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終

有很多件非常不好意思的事情,

第一,我這裡每天晚上十一點以後不定時停電,以前我所擅長的熬夜戰術沒有用了,大家間量

第二,我最近要自己做老闆了,雖然不是一個很熱的行業,不是有很高的資本,但我還是要全力以赴

第三,因此我的時間變少了,最後一章的內容竟然又要無限期的拖下去,不過以後我自己做老闆以後每天起碼就又有時間了

但在每天晚上停電前,我還在繼續努力中

================================================

就在廖化周倉等人奮力爲劉備爭取時間的時候,劉備也在衆將的挾持下瘋狂趕路,一路上蜀軍已經拋棄了所有可能會妨礙行進速度的東西,接連的挫敗已經完全剝奪了他們野戰的能力,現在也許只有到了某一座城池之內休整一下才有可能出現一線生機。

可是接連這麼撤退下來,蜀軍的行進速度也已經無法與正常相比,所有的戰馬都是一路不停的跑下來,與後面一直在換馬追擊的敵人想必,他們的形勢實在太惡劣了。

就算廖化等人的犧牲也不過爲劉備拖延了一半的路程,就在距離武陵還有數百里的時候,徐州軍又一次趕了上來,劉備看了看自己身邊這些士卒,大多已經失去了戰鬥的慾望,估計即使再分兵下去,也不過是被敵人一衝而散,與其繼續消耗下去,還不如拼盡剩下這點家底,或許能夠戰勝追兵也未可知。

看到前面已經跑成丐幫子弟的敵人竟然原地結陣,作爲第一路追兵的趙雲也有些驚奇,但是想想自己落到這副田地恐怕也就這麼一條路而已。

當他看到被衆人簇擁在中間的劉備時,心中竟然也產生了一絲不忍,眼見當年意氣風發的劉使君如今卻落到這樣悽慘的程度。難免的,趙雲心中在瞬間曾經閃過想要放劉備一馬的念頭,但是下一個瞬間這種想法已經被他排除出了腦海,畢竟現在的他已經不同於當初,劉備對他的提攜與關愛和程玉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劉備最近的做法也傷害了趙雲的感情,沒有理由因爲這樣的人而喪失掉幫助主公建立功業的機會。

雖然劉備有勇冠三軍的猛將,有智謀通神的軍師,可是任他們誰也無法指揮一羣綿羊去戰勝猛虎,現在的蜀軍已經完全變成了待宰的羔羊。雖然在衆人的努力下,這支軍馬已經可以成功的列出陣型,但是對於戰場搏殺來說,這種程度顯然不夠,徐州軍剛剛一次衝擊,這支人馬就整個陷入了混亂中,開始四下奔逃,就算關張等人勇冠三軍,又能有什麼辦法,大家只能儘自己的力量來讓失敗儘可能的晚一些來。

但是既然用到了儘量這個詞,意思就是說他們已經沒有力量維持情勢的穩定,隨着越來越多的蜀軍逃離這個序列去求得自己的安全,漸漸已經沒有了陣型的概念,越來越多潰散的徐州軍更間接影響了自己人的士氣,大家心中求生的慾望已經足以戰勝某種爲國捐軀的想法。

很快的,諸如關張之類的大將都發現了這個問題,不能再繼續堅持下去,趁着現在有這些敗兵糾纏敵人,自己還可以逃的遠一點,如果再糾纏下去,難免情勢會更加被動,於是衆人奮力殺出重圍,與劉備等人會合向武陵方向又一次敗了下去。——不誤諷刺的是,以人數佔優的蜀軍,竟然需要突破的是敵人的包圍。

沒有了關張以後的戰場終於成爲趙雲一個人發揮的舞臺,還留在戰場上的大多都是低級軍官,這些人已經很少趙雲的數和之將,在趙雲勢無可擋的氣勢下,望者披靡,就連沒有被關注到的敵人也一樣披靡。唯一遺憾就是到處都有逃散的敵軍,讓他們束手束腳無法放開馬速,只有眼睜睜的看着劉備等人逃逸,而後將一腔委屈發泄在眼前的敵人身上。

劉備終於已經心如死灰,自己身邊剩下的只有寥寥千餘騎兵,便是關張現在也只能做個百夫長之流,從來不畏懼失敗的劉備心中竟然也產生了一絲陰影,雖然人人都說自己越挫越強,但眼下的形勢天下之大哪裡還有能讓自己風雲再起的地方呢?不要說力挽狂瀾扭轉局勢,就算這些人馬到了武陵能否在敵人的猛攻下堅持下來就很成問題。

不知是上天的眷顧還是戲弄,雖然幫劉備解除了心中的猶豫,可這種解決方式卻讓孔明都欲哭無淚,還沒有到達武陵城下就已經見到城內黑煙四起,等臨近一點,更是可以聽到喊殺沖天,隨着風勢,遠遠可以聽到幾聲“向寵已經伏誅”“降者免死”之類的宣傳口號。

原來劉備與孔明兩軍會合之時,留將軍向寵爲其守衛武陵,這段時間劉備軍那裡接連不利,武陵中已經有人開始蠢蠢欲動,只是向寵向來治軍森嚴,衆人也不敢輕舉妄動。

可城中前兩日剛剛得到消息,徐州軍已經開始反攻荊州,現兵分兩路,一路南下長沙等地,另一路直取荊州,而且又得到消息,公安守將孟達已經將城池獻給了程玉,並派人來聯絡自己軍中衆將,這讓向寵萬分不安。

果然,到了日見,有自己手下的人來遊說他也將城池獻給程玉,爲了穩定住武陵的形勢,向寵假意應承,並說要將爲首的衆人請來商量細則,這些武將信以爲真,被向寵誘至府中一舉擒拿,軍法處置。

可是紙裡包不住火,就在向寵調集軍隊準備一舉平叛的時候,這些人的屬下等已經得到了消息,他們早就集合起來做起事準備,如今聽到自己的上司都已經爲向寵所害,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爲強,就在城中造起反來。

向寵那邊的準備工作還沒有做好,竟然還是沒有抵擋的住,被這些人殺進府內,力戰而死。

雖然向寵以身殉國,可是他還是改變不了事情的結局,劉備在城外聽到城內的喊殺聲後,再也無法堅強下去,頹然倒地。

雖然很快就被手下衆人七手八腳的救醒,可是劉備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悽苦,黯然流淚:“想不到我劉備終於也有這麼一天,看來上天已經註定不給我匡扶天下的機會。”說罷,伸手就要去拔腰間的寶劍。

孔明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劉備的手臂:“主公不可如此,眼下雖然慘敗,卻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只要穿過五溪,尚有將軍陳到的萬餘精兵,巴蜀之地也能再聚起數萬人馬,當年秦王高祖不都是憑藉蜀地而平定天下的嗎?只要主公勵精圖治,定然還有捲土重來的一天。”

劉備的雙眼有些失神,看着孔明喃喃的說:“我們真的還有希望嗎?”

孔明堅定的點了點頭:“上天終不負我。”

孔明的話雖然終是讓人難於相信,可是畢竟給劉備心中帶來了一絲溫暖和希望,對孔明說:“好,有先生的話,我們就再搏一回,也讓此生無憾。退兵五溪!”

武陵城雖然還沒有完全爲叛軍所控制,但是眼下劉備這點人也是杯水車薪,就算能夠平定武陵叛亂,又靠什麼來抵擋程玉後面的追兵,不如趁早撤兵,回到蜀地再整旗鼓。

數天後,五溪的羣山之中出現了一隻衣衫襤褸的人馬,正是劉備的敗軍,也正是憑藉全部都是輕騎的優勢,劉備總算躲過了後面的追殺,逃進了大山中,一路上已經是人困馬乏,崎嶇的山路讓劉備軍的體力總也恢復不過來,但情勢的危機又讓他無法進行一次徹底的休整,只能盼望早日穿過丘陵,回到自己的地方。

他們絲毫沒有發覺,一隻人馬已經發現了他們,正悄悄的尾隨在後,一人問道:“大王,我們可以下手了吧?再等下去,他們就要到別人的地盤上去了。”

那位大王哈哈一笑:“你們急什麼,這方圓數百里不都是我們的地盤嗎?現在距離外面的平原還是太近,地勢也不夠險要,要是被他們跑掉我們不是白費心急,等到了山嶺深處,他們就是插翅也難以逃出。就算到時候有其他部族插進來,難道敢不給我沙摩柯面子,還敢獨吞酬謝不成?”

他們怎麼會想得到自己不過是剛剛逃離虎口,卻又掉進了狼窩。也難怪,任誰也想不到程玉竟然會和五溪的少數民族之間也有聯繫。

這要說都是孟獲的功勞,原來孟獲在出兵截擊劉備後路以前,曾經對程玉說:“大王,我與五溪的各路大王洞主以前都打過交道,如果您不嫌棄的話,我可以派個人去,請求他們出兵夾擊劉備,到時候劉備就算有三頭六臂,也一定難以逃脫生天。而您不過只需要付出一些財帛就可以了。”

不過可還真不敢請他們出兵,一來少數民族當時的戰爭理念與漢族不同,怕他們進攻城池的話會輔以劫掠,讓百姓受苦,二來如果五溪蠻軍也加入夾攻的話,怕劉備狗急跳牆背水一戰,或者不惜一切代價突圍,給自己造成的損失都會太大。

不過有這樣一個關係如果不加以利用的話未免可惜,所以程玉請求孟獲派人潛到五溪地區去結納各路頭領,請他們截殺劉備的殘兵,並許以重金,要是劉備知道自己的腦袋價值千金的話,不知道心中是應該自豪還是氣憤。

出於止殺的考慮,程玉除了劉備關羽兩人以外,對於所有人的賞金都是活捉比殺死能夠多得一倍。說來這兩個人比較倒黴,劉備是在程玉心中得感觀不好,關羽是因爲程玉當初發過誓言,如果抓到了自己還要頭痛一陣,不如就將他們的生死真正交給上天去安排。

卻說劉備等人在深山中眼看已經走了兩天,路途越來越崎嶇,每天消耗的體力都要更大,可是蜀軍卻漸漸有了一種看到曙光的感覺,畢竟這樣的道路上,敵人追來的可能性也變的少了一點,他們哪裡知道,人生的最後驛站竟然就是這裡。

這天行到正午,正是一處險要的山口,此時劉備軍雖然是驚弓之鳥,可是沒有想象到這裡會有危險,因此隊形十分鬆散。哪知就在這個時候,山上突然一聲呼哨,蜀軍駭然發現自己竟然被被髮文身的蠻人包圍了,大家都覺得心中一寒。

這裡以前是孫劉程三家交界的地方,誰都與這些少數民族沒有什麼接觸,也沒有過戰爭,連孔明也沒有想到竟然會在這裡被人有預謀的伏擊。

這時,山上有會說漢話的喊道:“你們這些人裡,有叫劉備的嗎?”

劉備雖然感覺今日之事已經難以善了,可是事以至此,就算退縮也未必能有什麼好結果,還不如拼一下,或許對方並非惡意,於是高聲向上喊道:“我便是劉備。”

話音剛落,山上箭如雨發,更爲過分的是,其中的大多數竟然都是向着劉備附近而來的。

山道之中異常狹窄,大家多是救護不急,虧在劉備身邊還有死士,以自己的身軀擋住如蝗的羽箭,只聽幾聲慘叫,都被射成了刺蝟。

饒是如此,劉備身上還是中了數箭,可是除了開始的一瞬間疼痛感覺以外,馬上中箭的傷口就被一種麻木的感覺所取代,山上的蠻軍所使用的竟然是毒箭。

終於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蜀軍都有一種獸入籠中的感覺,當下已經是完全憑藉本能向山口殺去。

山上的弓弩依然沒有停,而衝到山口稍微開闊點地方的蜀軍也遭遇了手執大刀長矛的蠻軍,當下戰在一處。

這段時間以來,張飛的心中都是憋悶不已,要不是爲了保護大哥,他恐怕早就與敵人拼命去了,想不到今天竟然連這些化外野人都欺負到了自己的頭上,更爲可惡的是竟然傷到了自己的大哥,當下如同煞神附體,殺入敵陣,手中的長矛帶走了無數的生命。

正在衝殺中,突然間張飛聽到了一聲熟悉的慘叫,或者叫做呻吟,當下心中大駭,向聲音發出的方向望去,臉色卻是變得煞白。

原來還是因爲山道狹窄的原因,劉備身邊只有幾個侍衛保護他衝殺,他們是騎兵受地形影響,可是蠻軍不受,這幾個人要面對數倍的敵人,終於還是死傷累累,無法保護劉備的安全。而劉備自己現在已經被毒素蔓延到整個身體,別說戰鬥,神志都開始有些不清醒,一時照顧不到,竟然被一柄長矛刺到了肋下,下意識的發出一聲微弱的呼聲。

這下張飛可急了,手中長矛一揮,無論敵我,全部推倒在地,趕到劉備身邊,一矛將準備繼續刺殺劉備的敵軍挑翻在地,又趕開了幾個敵軍,將劉備一把拉過放在自己馬上,落荒而逃。

他着一狂化,又有幾個人能擋,竟被他衝出了包圍,可是當他回頭一看,不由也慘叫一聲,目瞝盡裂,恨不得馬上殺回陣中。

原來關羽被隔絕在了後面,也被敵人團團包圍,同樣的,以他的武藝,雖然身困重圍,敵軍也拿他沒有辦法,但是不幸的是他竟然遇到了沙摩柯,沙摩柯正在指揮蠻軍圍殺敵人,一打眼,卻看到有幾處地方的敵人勇不可擋,於是向最難纏殺去助陣,那裡卻正是關羽身在之地。

沙摩柯來到外圍,看到裡面的將官竟然勢不可擋,當下心中就有氣,再一看是個紅臉漢子,頓時與程玉所說的關羽就聯繫起來,心下更是惱怒,這樣得人就算活捉也沒有用,劈手奪過手下人手中的長弓,搭上毒箭就向關羽射去。

關羽撥打各種箭矢已經有了一些麻木,竟然沒有注意到這一箭來得出奇迅速,一不留神,已經被射中肩膀。他也馬上覺察到箭上有毒,如果是在手上的話,恐怕他會毫不猶豫的將手掌砍下,但是在肩頭難道要將自己劈了不成?只有刀下更狠,希望能夠殺出重圍再行救治。

沙摩柯一見關羽反而更加驍勇,心中更是不忿,提起鐵蒺藜骨朵衝了上去。

要是在平時,關羽又何嘗怕他,可是如今已經人困馬乏,身上又中了毒箭,一隻手已經完全不聽使喚,只能堪堪與沙摩柯鬥個平手,甚至是處於下風。

終於,他的頭腦也開始有點感覺眩暈,知道無法再堅持下去,撥馬就跑,但這是山道,一不小心,戰馬竟然厥倒,正被沙摩柯趕上,一棒打殺在當場。

可憐一代名將,終於難免亡於陣上,埋骨深山。

張飛那面正是看到關羽臨死的情景,當下心痛如絞,一口咬破了自己的舌頭,用疼痛來支持自己不要昏厥過去,爲了活着的大哥,只好先保一個算一個。

可是老天就是再跟他開玩笑,等他終於遠離戰場的時候,再看大哥,已經面如死灰,氣若游絲,慌忙由馬上跳下來搶救,卻又能有什麼辦法,莫說是他,便是華佗張仲景現在也無濟於事了。

終於劉備在兄弟的懷中嚥下了最後一口氣,作爲一代梟雄,總算能夠死在自己親人的身邊,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此時的張飛竟然異常平靜,他將劉備平放在地上,跪倒磕了幾個頭,對他說:“大哥,你和二哥爲何如此狠心,竟然就拋下小弟一個人孤留在這世上?還記得桃園之誓嗎?你們終於可以同年同月同日死了,難道就不要小弟了嗎?哈哈哈哈,張飛竟然仰天一陣長笑,你們不帶小弟,小弟卻偏要來追隨你們!”話音剛落一頭撞向旁邊的山石,當即腦漿迸裂,三兄弟竟然真的應誓而亡。

第2節 異軍突起第2節 兩難第7節 結拜第5節 求和第2節 妙才第6節 舞劍第10節 叛亂第9節 攻防第7節 報復第8節 復仇第9節 約戰第5章 抉擇第7節 分歧第3節 別離第1節 內應第5節 重逢第2節 錦盒第6節 玉璽第8節 空城第8節 誓言第9節 挑戰第十節第8節 劫殺第2節 進退第8節 機謀第2節 中伏第3節 擇第4節 戰備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4節 逆江戰劉備順義公清明第2節 背叛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2節 幾人歡喜憂第十節第10節 內訌第6節 拜山第6節 自焚第2節 規劃第8節 倒戈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6節 兵變第3節 老將顯神威第5節 收穫第3節 脫殼第2節 聚賢第2節 爭論第2節 進退第10節 說服第5節 困敵第9節 受困第5節 對策第10節 盟約第5節 收穫第8節 結親第1節 “妥協”第2節 回顧第9節 出使第5節 訪賢第1節 誤中第5節 處罰第7節 烏丸第8節 迴心第4節 戰備第5節 離間第2節 煉丹原料第10節 叛亂第3章 求死第6節 義釋第9節 勸降第1節 失城第10節 求助第3節 水手第4節 誘敵第5節 混亂第8節 倒戈第6節 鼓舞第十三節第10節 先兆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2節 不撓第1節 驚變第2節 說第3節 親者變仇敵第10節 黃忠第1節 使第1節 擴軍第3節 水手第1節 恍如隔世第6節 人才第1節 “妥協”第6節 自焚第4節 北顧第9節 避禍第1節 蜀中說客至第10節 路線第8節 條件第5節 驕兵第10節 盟約
第2節 異軍突起第2節 兩難第7節 結拜第5節 求和第2節 妙才第6節 舞劍第10節 叛亂第9節 攻防第7節 報復第8節 復仇第9節 約戰第5章 抉擇第7節 分歧第3節 別離第1節 內應第5節 重逢第2節 錦盒第6節 玉璽第8節 空城第8節 誓言第9節 挑戰第十節第8節 劫殺第2節 進退第8節 機謀第2節 中伏第3節 擇第4節 戰備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4節 逆江戰劉備順義公清明第2節 背叛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2節 幾人歡喜憂第十節第10節 內訌第6節 拜山第6節 自焚第2節 規劃第8節 倒戈第2節 空城待吳軍第6節 兵變第3節 老將顯神威第5節 收穫第3節 脫殼第2節 聚賢第2節 爭論第2節 進退第10節 說服第5節 困敵第9節 受困第5節 對策第10節 盟約第5節 收穫第8節 結親第1節 “妥協”第2節 回顧第9節 出使第5節 訪賢第1節 誤中第5節 處罰第7節 烏丸第8節 迴心第4節 戰備第5節 離間第2節 煉丹原料第10節 叛亂第3章 求死第6節 義釋第9節 勸降第1節 失城第10節 求助第3節 水手第4節 誘敵第5節 混亂第8節 倒戈第6節 鼓舞第十三節第10節 先兆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2節 不撓第1節 驚變第2節 說第3節 親者變仇敵第10節 黃忠第1節 使第1節 擴軍第3節 水手第1節 恍如隔世第6節 人才第1節 “妥協”第6節 自焚第4節 北顧第9節 避禍第1節 蜀中說客至第10節 路線第8節 條件第5節 驕兵第10節 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