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

衆議紛紛間,王羽一直沒發話

他發話,很容易就能壓下異議,但他不可能一直獨斷專行到底。時至如今,前世的見聞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小了,除了劉表、劉焉之外,天下的各方勢力都和歷史同期大有出入。馬騰都和曹操聯盟對付起董卓來了,還有什麼不可能發生的嗎?

青州未來的軍事策略,也會逐漸開始變得和政務一樣,自己只掌控其大略,具體的細節,則要更多的依靠名臣良將們的智慧。

集思廣益的基調,必須從現在就開始確立下來。

不過聽了這麼久,王羽發現,文臣方面也沒有太新奇的意見,說來說去無非兩個方面,風險和收益。

北征風險大,收益小,西進風險小,收益大,所以大家都支持西進,而非北征。就算北方有事,遣一員上將去助陣就足夠了,文臣們甚至提出了兩個人選供王羽挑選:徐庶和張頜。

不得不說,這兩個人選的確也挺合適,都是能獨當一面的上將之才,但王羽不打算改變主意。

“收益問題,本將是這麼想的,征討鮮卑的收益,未必便少,西進的收益,也未必很多。”王羽輕咳一聲,緩緩開口:“諸君不要忘記了,當日的高唐之戰,我軍一戰盡殲匈奴兩萬餘騎,收益如何?未必比擊破袁紹軍的繳獲少吧?”

議政廳內安靜下來,一方面是王羽權威所致,另一方面。他的話也確實很有道理。

從匈奴人那裡繳獲最多的,就是戰馬!正是因爲這些戰利品的存在。青州軍騎兵的擴充才這麼快,不但風火騎兵得到了極大的補充。而且各軍之中也都有了相當足備的騎兵編制。

更重要的是,民間的畜力使用率一下提升了近十倍!

商人需要馬,即便有水運之利,但大部分商路還是要用腳踩的;農民也需要馬,牛馬都能拉犁,牛馬犁翻地的速度比人力犁高出不知多少。高唐之戰後,青州的繁榮,未嘗不是因爲匈奴人慷慨的饋贈

“那一次,匈奴人是輕兵突襲。只帶了馬和乾糧,沒有其他牲畜,當日元直在河東用火牛陣,應該見證了匈奴部落的富庶吧?”

“確實如此。”徐庶起身應道:“因爲在高唐折損了大量青壯,人手不敷使用,所以新單于很慷慨,拿了大量的牲畜出來,換土地、換糧食,結果被壽恩盯上。一口氣都給端了,這纔有了安邑城下的火牛陣。”

王羽笑笑道:“如果本將所知不差,鮮卑大舉入侵,部落肯定跟在後面不遠。所以,這一仗還是很有些賺頭的。”

太史慈一拍大腿,高聲附和道:“就是這個理兒。跟着主公打仗,從來就沒吃過虧。”武將們都是點頭。文臣們雖然覺得王羽這話只提獲勝,沒提戰事不利或膠着該當如何。未免有些不妥,卻也不好接茬。

田豐身爲文臣之首,又是個直來直去的性子,倒是沒那麼多顧慮,皺眉道:“主公此言差異,您自己也說了,高唐之戰比較特殊,匈奴人是受邀助戰而來,只要面對面的打一場,從正面壓倒他們就可以了……我驃騎六軍都是百戰精銳,裝備精良,面對面作戰,怕過誰來?”

“然而……”

他話鋒一轉道:“鮮卑人未必肯與您進行決戰。正如熹平六年的那一場大戰,漢軍出塞,檀石槐立刻率衆遠遁,待漢軍勢頭用盡,再大舉合圍。若是鮮卑人懾於主公威勢,故技重施,我進敵退,我退敵返,這場戰事勢必曠日良久,縱有繳獲,又焉能彌補消耗?”

王羽點點頭,田豐的顧慮很有道理。

遊牧民族,是真正的游擊戰大行家,騎射無雙什麼的,只是後世韃虜的自我吹噓罷了。全民皆兵,憑藉機動力和敵人周旋,這是在先秦兩漢時代,草原蠻族唯一的武器。

歷數漢軍對匈奴或鮮卑打的敗仗,基本上都是這個套路,反擊,敵人且戰且退,誘敵深入,等到漢軍的補給線拉長到一定程度,四方援軍齊至,漢軍寡不敵衆,補給也跟不上,最後慘敗而歸

至於漢軍爲什麼不吃一塹長一智,王羽也不是很確定,大概就是形勢不容易判斷吧?畢竟胡騎入寇,都是帶着家小的,追擊的漢軍可能會有種很快就能追上的感覺。有的時候這種感覺是真的,有的時候是胡虜的計謀,甚或胡虜本身也不確定,到底會不會有援兵趕來幫忙。

這是王羽從呂布的描述結合以想象推斷出來的。

如果被他猜中了,那仗就會變得非常難打,任何一個軍事統帥都不會喜歡擅長遊擊作戰的對手,何況還是在草原上和強大的漢軍玩了幾百年捉迷藏的胡虜呢?

“具體這一仗會演變成怎樣的態勢,現在還很難說。”王羽擺擺手,略過了這個很複雜的話題,延續着先前的話題說道:“不過,在減少消耗方面,本將倒是有些想法。”

“減少消耗?”田豐一愣,心念急轉,軍隊減少消耗,無非是幾個辦法,在駐地屯墾,因糧於敵,減少出兵數量,除此之外,就沒多少削減的餘地了。但以北征的狀況而言,這幾個辦法似乎都行不通,但主公說得這麼有把握,難道……

他心中猛然一動,還沒等出口詢問,就聽到王羽清朗的聲音響起:“海路!”

“青州東萊、北海諸郡都修建了不少港口,通過海路,可以連接各地,將各地的產出集中向幽州輸送。海路往來,只要有足夠的船隻和水手即可,相對陸路運輸能節省很多,我青州臨海之地很多,又有海船,不利用起來豈不是太浪費了?”

“嗡……”衆人交頭接耳的議論起來。

在天下羣雄中。青州在航海上投入的資源是最多的,遼東雖然也有航海的船隊。可連公孫度自己,都沒把航海當做一回事。就只是當做了一個賺外快的來源,直到和青州展開海貿,看到了大量的收益之後,這纔有些改觀。

不過海貿和大規模的運輸還是兩碼事,海貿一趟只有幾十艘船,而且都是集中在一起出航,一年只走兩三趟,可以規避掉不少風險。

但王羽現在的意思卻是要全面展開海上運輸,各個臨海的郡縣要自己組織船隊。周而復始,毫不間斷的向幽州運送糧草輜重……這是要把煙波浩渺的大海,徹底當成坦途闊道了嗎?

“子義,你剛從海上回來,覺得本將的計劃怎麼樣?”任由衆人議論了片刻,王羽突然向太史慈問道。

“沒問題!”太史慈拍拍胸脯,大包大攬道:“連東海的大風大浪都奈何不了咱們,渤海這點小波浪能嚇得住誰?”

“很好!”王羽撫掌笑道:“日前本將已經送信與伯珪兄,言明北上與他會獵於幽州之意。特別向他討了一個便利。將漁陽郡的漂榆邑要了過來。子義,這一仗,你就當個先鋒官,帶一支船隊先行。抵達漂榆邑之後,在那裡建幾個港口出來。”

“啊?”太史慈當即傻眼。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是先鋒官的職責不錯。但大老遠的跑過去,就是建個港口。這哪是大軍的先鋒官啊?壓根就是輜重部隊的先頭部隊吧?

自己興沖沖從三韓跑回來,就是爲了領這麼個差事?

“這差事就你最合適。元福麾下的船隊不適合航海,何況我軍主力北上之後,更要加強對黃河水道的控制,他分不開身。你有經驗,水戰也精通,暫且把水軍統領的職責擔起來,等大軍就位之後,我再安排其他任務給你。”

他二人一問一答,說得極快,其他人沒有插嘴的餘地,也無心插言,紛紛去看議政廳內掛着的那副幽州的輿圖,一看之下,頓時恍然,主公絕對是有預謀的。

漂榆邑,是漁陽與河間交界處的一個臨海港口,也被稱爲漂榆津。此地正處清、漳二水的入海口,乃是諸水匯聚之所。

從這裡,可以通過水路與幽州大部分地區相連通,如果在這裡建個港口,做爲北征大軍的屯糧之所,還真的是挺方便的。

安撫了太史慈,王羽自顧自的解釋起了他構想出的北征策略:“北征事關重大,可分成幾步走,首先,我軍以大義之名,罷了劉虞幽州牧的官職,讓他回朝中述職,如此一來,就師出有名了,他不肯奉詔,吾自當代天伐之!”

“聖旨?這還不簡單,讓人給董卓送個信,告訴他,要是不乖乖的,就等着河東的商道斷絕,喝西北風吧。如果他足夠乖,本將還可以免費送些機密情報給他。本將從前在洛陽和董卓有些交情,他應該會賣我這個面子。”

文臣們聽得一頭汗,這麼威逼利誘的,董卓不答應纔怪呢。不過這也也好,劉虞最讓人顧忌的就是宗室身份,聖旨沒辦法剝奪他的威望,但打成糊塗官司還是沒問題的。

“與此同時,子義率隊勘測海路,在漂榆津建設港口,這方面,法式兄會予以配合,不須擔心安全問題。但也不排除劉虞探知情報後,先下手爲強,所以子義,你身上的擔子還是很重的。”

“怕的就是他不來。”一聽這話,太史慈樂了。

“很好,就是要有這樣的氣勢。”王羽微一頷首,又轉向了徐晃:“公明,你率部爲第二梯隊,等關中聖旨一發出來,便即刻率軍北上,與關校尉合兵一處,經渤海、河間,往泉州與子義匯合,與易京城一道,對薊縣的劉虞形成夾擊之勢。”

“若是劉虞乖乖就範,此戰便到此爲止,待本將與公孫將軍會談之後,公明便可回軍。但以我想來,劉虞不會這麼容易放棄,所以,待泰山軍就位之後,本將將親率風火騎兵往易京與公孫軍會師,最後羽林軍做爲後衛部隊,沿清河北上,進抵窮河邑……”

說着,王羽站起身,在輿圖上指點出了幾個戰略方向,然後手猛地向下一揮,斷喝道:“待糧草足備,無論鮮卑、烏桓來犯與否,我軍都會向薊縣發動全面進擊,以泰山壓頂之勢,一舉平定幽州!”

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八四七章 情報系統八一六章 關中劇變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七四七章 知我者公明第51章 不慚世上英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四五八章 都會平地起四四五章 賈詡論勢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四三四章 民兵戰法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七九七章 就是欺負你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一九零章 幕後推手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第46章 不負霸王名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二九九章 一發動全局第62章 富貴險中求七二七章 星夜求援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二四六章 針鋒相對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第49章 破軍有白馬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一一三章 長街混戰八八一章 忽聞故人來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第86章 河東會白波第47章 千軍共一呼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五九一章 爲戰而生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八四八章 談判的可能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二五零章 實力爲本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第18章 泰山小霸王六二六章 孫策的挑戰二九零章 龍湊之戰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第33章 籌謀須在先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五零五章 變陣與勝算二九六章 全面戰爭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第96章 一戰定河東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一八一章 馬踏連營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四一九章 追亡逐北六四八章 無雙陷陣營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五八五章 馬陵之戰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六七四章 欲盡全功三七一章 小鎮殺機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三零三章 戰不約期八六五章 江上首戰二五七章 戰耶退耶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九四零章 煙攻如天助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五六九章 徐州暗流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五四九章 將門虎女九一二章 不祥的預感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八八四章 任城之戰
五六五章 成功誘敵一四四章 滔天巨浪三二三章 化整爲零七六一章 摧枯拉朽五二七章 再生變數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八四七章 情報系統八一六章 關中劇變三一一章 不謀而合二八零章 再起風雲一四一章 結盟遼東七四七章 知我者公明第51章 不慚世上英一五一章 治世之道四五八章 都會平地起四四五章 賈詡論勢一五八章 南陽風雲變三三零章 冥冥中聞聲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四三四章 民兵戰法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七九七章 就是欺負你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一九零章 幕後推手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四四零章 墜馬薦郭嘉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第46章 不負霸王名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五六二章 無畏者無敵五零四章 安邑之戰二九九章 一發動全局第62章 富貴險中求七二七章 星夜求援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二四六章 針鋒相對二七七章 計謀與鏖戰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第49章 破軍有白馬六四五章 不正當關係一一三章 長街混戰八八一章 忽聞故人來五五四章 豪情拓疆土第86章 河東會白波第47章 千軍共一呼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二八三章 新的戰場五九一章 爲戰而生二五四章 狹路相逢八四八章 談判的可能六八八章 意外的大捷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二五零章 實力爲本二一六章 態勢與憂慮二八二章 曹操東進第18章 泰山小霸王六二六章 孫策的挑戰二九零章 龍湊之戰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第33章 籌謀須在先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五零五章 變陣與勝算二九六章 全面戰爭五三五章 找茬與反制五四八章 潛龍在淵二七八章 孰勝孰敗一一零章 大鬧一場第96章 一戰定河東四五四章 天命所歸一八一章 馬踏連營三一八章 局外局內七零三章 利矛與堅盾四一九章 追亡逐北六四八章 無雙陷陣營二七四章 十蕩十決五八五章 馬陵之戰八八八章 先見之明三四零章 疾風蕭蕭鳴六七四章 欲盡全功三七一章 小鎮殺機六八四章 運籌千里外一一二章 血戰的開啓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三零三章 戰不約期八六五章 江上首戰二五七章 戰耶退耶二九四章 催鋒破陣九四零章 煙攻如天助七五七章 全線血戰五二四章 噩耗迭傳三零一章 空圍城計五六九章 徐州暗流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五四九章 將門虎女九一二章 不祥的預感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八八四章 任城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