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回蒲阪

文昭既然決意退兵,就沒有繼續拖延下去,大軍直接從媼圍以西,撤退到了右扶風郡的陳倉。

這次關中八萬大軍遠征涼州,再加上楊秋、馬玩投降所帶來的兵馬,合計十萬之衆。

後來,由於殺羌令的出現,張遼帶領的參狼羌,以及楊秋、馬玩麾下羌人叛亂,全部被殺。

再加上與西涼軍交戰,折損了一萬餘人,後來陳旭在涼州只剩下了不到七萬兵馬。

涼州東部六郡初定,再加上邊疆羌人以及馬騰未滅。故此除了各個郡縣,應該徵召的郡國兵以外,陳旭還留下了將近三萬人馬,分別駐守各地。

統領這些兵馬的將領,正是熟悉涼州軍務的樊稠、楊定、馬玩、楊秋。

現如今,文昭只帶領了四萬兵馬撤回陳倉,而後就讓大軍入城休整。

進入司隸境內以後,天氣雖然仍舊寒冷,然而比起涼州卻是暖和了許多。

陳倉之內,李儒滔滔不絕的講道:“如今右扶風平定,涼州東部郡縣皆被主公納入囊中,陳倉的重要性就遜色了許多。”

“愚以爲,大可將此地駐紮的大軍撤退,而後譴一偏將屯於此地即可。”

以往涼州諸侯盤踞涼州以東,楊秋勢力範圍更是囊括了右扶風的西部。那個時候,陳倉作爲長安西部門戶,迫使文昭不得不派遣張燕領兵駐紮此地。

正如李儒所言,如今陳倉四周都是陳旭的疆域,故此這個地方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

沉思半晌,文昭開口說道:“既然如此,此地以後只駐守一千郡國兵即可。”

衆人又商議了一些軍務,陳旭忽然拿起一封關於涼州戰局的書信,說道:“據細作回報,馬騰擺下鴻門宴殺死韓遂,而後帶領大軍突襲了韓遂的營地。”

“猝不及防之下,羣龍無首的韓遂軍兵敗如山倒,絕大多數人投降馬騰。韓遂麾下驍將閻行,領着一百餘人突圍而去,不知所蹤。”

陳旭的一番話,使得所有人都有些錯愕。其實,就連他自己亦是感覺不可思議。

歷史上的韓遂,有着九曲黃河的稱號,哪怕設立離間計的賈詡、李儒、司馬懿三人,也未曾想過能夠憑藉離間計殺死韓遂。

在衆人眼中,那條計策能夠離間馬騰、韓遂兩人關係,已經非常不錯了。韓遂被殺,完全是件意外之喜。

蝴蝶效應,就是這麼可怕,隨着陳旭得到來,很多事情都已經發生了改變。

“馬騰乃是無謀之輩,韓遂既然死去,馬騰一人獨木難支,早晚必被吾所擒矣。”

陳旭此時異常興奮,對於韓遂這個歷史上一直作亂涼州的軍閥,他心中多少有些忌憚。以往在與西涼軍交鋒的過程中,就有很多關中軍的計謀,都被韓遂識破。

正如文昭所說的那樣,若是沒有了韓遂,馬騰將不足爲懼。日後再想平定涼州隴西四郡,也將會容易許多。

議事結束後,陳旭卻好似有些心事。司馬懿跟在他的身旁,輕聲問道:“韓遂已死,主公爲何還是愁眉不展”

文昭答曰:“韓遂被殺,吾心中自然高興不已。然而龐令明離開馬騰營寨以後,卻變得不知去向。”

說到這裡,他重重嘆息了一聲,自嘲的笑道:“吾本以爲,使得令明與馬騰離心,他就會前來投奔於我。如今看來,卻是有些自以爲是了。”

司馬懿安慰道:“龐令明對於主公不是沒有好感,然馬騰既然認定他已經降了我軍,龐德若此時來投,豈不就坐實了這種言論”

“愚以爲,龐令明正是因爲愛惜羽毛,纔沒有第一時間前來投奔主公。”

陳旭聞言,心中一怔,說道:“卻不知,何時才能再次與令明相見。”

建安三年二月,遠征涼州的陳旭,終於率領四萬大軍回到蒲阪。回京以後,天子嘉獎文昭之功,對於有功將士亦各有封賞。

遠征回鄉,文昭以及將士們自然都是欣喜異常,處理完了一些緊急的事情之後,陳旭就急不可耐回家與自己妻兒溫存。

就連軍中的士卒們,也有輪流的假期,可以回去看望自己的家人。

庭院門口,十一歲的陳駿以及十歲的陳婷,都纏着典滿,讓他講訴這次在戰場上的經歷。

三人從小一起長大,在陳駿、陳婷面前,典滿自然不會有什麼拘束。他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就開大吹特吹起來。

“馬騰父子勇冠涼州,他的侄兒馬岱雖然沒有及冠,亦是一員虎將。那日西涼軍兵臨城下,雙方將領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就在戰局僵持的時候,西涼軍中忽然跳出一員小將,居然指名點姓要挑戰呂將軍。”

陳駿聞言,小臉一虎,當即罵道:“那員小將無禮至極,居然敢挑戰外公,當真是不知死活”

小陳婷亦是說道:“外公乃阿翁帳下第一勇將,豈是無名小輩能夠挑戰的”

張玲、趙雨、呂綺玲之間的關係極其密切,幾個孩子雖然不是呂綺玲親生,也都稱呼她爲阿母。

很自然的,身爲呂綺玲父親的呂布,就會被孩子們稱爲外公了。

典滿雙目一瞪,拍了拍自己的胸膛,說道:“是啊,那廝好生無禮,呂將軍勇武之名冠絕天下,哪怕阿翁都不敢說勝得了他。那小子挑戰呂將軍,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那個時候,我心中大怒,大喝一聲殺雞焉用牛刀,陳留典滿前來取你性命。而後,俺直接拍馬衝入戰場,與那員小將廝殺了三百回合。”

典滿說得眉飛色舞,兩個小傢伙也聽得如癡如醉,他們卻沒有發現,陳旭不知何時來到了三人身後。

止住了門口正要行禮的親兵,文昭饒有興趣的聽着典滿胡吹海侃。只不過,他身旁的典韋,臉色卻是黑了下來。

“馬岱一刀劈來,刀鋒未至,刀芒已經撕裂了我的披風。說時遲,那時快,某氣沉丹田,一聲大喝震散了馬岱的刀芒”

聽到這裡,典韋的臉已經完全黑了下來。他上前抓住典滿身後的衣領,罵道:“刀芒,說大話也不是這麼說的”

典滿正說得興起,忽然被人提到半空中,當即勃然大怒,罵道:“哪個龜孫敢來惹我”

典韋聞言,更是快要氣炸了肺,罵道:“敢罵乃翁,真是大逆不道,看我今天不打死你這逆子”

發現罵了自己父親,典滿頓時亡魂大冒,支支吾吾的不敢說話。

這場因爲說大話而引起的風波,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

陳駿、陳婷兩個小屁孩,自然是爲典滿說好話。陳駿這個調皮的小傢伙,甚至掛到典韋身上,揪掉了他的一把鬍子,才平息了這個風波。

文昭見典韋苦着臉,肉疼摸着下巴的樣子,心中不由暗暗發笑。

“阿政哪裡去了”

沒有看到陳政,文昭有些疑惑。

陳駿揚了揚手中抓掉的鬍鬚,得意洋洋的說道:“大兄他去找阿懿了,要跟他討論什麼學問,真是無趣。”

文昭笑了一下,上前揪了揪陳駿的臉蛋,說道:“你這小子,以後不準再抓典大伯的鬍子了”

陳駿眼珠一轉,說道:“好啊,好啊。”

對於自己這個調皮的兒子,文昭有時也會感到些許無奈。陳駿現在答應得好,轉過身去就會原形畢露。

以往,他也非常喜歡揪掉文昭的鬍鬚,只不過小屁股被揍了幾次以後,自然不敢再如此行事了。

然而,典韋素來溺愛文昭的三個孩子,陳駿每次揪掉典韋的鬍鬚,典韋也只是裝模作樣的喊痛,心中卻也並不生氣。

這就使得,陳駿有些變本加厲,一點也不害怕典韋。

沒有再理會陳駿,文昭轉過頭對典韋說道:“阿政既然不在此地,我們就去先回大將軍府吧。”

過了新年以後,陳政就已經十一歲了,雖然在現代人看來,十一歲的年齡還是不擇不扣的小孩。然而在古代,有的男子十二歲就可以成婚了。

陳政作爲陳氏集團的嫡長子,自然是文昭特意培養的對象,憑藉他十一歲的年齡,也是時候將他帶在身旁了。

是以,與陳羣等人商議過後,文昭就準備將陳政帶到身旁,好好鍛鍊他一下。

離開了家門,文昭派遣了兩個親兵,前去司馬懿的住所召喚兩人。

文昭剛剛回到大將軍府,就聽見了張裕的聲音:“主公去歲領大軍遠征涼州,戰事持續將近半年,消耗錢糧無數。”

“去歲雖然風調雨順,現今府庫之中的糧草,卻已經沒有了多少。若是再遇到緊急情況,卻該如何是好”

自從張裕預測到乾旱以後,這些年他在陳氏集團中的地位,明顯增加了許多。可以說,若非張裕的提醒,恐怕前幾年陳旭治下亦會變得餓蜉遍地。

經過這場大規模的乾旱、饑荒,其餘諸侯境內,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一些影響。特別是袁紹、曹操治下,餓死者更是不計其數。

與之相反,文昭治下這幾年雖然也過得有些緊巴巴,卻基本沒少有人餓死。不僅如此,關中還涌進了一大批,來自其他地方的流民。

如今的天下諸侯,也只有文昭之下的百姓數量最多。也許現在尚且看不出好處,但是隨着戰事的推移,人口優勢就會慢慢顯露出來。

這一切的一切,有很大一部分功勞都要屬於張裕。是以,文昭也非常放心,讓他輔佐陳羣管理後勤。

眉頭一皺,文昭緩緩走了進來,問道:“府庫中的糧草又消耗完了”

衆人見陳旭進來,急忙上前施禮。禮畢,司馬朗說道:“府庫中雖然還有一些餘糧,卻也只夠支撐到收穫糧食的時候。”

“在此期間,若是爆發戰事,或者遇到災荒,卻會讓關中糧食再次變得緊缺起來。”

現在是二月份,想要收穫糧食至少還要兩個月之久,有些偏北方天氣寒冷的地區,糧食收穫的時節甚至會更晚。

思索了一下,文昭說道:“既然如此,就讓官府一方面向有富餘的家庭收購糧食;另一方面,節省開支,禁止釀酒。”

主管政事的陳羣,記住了文昭的吩咐,說道:“由於殺羌令的出現,民間有不少百姓因功獲得爵位。更有不少山賊、流寇因此搖身一變,成爲良民。”

“此舉雖然對平定羌患,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卻也給後勤照成了很大壓力。”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需要支付這些有爵位之人的年俸,都需要五十萬石糧草。而且隨着越來越多的百姓,通過斬殺羌人獲取頭顱,官府所需要支付的糧食,將會更多。”

爵位,不僅僅是一個名譽稱號,還有着實際的好處。

雖然最低級的公士爵位,每年只能領取五十石的俸祿。然而,由於殺掉羌人的百姓太多了,因此獲得公士爵位之人,亦是不計其數。

這個爵位對於很多人來講,都是一個虛銜,但哪怕是虛銜,官府也要支付俸祿。

若按照一個羌人頭顱一個公士的算法,恐怕官府每年只是支付這些人的俸祿,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事實上,有不少人殺的都不止一個羌人,他們爲了提升爵位,將軍功累積了起來。如此一來,反而減輕了官府的負擔。

按照規定:斬首一級可得公士爵位,斬首五級可得上造爵位,斬首十級可得簪嫋爵位。

對於公士,官府每年要支付五十石俸祿;對於上造,每年需要支付一百石俸祿;對於簪嫋,卻只用支付一百五十石俸祿。

若十個羌人腦袋換成十個公士,官府每年就要支付五百石糧草;若用是個羌人腦袋換成簪嫋的爵位,官府一年只需要支付一百五十石糧草。

這樣算來,對於官府而言,反而希望百姓們能夠將羌人頭顱集中在一起,換取更高的爵位。

文昭沉思半晌,說道:“官府不可失信於人,既然賦予他們爵位,自然要給予相對應的待遇。”

“短期來看,也許會給財政造成巨大壓力;但是相對於朝廷平定羌人叛亂,每年耗費的鉅額財富,這些支出卻有些微不足道。”

“此事長文不可馬虎,休要冷了殺羌勇士們的心。”

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94章 策馬北上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332章 書信第1007章 託孤第284章 旭之志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161章 斬赤龍第444章 嫁禍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640章 聆聽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894章 決戰日第18章 神勇第390章 清洗第621章 設伏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190章 回寨第771章 捉鄧賢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800章 繼承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56章 折辱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355章 鍾繇第302章 戲志才第85章 張角第982章 子殺父第99章 復奪廣宗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304章 曹嵩第262章 中計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1006章 家宴第76章 文昭論戰第364章 赦令第43章 黃巾退兵第97章 清河絕唱第753章 反攻第75章 輕視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837章 龐統再設謀第316章 赴長安第460章 大捷第911章 勸諸葛第797章 入涼州第659章 誣陷第246章 追擊第948章 蘆葦蕩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756章 碾壓第250章 搶功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491章 心憂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507章 求助第510章 切磋第161章 斬赤龍第804章 爭鋒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64章 野心第674章 秦宓死第458章 大逆轉第680章 責罰第108章 破敵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260章 分歧第497章 衝突第458章 大逆轉第800章 繼承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333章 投效第250章 搶功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145章 回馬槍第582章 挑選第437章 離間第345章 面聖第568章 生死鬥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233章 斬將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267章 不可敵第569章 龐德報恩
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94章 策馬北上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332章 書信第1007章 託孤第284章 旭之志第184章 和連之死第161章 斬赤龍第444章 嫁禍第462章 賈詡獻書第313章 兗州之變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640章 聆聽第584章 天使駕到第894章 決戰日第18章 神勇第390章 清洗第621章 設伏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190章 回寨第771章 捉鄧賢第787章 劍指涼州第800章 繼承第973章 郭嘉見吳王第178章 三日餘糧第863章 神仙眷侶第56章 折辱第122章 自亂陣腳第294章 呂布出手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355章 鍾繇第302章 戲志才第85章 張角第982章 子殺父第99章 復奪廣宗第104章 出大事了第597章 落魄劉備第304章 曹嵩第262章 中計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1006章 家宴第76章 文昭論戰第364章 赦令第43章 黃巾退兵第97章 清河絕唱第753章 反攻第75章 輕視第589章 仲達辭行第837章 龐統再設謀第316章 赴長安第460章 大捷第911章 勸諸葛第797章 入涼州第659章 誣陷第246章 追擊第948章 蘆葦蕩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756章 碾壓第250章 搶功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915章 袁尚滅亡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236章 以工代賑第491章 心憂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946章 各有算計第507章 求助第510章 切磋第161章 斬赤龍第804章 爭鋒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64章 野心第674章 秦宓死第458章 大逆轉第680章 責罰第108章 破敵第667章 秦宓獻計第260章 分歧第497章 衝突第458章 大逆轉第800章 繼承第651章 朝中風波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333章 投效第250章 搶功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145章 回馬槍第582章 挑選第437章 離間第345章 面聖第568章 生死鬥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233章 斬將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267章 不可敵第569章 龐德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