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真實鄭屠

饒是如此,關父心中仍舊有些鬱鬱不平,回到家中沒過多久就死去了。

講到這裡,那個村民有些憤憤不平的說道:“那鄭屠也是個純孝之人,對於我們這些外來戶極其友善。”

“他只不過對關父說了幾句惡話,卻不想關武回來之後,就殺掉了鄭屠。如此行事,未免也太過霸道了吧”

以前文昭等人聽說的都是關武的好,以及鄭屠的討人厭。卻沒有想到,其中還有這樣的隱情。

當然,文昭也不會只聽見這個人的一番話,就相信鄭屠是好人。

他辭別了那位村民,專門挑選了幾個外來戶。有兩人不願招惹是非,既不說關武的好,也不說鄭屠的不好。

饒是如此,仍舊有兩人之言,與前面那個外來戶村民相似。直到此時,文昭才理清了這個案子的前因後果。

先說關武當街殺掉鄭屠,是因爲鄭屠辱罵他父親,導致關父鬱鬱而終。

鄭屠之所以言語之中,對於官府頗有不敬,也是因爲當初關武尋人打了鄭屠,導致鄭屠懷恨在心。

關武帶人打了鄭屠,是因爲本族之人跟鄭屠發生口角,被鄭屠仗着身強力壯,揍了關武族人一頓。

鄭屠與關武族人之所以發生口角,說到底還是關家村本地人氏,排斥外來戶的結果。

也就是說,這件事情追根究底,原因還是出在關家村本地人身上。

說到底,鄭屠遭人排擠,這才怒而打人,情有可原;關武爲族人報仇,帶人打了鄭屠,亦是義氣使然。

鄭屠被打懷恨在心罵了關父,也是情理之中;最後關武爲父報仇,怒而殺人,站在他的立場上也沒有錯誤。

仔細推敲這個案件,纔會發現若是站在各自的立場來講,衆人所做之事都有藉口。那麼這個案件,到底孰對孰錯,縣令對於關武的審判,究竟合不合理

及至最後,文昭帶着典韋等人,往鄭屠家中趕去。而此時,鄭屠家中仍舊辦着喪事,靈堂旁邊四處掛着白布,隱隱有哭聲從庭院之內傳出來。

由於鄭屠一家與關家村本地人氏交惡,故此鄭屠身亡,卻沒有一個關家村人氏前來探望。就連那些外來戶,也不願意招惹麻煩。

當然,還是有一些比較講義氣的外來戶,幫忙鄭母爲兒子辦理喪事。只不過總體來講,鄭家大院之內,卻是沒有幾人。

“咚咚咚”

一身喪服的鄭母,聽到有人敲門的聲音之後,這才摸了一把眼淚,前去開門。當她看到文昭等人以後,眼中露出了害怕、仇恨的光芒。

這幾天,她雖然一直張羅着兒子的喪事,卻也聽說過關羽當了大官,想要找關係爲關武洗脫罪名。

在鄭母眼中,殺子之仇不共戴天,任何想要爲殺人兇手開託之人,都是鄭家的仇人。

然而,當她看到全副武裝的陳旭等人,再想起那三百渾身上下殺氣騰騰的騎兵以後,總是感覺有些心悸。

鄭母嘶啞着嗓子,說道:“你們來這裡幹嘛”

陳旭溫和的說道:“媼媼,我們是來調查這個案件的,不請我們進去一下麼”

鄭母聞言當即臉色一變,厲聲說道:“關武那混賬當街殺我兒子,犯下了重罪,還有什麼好調查的”

感受到了老婦濃濃的敵意,文昭略微思量了一下,就想明白了她的擔心。

文昭當即正色說道:“媼媼莫要誤會,我等此次前來,並不是爲了給關武脫罪。況且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若關武果真犯法,縱然大將軍親至,也不能爲其洗脫罪名。”

“我等此次貿然拜訪,只不過是想了解一下死者的生平事蹟罷了。”

聽到了他們不是來爲關武洗脫罪名,鄭母這才悄悄鬆了一口氣。別看她方纔如此氣勢洶洶,其實她也只是在虛張聲勢,有些色厲內荏。

眼前這些人若是真的仗着手中權勢,爲關武這個殺人犯脫罪,鄭母亦是毫無辦法。

想到了慘死的兒子,以及年幼的孫女,老婦眼圈頓時紅了,眼淚也忍不住流了下了。

她抹了一把眼淚,說道:“各位將軍,我兒死得好慘、好冤啊,你們一定不要放過殺人兇手。”

看着老人傷心的樣子,文昭當即正色說道:“媼媼還請放心,此事定會還你一個公道。”

鄭母聞言,這才邀請幾人進屋。文昭進來以後,看到了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長得雖然不怎麼秀氣,卻也十分壯實、可愛。

見有陌生人進來以後,小女孩怯生生的看了文昭等人一眼,就跑到了其他的房屋。

老婦招呼文昭等人坐下以後,又抹了一把眼淚,說道:“我兒被人殺害,只留下老婦與那個小小的孫女。以後的日子,真不知道該怎麼過。”

鄭母越想越傷心,眼淚根本止不住。

文昭等人安慰了鄭母一陣,待她情緒慢慢平定之後,纔開始詢問有關鄭屠的事情。

“我在坊間打聽,有人說鄭屠乃是個純孝之人,並且對於關家村的那些外來戶,亦是非常友善,可有其事”

鄭母狠狠點了點頭,就開始講訴兒子的事蹟。

鄭屠一家本來是洛陽人氏,生活條件倒也不錯。可是董卓亂政之後,將洛陽一把火燒掉,還強行遷徙洛陽百姓前往長安。

鄭母的丈夫就是死在了遷徙的過程中,只留下鄭母以及十幾歲的鄭屠。

到了長安之後,雖然每日過得提心吊膽,生活倒也開始慢慢穩定下來。

直到董卓身死,李傕、郭汜領兵攻破長安,兵荒馬亂之下,他們只好趁機逃了出來,準備回到故鄉洛陽。

後來鄭屠在路上救了一個女子,就取了她爲妻,一家三口躲進了山中。這一躲,就是幾年。

大饑荒的時候,鄭屠一家人在山中實在活不下去,這才被迫下山,鄭屠的媳婦也被餓死了。

好在沒過多久,大將軍主關中,他們生活纔開始好起來。鄭屠一家三口,也就定居在瞭解縣。

“我家孩兒真是個孝順之人,饑荒之時若非他將口糧留給我與孫女,恐怕我們早就被餓死了。至於他,卻幾次餓暈了過去。”

“他爲人友善,只要沒人找他他麻煩,我兒也從來不會欺負人。”

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663章 遊行法第601章 魯肅(下)第807章 勸降第732章 第三天第92章 離去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435章 得汝南第984章 楊樹下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821章 諸葛亮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339章 船毀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181章 追殺第226章 百態第233章 斬將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252章 密謀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141章 軍營騷亂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444章 嫁禍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273章 甘寧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243章 陷陣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867章 美人殤第475章 逃脫第228章 脣槍舌戰第326章 誘敵第98章 黃巾不死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923章 對策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844章 叔侄第98章 黃巾不死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299章 大婚第58章 遊街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72章 華雄第984章 楊樹下第489章 糾結第377章 驚變第117章 交談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753章 反攻第298章 獅虎鬥第233章 斬將第628章 有鬼第113章 渡河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183章 返回東岸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898章 試探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48章 東阿危急第485章 家事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481章 春耕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65章 譁變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16章 挾持
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663章 遊行法第601章 魯肅(下)第807章 勸降第732章 第三天第92章 離去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435章 得汝南第984章 楊樹下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812章 轉瞬三年第464章 屠夫段熲第962章 鄧艾失蹤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821章 諸葛亮第225章 招賢納士第824章 驛館說魯肅第339章 船毀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181章 追殺第226章 百態第233章 斬將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252章 密謀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141章 軍營騷亂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511章 關平認主第444章 嫁禍第401章 調虎離山第273章 甘寧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474章 意欲撤兵第243章 陷陣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465章 名將之殤第618章 長驅直入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203章 典韋將兵第848章 連斬兩將第621章 膽大包天第162章 張玲心思第867章 美人殤第475章 逃脫第228章 脣槍舌戰第326章 誘敵第98章 黃巾不死第882章 袁紹身死第923章 對策第421章 攻心爲上第438章 潁川陳氏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537章 高氏兄弟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844章 叔侄第98章 黃巾不死第202章 展示實力第361章 重裝騎兵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624章 鬥智鬥勇第849章 虛位以待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569章 龐德報恩第517章 蛛絲馬跡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299章 大婚第58章 遊街第394章 被圍襄城第72章 華雄第984章 楊樹下第489章 糾結第377章 驚變第117章 交談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753章 反攻第298章 獅虎鬥第233章 斬將第628章 有鬼第113章 渡河第967章 相互算計第183章 返回東岸第670章 計賺徐晃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994章 覆滅在即第898章 試探第842章 孫策退兵第48章 東阿危急第485章 家事第336章 李儒獻策第481章 春耕第865章 孫策之死(下)第629章 烈火焚谷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65章 譁變第781章 連斬數將第16章 挾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