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恢復

儘量努力中,我今天說還大家一節,一定儘量寫完它

===================================

卑衍的心中早以知道自己難逃一死的結局,對這樣的結果竟然慘然一笑,也算是對程玉可以讓他死的輕鬆一些的感激,隨後兩下的士兵涌上,將卑衍拉了下去,沒有任何聲音的,片刻後,卑衍的人頭被呈了上來,程玉也沒有什麼心思去看,命令手下人將它與卑衍的屍體埋葬在一起了事。

處理過罰的事情,剩下的就是要獎,這連日的拼殺,要說功勞最大的自然是趙雲,在混亂之中的軍營保持冷靜勇敢,救出了這麼多的重要人物,今天又在陣前生擒了罪魁禍首卑衍,首功自然非他莫數。

對於趙雲,程玉實在是不吝任何讚美的詞語。確實,現在的趙雲是他手下最只得信賴的一員大將,無論交給他什麼樣的任務,他都可以完滿的去完成,果然不負千古人物對他的盛讚。

而另外一個大功臣則是這裡的主人,右北平的田豫,程玉對這個人還是有點印象的,他在歷史上也曾經擔任過烏丸校尉,原來自己還總以爲他和田疇有什麼親戚關係。經過一番交談,程玉發現這個田豫也確實是個人才,其實自己發現所有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就都不會是什麼普通的人物,以眼前的田豫來說,也許比智謀他不如自己,也許他的武藝也在自己之下,但是若說起治理國家,或者說在三國這個年代裡治理國家的話,他比自己就強的不是一點半點了,而且因爲田豫就是北方人,對於這裡的情況比任何人都要了解。

程玉越和他聊越覺得,也許他確實是在北方獨擔大任的一個好選擇。等一段時間,遼東的形勢穩定了以後,大可讓他和田疇分別管理烏丸鮮卑這些北方異族的事情。

當然,還有一個大功臣張燕也不能忘記,雖然張燕的功勞並沒有趙雲和田豫那麼大,但自己也多虧了他帶領黑山軍來救援才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平息這場動亂的,何況卑衍的叛亂對自己來說機會成爲一場惡夢,程玉實在不願意這樣的情況再一次發生,對於張燕這樣手握重兵的降將,更是要好好拉攏。

兵馬在這裡修養了一天,沮授帶着運送糧草的車隊也趕過來了,程玉爲了追求速度,並沒有帶沮授一起行進,當沮授聽說遼東軍發生叛亂的時候也嚇了一跳,任誰也沒有想到遼東軍竟然會在這裡發動叛亂,按理說遼東或者黃河前線都比這裡要更適合一點。

不過大家的心裡也都在暗自慶幸,如果卑衍到了黃河前線以後和曹軍有了默契,共同發動的話,自己不但要損兵折將,搞不好還要失地丟城。

但經過他這麼一折騰,程玉剩下的兵馬也暫時沒有辦法再南下支援了,必須要在這裡修養一下恢復一下士氣。

張燕平時並不在州郡內活動,對於曹操又東侵的消息一無所知,如今正在爲功勞少發愁,有這樣一個機會自然主動請命,希望作爲前部先去支援黃河戰場。程玉也感覺自己雖然暫時不能南下,但也需要對戰場作出一點支援,於是也就同意了張燕的建議,讓他先領本部兵馬南下,自己修整一段時間就會南下支援。

又在右北平耽擱了十餘天,軍隊的士氣在一點點的恢復,當天潰散的徐州軍也在得知程玉已經平息叛亂以後陸續的歸隊,程玉也沒有責怪他們,畢竟當時的情況那麼混亂,又有幾個人可以堅持戰鬥去送死呢?

不過程玉對死難的軍士都加以厚葬,畢竟這些人的犧牲都是因爲自己做事一時的不正確,在去爲這些人送葬的時候程玉也深痛的表示了自己的懺悔之意,在徐州軍中,都有這樣一種思想,他們生存的目的就是爲了主公,能得到主公爲自己傷心,就算死也值得,因此大家得士氣反而有了點提高。

至於遼東投降得殘部,程玉還是將他們編進了軍中,畢竟這次叛亂都是卑衍搞出來的,這些人只是受到了欺騙,更重要的是程玉本身也確實並非什麼殘暴的人。

不過這樣得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程玉得心中實在是歸心如箭,也不知道前線的形勢究竟怎麼樣了,實在無法再繼續忍耐下去的他,決定繼續起兵南行。

經過這段時間的修養,軍馬都已經恢復到可以作戰的程度了,在路上也可以繼續恢復士氣,至於他自己的傷現在也好的七七八八,起碼不會擔心有什麼箭創迸裂之類的死法,於是大家都沒有反對他起兵的命令。第二天,——這次程玉實在是等不住了,因此下過出兵額決定馬上開始行動,大隊人馬沿着幽州的官道南下。

沮授和田豫因爲要鎮守地方都留在了自己的駐地,田疇也被程玉留在北方注意烏丸的動靜,但是幽州的兵馬能夠調動的都被程玉此次抽調走了,畢竟現在黃河沿岸纔是徐州軍最重要的基地,容不得有一點疏失。

沒有多少時間,這些人就到了冀州的地界,鎮守冀州的審配也遠遠的迎接出來。

第9章 集結第5節 聯軍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7節 結拜契子第一節第6節 生天第4節 曲高人難辨第9節 竹槓第5節 虎將第5節 醒悟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十一節第三節第6節 鐵騎第3節 管亥第5節 破城第2節 背叛第2節 說第4節 死地第4節 危機第9節 內鬥第7節 醫聖第10節 黃忠第8節 逆襲第四節第6節 人才第4節 求醫第10章 城牆第十六節第十四節第3節 神醫第9節 醒悟第10節 內訌第10節 求助第4節 逆江戰劉備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4節 誘敵第2節 冤情第3節 平叛第4節 混戰第8節 長子第7節 低落第2節 反計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3節 備戰第6節 交涉第10節 義父第9節 竹槓第3節 血詔第9節 勸降第6節 鐵騎第2節 回顧第2節 背叛第10節 黃忠第六節第6節 險地第一節第7節 平叛第8節 嚮導第4節 大捷第5節 瘋狂第7節 平叛第7節 撤退第1節 驚變第10節 維谷第2節 異軍突起第10節 內訌第8節 家事第7節 反間第1節 子龍斷舊恩第8節 空城第9節 內鬥第1節 平局第7節 兵禍第10節 求助第6節 交涉第3節 退敵第1節 賣主第6節 敵後第九節第4節 喜憂第十四節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6節 區別第5節 張燕第3節 說服第4節 獻門第七節第4節 獻門第5節 借兵第3節 援助第4節 變第5節 離間第5節 處罰第9節 巨弩第2節 外篇第4節 轉變第2節 回顧第6節 兵變
第9章 集結第5節 聯軍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7節 結拜契子第一節第6節 生天第4節 曲高人難辨第9節 竹槓第5節 虎將第5節 醒悟第1節 力擒雙蠻首第十一節第三節第6節 鐵騎第3節 管亥第5節 破城第2節 背叛第2節 說第4節 死地第4節 危機第9節 內鬥第7節 醫聖第10節 黃忠第8節 逆襲第四節第6節 人才第4節 求醫第10章 城牆第十六節第十四節第3節 神醫第9節 醒悟第10節 內訌第10節 求助第4節 逆江戰劉備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4節 誘敵第2節 冤情第3節 平叛第4節 混戰第8節 長子第7節 低落第2節 反計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3節 備戰第6節 交涉第10節 義父第9節 竹槓第3節 血詔第9節 勸降第6節 鐵騎第2節 回顧第2節 背叛第10節 黃忠第六節第6節 險地第一節第7節 平叛第8節 嚮導第4節 大捷第5節 瘋狂第7節 平叛第7節 撤退第1節 驚變第10節 維谷第2節 異軍突起第10節 內訌第8節 家事第7節 反間第1節 子龍斷舊恩第8節 空城第9節 內鬥第1節 平局第7節 兵禍第10節 求助第6節 交涉第3節 退敵第1節 賣主第6節 敵後第九節第4節 喜憂第十四節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6節 區別第5節 張燕第3節 說服第4節 獻門第七節第4節 獻門第5節 借兵第3節 援助第4節 變第5節 離間第5節 處罰第9節 巨弩第2節 外篇第4節 轉變第2節 回顧第6節 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