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自焚

名字既然叫做樓,自然就會有兩層,下面的一層是公孫度存放金銀珠寶用的地方,他卻連看都沒有看一眼,徑直奔閣樓而去。

閣樓上只有一口箱子,而且裡面放置的還都是一些一點價值也沒有的東西。當公孫度再此由樓梯下來的時候,身上已經批上了自己私自制作的蟒龍袍,手中捧着的也是自己很久以前就已經剋制出來的“遼東王印璽”,閣樓上面的,就是這些東西。

公孫度坐在屋子中間的椅子上面,用手擺弄撫摸着手中的印璽,臉上竟然流露出了滿足的表情,手中已經拿到自己最希望得到的東西,對公孫度來說,已經沒有什麼事情渴求了。

半晌,聽到外面越來越亂,公孫度終於依依不捨的將自己手中的印璽放在身邊的案上,卻伸手將身邊的油燈取過,來到門邊看了一眼外面的火光,頓了一頓,然後決然將自己手中的燈油潑到了窗櫺之上,本來微弱的燈火隨着空中飛散的油滴,延伸成一條火蛇,瞬間將窗櫺上的窗紙點燃,整個屋子一下子亮了起來。

看着火勢越來越厲害,公孫度又回到剛纔坐過椅子上,正了正身上的衣冠,然後又將印璽取過,放進自己的懷中,靜靜的看着火勢蔓延。

等程玉等人趕到公孫府的時候,火焰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公孫度藏寶的閣樓,附近的一些建築也都被波及到裡面,程玉雖然有心救火,但情形已經不容他插手,只能輸散一下府內的衆人,然後無奈的看着所有相連的建築最後都化爲灰燼。

城內現在早就沒有了抵抗的力量,所有人大多用了兩種選擇,要麼投降,要麼逃走,似乎公孫康選擇了後者,程玉一直等到第二天城內的情形完全穩定下來,也沒有聽到有關他的消息。

至於公孫度手下的文武,倒是都很心齊,竟然一個意外的也沒有,全部投降,卑氏父子這一寶押中也是風光無比,忙裡忙外,儼然成了程玉的接收大員。不過程玉倒真是任其折騰,現在自己剛剛進城,如果要完全穩定城內的形勢,似乎人手略有不足,要是說讓城外的異族軍隊進來,恐怕會越來越亂,自己雖然對這兩個人的印象一般,但現在他們爲了自己的利益應該會認真爲自己幹活,正好幫自己解決了頭痛的問題。

又過了幾天的功夫,襄平的遼東軍已經被程玉整編完畢,城外的異族軍隊還是駐紮在城外,程玉就算信任他們也不敢放進城來,看來只有自己撤軍的時候將他們一起趕走了。不過程玉還是有一點憂慮,公孫康還沒有伏法,他們公孫家畢竟縱橫塞北多年,只要還有人在外面,說不上什麼時候又生出事端來。

不過很快有人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天卑衍興沖沖的求見程玉,說自己的手下已經除掉了公孫康,並將他的首級帶來給程玉看,其實這個功勞當然不會是他完成的,公孫康在逃跑的途中是被自己身邊的親兵所殺,這個親兵帶着他的人頭到卑衍那裡請功,被卑衍用個幾萬錢打發掉了,現在拿來跟程玉邀功。

程玉自然也很清楚他們這些計倆,不過不管是誰殺的公孫康,總算是除去自己的一塊心病,於是也口頭表揚了卑衍一番,說一定重重的封賞他。

沒有想到卑衍這麼處心積慮的要表現自己,當然是有着自己的目的,他見程玉高興,乾脆將自己的想法婉轉的表現了出來:“主公,遼東雖然已經平定,但這裡地處海外,需要熟悉環境的人來爲主公鎮守,我想可以在公孫家的舊部中找出一個人選來擔當遼東太守的職務。”

程玉聽到這樣的話,心中說不出來的厭惡,卑衍竟然厚顏無恥的向自己來討官做,不過現在還是能用的到他,還不着急和他翻臉,於是程玉也打了個哈哈,對卑衍說:“卑將軍說的和我想的一樣,遼東自然要一個熟悉環境的人駐守。卑將軍你,我一定不會虧待的。”

卑衍聽程玉如此說,以爲他已經答應了自己的要求,這下更是滿懷動力的下去工作,效率一時間竟也提高了不少。

又在遼東待了半月,其他各郡縣的地方官紛紛上表請降,程玉爲了穩定地方上的形勢,並沒有對他們有什麼太大的變動,還是讓他們各司舊職。不過有點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些人裡面竟然也夾雜着高句麗的使者。

原來高句麗王在遼陰之戰時戰死,他手下逃走的士兵回到高句麗果然掀起了風波,不過這場風波面對的不是程玉,而是高句麗的王族。

高句麗王伯固是屬於桂婁部的貴族,雖然幾個部落共同奉他爲王,但彼此之間還是有很多人不服氣,這下他戰死沙場以後,幾個孩子還都很小,部落中的長老們雖然還想扶持自己的人作爲新王,卻遭到了其他幾個部族的反對,其中爲首的是以前作爲高句麗王的涓奴部,他們以伯固的幾個孩子都太小,不適合領導高句麗人爲由,主張另立新王。雖然桂婁部的人着多最多,可也比不過其他剩下的四個部落,最後高句麗王落到了涓奴部首領薩其的手上。

他雖然取得了這場權力鬥爭的勝利,但是卻深知桂婁部的影響重大,最後想出了一個主意,向程玉上表稱臣,藉此獲得他的認可,這樣以後其他幾族人就要顧忌一下自己,桂婁想再變天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第1節 受挫第2節 約定第9節 內鬥第1節 許攸第6節 玉璽第5節 戰果第2節 反計第4節 示弱襲宛城第4節 內亂第4節 請求第9節 山口第5節 困敵第9節 意外第4節 副將第10節 謹慎第4節 大捷第十八節第10節 維谷第9節 避禍第3節 劫糧各逞智第10節 施恩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2節 肺腑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9節 受困第4節 內亂第7節 遊擊第7節 烏丸第10節 敵城第2節 英雄各擅場第2節 還政第5節 異狀第9節 意外第2節 進退第6節 派系第2節 說第9節 貂嬋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4節 戰備第1節 誘敵順義公第2節 得逞第5節 瘋狂第5節 異狀第9節 緩衝第4節 大戰第5節 訪賢第9節 避禍第8節 威名第7節 結拜第10節 棄城第3節 鬥志第10節 縱虎第9節 諾言第4節 示弱襲宛城第3節 分兵第4節 逆江戰劉備第1節 弱點第5節 瘋狂第1節 敵營第5節 庭戰第2節 進退第3節 十字路口第三節第2節 外篇第6節 孔融第7節 清野第5節 家常第6章 內應第8節 衝陣第6節 反擊第3節 十字路口第10節 內訌第7節 退兵第4節 誘敵第6節 鐵騎第7節 郡守第4節 請求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2節 得逞第5節 夜襲第3節 抵達第5節 求和第1節 決戰的序曲第2節 兩難第3節 十字路口第7節 清野第8節 衝陣第1節 假假真真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2節 中伏第10節 合兵第2節 撞車第5節 殉城第10節 盟約第10節 漁人第2節 肺腑第4節 大捷第6節 北寇第一節
第1節 受挫第2節 約定第9節 內鬥第1節 許攸第6節 玉璽第5節 戰果第2節 反計第4節 示弱襲宛城第4節 內亂第4節 請求第9節 山口第5節 困敵第9節 意外第4節 副將第10節 謹慎第4節 大捷第十八節第10節 維谷第9節 避禍第3節 劫糧各逞智第10節 施恩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2節 肺腑第1節 無意犯衆怒第9節 受困第4節 內亂第7節 遊擊第7節 烏丸第10節 敵城第2節 英雄各擅場第2節 還政第5節 異狀第9節 意外第2節 進退第6節 派系第2節 說第9節 貂嬋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4節 戰備第1節 誘敵順義公第2節 得逞第5節 瘋狂第5節 異狀第9節 緩衝第4節 大戰第5節 訪賢第9節 避禍第8節 威名第7節 結拜第10節 棄城第3節 鬥志第10節 縱虎第9節 諾言第4節 示弱襲宛城第3節 分兵第4節 逆江戰劉備第1節 弱點第5節 瘋狂第1節 敵營第5節 庭戰第2節 進退第3節 十字路口第三節第2節 外篇第6節 孔融第7節 清野第5節 家常第6章 內應第8節 衝陣第6節 反擊第3節 十字路口第10節 內訌第7節 退兵第4節 誘敵第6節 鐵騎第7節 郡守第4節 請求第1節 兵困石頭城第2節 得逞第5節 夜襲第3節 抵達第5節 求和第1節 決戰的序曲第2節 兩難第3節 十字路口第7節 清野第8節 衝陣第1節 假假真真第4節 初會西涼軍第2節 中伏第10節 合兵第2節 撞車第5節 殉城第10節 盟約第10節 漁人第2節 肺腑第4節 大捷第6節 北寇第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