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新豐見聞

次日一大早,文昭就辭別了鴻門亭亭長,帶着典韋等人往新豐縣城的方向趕去。

衆人行駛在官道之上,看着道路兩旁莊稼上面,掛着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實,都感覺心中十分滿足。

偶爾還能看見牧童,騎在耕牛上面,帶着耕牛在田邊吃草。也有不少百姓,在趁着草木枯黃之際,收集乾草,好爲家中的牲畜準備過冬食物。

衆人行駛了一陣,忽然看到一片荒蕪的田地,裡面雜草叢生。

典韋見狀,不由臉色難看的說道:“主公,此地水草豐茂,分明乃是一大片良田,爲何卻荒蕪在這裡”

他雖然只是一員武將,卻也知道糧食的重要性。現在耕地都非常寶貴,特別像那些良田,更是如此。

卻沒想到,今日居然看到了一大片長滿荒草的田地,這不由使得典韋心中不喜。

文昭沒有妄下斷言,反而細細打量着這一片荒地,卻發現裡面有不少人在放豬。

這個時代的豬,基本都是依靠放養。

由於豬經常糟蹋田地,故此文昭效仿古人,頒佈了禁止放豕的法令。

文昭將典滿召來,對他說道:“你領着八十人,將戰馬帶到荒野之間,好好放養,只留下二十個侍衛待在我身旁就行。”

典滿尚未說話,典韋當即憂慮的說道:“只有二十人,會不會太少了”

他身爲文昭的親兵統領,自然要時刻爲陳旭的安全着想。本來這次,陳旭帶領一百人出巡,典韋都感覺有些不太保險。

陳旭身爲一方霸主,他的安危關乎着整個關中的利益,典韋不能不謹慎再三啊。

現在,陳旭居然只要二十人跟隨在他身旁,故此典韋才說出這樣的話來。

陳旭卻是擺了擺手,說道:“此地乃是吾之治下,更何況兄長與我都非易與之輩。只要小心應對,又何懼刺客”

“我們隨身攜帶號角,若是遇刺,當即吹號,阿滿定會迅速領兵到來,故此兄長無需擔憂。”

典韋知道文昭的性格,聽他如此說話,遂不再言其他,只是挑選了二十個精銳之士,與文昭寸步不離。

文昭帶着一行人,來到那處荒蕪的田地之間,向放牧家豬的人問道:“這些都乃膏腴之地,爲何卻荒蕪在這裡”

放豬之人看到文昭等人裝扮,心中的有些膽怯,可是也不敢不答話。

那人只得小心翼翼地說道:“明廷有令,連續耕種三年的田地,必須要休耕一年,種上雜草用以放牧。”

“哦”

眉頭一挑,文昭心中微動,暗暗想到:“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麼化肥,若是田地一直種莊稼,就會導致田地肥力不濟,而使得糧食嚴重減產。”

“張既讓百姓們三年一休耕,倒也是在情理之中。”

想通這些,文昭對於張既的感官更好,心中越加渴望能夠見到此人。

而後,他忽然再次問道:“官府不是頒佈了禁止放豕的法令麼,你們又怎敢在這裡放豕”

那人心中一慌,急忙說道:“這都是明廷的要求,明廷說過,禁止放豕只是爲了防備它們會糟蹋莊稼,可是圈一片地放養,卻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而且豕的價格非常高,我們如果在休耕的田地上養豕,不僅可以因此帶來一大筆收入。它們排下的糞便,也能夠使田地變得更加肥沃。”

“待到來年春耕之時,將糧食種在地裡,收穫也會變得更多。”

陳旭聞言不由感到目瞪口呆,在心中暗暗想到:“這難道就是三國版的生態循環,食物鏈運用”

文昭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曾經學過關於這方面的內容。

在池塘邊種上桑樹養蠶,蠶吃剩的桑葉和排出的糞便可以餵魚,魚塘裡面的淤泥又能夠施用在桑樹根部,使桑樹長得更加繁茂。

張既在休耕土地上養豬,也是相同的道理。

田地休耕本來就不會出產莊稼,反而會長出來許多雜草。

若是讓豬在休耕的荒地上吃草,不僅能夠養豬,他們排出來的糞便,還可以讓田地變得更加肥沃。

如此一來,休耕的田地也有了價值,又可以爲豬找到一個放養的位置,可謂是一舉兩得。

在心中感嘆了一陣,文昭忽然看到這片荒地之中,只有豬,卻沒有牛羊。

他當即忍不住問道:“既然如此,爲何不在這裡放養耕牛、羊呢”

那人見文昭雖然一臉威嚴之色,說話卻十分客氣,當即也並不是那麼害怕了。

他擡起頭來偷偷打量了文昭幾眼,這才答道:“耕牛對於草料比較挑剔,那些從糞便上面長出來的草,它們都不會吃。”

“羊卻非常好放養,只要管得嚴格,它們就不會糟蹋莊稼。故此,還是將這些有限的荒地,用來放豕較好。”

陳旭聞言,這才恍然大悟。

謝過了牧童之後,文昭當即領着典韋往縣城之內趕去,路上他對典韋說道:“兄長現在可知曉,張德容的用意了”

典韋本來亦是出身貧寒,也聽聞過休耕的事情,只不過一般百姓家中田地太少,根本沒有人捨得將田地荒蕪。

現在聽說裡面有這麼多彎彎繞繞,他這纔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聽見文昭的話以後,典韋當即說道:“非常人自然有非常之舉,看來張德容能夠連續四年,政績被評爲三輔第一,也有他的道理啊。”

陳旭微微頷首,當即搜腸刮肚,想要翻出有關張既的記憶。思來想去,他纔有了那麼一絲印象。

“前世玩三國志遊戲的時候,貌似的確有張既這個人,而且內政、統帥都挺高的。只不過我一直喜歡用關羽這樣的神將,故此對於張既此人,並沒有放在心上。”

想到這裡,文昭忍不住有些懊惱。

早知道有今日的話,他當初一定會多多查詢關於張既的事蹟。

甩了甩腦袋,文昭不再去想其他,只是加快了戰馬的速度,往城中趕去。

他們剛剛進入新豐縣城,就看到一大羣百姓往前面涌動,文昭不由心中大奇,下馬拉住一人說道:“你們這是去幹嘛”

那人看到文昭的裝扮,當即心中一凜,只得老實答道:“明廷又在審案了,我們這是去圍觀呢。”

第647章 裸衣罵公卿第507章 求助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836章 天佑巴郡第229章 交易第626章 建言第691章 火燒張任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85章 張角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111章 民心第230章 郭嘉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957章 鬥陣(下)第395章 困境第957章 鬥陣(下)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744章 糾結第755章 虎豹騎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1004章 病危第505章 求情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329章 虐呂布第81章 董卓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153章 再添豪傑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247章 反攻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948章 蘆葦蕩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68章 欲投黃巾第755章 虎豹騎第485章 家事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461章 議事第83章 流言四起第678章 斥徐晃第759章 先登營第655章 鬧事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759章 昏迷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98章 黃巾不死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170章 比武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331章 賭約第261章 相爭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965章 一封信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222章 吹捧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728章 算計高覽第365章 攻城第274章 安心第528章 安置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267章 捷報第370章 詐城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479章 回蒲阪第249章 匯合第76章 文昭論戰第29章 薦文昭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190章 回寨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262章 中計第48章 東阿危急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570章 離別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769章 吳懿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156章 伏兵第34章 劫營第71章 勸說第27章 亂起第63章 不負將軍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561章 欲試文昭
第647章 裸衣罵公卿第507章 求助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836章 天佑巴郡第229章 交易第626章 建言第691章 火燒張任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85章 張角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859章 班師回朝第111章 民心第230章 郭嘉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957章 鬥陣(下)第395章 困境第957章 鬥陣(下)第936章 水淹虎牢關第744章 糾結第755章 虎豹騎第653章 血濺大殿第1004章 病危第505章 求情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329章 虐呂布第81章 董卓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153章 再添豪傑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407章 兩軍對陣第501章 爲父觸法第247章 反攻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948章 蘆葦蕩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68章 欲投黃巾第755章 虎豹騎第485章 家事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354章 欲起刀兵第171章 子龍鋒芒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461章 議事第83章 流言四起第678章 斥徐晃第759章 先登營第655章 鬧事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759章 昏迷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217章 大才來投第98章 黃巾不死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170章 比武第643章 縱論天下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331章 賭約第261章 相爭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965章 一封信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209章 兵臨壺關第222章 吹捧第834章 援兵天降第728章 算計高覽第365章 攻城第274章 安心第528章 安置第993章 痛失一臂第267章 捷報第370章 詐城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479章 回蒲阪第249章 匯合第76章 文昭論戰第29章 薦文昭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190章 回寨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262章 中計第48章 東阿危急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570章 離別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964章 戰局驟變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769章 吳懿第917章 出使江東第156章 伏兵第34章 劫營第71章 勸說第27章 亂起第63章 不負將軍第905章 羣星隕落第561章 欲試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