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

一七八章 搖身一變

如今臨淄被黃巾二十萬大軍圍攻,北海相孔融起兵救援,卻被打敗,眼下已經潰逃回了北海,青州的局勢一團糟,與齊國毗鄰的嶽安國自然也是人心惶惶。

有門路的,有本事的人,紛紛逃向冀州、兗州,乃至東萊等地;普通百姓沒這個本事,也只能惴惴不安的躲在城內,只有到了夜裡,纔敢到城外去轉轉。

由於大亂持續的時間很長,早在收穫時節之前,就已經鬧得很大了,所以,一直到了入冬時分,樂安國南部的莊稼還沒有收割完。

只有博昌是個例外,博昌是青州樂安國中部的一個縣城,距離青州治所臨淄只有一百多里路,城外時不時的就能見到黃巾軍的影子。

大亂初起時,這裡也是一夕三驚,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城中軍民卻都鬆了一口氣,一支三千多人的兵馬自北而來,駐紮在了博昌城外。

自從這支兵馬到了後,小股的黃巾軍就再沒敢接近過這裡,因爲他們是大名鼎鼎的幽州軍。

博昌人不知道這支幽州軍爲何來此,又爲何駐留不去,但人們都很高興,身處亂糟糟的青州,有這麼一支兵馬在城外,自然令人非常安心。

有人歡喜有人愁,樂安國相宋斌就很發愁。

身爲一國之相,他要考慮的事情比普通人要多得多,城外有一支兵馬護衛,固然增強了安全保障。但同時,也有可能把黃巾主力給吸引過來。

幽州軍以騎兵爲主,只有不到一千人的步卒,輕兵而來,來去自然都很便利。黃巾賊若是真的來了,追不上幽州軍。肯定要把怒氣發泄在博昌城上,到時候反倒不美。

何況,這支兵馬的保護也不是白提供的,城內也要給他們提供補給才行,三千軍。兩千多騎兵,每日人吃馬嚼的可不是什麼小數目。

所以,宋國相的期望正與百姓相反,巴不得趕快把這些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送走纔好。

當然,這種要求他肯定不敢主動提出。那個姓田的校尉雖然笑眯眯的很好說話,但那個看似慈眉善目的劉使君,卻不是什麼好相與的角色。

在博昌按兵不動的意見。就是他提出的,他那兩個凶神惡煞的義弟本來都是主張從速進兵的,但被他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說的老老實實了。

對上這麼個人,宋斌能不打怵麼?

不敢硬着來,但事情總要設法解決,於是,宋國相天天出城去兵營訴苦,想快點將對方禮送出境,結果他發現。這次自己錯得更厲害。

“宋國相,備非是畏敵不前,只是賊軍勢大,備與田將軍孤軍而來,難以盡數剿滅之,若是攻擊半途而廢,激怒了賊衆。我軍固然進退自如,卻置樂安國百姓於何地?百姓何辜啊?”

還沒等宋斌開哭,劉備就哭上了,哭的比宋斌悽慘多了,大有使聞者心酸。見者流淚的架勢。

當然,宋斌乃是扶風宋家之後,宋家是扶風名門,與陳留曹家還有些姻親關係,他混跡官場多年,早就已經看破事故了。劉備演技再好,他也不會放在心上,但對方話裡話外的威脅,他卻不敢一笑置之。

最近這段時間,引賊入境,然後再回頭來裝好人的招數,實在被用得太頻繁了,有點見識的人,都能看得出。

宋斌哪裡還不知道,眼前這個慈眉善目的,做出了何等重大的威脅?

“玄德公,玄德公,斌非是爲了催促而來,只是擔心北海形勢,心憂文舉公的安危。”宋斌一邊勸解,一邊提議道:“以斌淺見,貴軍何不分兵兩路,步卒駐守博昌,以輕騎從巨澱湖和臨淄之間傳過,經壽光入北海,以解都昌之圍?”

“這個主意不錯!”

宋斌的提議很合張飛的心思,大老遠的來了青州,卻一直沒撈到仗打,他渾身上下都在發癢,他扯着脖子嚷嚷道:“大哥,你和二哥帶着兵卒留在這兒,某隨田將軍一同去都昌,就不用擔心陷入包圍了,黃巾賊又沒有騎兵,追不上咱們的。”

劉備之所以按兵不動,最大的理由就是敵人太多,一旦被包圍,恐怕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所以要耐心等待戰機。

“臨陣分兵,乃是兵家大忌,你不明地理,亦不知前方軍情,貿然闖入,萬一被各個擊破了怎麼辦?再說,都昌城下也有幾萬兵馬,兩千輕騎孤軍深入,又能有多大作爲?伯珪兄信任備穩重,這才委託備與田將軍同來,貿然行事,豈不辜負了伯珪兄的信任?”

劉備臉色當即一沉,救北海,原本是公孫瓚意欲在青州擴大影響的軍事行動,公孫瓚決定派援兵的時候,還沒得到洛陽方面的消息。

現在王羽已經盯上了青州,以公孫瓚的脾氣,應該是不會再來強爭,對公孫瓚來說,青州這地方本來很雞肋,他的大敵是袁紹、劉虞,擴張的方向是冀州,哪裡有多餘的精力來關注青州?

公孫瓚之所以沒下達撤兵的命令,無非是等等看,看王羽會不會率兵入青州,如果來了,正好讓劉備、田楷助戰。

劉備對公孫瓚的心思可謂洞若觀火,他當然不願意再次被籠罩在王羽的陰影之下,他想獨立完成這次救援任務,以邀名賣人情。同時,他也不想損失太多的實力。

軍中那幾百步卒,是他這些年省吃儉用攢出來的老底子,當初勤王的時候,他就有心帶在身邊,找機會立功,但公孫瓚嫌步兵走的太慢,大手一揮就給留下了。

結果,在虎牢關的時候,他手下只有兩個義弟,想多抓點俘虜,撿些戰利品都做不到。

這件事讓他遺憾了很久的同時,也明確了一個道理,這年頭,有軍隊就得在身邊帶着。雖然帶着也不一定能得到機會,但不帶的話,就肯定沒機會。王羽還不是用幾百兵馬起家,然後象雪球似的,滾出來了近萬精銳?成了舉足輕重的諸侯之一?

宋斌的提議當然不可取,幽州騎兵又不是他的嫡系,救了孔融,名聲和好處也是田楷的,自己只能眼睜睜看着,他纔不幹這種賠本買賣呢。

反正黃巾賊也攻不下臨淄,等天再冷一點,他們也就該躲起來過冬了,那纔是自己提兵東進的最佳時機。如果能抓到幾股小隊的黃巾打打就更好了,順便還能擴充一下部隊。

張飛揪揪下巴上的虯髯,訕訕的退開,不吱聲了。跟大哥講道理,他從來也沒贏過,多說無益。

“既然如此,那也只能等了,”宋斌見狀,知道事不可爲,只能喟然長嘆道:“不知道太史壯士能不能順利到達奉高,何時能將泰山援兵早日請來啊。”

聽到這話,劉備臉上的神情不變,但心情卻糟糕到了極點。

這段時間,每次想到在酸棗時的經歷,他就會一陣心煩意亂,本以爲對方會留在司隸,兩邊相隔數千裡,一時半會碰不上了,結果,對方居然又跑回泰山,圖謀起青州來了。

那個太史慈也很讓人惱火,自己明明把招攬的姿態做足了,他居然丟下一句話,就跑到泰山去了!很顯然,此人是沒瞧上自己,想要攀高枝兒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可能的話,劉備真心希望對方死在哪個荒山僻嶺的就最好了。

田楷在一邊冷眼旁觀,並不插嘴。他明白劉備的心思,但卻不打算伸手幫忙,因爲他從來就沒把劉備當過自己人。

田楷是個實誠性子,喜歡以最直接的思路來思考問題,完全不受那些大大道理的迷惑,他只知道:劉備在公孫瓚這裡,是客卿的身份,吃公孫瓚的糧,花公孫瓚的錢,都用來給自己積攢實力,還經常偷偷摸摸的拉攏自己麾下的將校!

往好聽了說,這叫一時從權;往難聽了說,這就是損公肥私,吃裡扒外!

主公願意照顧同窗,幽州軍的損失也不大,田楷也不會過多計較,但指望他把劉備當兄弟,那就是絕對不可能了。

那個叫太史慈的爲啥不理會劉備的招攬?看那樣子還生了點悶氣?劉備自己不明白,但田楷卻一清二楚。要不是公孫瓚只信任身邊的老兄弟,看不上外來投靠的,田楷當時就會開口留人了。

倒是可惜了一名壯士。

不過,田楷轉念一想,卻也未必就可惜了,那人奔泰山去了,據說泰山王鵬舉看人很有眼光,那太史慈若果真是個人才,他會不會……

各懷心事間,帳外突然傳來一陣腳步聲。

“報……”

“何事?”田楷揚聲問道。

“泰山出兵來援,共計馬步四千餘,前鋒已至萊蕪……”

“來的好快!”衆人都是大吃一驚,離太史慈去泰山才幾天,大軍就已經到了青州邊境?

“領軍者誰?”宋斌大喜,正牌的青州刺史來了!他一到,黃巾賊就算不望風而逃,也不敢繼續囂張了吧?

“前鋒是方悅和秦校尉的騎兵,不過主將卻是個沒聽說過的人,複姓太史……”

“太史?”劉備差點咬到舌頭。

出兵快倒也罷了,但這太史慈從被招攬到上崗,用的時間也太短了吧?這王鵬舉是瘋了嗎?沒錯,也許這是個巧合,但太史這個形式實在很少見,天下間哪有這麼巧的事呢?

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六四八章 無雙陷陣營四五七章 繁忙除夕夜一八四章 名聲劇振四五九章 追悔亦難及九六八章 斬索毀橋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七五零章 死戰不退九二七章 盟誓古城下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五二五章 日趨複雜五零三章 詭異戰局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四七二章 煊赫軍威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第17章 夫戰,勇氣也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八五四章 侯府家宴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八九九章 梗陽攻防戰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第82章 靈帝秘寶第46章 不負霸王名六三四章 伯符不服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一八一章 馬踏連營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六四二章 此間事了一四零章 能戰方能和二六六章 先登對白馬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七六二章 借刀殺人八九五章 臨陣部署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三四四章 兩全之策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第99章 河東劇變一二八章 羣雄退避第27章 再會呂溫侯八三四章 不得不緩七五六章 困獸猶鬥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一四九章 勢不可擋七九零章 不甘寂寞七八五章 家書和秘辛二五一章 虛晃一槍三七七章 子系中山狼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六七四章 欲盡全功六零四章 能者多勞八五四章 侯府家宴四七零章 驚天豪賭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七二五章 三家分荊第33章 籌謀須在先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九三四章 開路有銅錢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六一九章 關羽的絕招三九八章 權謀與忠信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六七四章 欲盡全功四八零章 個性魯子敬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六六二章 擊胡之法一九一章 各有奇謀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四五九章 追悔亦難及一一三章 長街混戰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七三五章 天心厭胡第29章 寧枉亦勿縱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六二九章 江東十三騎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四百章 河北終戰五一四章 孟津之變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二六九章 針尖對麥芒三六六章 反賊須專精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第71章 兵分三路二六六章 先登對白馬二五五章 奪橋先鋒戰六六五章 兩強之爭
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六四八章 無雙陷陣營四五七章 繁忙除夕夜一八四章 名聲劇振四五九章 追悔亦難及九六八章 斬索毀橋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七五零章 死戰不退九二七章 盟誓古城下二三二章 順水推舟五二五章 日趨複雜五零三章 詭異戰局七五二章 鼓作破陣鳴四七二章 煊赫軍威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第17章 夫戰,勇氣也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一六四章 傳檄天下八五四章 侯府家宴六九四章 當仁不讓八九九章 梗陽攻防戰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第82章 靈帝秘寶第46章 不負霸王名六三四章 伯符不服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一八一章 馬踏連營五七四章 不謀而合六四二章 此間事了一四零章 能戰方能和二六六章 先登對白馬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七六二章 借刀殺人八九五章 臨陣部署九五一章 龍戰於野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四七一章 轅門射戟一二五章 暗中較技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三四四章 兩全之策六零六章 江淮變局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第99章 河東劇變一二八章 羣雄退避第27章 再會呂溫侯八三四章 不得不緩七五六章 困獸猶鬥六九一章 王羽北上一四九章 勢不可擋七九零章 不甘寂寞七八五章 家書和秘辛二五一章 虛晃一槍三七七章 子系中山狼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四八二章 政事繁雜六七四章 欲盡全功六零四章 能者多勞八五四章 侯府家宴四七零章 驚天豪賭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七二五章 三家分荊第33章 籌謀須在先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九三四章 開路有銅錢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六一九章 關羽的絕招三九八章 權謀與忠信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六七四章 欲盡全功四八零章 個性魯子敬七四零章 血債血償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六六二章 擊胡之法一九一章 各有奇謀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四五九章 追悔亦難及一一三章 長街混戰一八六章 俊傑何其多七三五章 天心厭胡第29章 寧枉亦勿縱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一三六章 超強斥候戰六二九章 江東十三騎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四百章 河北終戰五一四章 孟津之變五九二章 疾風烈火二六九章 針尖對麥芒三六六章 反賊須專精三七四章 橫掃千軍七三九章 引蛇出洞六四三章 深遠佈局四三六章 一沾即走第71章 兵分三路二六六章 先登對白馬二五五章 奪橋先鋒戰六六五章 兩強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