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六章 東萊太史慈

王羽等這個消息等了很久了,準確的說,他等的不是消息本身,又或救援孔融賣人情的機會,他只是在等這名信使。

這名信使是個魁梧青年,看年紀大概二十多歲,長得有若峻嶽崇山,比王羽還要高上少許,肩膊寬厚,眼神犀利,身着皮甲,背後露出了兩支短戟,渾身上下都散發着一股迫人的氣勢。

“見過君侯,在下奉孔使君之命,特來求援,眼下,孔使君被困都昌城,黃巾賊正四面攻打,危在旦夕。”

此人儀表非凡,讓人一見便爲之心折,但王羽卻覺得,對方的神情舉止都有些怪異,他只是奉上書信,說明了事故原由,然後就一聲不吭了,全然不像是個求救的信使,更像是在賭氣似的。

“足下何人?”王羽其實已經想到了對方的身份,這一問只是爲了確認,同時也是找些話題。

“某乃太史慈,東海之鄙人也。”

果然是他,王羽心中暗喜,繼續問道:“本侯回返泰山不久,當時聽聞孔北海被困朱虛,正遣人探聽虛實,意存營救,一時還沒有消息傳回,如今,孔北海怎地又到了都昌?”

“某先前已經往渤海走過一趟,聯絡上了公孫將軍,公孫將軍遣了一支兵馬前來救援,張饒圍攻朱虛不下,聞訊後,便撤圍而去,轉頭圍攻臨淄,將渤海援兵擋在了路上。”

太史慈看起來有些不耐煩。皺着眉頭解釋道:“某單騎回返北海探訊,方知孔使君已經離開了朱虛城,欲回返據城,結果路上又被黃巾賊管亥圍攻,不得已,一路向北退卻。最後卻是到了都昌。”

泰山衆將聽得既好笑又心驚。

笑的是孔融不甘寂寞,不自量力,氣比天高,卻偏偏命比絹薄,敗了第一戰後。就被黃巾追得到處跑,幾乎無處藏身。

驚的是青州之亂,黃巾之多,張饒那一路人馬,就已經號稱二十萬之衆了,管亥的人馬既然敢圍攻北海郡守,應該也少不了。已經露頭的兩股。聲勢就已是這般驚人,如果把青州境內的黃巾都加起來,將會是如何恐怖的一個數字?

“原來伯珪兄的兵鋒已經到達渤海了,”王羽關心的重點卻不在青州的形勢上面,他更關心公孫瓚的動向,公孫瓚已經佔據了渤海,冀州形勢顯然已經到了很關鍵的時刻,“未知伯珪兄派遣何人前來救援?”

“平原相劉備。”太史慈的回答乾巴巴的,似乎還帶了點鄙夷,只是不知他是針對王羽。還是劉備。

衆將見狀,臉色都有怒色,覺得此人太過驕狂,明明是來求援的,還擺臭架子。要不是王羽一直和顏悅色的,徐晃幾乎按捺不住要揚聲挑戰了,沒有天大的本領。怎敢在自家主公面前這般驕狂?

太史慈注意到了徐晃眼中的戰意,但他本就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哪裡肯低頭,當即也是怒目回視,搞得氣氛一下就緊張了起來。

王羽其實也搞不清楚。太史慈的態度爲什麼這麼不好,但爲了這一天,他已經準備很久了,自不會因爲這麼點小意外便半途而廢。

名將就在眼前,當然不能放過。

“孔北海與某在虎牢關下有過並肩作戰的情誼,青州又是某的轄地,自不能眼睜睜的看着,不過……”王羽答應的很痛快,但話到最後,卻來了個轉折。

“要救便救,不救便罷,哪裡卻來的這許多鼓譟?”太史慈眉頭皺得更緊,語氣也是越發的不耐煩了。

“你這廝好沒道理,明明是來求援,卻如此跋扈,以爲泰山無人麼?”徐晃大怒,長身而起,手已經按在了刀柄上。

“某怕你不成?”太史慈也是一瞪眼,厲喝道:“泰山王鵬舉好大的名聲,其實也不過是沽名釣譽之徒!若要動手,只管上來,某就是一人,卻不怕你們人多。”

徐晃怒極反笑,踏前一步,氣勢暴漲:“對付你這狂徒,那裡須得人多?晃一人足矣!”

“長驅徐公明?”太史慈眉頭一挑,冷笑道:“正要看看你的本事。”說罷,他也是不退反進,朝着徐晃踏出一步,一支手已經放到了背後,顯然是準備取短戟對敵。

劍拔弩張,氣氛一下就變得緊張起來。

“慢!”王羽擡手攔住了徐晃,目視太史慈,極具威勢的眼神在後者臉上一掃,即便以太史慈的狂傲,心下也是一驚。

“王君侯有何話說?”初時一驚,太史慈馬上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下一刻便穩住了心神,犯視王羽,眼神中盡是桀驁。

王羽沉聲問道:“某與子義初次相見,自忖並無開罪之處,然而子義一見面就咄咄逼人,似乎對某大有不滿之意,莫非是在怪某,沒有主動出兵相救嗎?”

“原來君侯自己也知道嗎?”

太史慈冷笑道:“慈聞君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海內聞名,更得天子看重,少年封侯,奉召征討不臣。如今君侯領青州刺史,有保境安民之責在先,又挾屢勝之勢,擁雄兵在此,卻遲遲不肯進入青州境內……”

“知道的,或許會體諒君侯長途跋涉;人困馬乏,不知道的還道君侯先前不明狀況,探明狀況後,便畏敵勢大,要改轍易途,別尋勇武之地了呢。”雖然假了他人之口,但太史慈的神情分明就表示,他自己就是這麼想的。

王羽卻不動怒,反問道:“依子義之見,某該當如何?一回泰山就立刻興兵嗎?”

太史慈嚴詞詰問道:“張饒兵馬就在齊國一帶。若存心平賊,以君侯之能自然是有法可想的,但君侯卻始終按兵不動,豈不知青州父老皆在翹首相盼,期待君侯早日撥亂反正乎?”

“子義言之有理。”

太史慈似乎就是那種不會說話的人,雖然他說的有一定道理。但話從他的嘴裡說出來,怎麼聽怎麼像是在挑釁,但脾氣一向不小的王羽卻一直沒動怒,此刻甚至還點了點頭。

衆將都有些納悶,黃忠、徐晃都經歷過王羽招攬的過程。看出王羽似乎有意招攬這名使者,只是不知道王羽怎麼一眼就看中了對方。

說起來,此人能從被重重包圍的朱虛城殺出,然後向北穿過亂相橫生的青州境內,帶回援軍後,又孤身返回北海,最後又從北海趕來泰山。勇氣和武藝是毋庸置疑的,可就憑這個,王羽就如此看重對方,似乎有點說不過去吧?

東萊太史慈,看起來年紀也不大,很有名麼?

只有後來才趕過來的賈詡,不覺得奇怪。

早在他跟王羽第一次接觸的時候,賈詡就發現了,這個少年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識人眼光,同時也有不爲人知的情報網。

他跟在王羽身邊的時間。僅次於禁,一直眼睜睜的看着王羽如何待人接物的。

招納在麾下這幾位不用說,都是從默默無聞,到名聞天下的;那些沒能招納進來的,王羽也都有着極爲精準的評價,比如剛纔太史慈提到的劉備兄弟,再如幷州軍中那個沒有多少名聲在外的高順。以及他麾下的陷陣營。

眼下,小主公又擺出了一副禮賢下士的態度,不用說,這個叫太史慈的人,肯定也有與名聲不相符。外人不得而知的本領。

現在唯一的疑問就是,面對怨氣十足的太史慈,小主公會用什麼辦法招攬了。

是耐心的解釋對青州的戰略?

不,這人雖然不是個不講道理的,但脾氣確實也讓人無法恭維,從某種角度來說,此人的脾氣跟主公倒是很相似,都是一點就着,滿口大義凜然,又喜歡到處冒險。

以賈詡的觀察,太史慈表面上說的這些道理,不是他態度差的主要原因。他的語氣之所以這麼衝,主因應該是對王羽不服氣,另外,他先前不知在什麼地方受了氣,此時一併發泄出來而已。

耐心解釋這招對黃忠這種人會奏效,但對上這位太史慈,恐怕就……

解釋不成,那就打一架?

賈詡不經意的瞄了一眼徐晃,然後在心裡否定了這個猜測。徐晃是個有些方正的人,對王羽也沒什麼惡感,跟王羽過招的時候,被王羽用了取巧的法子,也不計較。

眼前這位恐怕就不行了,不讓他把渾身的本事都使出來,恐怕他是不會心服口服的。而主公的暗勁才練了一兩個月,恐怕成效不大,能不能打贏此人,還是個問題呢。萬一要是輸了,那真是一世英名付諸流水。

不划算,絕對不划算。

不過,主公看起來倒是不緊不慢的,顯然是胸有成竹,他會用什麼法子呢?賈詡很好奇。

只聽王羽悠然說道:“不如這樣好了,某此刻諸事纏身,麾下衆將也各有事務,不如就由某撥一支兵馬,由子義爲統帥,入青州救援如何?”

“有何不……”太史慈大咧咧一擺手,就要答應,可話說到一半,卻直接就憋回去了,他詫異的望着王羽,眼睛瞪得老大:“你說什麼?”

“主公?”衆將目瞪口呆的看着王羽,完全搞不清楚狀況。

王羽不理會旁人,只是盯着太史慈的眼睛,道:“某的意思是,子義千里求援,應該有些武勇,剛纔說了這麼多,似乎也有些見識韜略,不如就由子義親自帶隊救援北海,也讓某看看子義的本領,如何?”

“這……”一直跟吃了爆藥似的太史慈,終於也露出了遲疑的神色。

“莫非子義不敢?”王羽開始步步緊逼。

“有何不敢!”太史慈梗着脖子道。

他哪裡是不敢?他這些年到處奔走,爲的就是有這麼一天,只是沒想到會在這種時候,這個地方,對着這麼一個人,發生了這種事。

他只是想不通,所以才感到震驚罷了。

天下人都將王鵬舉贊得天上少有,地上難見,今日看來,別的倒還不好說,可對方這氣魄,卻當真是天下無雙。

把一支兵馬交給一個初見面,也沒有任何名氣的陌生人?這種事誰敢做?

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一九九章 人定勝天七七三章 前世今生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六九五章 全線被敵八九九章 梗陽攻防戰二九六章 全面戰爭八八二章 墨門再現五百章 坑王之王七八五章 家書和秘辛四零二章 克敵之謀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六八一章 善惡終有報第31章 誰人不識君二零二章 戰略部署三六六章 反賊須專精二四八章 何如輔英主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五五六章 兗州攻略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七八九章 勝券在握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一五六章 洛陽震怖八零七章 分歧與對峙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七五六章 困獸猶鬥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五一九章 聯姻之議第27章 再會呂溫侯四二二章 戰後關係第37章 寶馬贈英雄二九七章 相交貴相知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四四六章 軍師鬥法五一五章 危難之際三八三章 敗中求勝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五零七章 奇計怪招七八零章 議平遼東五八二章 大亂將起五七九章 陳登對策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二八六章 甲堅兵利六一四章 兵不厭詐七五八章 一決勝負七六八章 所謂教化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三零六章 水落石出八六六章 初戰告捷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五九九章 巧收諸葛第86章 河東會白波九五零章 八方雲動二九六章 全面戰爭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四一一章 爲國羽翼二五二章 北行路上八二四章 宏偉格局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第4章 月黑殺人夜三七三章 風輪水轉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第17章 夫戰,勇氣也第12章 契機緣何在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二五七章 戰耶退耶七九九章 最新動向六一一章 暗影之下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二六二章 界橋之戰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七九六章 進擊的騎兵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八七九章 涉水攻關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七五零章 死戰不退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八一三章 公孫度認輸四三零章 徐庶弄險八五一章 樂在其中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六四零章 王羽的遠見第100章 烽煙處處三九八章 權謀與忠信
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一九九章 人定勝天七七三章 前世今生八一一章 願賭服輸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六九五章 全線被敵八九九章 梗陽攻防戰二九六章 全面戰爭八八二章 墨門再現五百章 坑王之王七八五章 家書和秘辛四零二章 克敵之謀九三五章 沉默的行軍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六八一章 善惡終有報第31章 誰人不識君二零二章 戰略部署三六六章 反賊須專精二四八章 何如輔英主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三三五章 青州羽林軍九四九章 殘兵血戰五五六章 兗州攻略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七八九章 勝券在握四五五章 震動與變局九零三章 大戰之前一五六章 洛陽震怖八零七章 分歧與對峙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七五六章 困獸猶鬥八三九章 步步驚心四九七章 有所不爲五一九章 聯姻之議第27章 再會呂溫侯四二二章 戰後關係第37章 寶馬贈英雄二九七章 相交貴相知七九二章 不變應變八三八章 青州初印象三二四章 忠言與陰謀二一零章 流星火雨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七八四章 緩兵之計四四六章 軍師鬥法五一五章 危難之際三八三章 敗中求勝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五零七章 奇計怪招七八零章 議平遼東五八二章 大亂將起五七九章 陳登對策三九零章 八門金鎖二八六章 甲堅兵利六一四章 兵不厭詐七五八章 一決勝負七六八章 所謂教化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八一四章 差距有多大三零六章 水落石出八六六章 初戰告捷第61章 明槍與暗箭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五九九章 巧收諸葛第86章 河東會白波九五零章 八方雲動二九六章 全面戰爭四九四章 李代桃僵四一一章 爲國羽翼二五二章 北行路上八二四章 宏偉格局一四八章 最後一着第4章 月黑殺人夜三七三章 風輪水轉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七二六章 總是心太軟第17章 夫戰,勇氣也第12章 契機緣何在九七零章 歲不我與二五七章 戰耶退耶七九九章 最新動向六一一章 暗影之下一六六章 玉石俱焚二六二章 界橋之戰七二四章 兄弟齊心七九六章 進擊的騎兵九零八章 步陣橫行八七九章 涉水攻關七六零章 生死若等閒七五零章 死戰不退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五九三章 斬將破敵八一三章 公孫度認輸四三零章 徐庶弄險八五一章 樂在其中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六四零章 王羽的遠見第100章 烽煙處處三九八章 權謀與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