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八章 武裝大遊行

正月十五,王羽在高唐召開會盟,旨在消弭兵災,但實際上的作用並不大,即便是青州軍自身,這段時間也沒消停過。

早在會盟之前,張頜的五千兵馬就已經攻入了琅琊,打得臧霸步步後退,只能縮在開陽一帶的山區裡苟延殘喘。

會盟後的第二天,徐晃與王羽新任命的兗州刺史徐和一道,揮軍南渡,在歷城稍事休整後,長驅直入,攻入濟北。在三日內強行近兩百里,一舉攻克了被青州黃巾殘部佔據已久的治所盧縣,全殲了盤踞在此的司馬俱舊部一萬餘衆,威震兗州。

攜此大勝之威,徐和順勢展開了招撫,在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內,零零星星的已經收降了三千餘衆。

這些人都是拿刀拿得太久,不願意重新拿起鋤頭的那種人,但有了這一年多的經歷,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這些雜牌軍與青州軍的差距,再沒有最初的桀驁不馴了。

按照計劃,這些人會被編練成軍,作爲山軍的補充,在訓練合格之後,正式編入山軍。後面收降的青州黃巾餘黨,也會照此辦理。

將軍府預估出的結論就是,待濟北、魯郡全面恢復秩序之後,徐晃的泰山軍的規模很可能會超過擴編後的御林軍,達到一萬五千人以上,躍居驃騎各軍之首!

當然,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奉高之戰是擊潰戰,殲敵數量有限,從泰山逃離的黃巾軍,總共約有五萬餘人。經歷大逃亡後。最後逃到魯郡和濟北的差不多有三萬人,其餘不是死在路上或自相殘殺之中。就是逃得不知去向,還有一部分人被周邊的諸侯收編了。

若非最具威望的一票首領都死於非命。餘黨各自爲政,變成了一盤散沙,否則這股勢力倒也頗具威脅。但失去了統一指揮之後,這些人也只能成爲諸侯們嘴裡的肥肉了。

劉備的那支白眊親衛,就是利用那次收編組建起來的,要不是被王羽陰了一把,他這支親兵有可能比歷史上更早的強大起來,進而名聞天下。

曹操也沒閒着,對濟北、魯郡黃巾的籠絡。他一直就沒放鬆過。只是後者沒有統一的建制,籠絡起來非常耗時耗力,所以,以他的手腕,也沒能迅速解決問題,將歷史上的那支青州軍組建起來。

當然,他的努力也不是一點效果都沒有,幾千悍卒的加入,對初平二年的曹軍來說。也算是不錯的助力。

王羽一直沒對這些人動什麼腦筋,因爲他知道,沒那個必要,駐守巨平的徐和一直就沒閒着。他也曾經是青州黃巾的大頭領之一。背靠青州這顆大樹,在巨平的日子過得也很滋潤,受他接濟。走投無路來投奔他的人絡繹不絕。

在原山之戰中,他一口氣拿出的八千大軍中。至少有六成是後招募的。他自己的老弟兄很多都重新拿起鋤頭,或是當起政務官了。

徐晃對濟北、魯郡的清理活動。定然會攫取最大的戰果,不過難免也會被其他人撿些便宜,這就是無可奈何的了。

不過,徐晃的軍事行動,最大的作用還是對兗州、徐州、豫州,以及淮南的威懾作用。

徐晃出泰山,曹操是最難過的。

濟北、魯郡的地理位置很是微妙,這裡是連通兗、徐的出口,由此而動,除了任城、東平境內的幾座大水泊之外,幾乎無險可言。而包括濟北、魯郡在內的兗州東部郡縣,原本都是劉岱的轄地。

劉岱死後,曹操尚未來得及全面將接收,河北大戰就分出了勝負,其後他自保還來不及,當然沒心思與王羽爭奪這些地盤了。

一聽到徐晃西進的消息,他便果斷下令,將東平、山陽、任城三個郡國的人口大量西遷硬是,在兩大勢力之間,開闢出了一個可用於緩衝的不毛之地。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領兵出泰山的主將是以用兵神速聞名的徐晃,如果不放棄無險可守的東部幾個郡國,曹操就只能在出兵逆襲,和憑藉漫長且破綻處處的防線防禦之間做選擇了。

而魯郡南面與豫州的沛國接壤,東南就是彭城和東海,同樣沒什麼天險阻擋,以徐晃進兵的迅猛姿態,只要他在魯郡,徐州的東海、彭城、下邳,豫州的沛國、樑國,乃至譙郡就都在他的兵鋒威脅之下。

這個範圍內的諸侯,在用兵之前,就不得不將徐晃的存在納入考慮的範圍了。

徐晃出兵的消息傳開後,魯肅不失時機的將淮南、徐州兩方面召集到一起,展開了新一輪的三方談判。一直保持強硬態度的袁術也不得不低下頭,開始讓步,談判也真正進入了實質性磋商的階段。

所以說,成功的外交背後,必然要有軍事力量的支持。之前只有張頜的五千人馬,即便以魯肅之能,同樣阻止不了袁術的獅子大開口。

比起烽煙不絕的中原,會盟的作用比較明顯的還是河北。

公孫瓚雖然擺出了咄咄逼人的架勢,卻也沒急着行動。他築易京城,固然是爲了同時威脅薊縣和中山國,但未嘗不是受了王羽的影響,打算在轄地內搞個繁華都市出來。

劉虞對公孫瓚本來就很忌憚,在高唐又被震駭得不輕,一時間只是隱忍,雙方的邊界一直保持得很完好,倒是沒有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危險。

而張燕驟得三郡之地,又趕在了春天,光是搬遷和屯田就搞得他焦頭爛額了,不得不爲此又親自跑了高唐一趟,從王羽手中借了幾十名屯田經驗豐富的內政官過去,這才勉強支應。

幷州的高幹一直悄無聲息,藉着劉虞的幫助,他將半數左右的部隊帶回了幷州。其後又接納了舉家來投的袁譚。

在天下大亂的眼下,傳統道義被視諸無物的時代。高幹此舉顯得不怎麼合時宜,也稱不上不理智。萬一因此招致王羽的攻擊。只據有小半個幷州的高幹實在沒什麼抵禦住的希望,可他既然這麼決定了,也沒人能提出什麼意義來。

當然,袁氏畢竟潛勢力巨大,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這麼做也不能說一點好處都沒有。

但實力使然,高幹雖有情義,可報復青州什麼的。一時間卻也無從談起,他也只有默默舔傷口的份兒了。

隨着徐晃壓制了濟北和魯郡;淮南、徐州兩家被拉回了談判桌;突然出現在譙郡西部,因招降了袁紹舊部周昂而有了些聲勢的劉備實力還很單薄;最後,曹操軍完成重心西移的過程,正式展開了南陽攻略,中原的戰事似乎有告一段落的傾向。

然而,就在此時,一個驚人的消息再次將天下羣雄震得頭暈目眩。

二月十三,青州軍主力部隊突然展開了軍事行動!其中包括擴充後數量達到一萬二千的羽林軍。四千疾風輕騎,作爲王羽親兵隊的八百烈火重騎,再加上由一百條戰船,八百多艘運輸船組成的龐大水軍。以及名爲城管大隊,實爲輔兵的關寧部五萬人!

龐大的隊伍離開了高唐,沿着黃河逆流而上。大舉西進!

先前王羽只是出動了兩名部將,就引導了中原的局勢。如今,這支由王羽親自率領。規模龐大的主力突如其來的舉動,使得諸侯們無不膽戰心驚,心悸不已。

大軍剛走到聊城,離得最近,反應最快的單經派出的使者就到了。王羽親自接待了對方,給出的答案卻無法讓單經滿意。

巡視新領土?你只是取得了半個冀州的冠軍侯,又不是統一了天下的秦始皇,沒事學人家巡視哪門子領地啊?

不過使者也不敢當面質問,別看這位少年霸主待人還算和氣,但其雷霆霹靂般的手段,卻也不是一般的可怕。

將兩萬胡騎一齊割了腦袋,堆成京觀,還把袁紹的首級放在最頂上了,這種可怕的事,就算是當年的霍驃騎也望塵莫及,恐怕也只有當年威震六國,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纔可堪比擬了。

當面質問這種人,活膩了嗎?

單經的使者悻悻而返,快馬向河間報訊。等公孫瓚接到消息的時候,青州的大軍已經過了倉亭渡口。

單經的急報,遭到公孫瓚的一番痛斥:兩家分屬盟友,別人願意做什麼,需要咱們幫忙,自然會知會,不需要的話,你上趕子往上湊個啥勁?萬一被人誤會,盯上了盟友的地盤,老子的面子往哪兒擱?名聲受損誰負責?

等青州大軍到了頓丘,張燕也做出反應了。

其實黑山軍收到消息,比這早得多,只是張燕一直沒什麼反應罷了。驃騎軍到了頓丘之後,黑山軍中終於有人按耐不住了,向張燕做出了提醒。

張燕對此人破口大罵:“有那閒工夫關心別人,還不如多費點心思關心自己!自從下了山,老子連個囫圇覺都沒睡踏實過,哪天一覺醒來,不掉上百十根頭髮啊?老子又沒老,這都是愁的,累的啊!三個郡就忙這樣了,還有心琢磨其他事麼?”

“再說了,這三個郡是人家王驃騎主動讓出來的,難道還能一轉身就搶回去不成?你以爲人家王驃騎和你孫輕一樣沒臉沒皮麼?趕緊給我滾,去把襄國的屯田安排明白了再擔心其他!”

公孫瓚和張燕都很淡定,劉虞收到消息後,更是長長的鬆了口氣。對他來說,王羽離得越遠就越有利,等他收到青州軍已經抵達白馬,卻依然沒有停下腳步的消息時,心花怒放的差點就擺酒設宴了。

他慶幸,卻有人感到了極度的恐慌。

白馬在濮陽以西,而在曹操軍重心西移之後,東郡的中心就不再是曾一度被作爲治所的廩丘,而是濮陽。

濮陽城就建在河畔,隔着大河,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驃騎軍行進時鋪天蓋地的氣勢。留守濮陽的夏侯淳和程昱都是膽戰心驚,生怕驃騎軍的目的地是濮陽。

如果真是如此,區區五千人的留守部隊,卻又怎麼可能抵擋得住?

懷着忐忑和畏懼,程昱派出了使者前往敵陣,意圖探明對方的動向。

然而,他的使者別說王羽的面,壓根連河都沒過去,就被水軍給截下來了。讓使者驚訝的是,太史慈突然變成了水軍統領,原來那個叫宮天的校尉,和一個黑臉大漢成了他的副手。

對兗州的使者,太史慈表現得極沒耐性,他冷哼一聲,道:“我驃騎軍要去哪裡,也是夏侯惇、程昱之流管得了的嗎?你只管帶一句話回去,告訴他們:不服就來打過,不然就老實在城裡做縮頭烏龜,別跟那喪家之犬似的,又怕又不捨得跑,面子這東西都是自己掙得,靠別人給,沒用!”

第72章 夜探皇城三九三章 善泳者溺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九四三章 寢食難安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第81章 月夜私會九三三章 錦囊藏妙計第9章 亂世之梟雄四零六章 全面接戰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第74章 高調潛入四八八章 誰願送死第76章 驚變陡生二九零章 龍湊之戰八八二章 墨門再現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五一四章 孟津之變八五八章 凌厲殺機九零一章 五成勝算第73章 一計不成第36章 梟雄劉玄德三五八章 打破僵局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一七六章 東萊太史慈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第67章 三英戰呂布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第100章 烽煙處處第25章 世態在人心七五零章 死戰不退四七三章 得勢不饒人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第70章 英雄誰屬四八四章 東征之議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六二五章 順天者昌四四四章 四大軍師三四一章 逆流亦可前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三九六章 泰山之危七八九章 勝券在握九四八章 禍起蕭牆內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三四七章 環環相扣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第46章 不負霸王名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第56章 聯營劍弩張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八五七章 錦帆甘興霸第99章 河東劇變一四九章 勢不可擋八六九章 遇強更強八四三章 班師會雙雄五六三章 無知者無畏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九一八章 大破馬超五七七章 曹豹逆襲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九三七章 勝亦難欣然八四八章 談判的可能一零二章 第一名將第21章 河畔追賈詡八四六章 驃騎耀武八六零章 一箭定千軍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六四二章 此間事了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八九零章 屋漏偏逢雨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二四六章 針鋒相對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八三一章 花開兩朵六九五章 全線被敵一八八章 暗合經典二二七章 攪動局勢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六零七章 舊日之約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
第72章 夜探皇城三九三章 善泳者溺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九四三章 寢食難安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第81章 月夜私會九三三章 錦囊藏妙計第9章 亂世之梟雄四零六章 全面接戰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第74章 高調潛入四八八章 誰願送死第76章 驚變陡生二九零章 龍湊之戰八八二章 墨門再現一八七章 且戰且謀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五一四章 孟津之變八五八章 凌厲殺機九零一章 五成勝算第73章 一計不成第36章 梟雄劉玄德三五八章 打破僵局八一九章 態度的轉變一七六章 東萊太史慈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第67章 三英戰呂布一四六章 致命殺機六一五章 恐怖號召力第100章 烽煙處處第25章 世態在人心七五零章 死戰不退四七三章 得勢不饒人一五三章 煮酒論英雄第70章 英雄誰屬四八四章 東征之議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八九一章 意外決策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六二五章 順天者昌四四四章 四大軍師三四一章 逆流亦可前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八一七章 前因後果三九六章 泰山之危七八九章 勝券在握九四八章 禍起蕭牆內四零五章 一口吞下三四七章 環環相扣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第46章 不負霸王名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第56章 聯營劍弩張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八五七章 錦帆甘興霸第99章 河東劇變一四九章 勢不可擋八六九章 遇強更強八四三章 班師會雙雄五六三章 無知者無畏五四三章 書院一遊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五零一章 從林王者九一八章 大破馬超五七七章 曹豹逆襲二七二章 擊破大戟士九三七章 勝亦難欣然八四八章 談判的可能一零二章 第一名將第21章 河畔追賈詡八四六章 驃騎耀武八六零章 一箭定千軍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九二三章 江東分裂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六四二章 此間事了三二零章 先拔頭籌八九零章 屋漏偏逢雨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二九八章 以攻爲守二四六章 針鋒相對三三七章 浮華一夢四四七章 驃騎名錄八三一章 花開兩朵六九五章 全線被敵一八八章 暗合經典二二七章 攪動局勢二八四章 輿論體系六零七章 舊日之約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