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缺糧

陳旭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有些混亂。原本他只是想去看望橋氏父子,卻不想莫名其妙地被徵辟了。

更讓他費解的是,郡國裡面的官吏對他居然如此熱情,這讓他有些受寵若驚。

在陳旭看來,自己只是一介莽夫,就算殺掉張其一家有些名聲,但是他出身貧寒,註定不會讓這些郡國官吏高看一眼。

卻不想,他們居然如此客氣。

不管是前世的陳旭,還是這世的陳旭,都不太瞭解士人之間的事情。

大漢帝國那些所謂的名士,從何而來?要麼有真才實學,著書立傳;要麼被德高望重之人看重、誇讚。

第一類的名士,幾乎全是當代大儒,滿腹經綸,爲士林所敬仰。諸如鄭玄、蔡邕(yong)之流。

後一種多爲士族後輩,他們的先輩爲了自家子孫的前途着想,往往會和其他人互相吹捧。

被有名聲的人誇讚多了,這些人自然就會出名。

當然,真正名聲極大之人,也不會胡亂吹捧某人,若是被吹捧之人並無真才實學,不僅被吹捧之人會讓他人嘲笑,甚至還會連累誇讚他的人名聲受損。

所以那些因爲他人誇讚而出名之人,縱然有些水分,亦不會相差太遠。

這些郡國官吏,他們並非敬陳旭勇武,也不是敬他敢於殺掉張其一家,他們敬的是橋玄對陳旭極高的稱讚。

橋玄曾位列三公,能文能武,就連大儒蔡邕都曾被他徵辟,出任河平長。

他從不隨便誇讚別人,就連自己的族子橋瑁、族孫橋宇,也從未稱讚過一句。

但凡被橋玄稱讚過的人,全都名副其實,假以時日,必能成就大器,這點從史書上橋玄稱讚曹操,就可以管中窺豹。

正是這個緣故,衆人才對陳旭刮目相待。而橋玄的讚譽,更是讓陳旭日後受益終生。

陳家村內,喜氣洋洋。

平日裡,雖說村中糧食存得不少,村人們還是不敢隨意浪費。今日陳家村卻殺豬宰羊,毫不吝嗇。

衆人知道陳旭被徵辟爲義軍首領之後,全都喜笑顏開,陳旭若能有所成就,整個宗族也會跟着水漲船高。

大家推杯換盞,婦女們還唱起了鄉間小曲,一直鬧騰了一天。

夜晚,族人們各回各家,陳旭家中卻聚集了不少人。

陳旭、陳靜、陳虎、陳青、老裡魁、以及退伍老卒,全都在此。

“如今朝廷腐敗,百姓流離失所,很多人都是因爲活不下去,才參加黃巾軍,我並不想與之爲敵。”

陳旭環顧四周,嘆息一聲,繼續說道:“然,橋氏與我有恩,若不報之,必使世人唾棄。”

屋中幾人聞言,皆靜默不語,陳家村若非有陳旭,現在可能也會和那些流民一般吧。

況且,他們對於太平教並不排斥,很多家庭都曾經受過太平教的恩惠,就連陳虎母親亦是如此。

見衆人如此模樣,陳靜起身,昂然說道:“如今世道,十常侍把持朝政,士族、豪強掌控地方,併購田地、私藏家奴。一旦災荒四起,非爲權貴,何以爲生?”

“如今天賜良機與大兄,若不趁此時機,統領義軍,殺賊立功,豈不可惜?賊人雖是流民,卻已造反,反國之賊人人得而誅之,大兄爲何如此婦人之仁?”

陳靜一番話下來,屋中幾人臉色各異。

陳旭臉色愕然;陳虎欲言又止;陳青、老裡魁以及退伍老卒,則是暗暗點頭。

陳靜能如此說話,並不稀奇。

他有大志氣,功利之心頗重,爲了讓陳旭名揚州郡,甚至不惜燒掉自己族人的田地,更不用說那些毫無關係的叛賊了。

陳虎母親受過太平教恩惠,他雖然魯莽,但也懂得知恩圖報,有所猶豫亦在情理之中。

只有陳青、老裡魁以及退伍老卒的態度,卻讓陳旭覺得匪夷所思。

受到後世的影響,陳旭有些婦人之仁在所難免。

老裡魁他們正是處於這個時代的底層,知道生活的艱難,纔想要獲取功名利祿,好擺脫如今低賤的身份。

‘天下熙熙皆爲利趨,天下嚷嚷皆爲利往’,不管哪個時代,人們皆有追逐功名之心。

更何況在這些人眼中,大漢帝國幾百年的威嚴深入人心,黃巾軍即使造反,亦不會成功。

若能在此期間撈些戰功,亦可封蔭庇子。

陳旭心中卻很糾結,那些黃巾軍,若非實在活不下去,又怎會去造反?不是造反之人有野心,而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讓他去殺這些被逼無奈,纔去造反的流民,陳旭委實有些不願。

心中掙扎了良久,最終,陳旭還是帶着陳虎、陳靜,以及七十九名村中武藝超羣的漢子,前往濮陽城就職。

這七十九名漢子,有一半是陳家村本族子弟,另外一半是招募來的流民。

此時此地,他毫無選擇的餘地。

這時講究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漢代之人講究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橋氏有大恩於陳旭,他若不知報恩,必讓天下人唾棄。

陳旭並沒有帶陳青一起過去,他擔任義軍首領之後,難保黃巾軍不會狗急跳牆,派兵前來攻打陳家村。

陳青素來穩重,善守。所以村中留下了三百名漢子由他統領,若遇賊人來攻,只要能夠堅持少許時間,濮陽援兵必定能夠趕到。

流民對於食物的渴望,尋常人簡直無法想象,濮陽郡招募義兵的榜文剛剛張貼出去,大羣流民就蜂擁而至,整個募兵之處都被衣衫襤褸的流民擠滿。

陳旭下令:優先挑選那些擁有家室之人。

擁有家室的牽絆,雖說可能怕死,若是利用得好,也能讓他們拼命殺敵立功,養家餬口。

而那些沒有家室的流民,一但戰勢不利,必定會一鬨而散。對於他們而言,參加義軍只是爲了填飽肚子,好不被餓死,若要他們奮勇殺敵,確是困難。

三日之內,陳旭只招到三千人,就被橋瑁下令制止。

陳旭不解,找到橋瑁,說出自己的擔憂:“如今卜己擁兵萬餘,兵鋒直指濮陽。只招募三千義軍,又不曾經過訓練。即使加上原來的一千五百郡國兵,亦與敵軍相差甚遠,如此一來,怎能破敵?”

“文昭,大漢連年災荒,郡國府庫之中糧草本就缺乏,如今有四千五百兵丁,每日耗費糧草無數,府庫之中糧草只能堅持兩月有餘。”

橋瑁並未將陳旭當做外人,據實以告。

陳旭聞言大驚,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是兩月之後無法擊退黃巾軍,官兵將不戰自潰。

在心中略微計算了一下,陳旭不由問道:“四千五百人馬,就算加上郡中官吏、僕人,亦不過五千,兩月只需五千多石糧草即可,難道郡中倉庫已經貧窮若斯?”

雖說現今戰亂已起,糧食價格漲了兩倍有餘,但是五千石糧草也不會超過兩百五十萬錢,濮陽乃堂堂東郡首府,陳旭實在不相信只有這麼一點糧食。

要知道,曾經光是一頭猛虎,陳旭就訛詐了張其家一百萬錢,雖說張家***,頗爲富裕,但是諸多豪強家中的財力,亦是可見一斑。

身爲官府的郡國倉庫,居然比不上一方豪強,這簡直是無稽之談。

嘆了一口氣,橋瑁緩緩說道:“大漢並非沒有錢,但是這些錢全部落在宦官、豪強、以及世家大族手中,真正受苦的還是天下百姓啊。”

不得不說,橋瑁爲官非常不錯,不貪贓枉法,對於百姓也比較好,可以算得上是個能吏。

但即使如此,東郡府庫已經空虛若斯,其他州郡的情況亦是可想而知。

“本來府庫錢糧還算不少,但是流民四起,官府爲救濟流民,花費了許多糧食。再加上很多豪強專門捉拿賊人領賞,使得府庫內錢財也是消耗一空。”

陳旭聽到這裡,臉色微紅,他們陳家村也是如此行事,不知從中賺了多少財物。

橋瑁好似滿腹怨言,喋喋不休,然後居然開始罵起兗州刺史。

兗州刺史本來是橋瑁擔任,後來他被十常侍陷害,劉岱也在後面推波助瀾。

橋瑁被削去兗州刺史之位,貶爲東郡太守之後,兩人就此結下了仇怨。

劉岱仗着自己皇親國戚的身份,再加上與新任兗州刺史交好,處處與橋瑁爲難。

兗州刺史每年從東郡徵調的糧食、錢財都是其它郡國的好幾倍,這就使得濮陽府庫庫存一直很少。

陳旭聽到這裡,出了一聲冷汗。既然受過橋氏恩惠,陳旭就想回報他們。

他曾經回憶過後世關於橋瑁的事情,卻一直有些模糊不清,直到橋瑁憤恨地罵劉岱之時,他纔想起了一些其中關鍵。

橋瑁與劉岱都是討伐董卓的諸侯之一,然而兩人素有仇怨,劉岱遂殺掉橋瑁,盡降其衆。

以往陳旭並不知道兩人爲何結仇,現在聽來好像有些故事。

但是陳旭心中還有一個疑惑,劉岱貴爲宗室,素來與宦官勢不兩立,又怎會與宦官聯手,一同陷害橋瑁?

橋瑁還是憤憤不平,繼續罵道:“劉岱伯父當年被免去太尉之職,我家伯父上位,卻不想劉岱一直懷恨在心,這才報復與我,真是不當人子!”

陳旭聽得目瞪口呆,本來他還納悶爲何劉岱跟橋瑁過不去呢,原來是家族遺傳的仇恨啊。

想要勸說橋瑁兩句,卻又不知如何開口,總不能說‘你不要得罪劉岱,不然以後會被他殺掉’吧。

再說一直是劉岱尋橋瑁麻煩,此事想避都避不開,既然如此,就好好跟着橋瑁,有陳旭在,劉岱也不見得能殺掉橋瑁。

PS:求推薦票票!

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97章 清河絕唱第98章 黃巾不死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727章 始末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16章 挾持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117章 交談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9章 毀田第976章 曲有誤第61章 救人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387章 圍殺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207章 於夫羅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490章 狩獵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710章 陰雨將至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606章 鴻門亭第490章 狩獵第110章 議事第268章 棺木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125章 攻破廮陶第170章 比武第472章 劫營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372章 勸降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570章 離別第113章 渡河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249章 匯合第145章 回馬槍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100章 議事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316章 赴長安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170章 比武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109章 報仇第486章 授課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91章 包辦婚姻第786章 噩耗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405章 軒轅關第350章 怒第39章 王延之謀第211章 歸心第277章 張裕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732章 第三天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288章 欲殺人第1006章 家宴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318章 魄力第82章 李儒三策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96章 末路第56章 折辱第779章 釋放第73章 暴走第988章 三俊傑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274章 安心第411章 不能退兵
第426章 田豐論道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97章 清河絕唱第98章 黃巾不死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727章 始末第544章 火攻襲營第16章 挾持第742章 四面環敵第117章 交談第889章 暗度陳倉第9章 毀田第976章 曲有誤第61章 救人第634章 雖死無憾第387章 圍殺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207章 於夫羅第996章 時代的落幕第490章 狩獵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710章 陰雨將至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606章 鴻門亭第490章 狩獵第110章 議事第268章 棺木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1000章 天旋地轉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913章 衝冠爲紅顏第124章 勝負有憑第125章 攻破廮陶第170章 比武第472章 劫營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372章 勸降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570章 離別第113章 渡河第420章 陽城易主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480章 欣欣向榮第837章 女裝激陳政第687章 進退維谷第249章 匯合第145章 回馬槍第945章 連戰連捷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413章 鬥智鬥勇第731章 雷霆一擊第100章 議事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316章 赴長安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170章 比武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109章 報仇第486章 授課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91章 包辦婚姻第786章 噩耗第598章 戰國翻版第405章 軒轅關第350章 怒第39章 王延之謀第211章 歸心第277章 張裕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732章 第三天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720章 蒲阪亂起第288章 欲殺人第1006章 家宴第801章 塞外風雲第521章 塵埃落定第239章 杳無音訊第318章 魄力第82章 李儒三策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96章 末路第56章 折辱第779章 釋放第73章 暴走第988章 三俊傑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274章 安心第411章 不能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