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調兵遣將

楊氏乃漢中名門望族,把持着漢中的軍政大權,哪怕張魯想要動漢中楊氏,也要忌憚三分。

這也是爲什麼,張魯佔據漢中以後,大肆提拔重用楊氏中人了。其中楊松乃是張魯的謀士,楊昂、楊任、楊柏都是漢中統兵大將。

張衛要上前殺楊松,楊昂等人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全都過來架住了張衛。

楊松雖然貪財忘義,沒有什麼才能,終究是漢中楊氏的重要人物,自然有着屬於世家子弟的傲氣。

當初張魯入駐漢中,若非藉助楊氏,不見得能夠在這裡站穩跟腳。再加上楊氏龐大的勢力,故此楊松並不十分忌憚張衛。

今日他沒有想到,張衛居然敢當着這麼多人的面,要來殺自己,當即勃然大怒。

楊松指着張衛,怒聲喝道:“師君在此,又豈容你這這裡放肆?莫要以爲你乃是師君的胞弟,就可以如此肆無忌憚。”

斥責完了張衛以後,他當即臉色一變,哭喪着臉來到張魯面前說道:“某忠於師君之心,蒼天可鑑。張衛卻不明不白的想要當衆殺我,還請師君能夠爲我做主。”

張衛被楊昂等人攔住掙脫不得,聽見楊松的話以後,當即怒聲說道:“當初若不是你極力勸諫主公稱王,又怎會招來此等大禍?”

“現在你又勾結關中使者,想要賣主求榮,難道還不當殺?”

抓住張衛的楊任聞言,卻是臉色一沉,說道:“飯可以亂吃,話卻不能亂說。吾兄長只是一心爲師君考慮,投不投降大將軍,也是看師君的意思,又何談賣主求榮?”

“你當初不也是一力勸諫師君稱王麼?”

張魯看着強勢的楊氏衆人,眼中閃過一道微不可察的厲色,只不過被他很好的掩飾過去罷了。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若不是非常強勢的諸侯,都要受到當地豪強、以及世家大族的掣肘。縱然是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亦是不能完全消除當地世家大族的影響。

就好似袁紹爲了在冀州站穩跟腳,就重用冀州本地人氏沮授、審配,讓他們一個掌軍事,一個掌內政。相比較而言,許攸等人的權勢就要遜色許多。

張郃、高覽這兩個冀州本地人氏能夠得到重用,也未嘗沒有他們家世的緣故。其他諸如曹操、劉表、孫策等人,也都受到了當地世家大族的嚴重掣肘。

張魯雖然名義上乃是漢中之主,然而楊氏的影響力遍佈整個漢中,張魯卻一直沒有徹底掌控漢中。

以前楊氏之中的幾人,對於張魯倒還十分謙卑,沒有想到在漢中四面楚歌的時候,他們居然變得如此膽大妄爲。

強行壓住心中的怒火,張魯斥責張衛道:“楊長史對吾忠心耿耿,一心想要爲我出謀劃策,公則又怎能對楊長史如此不敬?”

張衛正要反駁,但是看到張魯陰沉的臉以後,只得低頭不語。

他也知道楊氏在漢中勢力極其龐大,現在正是漢中生死存亡之際,與他們鬧翻沒有什麼好處。

張魯對於如今的局勢也非常無奈,正皺着眉頭思考該如何的時候,忽然有人急匆匆的闖了進來。

信使大聲說道:“師君,關中大將徐晃率領五萬人馬,從涼州繞道直接領兵抵達陽平關城下。那徐晃放出話來,說五萬大軍只是先鋒,若是師君不早日投降,破城之日雞犬不留!”

張魯聞言失聲叫道:“從涼州繞道抵達陽平關城下,至少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徐晃怎麼可能這麼快就兵臨城下?”

信使的話,在漢寧王府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任誰也沒想到,關中兵既然這麼快就抵達了陽平關城下。

若是關中大軍從子午谷、駱穀道、斜谷道、陳倉故道兵臨城下,衆人也都不會這麼驚訝。

然而徐晃走的這條路線,乃是關中通往巴蜀距離最遠、最靠西邊的路線,也就是歷史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路線。

若非關中早就覬覦漢中之地,絕不可能這麼快就兵臨城下。想到關中兵這次的南征蓄謀已久,衆人都感覺到了深深的寒意。

楊松趁着張魯六神無主的時候,再次諫道:“關中兵蓄謀已久,師君若不趁早投降大將軍,待城破之日悔之晚矣!”

楊松話音一落,就有不少文武也都紛紛應和。

就在此時,又有信使來報:“關中細作已經得到消息,北面的關中大軍全都往涼州繞去,很有可能會走徐晃的那條路線,攻打陽平關。”

張衛當即說道:“陳文昭若是兵分六路,吾尚且有些忌憚。現在他合兵一處,準備帶領大軍攻打陽平關,吾卻是絲毫不懼。”

“陽平關險峻無比,縱然關中兵大軍壓境又有何妨?兄長還請與我兩三萬兵馬,某定然要讓那陳旭有來無回。”

張魯有些猶豫的說道:“關中兵實力強盛,貿然與之爲敵恐怕會自取滅亡啊。”

張衛當即奮然說道:“若是某兵敗身亡,兄長再投降不遲;若僥倖擊破關中兵,兄長休要再提投降之事!”

張魯禁不住張衛的苦苦哀求,只得答應給他三萬兵馬前去防守陽平關。在張魯心中,也未嘗沒有一絲擊敗陳旭,名揚天下的僥倖心理。

只要張衛能夠守住陽平關兩三個月,關中的百萬大軍,必定會因糧草不濟而不戰自退。那個時候,劉璋、劉表也都不足爲慮了。

見兄長同意自己領兵拒敵,張衛當即大喜過望,就要點齊兵馬殺奔陽平關。

楊松卻忽然諫道:“吾素聞關中兵驍勇善戰,猛將、謀士不計其數,張衛將軍既然決定與關中兵決一死戰,不妨多帶幾員將領前往,好倚爲臂膀。”

對於楊松的好心提議,張衛雖然感到不可思議,仍舊覺得有些道理。他正準備討要幾員大將隨他一同前往,就聽到了楊昂、楊任請戰的聲音。

張魯思量半晌,終究還是同意了兩人的請戰。

一直站在旁邊不說話的閻圃,眼中忽然閃過一道莫名的光芒,上前說道:“主公,某願意隨軍出征,爲張衛將軍出謀劃策。”

張衛聞言大喜過望,當即說道:“若有閻主薄一同前往,此次必定能夠大破關中兵!”

第278章 相見第696章 輓歌第682章 不安第18章 神勇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27章 亂起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11章 訛詐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490章 狩獵第1008章 去世第892章 陷陣營第844章 叔侄第542章 子午谷第475章 逃脫第838章 人多力量大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111章 民心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241章 殺意第364章 赦令第63章 不負將軍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447章 韓遂第981章 殞命第56章 折辱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48章 東阿危急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477章 反目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508章 出巡第866章 孫權第250章 搶功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800章 繼承第134章 褚燕第8章 典韋第108章 破敵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80章 前途堪憂第66章 攻破濮陽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329章 虐呂布第689章 中伏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601章 魯肅(下)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11章 訛詐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190章 回寨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885章 內亂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791章 入敵營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214章 苦衷第181章 追殺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797章 入涼州第558章 張鬆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86章 甦醒第89章 必敗論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535章 仲達第475章 逃脫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247章 反攻第628章 有鬼第273章 甘寧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272章 少年
第278章 相見第696章 輓歌第682章 不安第18章 神勇第499章 當街殺人第27章 亂起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11章 訛詐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490章 狩獵第1008章 去世第892章 陷陣營第844章 叔侄第542章 子午谷第475章 逃脫第838章 人多力量大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111章 民心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853章 正面廝殺第158章 兩虎相爭第241章 殺意第364章 赦令第63章 不負將軍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447章 韓遂第981章 殞命第56章 折辱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48章 東阿危急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942章 水戰將起第543章 反常舉動第477章 反目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508章 出巡第866章 孫權第250章 搶功第459章 龐德之請第800章 繼承第134章 褚燕第8章 典韋第108章 破敵第828章 既生旭,何生操第80章 前途堪憂第66章 攻破濮陽第45章 東武陽名士第352章 居功自傲第819章 進封秦公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329章 虐呂布第689章 中伏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第601章 魯肅(下)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11章 訛詐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190章 回寨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885章 內亂第937章 一退再退第791章 入敵營第142章 山雨欲來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214章 苦衷第181章 追殺第553章 公孫瓚死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300章 賈詡投陳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860章 陳政定夷越第154章 轉眼半年第797章 入涼州第558章 張鬆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86章 甦醒第89章 必敗論第685章 披荊斬棘第535章 仲達第475章 逃脫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247章 反攻第628章 有鬼第273章 甘寧第907章 付之一炬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272章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