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周瑜中箭

雲陽城內,周瑜坐在縣衙之內,臉上那抹愁容無論如何也無法消散。

此時的周瑜,哪怕麾下有三萬之衆,也感覺無比孤單。

“我本以爲,憑藉兄長在江東的威望,只要能將兄長死因告知其餘將領,一定能夠得到衆人相助。”

“不曾想,就連子義都保持沒有應和我。”

東吳將領很多都是孫策舊部,按理來講他們若是知道孫策死因,都會支持周瑜,然後輔佐孫紹繼承東吳基業纔對。

可是,諸將的反應卻是出乎了周瑜意料之外。

不談其他,太史慈和孫策之間的關係無需贅言,可是後來周瑜向太史慈寫信,將事情前因後果告訴了太史慈。

然而,書信卻好似泥牛入大海,根本沒有絲毫音訊。

就在周瑜快要放棄的時候,太史慈卻回了一封書信給周瑜,看完裡面內容以後,周瑜久久不語。

太史慈的回信,無外乎三點。

其一,周瑜並沒有證據可以證明,乃是孫權派人下毒毒死孫策。

若僅僅聽聞陳旭一家之言,難免有失偏頗,更可能中了陳旭的離間計,而將東吳攪得天翻地覆。

其二,吳王繼承東吳基業以來,雖然沒有開疆拓域,卻也將境內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江東士族紛紛歸心。

若是現在將此事公佈於天下,然後起兵攻打孫權,輔佐孫紹繼位,不但不會成功,還會害了孫紹性命。

其三,周瑜若是反叛,則諸侯聯軍必定分崩離析,討伐陳旭的戰役也會失敗,東吳縱然能夠苟延殘喘一時,終究也會亡國。

太史慈在最後質問,就算吳侯乃是孫權所害,周瑜又是否願意看到東吳亡國,孫氏滿門滅絕?

可以說,太史慈的話字字誅心,也讓周瑜心中大受震動。

當然,這並不能說太史慈比周瑜想得遠,周瑜也不過是當局者迷,被孫策之死刺激倒罷了。

而且周瑜也知道,縱然他不反叛,孫權早晚也容不下他。

“主公,你爲何滿臉愁容。”

就在此時,一個親信來到周瑜身旁,輕聲詢問。

周瑜嘆了一口氣,道:“你說一下,如果兄長在天有靈,是否願意看到我舉兵叛亂?”

親信猶豫了一下,才說道:“屬下不敢說。”

周瑜道:“你儘管說心裡話,我不會怪你。”

親信鼓足了勇氣,道:“吳侯英武蓋世,氣量過人,又一心想要壯大孫氏基業。”

“縱然吳侯知道自己乃是被吳王毒殺,可是看到東吳現在情形以後,恐怕也不會讓主公舉兵叛亂,爲他報仇雪恨。”

“吳侯所在意的只是孫氏是否昌盛,僅此而已。”

周瑜呆立當場,久久不語,親信惶恐不安,說道:“屬下只是信口胡謅,主公莫要放在心上。”

周瑜苦笑兩聲,擺了擺手說道:“你退下去吧。”

親信離去以後,周瑜癱軟在屋內,眼神有些呆滯,眼眶之中也蓄滿了淚水。

的確如同親信所言,依照孫策的性格,縱然知道自己乃是被孫權毒殺,恐怕還會把江東基業託付給孫權,更不願意看到周瑜起兵叛亂。

周瑜雅量高致,胸懷寬廣,孫策與其性情相投,又豈是小肚雞腸之人?

當然,這並不代表孫策偉大,只能說孫策看得清局勢,知道除了孫權之外,沒有人能帶領孫氏強大起來。

他的兒子孫紹雖然有些勇力,終究不是王霸之才,哪怕有周瑜相助,恐怕也難以統御江東。

而且現在的東吳,根本不能發生內亂,否則只會給陳旭以可趁之機。

周瑜心中痛苦,雙手抓住了自己的頭髮,髮髻散亂下來如同瘋魔,絲毫沒有往日儒雅、鎮定的樣子。

“兄長,並非我不知道這些,只不過我爲你不值,心中更是咽不下去這口氣。”

“若是外人謀害於你,縱然我會悲痛,也不會如此憤怒,可孫權卻是你的親兄弟,是親兄弟啊。”

“兄長你對於孫權,可謂是如兄如父,關照無微不至,更是將他當做江東接班人培養,可他是怎麼對待你的?”

“如此心狠手辣,狼心狗肺之輩,我周瑜又豈能屈居其下!”

周瑜涕淚縱橫,面容枯槁,卻也感到了一陣深深的無力。

周瑜本來想要聯絡孫策舊部,而後發動政變輔佐孫紹繼位,這樣就能盡最大力量保留東吳元氣。

只不過,孫權拉攏人心的手段非凡,以至於周瑜發給孫策舊部的書信,幾乎都是沒有絲毫回信。

現在的周瑜進兩難,若是公然舉旗造反,憑藉他手中的這點兵力,根本不可能成功,最多也只是將孫權名聲搞臭,讓江東動盪不安。

那個時候,不僅周瑜留在東吳的家眷會被處死,就連孫紹也難以活命。

可若是不造反,不僅沒有辦法爲孫策報仇,就連周瑜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很難得以保全。

待周瑜死去以後,他的家眷以及孫紹也很難活命,周瑜可不相信孫權會有如此大度,將他們都留下來。

可惜周瑜萬般算計,終究還是算錯了人心。

仰躺在地上,周瑜雙目顯得有些無神,喃喃自語道:“兄長舊部都沉默不語,我究竟該怎麼辦?”

“主公,主公,諸葛先生有將令傳來!”

就在此時,一個親信跑了進來,手中拿着一封書信。

周瑜急忙擦乾眼淚,整理了一下衣裝,道:“速速將書信拿來。”

親信看到周瑜的樣子,心中有些震驚,卻也沒有說什麼話,就把書信交給了周瑜。

周瑜撕開信封,看完裡面的內容以後,眼睛不由亮了起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周瑜反覆將書信看了兩遍,忍不住大聲笑了起來,心思也變得十分活絡。

“袁譚撤兵返回冀州,現在聯軍兵力已經失去了優勢,孔明讓我領兵攻打涼州,擾亂陳文昭後方,令其不能聚集全部力量與聯軍交戰。”

“這封書信,簡直就是我的救命稻草。”

周瑜方纔一直糾結該怎麼做,有心要造反輔佐孫紹繼位,可是沒有了孫策舊部相助,絕對沒有成功的道理。

而且他麾下士卒家眷都在東吳,周瑜毫不懷疑,若是自己舉旗造反,哪怕他們跟隨自己很多年,仍舊有很多士卒會譁變。

可是不造反,也不能回去裝作什麼都沒發生過,繼續爲爲孫權效力。

故此,周瑜根本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然而諸葛亮的這封書信,卻給周瑜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我若奉諸葛軍令,率領大軍拿下涼州,就可以有了一個立足之地。”

“涼州距離東吳太遠,日後縱然孫權下達命令,我也能夠不聽不聞,只要我盤踞涼州一日,孫權就不敢加害阿紹以及我的家眷。”

“如此一來,既能牽制陳文昭,使得關中不能一家獨大,又能有了一個出路,豈非兩全其美?”

周瑜麾下雖然只有三萬兵馬,可是涼州兵力幾乎被抽調一空,又無上將、謀士駐守,憑藉周瑜的才能,若是謹慎謀劃,未嘗不能拿下涼州。

揹負雙手,在屋內來回走動幾圈,周瑜終於下定了決心,準備領兵繞道攻打涼州。

“想要拿下涼州,最大的障礙,莫過於要悄無聲息抵達涼州,若是讓陳文昭提前有所防備,派兵攔截,亦或是讓涼州守將提前有了防備,再想拿下涼州,恐非易事。”

剛剛想到這裡,周瑜當即嗤笑道:“其實也是我多慮了,雲陽距離長安頗遠,只需往北行軍五日,即可抵達涼州的北地郡。”

“只要拿下一個郡城,就可以此爲根基,在陳文昭與聯軍僵持的時候,攻略整個涼州。”

周瑜本來就在左馮翊境內剿匪,左馮翊西北方向就是涼州的北地郡,而云陽又位於左馮翊西北方向,故此周瑜距離涼州很近。

最後,周瑜下達命令:“諸葛統帥有令,讓我等北上攻打涼州,將陳文昭後方擾亂,全軍準備,明日北進!”

春天緩緩過去,天氣也變得越來越熱,周瑜率領大軍疾行,縱然騎在戰馬上,臉上也露出了細密的汗珠。

一個吳將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珠,對着周瑜說道:“大都督,前面就是涼州、司隸、幷州的交界處。”

“這裡有一條山道,山道九曲婉轉,只要過去以後,就可以抵達北地郡。”

周瑜知道這道峽谷十分險峻,當即說道:“雖然我等行軍十分迅速,關中軍根本不可能反應過來,提前在這裡設下伏兵。”

“只不過兵事兇險,還是小心警惕爲好,你先率領斥候進入峽谷偵查,看看有無埋伏。”

吳將領命而去,過了許久才返身回來,說道:“大都督,峽谷之內並無伏兵,我們還是趕快進入峽谷吧。”

周瑜聞言大喜,當即率領大軍進入峽谷。

進入峽谷以後,周瑜看着裡面險峻的地形,忍不住嘆道:“還好這裡沒有伏兵,否則只需要三千兵馬,就能阻我三萬大軍。”

然而周瑜話音剛落,當即有梆子聲響起,密密麻麻的箭矢從峽谷之上射了下來。

前去探路的那員吳將,急忙朝着周瑜本來,大聲吼道:“保護大都督!”

然而,周瑜卻是臉色大變,喝令親兵道:“殺掉此人!”

“啾!”

可是那員吳將動作太快了,一道箭矢迎面射來,周瑜躲閃不及,正中肩膀,掉落下馬。

射中周瑜以後,那員吳將當即大聲吼道:“大都督被賊軍射死,我等快逃啊!”

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64章 野心第357章 蛻變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32章 賊兵來犯第733章 破寨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285章 無名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740章 戰畢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484章 畸形繁榮第960章 登岸第53章 王延中箭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686章 遭遇戰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769章 詭異第35章 燒糧第31章 練兵第603章 孫尚香第582章 挑選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766章 陰招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266章 勸降第892章 陷陣營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175章 推測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345章 面聖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769章 吳懿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603章 孫尚香第170章 比武第226章 百態第747章 快來了第984章 楊樹下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955章 鬥陣(上)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210章 獻城第650章 九錫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762章 迷路第135章 趙家村第496章 家宴第69章 程昱第976章 曲有誤第224章 襲城第319章 邀戰第29章 薦文昭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637章 衝突第33章 離間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405章 軒轅關第317章 謀關中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516章 再審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266章 勸降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713章 鄧芝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795章 益州定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206章 擒張遼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491章 心憂第5章 臥虎嶺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687章 進退維谷
第635章 圖謀諸葛第64章 野心第357章 蛻變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32章 賊兵來犯第733章 破寨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285章 無名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740章 戰畢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484章 畸形繁榮第960章 登岸第53章 王延中箭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686章 遭遇戰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668章 各有算計第256章 無家可歸第586章 上天示警第684章 拋磚引玉第769章 詭異第35章 燒糧第31章 練兵第603章 孫尚香第582章 挑選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675章 欲殺嚴顏第783章 十日之約第959章 僵持一年第766章 陰招第392章 劉備告密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266章 勸降第892章 陷陣營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369章 糧草被劫第175章 推測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345章 面聖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769章 吳懿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603章 孫尚香第170章 比武第226章 百態第747章 快來了第984章 楊樹下第735章 雁門郡內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955章 鬥陣(上)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210章 獻城第650章 九錫第711章 蒲阪風波第762章 迷路第135章 趙家村第496章 家宴第69章 程昱第976章 曲有誤第224章 襲城第319章 邀戰第29章 薦文昭第895章 大破曹軍第750章 鐵壁將軍第637章 衝突第33章 離間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405章 軒轅關第317章 謀關中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516章 再審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533章 欲滅袁紹第266章 勸降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713章 鄧芝第772章 挾持吳懿第506章 太學改革第795章 益州定第719章 風起隴西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206章 擒張遼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491章 心憂第5章 臥虎嶺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177章 人間煉獄第702章 一意孤行第687章 進退維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