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易首邀酬

睢陽的流民越來越多,城內外治安也每況愈下,在墮落與生存之間,很多人選擇了生存。

他們爲了一點點食物,爲了不被餓死,很多人串聯在一起,成爲盜賊。

纔開始只是在路上劫取一些財物,後來,他們嚐到了甜頭,甚至敢去攻打一些小的村莊,以及富戶的鄔堡。

這些人從纔開始的只是劫財,並不傷人,到現在的殺人放火、姦淫擄掠,樣樣都做。

他們在貧窮中墮落,在墮落中瘋狂,人性的美德就這樣一點點的被蠶食。

整個睢陽的人們都人心惶惶,初時還有些善良的富戶賙濟流民,現在卻對他們避之如蛇蠍,就連官府爲了社會安定,也開始驅逐流民。

流民被驅逐,爲了生存只能成爲強盜;官府懼怕流民成爲強盜,對於他們的驅逐更是變本加厲,如此一來,就形成惡性循環。

流民衆多,盜賊蜂擁四起,官府給予擊殺盜賊的賞錢卻越來越少,由原來殺一賊獎勵5萬錢,到現在只獎勵1萬錢。

雖然如此,還是有很多豪強率領家奴,專門殺賊領賞。

說是賊人,其實只是一些三餐不繼、手無寸鐵的百姓,他們遭遇擁有精良裝備的豪強家奴之後,要麼變成一顆血淋淋的的頭顱,要麼成爲俘虜。

這些日子,陳旭變得非常沉默,經常一個人在院子裡發呆,有時候還會在睡夢中驚醒,醒來之後,渾身冷汗淋漓。

他心中感到恐懼,不是爲自己恐懼,而是爲了這個民族的未來。

亂世還未來臨,就有如此多的漢人死去,他想到了即將到來的黃巾起義,想到了連綿幾十年的諸侯混戰。

他似乎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屍體,看到了被染紅的大地與河流……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華夏名族的元氣,就會在這樣的內耗中,一點點被磨滅……

“如果沒有這場內耗,就不會有五胡亂華吧?”

獨自一人的時候,陳旭經常這樣問自己。他對歷史不太瞭解,不知道從漢末到統一,中原大地究竟埋葬了多少同胞的屍骨,也不知道五胡亂華的根源,是否從漢末就開始埋下。

他同情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民,也憐憫那些因爲無法生存去當盜賊的人們。但是,陳旭只是一介平民,他沒有更多的能力去幫助其他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陳旭只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陳家村的族人們,能夠在亂世之中有一塊立足之地。

“大郎,這幾****爲何悶悶不樂?”

典韋雖說每日打熬力氣,勤練武藝,卻也看出了陳旭心事重重。

陳旭並不答話,起身拿起他繳獲的那杆長槍,在庭院之中瘋狂的舞動着……

不知何時,橋玄已經來到此地,見陳旭停止舞槍,出聲說道:“你的槍法,暴露了你內心的焦躁。”

抹了一把臉上細密的汗水,陳旭走上前,澀聲問道:“橋公,災荒四起,百姓毫無活路,或爲流民、或爲盜匪,屍骨露於野,死者何其多?我大漢爲何會如此模樣?”

在後世,漢朝一直是強盛的代名詞。

一提到秦漢時代,很多華夏子孫都滿臉驕傲。然而,真實歷史上,百姓的生活居然會艱難成如此模樣。

微微一嘆,橋玄緩緩說道:“現在看到的,只是是滄海一慄,你若見得多了,就會麻木,也不會如此悲天憫人了。”

“永興元年,整個大漢國有三分之一的郡縣遭受水災、蝗災,幾十萬戶傾家蕩產,流亡在外,各地都有易子相食的慘狀。”

“延熹九年,我們所居住的豫州發生大饑荒,因飢餓而死者十有四五;及至靈帝時,更是‘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

“相比而言,你如今所見到的事情,又何值一提?”

“這些事情我都親眼看過,初時我亦如同你這般,想要去改變什麼。然而,一次次的失敗,讓我感到絕望與麻木。”

陳旭聞言,呆立當場。

典韋亦是不語,他亦出生貧寒,見過的事情卻遠比陳旭多,雖然同情這些百姓,但更多的卻是先想到自己該如何生活下去。

橋玄看着陳旭,搖了搖頭,說道:“現在的你,幫不了他們什麼。而且不要忘了,我傳你兵法,是希望你能馳騁沙場,安邦定國。”

“你的心亂了,這樣卻是不行。”

“爲將者,切不能有此婦人之仁。若爲一軍主帥,可以‘仁’,卻不能‘慈’。孰不知‘慈不掌兵’?”

“以後你的敵人,亂民、盜匪、叛亂,都可能會有,對於他們,只有弓箭與長矛,死亡與鮮血,才能成就自己的輝煌。”

“一將功成萬骨枯,爲戰之故,犧牲在所難免。屆時,被犧牲的甚至不是這些素不相識的百姓,而是與你朝夕相伴的將士,此事汝當謹記。”

橋玄覺得陳旭各個方面都很不錯,只是太過單純,有些婦人之仁。

而這些,正是爲將者的大忌。

橋玄岔開話題,陳旭仍不放棄,繼續追問着:“某雖是一介平民,卻也知‘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道理。然,豪強、官吏良田、錢財不計其數,百姓卻流離失所、食不果腹,卻是爲何?”

橋玄昏花的老眼之中,隱晦的射出兩道精芒,卻不答話,只是顫巍巍的向屋中走去。

“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

唱着歌謠,橋玄走到門口,他回頭輕輕地嘆道:“根已爛,葉已枯,大廈將傾矣。爲今之計,不破而不立,欲救民於水火,唯有先大破之。”

橋玄精通《易》,會一些相術,當初他見到曹操時,就看出他不是池中之物,如今見到陳旭,卻感覺他身上似乎有一層迷霧,令人無法琢磨。

不知爲何,橋玄見到陳旭之後,似乎有一種感覺:這個時代,或許會因陳旭而有所改變。所以纔在門口說出了那一番話來。

“不破不立,不破不立。”

陳旭低聲呢喃着,而後扔掉手中的長槍,離開橋府,在集市上漫無目的的走着。

集市上的行人不是很多,流民經過官府的驅逐也變得很少。街道上,偶爾還有一對穿着簡陋鎧甲的郡國兵,懶散地巡邏着。

“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

陳旭走着走着,突然又聽到這個歌謠,其中還夾着一些怒罵,使得他好奇心大作。

他轉過一條街道,來到睢陽城的一條主幹路上,只見八個差役,每兩人押着一個頭帶木枷的犯人在街上游行,唱着民謠之人正是一個年輕犯人。

差役拿着一個皮鞭,抽了那個年輕犯人一下,惡狠狠地罵道:“我呸,行騙到太守大人這來裡來了,真是不知死活,被抓到街上游行,居然還敢妖言惑衆。”

差役抽了一鞭,還不解氣,罵了幾句之後,又踢了犯人幾腳。

旁邊一位年齡稍長的犯人,連忙哀求差役:“官爺,他年齡還小,還請官爺不要跟他計較。”

話畢,這位犯人又呵斥那個年輕人道:“出來遊街就好好表現,胡亂唱什麼歌謠?”

差役往地上吐了一口痰,不屑的說道:“你這個老混蛋,拿自己兒子來騙取賞錢,真不要臉,他在大街上還敢妖言惑縱,就是你這廝沒有教好。”

“夠了!他們要不是實在活不下去,會這樣做嗎?我們也是貧窮人家,你少說兩句。”

旁邊一位年齡稍長的差役,打斷了先前出言差役的話,然後對那個年輕犯人說道:“你千萬莫要再唱歌謠,小心罪加一等。”

年輕犯人自然不敢再犯,連忙應諾,口中更是對老差役感謝不已。

陳旭看着幾個犯人,心中疑惑:“居然有人敢去太守那裡行騙?”

找到幾個圍觀的羣衆,陳旭詳細向他們詢問,才瞭解到事情的經過。

原來,現在由於賊人太多,捉拿賊人給的賞錢雖然變得很少,但活捉一個賊人還是能拿兩萬錢,所以很多走投無路的百姓,就開始打着賞錢的注意。

有些身強力壯的百姓,捉拿到落單的賊人以後,去官府拿到了賞錢,但是更多的人反而命喪賊人之手。所以現在除了那些有衆多家奴的豪強,卻也沒人敢打盜賊的注意。

然而有些人並不死心,再加上實在是走投無路,就被他們就想出‘易首邀酬’這個主意。

所謂‘易首邀酬’,就是把親人跟其他人相互交換,然後把交換之人當作賊人送到官府,這樣就可以去拿賞錢。

對於那些被當做賊人送到官府的百姓而言,反正都快要餓死,即便被扭送官府,由於沒有人去指控他們殺過人,也不會被判處死刑。

待在監獄之中,雖說以後還有可能會被流放,或者派去服徭役,但是那裡有免費的食物可以吃,比現在就餓死強很多,所以他們不但不會揭穿自己假賊人的身份,反而會非常配合。

這種不可思議事情的發生,使得監獄現在人滿爲患,官府的錢糧也已經無以爲繼。

爲此,樑國郡守不得不嚴加防範那些易首邀酬之人,特別是一個人帶賊人前來領賞的,十有八九都是騙子,會被反覆詢問。

奈何,抓賊之人一口咬定抓來的是賊人,被抓之人也都一口咬定自己就是賊人,官府雖說明明知道其中的貓膩,卻也毫無辦法。

後來,官府爲此還專門頒佈了舉報獎賞的制度,效果卻是收效甚微。

眼前被帶枷遊行的四人,只能說比較倒黴。他們領取賞錢之時,爲了避免穿幫,並不是一起過去的。

四人分成兩隊,領到賞錢之後,由於領賞之人湊在一起被別人發現,這才被抓住扭送官府,就有了眼前一幕。

也許對他們而言,待在監獄之中,遠比在外面餓死要好。

知道事情的緣由之後,陳旭感到深深的悲哀。

看到夕陽西下,黃昏的日光不再明亮,他知道強盛一時的大漢,真的已經走到了盡頭。

第250章 搶功第109章 報仇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360章 鬥將第513章 隱情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223章 安頓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223章 安頓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296章 生死戰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65章 譁變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57章 驚變第355章 鍾繇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338章 弒帝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360章 鬥將第911章 勸諸葛第982章 子殺父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54章 約戰第513章 隱情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223章 安頓第68章 欲投黃巾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948章 蘆葦蕩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1008章 去世第452章 楊定之謀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539章 戰!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1001章 怒火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620章 追與逃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317章 謀關中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446章 考覈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492章 野炊第387章 圍殺第399章 密信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899章 解惑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269章 止戈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260章 分歧第456章 中伏第221章 試探第75章 輕視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101章 詭異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214章 苦衷第872章 野炊第451章 馬玩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560章 反心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111章 民心第100章 議事第638章 諸葛至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804章 爭鋒
第250章 搶功第109章 報仇第199章 諸侯討董第360章 鬥將第513章 隱情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223章 安頓第577章 楊氏滅族第223章 安頓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296章 生死戰第901章 張任之怒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330章 按律當斬第65章 譁變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57章 驚變第355章 鍾繇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338章 弒帝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360章 鬥將第911章 勸諸葛第982章 子殺父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706章 梓潼城破第54章 約戰第513章 隱情第707章 洪水滾滾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223章 安頓第68章 欲投黃巾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948章 蘆葦蕩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1008章 去世第452章 楊定之謀第450章 楊秋投降第165章 天降奇兵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539章 戰!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1001章 怒火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620章 追與逃第661章 血色蒲阪第317章 謀關中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446章 考覈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492章 野炊第387章 圍殺第399章 密信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899章 解惑第138章 當王天下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269章 止戈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260章 分歧第456章 中伏第221章 試探第75章 輕視第652章 扒光衣服第101章 詭異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214章 苦衷第872章 野炊第451章 馬玩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560章 反心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111章 民心第100章 議事第638章 諸葛至第883章 四方雲動第804章 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