己很久,只能以半法半儒,甚至只是以刑名官吏,乃至酷吏身份存在的法家信徒們,仔細研讀過法令內容之後,一時間。所有人無不熱淚盈眶,感動的無法自已。

削弱皇權,削弱世家豪門的權力,代之以律法約束並維護國家運轉,這已經不能用春天來形容了,完全就是直接跳過寒冬,進入盛夏了啊。

當年的秦國號稱用的是法家學說,但真正對那段歷史有研究的人肯定不會認同這一點。秦國的法,只是爲了更方便快捷的集權。將全國上下的資源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任憑他以之對外征討,或是爲了享樂而肆意揮霍。

這就是那個龐大無比,看似不可戰勝的強大帝國在短短几十年內崩潰的原因。它奉行的是扭曲的法家學說,嚴酷的律法帶給人的不是保障,而是令人窒息的壓迫感。

現在。新朝即將建立,氣象煥然一新。正是法家弟子大展身手之時!

沒有太多的觀望和猶豫,法家弟子紛紛前往洛陽。準備晉見王羽,一展胸中抱負。

連王羽都沒想到,天下竟然還存有這麼多相對純正的法家信徒,短短三個月之間,足足有五百多士子聚集而來,登門拜見。

其中就包括了他一直有心尋找,卻因爲忘記了對方的籍貫,所以一直沒找到的蜀漢名相法正法孝直,還有之前找到卻沒能成功說動的李嚴和滿寵。

不過仔細想想,這也不奇怪。法家的原則性本來就不是很強,創始人荀況在後世是被當做儒家賢者的,他的弟子韓非、李斯也都是那種不在乎門戶之分,只在意實際利益的人。

所以,即便經過了秦皇焚書、武帝尊儒兩次文化浩劫,法家也沒被怎麼着,只是再次將宗旨修改,從酷法變成了儒家法學而已。

得了這麼一大批人才的加入,立法工作自然得以大大加快,不過王羽卻沒急在一時,他還要等消息繼續發酵,看看能不能引起更進一步的反應。

他準備建立的制度,其實和十三、四世紀,歐洲的分封制差不多,他認爲這是最適合擴張,所需條件也最低的一種制度。

歷史上,就是在這樣的制度的驅使和維護下,歐洲人完成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的一次擴張,除了南北兩極之外,文明幾乎覆蓋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不過,他不是歷史學家,不敢保證自己的想法一定是正確的,所以更多的只是提供一個思路,確立相應的原則,然後集思廣益,建一個相對最適合當前狀況,也附和自己預期的制度出來。

因此,沒有必要急着做結論。

法家之後,墨家和道家也接踵有傳承者趕至。

在董仲舒主導的罷黜百家行動中,重點的打擊目標就是墨家和道家,此外就商人。徐榮、馬鈞傳承的只是其中一支,更多的墨家子弟都流失在了民間,有的就此消失,有的代代傳承,不爲人知。

這次王羽公然宣示天下,效果相當好,坊間巷裡,水井之旁,都能聽到相關的議論,這些隱遁于山林和民間的人也都得了消息,經過謹慎的思考後,終究還是耐不住恢復宗門的誘惑,紛紛出山而來。

這只是個開始。

這個秋天,或者說這一年,註定了要成爲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標記。

這是華夏文化復甦的起點,在王羽的前世,湮滅於歷史之中的那些學派先後從不爲人知的地方走了出來,很多學派,別說王羽,連學識淵博的蔡邕、田豐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王羽已經能想象到,帝國延綿數百年後,人們會如何評價這段歷史了。歐洲人怎麼評價文藝復興。那麼漢人對這段歷史就會有着相似的評說。

文化復興之後接踵而來的,定然是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王羽這幾年在青州所做的。只能說是打個先站,未來的幾十年中。漢帝國在這個領域上的提高,只怕用飛躍二字也難以準確形容。

有了這兩方面的進步,再接下來的,當然就是華夏史無前例的大擴張。在王羽懷裡揣着的那張地圖上,一個超級帝國已然成形,接下來的,無非實現它而已。

相較於此,重歸一統只能算是很不起眼的一件小事,何況。這一年並非中原真正統一的一年。

從王羽入主青州開始,這幾年可說是連年皆戰。青州再怎麼富庶,將軍府的準備再如何充沛,都抵擋不了巨大的戰爭消耗。

此外,在大戰取得勝利之後,青州的領地擴大了超過一倍,要安定這麼大的領地,要耗費的人力和資源也是相當大的。

所以,這幾個月來各條戰線上的青州軍都以控制爲主。並沒有接連發動大戰的意思。雖然戰爭仍未終結,各方也都在厲兵秣馬或是舔傷口,但戰事確實是告一段落了。

對於王羽的邀請,曹操還在猶豫。並沒有做出最後的決定。

以他本心來說,他更願意成爲一方諸侯,只可惜。王羽不願意給他這個機會,寧可將丞相的位置交給他。也不願意放他離開自己的視線。

王羽有信心,曹操到最後還是得就範。他的本錢有限,本也沒太多騰挪的餘地。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曹操的本錢只會越來越少,而非相反。

沒有了蒯、蔡兩家的支持,曹操在荊州根本無法補充軍力。抓壯丁倒是不難,可裝備、糧草從何而來呢?若是于禁在雨季進攻襄陽,他或許還有機會藉着一場大勝來振奮氣勢,讓更多的世家拿出實質性的支持來,可現在,他只能乾瞪眼。

人才的流失更加致命。只是不到半年時間,曹操手下先後有滿寵、杜畿、董昭等幾十位名士棄官而走,其中甚至包括了程昱、鍾繇這樣的重臣!

這些人有的去了洛陽,也有人直接打道回府。反正形勢如此,連曹操這個主君都在考慮投降的問題,誰還有什麼必要堅持到底嗎?

最後留在曹操身邊,親族以外的幕僚,也只剩下了郭嘉、荀彧。

相較於分崩離析的曹營,江東和益州兩方面倒是戰意十足。

江東主要是因爲有孫策在,這位江東小霸王可不是個容易放棄的,這半年來,他一直在做重新再戰的準備。

他自己坐鎮秣陵城,一邊操練兵馬,一邊巡視防務,以保障沿江領地的安全。

另一面,他派遣周瑜去和山越諸部談判,威逼利誘的拉攏了一支山越軍出來,再加上在江夏、荊南、淮南征發的新兵,江東軍在先前大戰中的損失頓時彌補得差不多了,就此重新擁有了一戰之力。

王羽得知江東的情況之後,也很是感慨了一番。兔子急了還會咬人呢,何況是孫策這種猛人?

爲了避免過份進逼,導致戰事擴大,王羽暫時取消了海軍對江東的襲擾,只是命令駐守合肥的張遼嚴加防範,又調回了張頜統帥鐵騎,準備等到解決了荊州問題之後,從三個方向同時進擊。有必要的話,他也不介意再次親征,與孫策會獵於江東。

不過,他的計劃沒有實施的機會了。

就在十二月初一這一天,王羽收到了龐統送來的緊急軍情,得到了一個大大出乎他意料,卻又是早就知道的一件事……

孫策死了!

死於刺殺!

據江東方面正式傳出的消息,刺殺孫策的,是許貢的三個門客。不過,龐統在信中卻提到了另一個可能。

雖然還沒有得到確鑿的證據,但龐統結合江東內部的情況,加上一些蛛絲馬跡,推測孫策很可能是死在了自己人手裡。

這個結論,讓王羽都感覺非常驚訝,因此在第一時間回信給龐統,要求後者徹查此事。

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一零七章 風起雲涌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九三四章 開路有銅錢七七六章 何去何從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四七六章 下一個目標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三五一章 谷中激戰一九六章 大風起兮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九二一章 撲朔迷離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三五三章 弓刀皆稱絕第70章 英雄誰屬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八零九章 兵不厭詐三八六章 沮授遺策第84章 再連一環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五六六章 奇招迭出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二零二章 戰略部署一二二章 無名神將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九二九章 風冷心亦寒一九四章 周邊不寧八三四章 不得不緩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第8章 漢營先震驚八零九章 兵不厭詐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五三三章 各有特異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八六七章 敲山震虎九六六章 搶灘登陸戰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七二九章 孔明之謀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六二一章 摔個臉着地七九五章 禍福難料一一四章 力戰呂布一四九章 勢不可擋五二六章 靜中有動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四一六章 大廈將傾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三七零章 全面發動五九四章 四面吳歌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四四九章 買一送一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六六一章 亂起亂平九四三章 寢食難安四百章 河北終戰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七六六章 心病難治第28章 欲求殺人手一四零章 能戰方能和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六六五章 兩強之爭七二五章 三家分荊六三九章 忽悠瘸了三九五章 袁紹的後招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七三七章 徒勞的伏擊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八四六章 驃騎耀武三七三章 風輪水轉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一三一章 荊襄震動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九零一章 五成勝算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三一四章 龍爭虎鬥第88章 一語驚四座六三二章 場上場下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七九一章 輕騎襲擾八一五章 貿易戰爭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八六五章 江上首戰三五三章 弓刀皆稱絕
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一零七章 風起雲涌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九三四章 開路有銅錢七七六章 何去何從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四七六章 下一個目標第48章 陷陣亦無悔三五一章 谷中激戰一九六章 大風起兮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九四一章 千軍如席捲九二一章 撲朔迷離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二零八章 曲終殺機現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三五三章 弓刀皆稱絕第70章 英雄誰屬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八七五章 半日破城八零九章 兵不厭詐三八六章 沮授遺策第84章 再連一環六八六章 潛移默化三四五章 追悔莫及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五六六章 奇招迭出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九一六章 狂飆猛進二零二章 戰略部署一二二章 無名神將五四四章 人人如龍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九二九章 風冷心亦寒一九四章 周邊不寧八三四章 不得不緩一一一章 威逼利誘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第8章 漢營先震驚八零九章 兵不厭詐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五三三章 各有特異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八六七章 敲山震虎九六六章 搶灘登陸戰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七二九章 孔明之謀一七七章 軍威煊赫三四九章 窮追不捨六二一章 摔個臉着地七九五章 禍福難料一一四章 力戰呂布一四九章 勢不可擋五二六章 靜中有動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四一六章 大廈將傾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三七零章 全面發動五九四章 四面吳歌七八一章 用心良苦四四九章 買一送一八三五章 好人不長命六六一章 亂起亂平九四三章 寢食難安四百章 河北終戰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七六六章 心病難治第28章 欲求殺人手一四零章 能戰方能和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六六五章 兩強之爭七二五章 三家分荊六三九章 忽悠瘸了三九五章 袁紹的後招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七三七章 徒勞的伏擊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八四六章 驃騎耀武三七三章 風輪水轉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一三一章 荊襄震動八四零章 戰爭潛力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九零一章 五成勝算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三一四章 龍爭虎鬥第88章 一語驚四座六三二章 場上場下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七九一章 輕騎襲擾八一五章 貿易戰爭三五四章 宜在速決八六五章 江上首戰三五三章 弓刀皆稱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