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零章 風雲變幻

八月時節,秋高氣爽。

晴空萬里下,正在山野間行進着的,是一支綿延數裡的龐大軍列。

王羽的隊伍,比他開始預計的要龐大一些,差不多有兩萬多人。其中戰兵有八千左右,剩下的是隨軍的家屬,以及一部分仰慕王羽,願意跟他一起遷移的百姓。

八千的士卒的裝備武器,加上兩萬人的輜重,還有從幾家諸侯那裡搜刮來的錢,最後就是董卓送來的書。

即便從東漢算起,大漢朝開國也有近二百年了,加上從西漢遺留下來積蓄,天祿閣內的藏書有着相當的數量。

這個時代,造紙術纔剛剛發明出來不久,紙還沒有全面推廣應用,書多半都是寫在竹簡上的,藏書中,不乏那種用刀刻寫的典籍。

看到這些,王羽算是深刻理解,爲什麼古人寫書的時候惜字如金了。刻竹簡可是體力活兒,寫書的人廢話太多的話,很容易把自己累死,不言簡意賅怎麼行呢?

由於隊伍龐大,非戰鬥人員也多,所以前進的速度並不快,王羽爲了保持軍隊的士氣體力,每天清晨出發,午後即紮營休息,使得前進的速度更加遲緩了。

從洛陽去泰山,最方便快捷的路徑是沿着黃河行進,河岸兩側都是平原地帶,還能依靠水運來運送輜重。

不過,選取這個路線的話,路程有很大一段是在東郡境內。如今的東郡,正亂得要命,黑山軍全面越過了黃河防線,正在圍攻濮陽,劉岱留下王肱堅守,自己跑去東阿調集援軍。曹操生怕王羽回到兗州後,引起其他變故,所以也是急不可耐的尾隨黑山軍追了下來。

總之,那裡亂得一塌糊塗,想太太平平的路過可不太容易。

但王羽放棄那條路線的原因並不是因爲畏難,而是劉岱的堅決態度。劉岱寧可下令沿途郡縣無償爲王羽提供補給,也不肯讓王羽去東郡兜一圈。

黑山賊勢頭很猛,兵力也很多,但他們畢竟是黃巾,沒有攻堅的能力,只要各大世家下決心死守,無論郡城還是各家的塢堡,都不會有多大危險。等援兵雲集,黑山賊見勢不妙,自己就消失了。

可若是王羽摻合進來,事情可就不好說了。

他有攻城的秘法,還能驅使黃巾力士,更有借黃巾之力攻打世家塢堡的前科,讓他來東郡走一趟,就真的一發不可收拾了。

程昱不是劉岱下屬,當日之所以願意替劉岱出使,就是因爲他也擔心王羽出現在東郡,在某種程度上,他代表的就是兗州各路豪強的態度。

王羽本來也沒有去東郡攪合的心思,便順水推舟的答應了下來。他選取的路線是沿河走到陳留,然後沿着濟水東進,經濟陰郡、山陽郡、任城國、魯國,橫穿兗州,最後進入泰山境內。

他隊伍中的非戰鬥人員太多,不能單以快捷爲優先,安全才是他最爲關注的。

如今距離他離開洛陽,已經過了近二十天,隊伍卻剛剛離開陳留,進入濟陰郡境內,這是王羽第一次參與大隊人馬的長途行軍,也是頗爲感慨。

“鐵壁於文則,真是名不虛傳。”

望着長長的隊列,張邈突然開口讚道:“聽說他早先在泰山卒中,只是個什長,鵬舉慧眼識英才,簡拔於行伍之中,最終一鳴驚人,了不起啊。”

“伯父怎麼突發這般感嘆?”王羽看看隊列,又看看張邈,懷疑後者是不是在沒話找話。

名義上,張邈是來送行的,但王羽看得出,對方應該有話要說,內容也難猜,只是張邈遲遲不開口,王羽卻也不好主動提起。

“所謂: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張邈引了句經典,感慨萬千道:“鵬舉,你的隊中有車輛、馬匹、精壯步卒,以及老弱婦孺,若行軍調度的是名庸將,隊列肯定亂成一鍋粥,一日連十里都走不上;若是中規中矩之人,應該會將衆人以類分之,軍卒在前,老弱在中,車輛在後,雖能各不干擾,但行軍速度依然快不了多少……”

他指點隊列,侃侃而談道:“但鵬舉你的隊伍,則是全然不同,雖然也是各類人等,車輛馬匹混雜而行,但卻井然有序,衆人各行其是,輜重雖多,卻特意騰空出了一定數量的車馬,供行走緩慢的老弱乘坐休息,士卒自行揹負武器盔甲,按時輪換……”

最後,他總結道:“依照這樣的速度,再有半月就可入泰山境內。只用月餘時間,就完成了這樣大的舉動,調度者若非當世名將,實難能也。”

他不說,王羽也沒留意,聽他這麼一指點,王羽看出來了,確實是這麼回事。

兵法這門學問,說起來好像很高深莫測,其實,很多內容在後世都是司空見慣的。

比如張邈提出的行軍問題。

老弱體力差,不但走的慢,耐力也不行;車輛對道路的要求很高,佔用的畜力也多;行軍在外,士卒也要保持體力,不能一味強行前進,以免隊伍脫節,或者遭遇敵襲。

如何把隊伍中的各個部分進行協調,達到最優的配比,在兵法中,就屬於秘訣,可說白了,無非就是統籌學的具體應用。

當然,這種學問能看出門道是一回事,能真正應用自如,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張邈才感嘆有聲。

“文則在這方面,確實極有天賦。”王羽點點頭,心中暗歎:搞了半天,這還算是快的,難怪一路上都看不到于禁的影子呢,原來他一直忙得不可開交呢。

想想也是,小說裡寫劉備逃離新野的時候,也是扶老攜幼,結果一天走不上十里,沒走出多遠就被曹操給追上了,這纔有了趙雲在長阪坡的驚天之戰。

“伯父已經送出很遠了,若是有話叮囑小侄,不妨就此道來如何?”張邈跟王匡交情不錯,所以王羽也只能以晚輩之禮待之,這讓他有些拘束。

“卻是瞞不過鵬舉……”

張邈乾笑兩聲,神色轉爲凝重,道:“某隻是想提醒鵬舉,你棄洛陽而取青州之舉,是一着妙棋,同時,風險也很不小。青州,沒那麼容易平定,一個不小心,你就會自陷泥潭,錯失良機啊。”

“良機?”

“嗯。”張邈點點頭:“你應當已經看出來了,曹孟德正在借勢入主東郡,東郡乃是兗州精華所在,曹孟德亦是梟雄之姿,智略不在鵬舉你之下,一旦讓他得了逞,恐怕也是龍入大海,虎入山林,鵬舉實不可不慮。”

王羽劍眉一軒,問道:“依伯父之見,莫非是想要羽趁勢襲取東郡?”

“不然。”

張邈搖搖頭,意味深長的說道:“鵬舉你現在正是衆矢之的,若有輕舉妄動,很容易就會引得羣雄羣起攻之,某的意思是,你最好不要在青州投入太大的精力,等過得一段時間,中原風雲變幻,衆人的注意力不在你身上了,方是用武之時。”

王羽眉宇微皺,沉吟道:“到得那時,曹孟德不也羽翼豐滿了嗎?此消彼長,果真無妨?”

他之所以在軍勢鼎盛的時期放棄洛陽,攻略青州,就是因爲看破了眼下的局勢。他若在洛陽窮兵黷武,只會給其他人留下發展壯大的機會。

他離開洛陽後,南陽方面很快就傳來了消息,孫堅經過擴充的大軍,開始撤離豫州,向南陽方面移動。荊州方面也不示弱,集中了數萬兵馬,陳兵襄陽,擺出了決一死戰的架勢。

冀州方面,袁紹和韓馥捧劉虞稱帝的計劃不知如何,泄露了出去,公孫瓚聽到風聲後大爲驚怒,連續派遣了好幾名使者往鄴城質詢,措辭極爲強烈,同時起數萬大軍,陳兵幽、冀兩週交界處,蓄勢待發。

韓馥大爲驚恐,最終答應了冀州名士們的要求,邀請袁紹入冀州,一同抵禦公孫瓚。

這段歷史,跟王羽所知的不太一樣,比書裡寫的橋段複雜了很多,也更合理了。

很顯然,袁紹先利用韓馥的貪心,拉着他一起捧劉虞稱帝,以博取從龍之功。然後他暗中將消息放出,引公孫瓚發飆。

公孫瓚想不上當都不行,他跟劉虞的關係不是一般的惡劣,後者如果真的稱帝,並得到廣泛認可,那他還有的混嗎?

於是,袁紹得以進入冀州,配合以冀州名士們的呼應,離他勢力大漲也不遠了。

王羽得到的情報當然不會這麼詳細,很多內容都是他分析出來的。

眼下,並不是互相攻伐的最佳時機,趁着這個空當,儘可能的擴大實力纔是王道。張邈顯然是在暗示他,不要理會已經沒多大價值的青州,聯手圖謀最富庶的兗州。

“哪有那麼容易?”

張邈冷笑道:“東郡雖富,但財富都掌控在世家手中,曹孟德慘敗之後,已是內外交迫,想要在短時間內恢復元氣,只能從世家身上打主意。某在東郡尚有幾分人望,只消他稍有董卓,某就聯合衆人攻訐,形成反曹的輿論,若再有鵬舉的軍勢配合,曹孟德縱有通天的本事,又豈有回天之力?”

他語重心長的說道:“擒殺了曹孟德,你我在同圖劉公山,全取兗州後,再向外攻略,豈不是好?盯着殘破的青州,只會因小失大啊。”

“伯父的意思,羽已經明白了,且容羽思之。”張邈的提議很誘人,王羽雖然早就有了成算,依然有些心動。

對自己來說,曹操無疑是最大的威脅,若能先解決掉此人,倒也不錯,不過,這件事關係重大,不能不仔細的想過再做決斷。

張邈也不催促,頷首道:“某日前已經遣使往泰山,與公節談過此事,待你回到泰山,父子二人再好好商議吧。”()

五九零章 各自的驕傲第72章 夜探皇城二九九章 一發動全局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一零二章 第一名將九六四章 窮追猛打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一三七章 善戰者何如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二六九章 針尖對麥芒第100章 烽煙處處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三一六章 陣前相見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一二零章 窮途末路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六零四章 能者多勞六一一章 暗影之下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二六二章 界橋之戰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五八八章 以漢之名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八二九章 事難兼顧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第14章 槍出猛虎嘯六三六章 回馬一槍四三一章 辯才無雙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二五六章 一戰而潰六八五章 佳話良緣五零九章 奇蹟再現二八六章 甲堅兵利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三六八章 掃蕩者楊醜第57章 拔劍即生死五三二章 龍鳳齊至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六四八章 無雙陷陣營四三九章 禍不單行二四三章 誰家奇女子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五七七章 曹豹逆襲八六六章 初戰告捷六六零章 一路碾壓第100章 烽煙處處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一三五章 天下矚目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四七三章 得勢不饒人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二六一章 白馬義士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七一六章 逆襲落空五三七章 奇葩小蘿莉六三九章 忽悠瘸了四零六章 全面接戰六九七章 猛虎搏狼三四三章 梟雄是本色七四九章 勇往直前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一六八章 塵埃落定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一零二章 第一名將第60章 誰人話忠義七一八章 疾風出塞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一四三章 故技重施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九一二章 不祥的預感四三三章 原山之戰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五八四章 各有煩惱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第12章 契機緣何在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六九零章 公孫之危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四二九章 強弱之勢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二八九章 再興兵戈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二四四章 夫唱婦隨
五九零章 各自的驕傲第72章 夜探皇城二九九章 一發動全局二九三章 徐晃戰麴義一零二章 第一名將九六四章 窮追猛打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一三七章 善戰者何如二六五章 白馬之殤二六九章 針尖對麥芒第100章 烽煙處處五九七章 求和與契機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三一六章 陣前相見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一二零章 窮途末路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六零四章 能者多勞六一一章 暗影之下八七六章 沉重打擊一六一章 願者上鉤二六二章 界橋之戰四六二章 營建亦爲才二二三章 曹操的困境五八八章 以漢之名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八二九章 事難兼顧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第14章 槍出猛虎嘯六三六章 回馬一槍四三一章 辯才無雙四八七章 白波之危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一零四章 忠義徐公明二一三章 夜戰八方二五六章 一戰而潰六八五章 佳話良緣五零九章 奇蹟再現二八六章 甲堅兵利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三六八章 掃蕩者楊醜第57章 拔劍即生死五三二章 龍鳳齊至一八五章 運氣惹的禍六四八章 無雙陷陣營四三九章 禍不單行二四三章 誰家奇女子二一一章 明火暗箭五七七章 曹豹逆襲八六六章 初戰告捷六六零章 一路碾壓第100章 烽煙處處八七一章 風形水勢二三三章 意欲何爲一三五章 天下矚目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四七三章 得勢不饒人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二六一章 白馬義士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七一六章 逆襲落空五三七章 奇葩小蘿莉六三九章 忽悠瘸了四零六章 全面接戰六九七章 猛虎搏狼三四三章 梟雄是本色七四九章 勇往直前六一八章 猛將對猛將一六八章 塵埃落定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一零二章 第一名將第60章 誰人話忠義七一八章 疾風出塞八七二章 曹操的苦惱一四三章 故技重施三五七章 三個條件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六二零章 無畏之心九一二章 不祥的預感四三三章 原山之戰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六六四章 依依惜別七三八章 趙雲用謀一七九章 奔襲都昌五八四章 各有煩惱九四二章 進退失據第12章 契機緣何在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六九零章 公孫之危七五五章 如牆而進九五九章 白馬爲名七四六章 黑雲壓城四二九章 強弱之勢五六七章 兇殘殺陣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二八九章 再興兵戈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二四四章 夫唱婦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