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請求

聽了這樣的要求,程玉的心裡多少有點不舒服,看來劉備在趙雲的心目中還是佔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此時還是收買趙雲的時候如果表現出一點小氣來,萬一真讓劉備撿了便宜怎麼辦,只能忍痛說:“我也知玄德乃是一時受小人矇蔽,才與某大興刀兵,如果能有機緣勸服他的話,某一定盡力而爲,即使他不能聽從也不會傷害他的。”邊說,心裡邊罵了劉備不知多少遍,竟然這樣一個狡詐的人可以有那麼多的英雄引爲知己,其實他卻不知道現在天下有多少人在罵他了。

說完這些話,趙雲忙表示謝意,但卻還在那裡不動,程玉這纔想起原來趙雲這次還有送禮一個目的,看着他手上的《騎兵要決》,程玉心裡也是奇癢,誰都知道公孫瓚的幽州騎兵戰力天下無雙,有了它搭配上高順的“陷陣營”,自己的路上戰鬥力恐怕連匈奴都要退避三舍。但爲了表示高姿態還要裝做推辭:“子龍,這兵書乃是公孫將軍的心血,你怎麼可以不經過他同意就送給別人呢?如果將來公孫將軍怪罪,又傷了你們之間的感情。”

趙雲忙說:“程將軍,我家主公受了您這樣大的幫助,一定也感激萬分,如果他知道我幫他報答您,也一定回贊同的,何況只有您戰勝南邊的敵人才能有精力去幫助他。您對我們的恩德,我真是不知道要怎麼去報答,不止是爲了主公,還有我自己的心意,如果以後您有用的着我的地方,我赴湯蹈火,也再所不惜。”

有了這句話,程玉就滿足了,但看到趙雲堅持,他也就把這份帛書收下,反正以後公孫瓚基本上是沒有表示不滿的機會了。此時的徐州衆將更是對程玉欽佩,認爲他籠絡趙雲就是爲了這本兵書,很有遠見,不過程玉可是有一點冤枉,他根本以前就沒有想到過這個問題。趙雲又送了大軍一程後,才動身回去搞自己的敵後工作。

程玉需要走的路線也是很古怪的,青州和徐州分別在泰山的南北,但泰山卻是屬於兗州,此時雖然徐州已經和曹操結盟,但是要說從他的地盤上走過去,還是很難的,即使曹操同意,也要耽誤很多時間,於是程玉還是要走青州這裡。等路過臨淄的時候,雖然程玉歸心如箭,但出於禮貌,還是要回去看看大哥。

孔融也早就聽說了南方發生的事情,對於程玉卻也就沒有挽留,對於程玉說將河南地交給他也是一點都沒有客氣,不過他卻對程玉提出了一個很奇怪的請求:“三弟,我着青州里一直沒有什麼上將,能否將手下的上將借我一兩員,替我把守濟北,如果你以後用的到的話,可以讓他們帶着兵馬再回去。”

程玉也是有點奇怪,這不是變相把那裡送給自己了嗎?大哥什麼時候可以拿“訓地”送人了,但疑惑歸疑惑,這樣的事情對自己可是大有好處,同時又給了大哥面子,於是也就沒有推辭,說:“大哥,我手下的人,不就是您手下的人嗎?只要您說,無論哪位我都可以給您留下,以後就是您的部下了。”

“不不不,人我是不會要的,只是借用一下,這樣吧,你的軍師借給我一個,上將再借我一員也就夠用了。”

沒有想到大哥連軍師都要借,程玉有點心痛,不過大哥說話,自然不能含糊,於是決定把陳宮和臧霸留下,臧霸對這裡的情況比較熟悉,又和趙雲一起共事過,自然是比較合適的人選。孔融只要程玉肯留下人就可以,至於是誰他卻是一點也不關心。

等孔融親自把程玉送走的時候,又說了一句沒頭沒腦的話:“三弟,你要記住,不可讓青州落入奸人之手啊。”

程玉納悶,自己已經幫他把袁紹趕走了,爲什麼他還說這樣的話呢?不過此時還不是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眼下最重要的是想如何解決南方的危機,於是就把這個問題忽略了。

剛到徐州,又有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了過來,袁劉聯軍在困住壽春城以後,連續進攻都攻不下來,就只留下劉備和袁術兩支軍隊繼續進攻,而劉表手下的親信大將文聘則帶着主力攻進了汝南,這也是兩家定的分贓協議,劉表幫袁術奪回淮南,而袁術需支持劉表佔領汝南,此時汝南沒有留下什麼象樣的武將鎮守,竟然被輕易的一戰拿下,看來多多的武將確實很重要,不過此時天下的人才大多有了歸宿,這也是讓程玉最頭痛的問題。

此時因爲局勢又起了變化,程玉手下的衆將意見又起了分歧,一派以陳登爲代表,主張先保汝南,徐圖南方,一派以徐庶爲代表,主張先解壽春之圍再回兵汝南,而太史慈代表的武將系,更是主張兩路齊進,分兵破敵。

程玉也是有點頭痛,哪一個地方自己都不想丟,但要真的分兵的話,自己的實力有有點單薄,容易兩面都吃虧,最後只能以保人爲依據,先去解壽春之圍。

第4節 登位第4節 鬼狐復活第2節 計賺夏侯淵第3節 血詔第9節 約戰第4節 北伐第5節 戰果第10節 路線第7節 任命第10章 城牆第8節 恢復第5節 虎將第9節 諾言第4節 決鬥第一節第10節 先兆第3節 劫營(2)第2節 巨星隕落第3節 敗兵相遇第10節 謹慎第4節 調兵遣將第6節 拜山第4節 糧草第5節 終第8節 復仇第3節 劫營(2)第六節第6節 反擊第5節 破城(2)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8節 再會第4節 鬼狐復活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1節 失城第1節 決戰的序曲第3章 求死第6節 拒降第4節 北伐契子第3節 身世第10節 路線第1節 敗退第7節 波動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9節 勸降第4節 試探第十九節第2節 英雄各擅場第1節 敗退第一節第8節 求賢第7節 任命第5節 終第3節 援助第10節 求助第十四節第5節 離間第1節 投軍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6節 意外第8節 恢復第7節 烏丸第10節 合兵第1節 賣主第2節 談和第5節 混亂第9節 頹唐第6節 派系第1節 借勢收蠻兵第5節 重逢第7節 夜談第七節第4節 登位第3節 平叛第6節 義釋第10節 黃忠第9節 挑戰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2節 奉獻第4節 登位第4節 逆江戰劉備第5節 家常第5節 離間第9節 巨弩第6節 虛兵第9節 竹槓第2節 遇險第1節 獻計第1節 驚變第5節 重逢第9節 意外第6節 前奏第3節 抵達第2節 試練第2節 煉丹原料第5節 離間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1節 巧用胡車兒第4節 轉變
第4節 登位第4節 鬼狐復活第2節 計賺夏侯淵第3節 血詔第9節 約戰第4節 北伐第5節 戰果第10節 路線第7節 任命第10章 城牆第8節 恢復第5節 虎將第9節 諾言第4節 決鬥第一節第10節 先兆第3節 劫營(2)第2節 巨星隕落第3節 敗兵相遇第10節 謹慎第4節 調兵遣將第6節 拜山第4節 糧草第5節 終第8節 復仇第3節 劫營(2)第六節第6節 反擊第5節 破城(2)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8節 再會第4節 鬼狐復活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1節 失城第1節 決戰的序曲第3章 求死第6節 拒降第4節 北伐契子第3節 身世第10節 路線第1節 敗退第7節 波動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9節 勸降第4節 試探第十九節第2節 英雄各擅場第1節 敗退第一節第8節 求賢第7節 任命第5節 終第3節 援助第10節 求助第十四節第5節 離間第1節 投軍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6節 意外第8節 恢復第7節 烏丸第10節 合兵第1節 賣主第2節 談和第5節 混亂第9節 頹唐第6節 派系第1節 借勢收蠻兵第5節 重逢第7節 夜談第七節第4節 登位第3節 平叛第6節 義釋第10節 黃忠第9節 挑戰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2節 奉獻第4節 登位第4節 逆江戰劉備第5節 家常第5節 離間第9節 巨弩第6節 虛兵第9節 竹槓第2節 遇險第1節 獻計第1節 驚變第5節 重逢第9節 意外第6節 前奏第3節 抵達第2節 試練第2節 煉丹原料第5節 離間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1節 巧用胡車兒第4節 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