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望風而降

臨邛城內,伏屍數萬,流血漂櫓。

那些僥倖逃得性命的百姓,此時臉上仍舊帶着驚慌之色,拼命往南方趕去。

這些人身後,仍舊有一彪關中軍,不緊不緩的吊着,宛若貓捉老鼠一般。

事實上,這些關中士卒的使命,並不是屠戮逃逸的百姓,而是將他們驅趕向南方諸縣。

一個壯漢臉上氣喘吁吁,哪怕是在冬季身上仍舊冒着白氣,在奔逃途中仍舊時不時回首,想要看看關中軍是否追了上來。

“終於把他們甩遠了。”

旁邊那個身材略微瘦小之人,抹了一把臉上的細密汗珠,長長舒了一口氣。

緩過氣以後,身材瘦小之人才滿臉悲痛的說道:“兄長,世間有傳聞,關中軍對於百姓秋毫不犯。”

“就連那些拼命抵擋關中軍的益州士卒,只要投降以後,都不會被屠戮。”

“可是攻破臨邛以後,關中軍爲何會下令屠城?”

壯漢眼中露出了仇視的光芒,不耐煩的說道:“我怎麼知道?”

壯漢雖然逃了出來,可是他的家眷全都留在城中,可能現在都已經被屠戮殆盡了。

家破人亡之仇,壯漢又怎會不恨?

然而,身材瘦小的男子卻是孤身一人,至今尚且沒有娶親,家中更無子嗣留存。

今日能夠逃出生天,他已經感覺非常僥倖了,哪裡還敢去想其他?

猶豫了一陣,身材瘦小的漢子終究還是說道:“我好像聽聞,大將軍在攻城之前都已經下達過最後通牒。”

“假如半個時辰之內不開城納降,城破之日雞犬不留。只不過當初,所有人都以爲這是玩笑之語罷了。”

說到這裡,身材瘦小的漢子,臉上仍舊帶着驚懼之色。

他有些不忿的說道:“兄長,你說那守城將領,明知無法抵擋關中大軍,爲何還要拖累滿城百姓受死?”

壯漢聞言一窒,喝道:“人是關中軍殺的,你怎麼指責臨邛守城將領呢?”

身材瘦小的男子振振有詞道:“假如一開始臨邛守將就獻城投降,又豈會爲滿城百姓遭致禍端?”

“更何況,後來若不是兩員守將打開城門,關中軍也不會進入城中四處屠殺吧。”

男子的話有些顛三倒四,前面說的倒還是有些道理,可是後面一句話就有些強詞奪理了。

殊不知,就算臨邛守將不打開城門,要不了多久,關中軍也會將城池強行攻破。

兩人都是普通百姓,邏輯能力自然不是太過縝密,身材瘦小的男子能夠說出這麼一番話,倒也難能可貴了。

至於其中的紕漏之處,又何必在意呢?

壯漢聞言默然不語,只是對於關中軍的恨意減少了一些,對臨邛守將更是恨之入骨。

“爲什麼,明知抵擋不住還要拖着滿城受死?爲什麼不頑抗到底,後來反而要引狼入室?”

壯漢卻是忘了,在此之前他也滿心歡喜,主動跑到城牆上面幫忙守城,妄圖撈些名聲。

他也忘了,在此之前所有人都不認爲,關中軍果真會行那屠城之舉。

很多人都喜歡把過錯歸咎在別人身上,並且面對遠比自己強大的敵人,會下意識進行躲避。

百姓們總是盲從的人,他們沒有堅定的思想,自己的意志很容易動搖。

寒風捲起了一片落葉,在壯漢身旁打了個轉,緩緩落在地上。

……

臨邛乃是蜀郡最南邊的城池,從臨邛過了蜀郡就會進入漢嘉境內。

漢嘉依山傍水,乃是蜀郡屬國東北方向的一座重城,更是蜀郡屬國昔日治所。

只不過,劉璋將益州文武都帶往犛牛以後,經過漢嘉之時,漢嘉城內許多官吏也都跟着離開。

饒是如此,作爲一郡首府的漢嘉,仍被劉璋留下了五千兵馬。

在劉璋看來,憑藉漢嘉高大的城牆,以及城內五千兵馬,只要死守城池拒不出戰,至少能抵擋延關中軍半個月時間。

不僅如此,益州名士王累更是主動請纓,留在了漢嘉準備抵擋關中大軍。

自從王累接收漢嘉防務以後,就緊鑼密鼓開始準備着,許許多多的守城器械,擺滿了城牆。

王累還徵召了許多青壯,向他們分發武器,而後派遣將領對他們進行訓練。

是以,漢嘉城中這段時間,幾乎每日都是喊殺之聲震天。

王累將官府倉庫打開,把所有財物分發下來,漢嘉守軍更是士氣大振,磨拳搽掌嚴陣以待。

然而這種高昂的士氣,卻在這幾日轟然崩塌。

原因是有不少死裡逃生的百姓,進入漢嘉以後,就開始宣揚關中軍屠城的暴行。

屠城之舉固然會讓人唾罵,可是帶來更多的卻是恐慌。

漢嘉守軍之中,不管是那些原本的益州軍,還是被王累新徵召的青壯,以前他們對於關中軍都沒有絲毫畏懼。

不是關中軍不夠強大,而是因爲關中軍太守規矩。

正是因爲關中軍入蜀以來,對於百姓秋毫不犯,對於俘虜亦是極其優待,纔會掩蓋他們兇猛的野性。

在百姓們看來,關中軍的威懾力,甚至不如那些兇殘卻戰鬥力低下的盜匪。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用這句話形容益州軍民對於關中軍的看法,卻也是恰到好處。

有對比才有強烈的衝擊,關中軍屠城的舉動,卻讓所有人都瞠目結舌。

更爲重要的卻是,臨邛守將在已經主動開城納降的情況下,關中軍仍舊毫不猶豫的屠城了。

屠城的原因僅僅是因爲,攻城之前陳旭說的一句話:半個時辰之內不開城納降,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陳旭用自己的屠刀,告訴益州各個城池的守軍以及百姓:不要將我的話當做兒戲。

雞犬不留,陳旭真的做到了。

除了那些故意被放走的百姓,整個臨邛都成爲了一座死城,就連百姓家中的牲畜,也都被宰殺殆盡,成爲了關中軍的口糧。

漢嘉城內,蒙上了一層恐慌的陰影。

關中軍尚且沒有兵臨城下,就有許多百姓逃出城去,那些被王累徵召而來,本來還磨刀霍霍的精壯,亦是逃者十有五六。

若非王累反應及時,令人將城門死死關閉,恐怕就連益州軍也會有很多人逃跑吧。

饒是如此,城門旁邊仍舊聚集了許多百姓,哭喊着想要逃出城去。

生命沒有了保障,在滿城皆亡的威脅下,沒有人不會不感到恐懼。

“開城門,開城門,放我們出去!”

百姓們聚集在城門口,不停往前擁擠着,卻被益州軍死死擋住了。

可是依照這種架勢,要不了多久就會引發大混亂,真要那樣的話,漢嘉也就會不戰自潰了。

“城中局勢已經快要失控,將軍快想想對策吧。”

全副武裝的副將,大步來到王累身旁,滿臉焦急的大聲吼道。

可是王累,卻仍舊是那副不急不緩的模樣,揹着雙手凝望遠方,眼中莫名的意味,副將卻是無論如何也捉摸不透。

“開城門,放他們出去吧。”

沉默了許久,王累卻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道出了這麼一句,令王累始料未及的話。

副將驚駭欲絕,失聲叫道:“若是下令打開城門,百姓、士卒絕大多數都會逃跑,我們如何能夠守住漢嘉。”

“將軍莫要忘了,你的家眷還在犛牛呢。”

寒風吹起了王累下巴上的鬍鬚,王累渾身上下都散發出一種出塵的意味。

他眺望天際,說道:“我家人的性命是命,這城中百姓與士卒的性命,難道就不是命麼?”

關中軍紀律嚴明的時候,王累還能夠與城池共存亡。

然而,若是其中夾雜了滿城百姓的性命,王累卻沒有膽氣抵抗陳旭。

不僅是因爲王累悲天憫人,因爲而是他更愛惜羽毛,不肯揹負罵名。

屠城之人固然可恨,然而拖累滿城百姓被屠之人,必然也會被衆人唾罵。

副將臉色一窒,卻是有些無言以對。

城門打開以後,果然不出副將所料那般,逃跑者十之六七,那些新徵召的青壯,留在城中的更是沒有多少。

就連劉璋留下來的五千益州兵,也有不少逃走了。

好在這麼多年以來,劉璋對待百姓非常不錯,在巴蜀之地也深得民心,最後城中仍舊留下了一萬餘人。

這些人中,益州軍佔據一小半。

剩餘的,要麼是孤身一人了無牽掛的百姓,要麼是不願離開家鄉,並且心存僥倖的人。

兩日以後,關中大軍兵臨城下,陳旭冷漠的聲音再次傳來:“半柱香內若不投降,城破之日雞犬不留。”

能夠留在城中的士卒以及百姓,對於眼下局勢多少有些猜測,可事到如今,衆人也難免有些緊張。

不少人更是面露驚恐之色,甚至有些後悔當初沒有逃出城去。

無論什麼時候,都有忠誠不畏死之人。

也有一些人,卻是死死握住了手中武器,想要與漢嘉共存亡。

王累站在城牆上,望着幾乎將要遮蔽天際的烏雲,臉色仍舊十分平靜。

時間一點點過去,眼看半個時辰約定已經快要來臨,城中衆人變得越發緊張了起來。

漢嘉城下,關中軍已經排好了陣勢,各種攻城器械亦是準備就緒。

“開城納降吧。”

就在此時,王累忽然疲憊的說了一句話。

“將軍!”

副將聞言覺得非常不可置信,他絕不相信自家主帥會貪生怕死。

王累擺了擺手,道:“漢嘉根本守不住了,何苦讓城中衆人隨我殉城,投降吧!”

“嘎吱,嘎吱!”

城門打開,王累讓士卒們扔掉武器,率衆迎接關中軍進入城中。

陳旭早就聽說過王累名聲,也不敢怠慢他,就這樣,關中軍兵不血刃奪取了漢嘉。

然而就在當天晚上,王累卻自刎於自己臥室之中,關中文武聽聞此事,全都唏噓不已。

屠掉臨邛,攻破漢嘉,關中軍威勢越發濃重。

陳旭讓人將王累厚葬,次日便率領大軍直撲徙縣,連續奔襲數日,終於抵達徙縣城下。

面對陳旭的最後通牒,徙縣縣令卻是不理不睬,準備頑抗到底。

其餘將校紛紛勸說:“就連王從事都因爲不願拖累百姓,而開城投降關中兵,縣尊又何必以卵擊石?”

縣令聞言大怒,喝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爲徙縣縣令,敵軍壓境之時,又豈能不戰而降?”

將校心有不甘,又懼怕城破之日雞犬不留,再三勸諫。

縣令終於被勸得不厭其煩,下令道:“再有敢言降者,立斬不饒!”

眼看半個時辰終於快要過去,徙縣衆將校心中越發焦急,幾人暗暗對視幾眼,就已經下定了決心。

一個將校來到縣令身旁,指着城外說道:“縣尊,你看那是什麼?”

縣令不疑有他,舉目往外面看去,卻忽然感覺眼前寒光一閃,脖子一痛便已經失去了知覺。

那員將校砍掉縣令腦袋,將其高高舉起大聲喝道:“大將軍攜天子詔書進入蜀中,此人卻不知天命,執意抵擋天兵。”

“縣令已經被吾殺了,諸位何不隨我一同開城納降?”

將校的突然舉動,使得城中士卒全都駭然失色,不少人聽見這番言語,不由微微心動。

可是縣令盤踞徙縣這麼多年,終究還是有不少親信,怒吼一聲就殺向了那員將校。

那員將校卻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許多不願殉城的將校,都指揮着自己親信,將縣令親兵剿殺。

一場規模不大的內亂之後,徙縣城門緩緩打開,這座縣城再次易主。

徙縣既破,陳旭並沒有在這座縣城休整太長時間,就率領衆人繼續往南進攻。

嚴道守將,早已聽聞前面幾座城池發生的事情,聽說關中軍殺氣騰騰而來,居然棄城而逃。

沒有了主將的嚴道守軍,根本沒有膽敢與關中軍作對,直接獻城投降。

就這樣,十日不到關中軍就連破三城,其中還包含了行軍所耽誤的時間,簡直算得上是勢如劈竹。

陳旭屠城之事,雖然被不少人詬病,可是屠城的威懾力,此時卻也展露無遺。

城牆之上,一道身穿白袍的身影迎風而立。

他遙望着南方,喃喃自語:“只要攻下犛牛,生擒劉璋,益州定矣。”

(看到有起點書友到創世書評區問羣號,感覺很開心,羣:433089387,其實上架感言跟簡介上面都有呢。還有,起點那邊書友加羣的時候,羣暱稱改成起點吧,這樣我會比較熟悉一點。符合領取大神之光條件的書友,也可以去領一個玩玩,看起來比較好看,今天這一章就提前發吧。)

第353章 烏龍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269章 止戈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960章 登岸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776章 解惑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580章 抉擇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38章 虛張聲勢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83章 流言四起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263章 心憂第81章 董卓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899章 解惑第26章 易首邀酬第351章 衣帶詔?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395章 困境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727章 始末第723章 小霸王第302章 戲志才第230章 郭嘉第899章 解惑第342章 斬郭汜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733章 破寨第802章 狼煙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412章 獻策第211章 歸心第853章 陳駿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156章 伏兵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591章 張郃第756章 碾壓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650章 九錫第49章 援兵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30章 缺糧第265章 驚變第689章 中伏第365章 攻城第280章 司馬懿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192章 比試第869章 連橫東吳第193章 心思第965章 一封信第627章 葫蘆谷第219章 白波軍第192章 比試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269章 止戈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479章 回蒲阪第16章 挾持第272章 少年第663章 遊行法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205章 罷兵第16章 挾持第55章 假借天命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821章 諸葛亮第222章 吹捧第261章 相爭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194章 陷陣營
第353章 烏龍第765章 兩敗馬超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269章 止戈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960章 登岸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776章 解惑第198章 諸侯會盟第714章 合縱伐陳第580章 抉擇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38章 虛張聲勢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200章 謀奪幷州第83章 流言四起第784章 尋找法正第263章 心憂第81章 董卓第834章 危如累卵第899章 解惑第26章 易首邀酬第351章 衣帶詔?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566章 劉袁之戰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395章 困境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727章 始末第723章 小霸王第302章 戲志才第230章 郭嘉第899章 解惑第342章 斬郭汜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733章 破寨第802章 狼煙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412章 獻策第211章 歸心第853章 陳駿第529章 胡氏見聞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156章 伏兵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514章 真實鄭屠第591章 張郃第756章 碾壓第414章 傷亡慘重第650章 九錫第49章 援兵第877章 稷下酒肆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30章 缺糧第265章 驚變第689章 中伏第365章 攻城第280章 司馬懿第935章 初戰虎牢第192章 比試第869章 連橫東吳第193章 心思第965章 一封信第627章 葫蘆谷第219章 白波軍第192章 比試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269章 止戈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187章 拔刀相助第721章 新鮮血液第167章 決定出兵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479章 回蒲阪第16章 挾持第272章 少年第663章 遊行法第835章 天佑巴郡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934章 棄城突圍第205章 罷兵第16章 挾持第55章 假借天命第595章 準備撤兵第397章 中箭昏迷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821章 諸葛亮第222章 吹捧第261章 相爭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194章 陷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