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換箭

等馬停下來,張郃向對面喊道:“呔,對面的人聽着,我乃冀州牧袁紹手下大將張郃,哪個有膽量的可敢與我戰上三百回合,如無人敢戰,不如早早投降,免得麻煩,還要爲你們收屍。”

對面的程玉一聽是張郃,第一反映就是好好的看了張郃一番,這已經是他的習慣了,每次見到三國有名的謀臣武將都要仔細的觀察一下,長長見識。不過太史慈可就沒有那份心情了,一見對面來的正是昨天和自己交戰的人,又聽他說他是河北名將張郃,好鬥的心情又出來了,於是向身邊的兄弟一拱手說:“大哥三弟,對面的武將就讓我再去會他一會。”

孔融也知道這裡不是由自己做主的,也就點了點頭,程玉也同意了,但太史慈臨走他又加了一句:“二哥小心,對面的人也不簡單,不可輕敵。”

太史慈回了一句:“三弟放心,我早有主意,今天一定會拿下他。”因爲有孔融在場,所以他也就沒有叫程玉主公。

張郃一見對面的太史慈過來連話都沒有說就要動手,連忙喊住了對方:“慢,來得可是東萊太史子義將軍?”

太史慈一聽,對方昨天和自己打了一天,今天難道還要和自己套交情嗎。於是說:“正是在下,不知張將軍有什麼見教。”

張郃說:“子義將軍武藝高超,奈何明珠暗投,孔文舉雖有名士之風,但終非棟樑之器,我家袁冀州四世三公,文成武德恭良溫厚,正待曠扶天下,將軍何不投降我家主公,將來定可成就大事。”

太史慈這才知道對方原來是準備勸降啊,這個自己也會,於是哈哈一笑說:“張將軍這就不知道了,我三弟赤膽忠心一力報國,文韜武略都有過人之處,又懂得鬼穀神算,我看張將軍不如勸說你家主公一起投降我們算了,將來還有封侯拜將的機會。”

兩個人話不投機,都知道勸說不了對方,只有用武力方式決定對錯了,於是各舞手中的槍,戰在一處。這次兩個人身邊沒有什麼干擾了,得以發揮自己真正的本領,三五十個回合還可以,但時間一長張郃就不是太史慈的對手了,無奈之下只得用自己想出那招。

又過了幾個回合,張郃突然一撥馬,斜次裡跑了出去,太史慈提馬就追,程玉一看不好,恐怕敵人有什麼詭計,正待鳴金,卻突然見兩個人都從馬上掉了下去,忙縱馬向前去看。對面的文丑自然也是這個想法,於是兩邊的軍隊搶回了各自的人以後又絞在了一起,發生了一場小規模的混戰。

等程玉將太史慈搶回了本隊才發現,原來太史慈的左臂上中了一箭。可是他卻不知道,此時張郃的右臂上也中了一箭。

原來,太史慈一見張郃撥馬就跑,當然知道他要使什麼計策,但是自己藝高膽大,何況已經有了傷敵的辦法,因此就追了下去,邊追邊掏出弓箭,向張郃的後背射去。但他哪裡想到,張郃此時也掏出了弓箭,回頭要射,卻眼見太史慈的弓箭也到了跟前,來不及躲閃。不過萬幸因爲他這一轉身,沒有射中後心卻射在了他的右臂上,他這一吃痛,瞄準的工作就沒有辦法繼續完成了,手中的箭也飛了出去,太史慈迎面看到對方的弓箭也飛來,要想閃躲,也已經來不及了,於是也被射中了左臂,兩個人因而一同落馬。

兩邊都有大將受傷,於是只得各自罷戰迴歸本營。程玉忙找來大夫爲太史慈醫治,可喜的是太史慈受的傷還不是很重,按醫生的話說將養個月把就可以了。不過程玉的心中還是有一點鬱悶,來到這青州和袁紹作戰,一戰損兵,二戰折將,這對士氣的打擊可就大了,如果還不能有什麼進展的話,恐怕會影響到軍心。

他這麼想,對面的袁紹大營衆將也是這麼個想法,本來一路上勢如破竹,只要拿下了臨淄,恐怕整個青州都已經在自己的掌握中了,卻沒有想到程玉這麼快就由淮南抽身回來,而且還一來就對自己造成了重創。要說敗在公孫瓚手裡,大家心裡還可以平衡,畢竟人家縱橫北方這麼久,手下的兵將都是身經百戰,但對程玉這樣拼湊起來沒有幾年的軍隊也是損兵折將的話,以後河北軍的聲望將大受打擊。

文丑把手下衆將都召集在一起,問道:“今日一戰,又傷了大將俊乂,於我軍士氣大大不利,不知衆位有什麼良策。”

卻聽座下一人說道:“文將軍莫要擔心,我有一策可以破敵。”

第2節 異軍突起第1節 試探第3節 統領第5節 收穫第5節 虎將第6節 俘虜第1節 刺殺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1節 敗退第7節 夜談第10節 聯姻第10節 縱虎第5節 對策第十節第8節 說客第3節 退敵順義公第9節 說客第8節 衝陣第9章 集結第2節 會盟第1節 使第8節 無功第5節 庭戰第5節 訪賢第九節第10節 黃忠第9節 背城第3節 密謀第9節 貂嬋第5節 借兵第4節 奇襲第7節 歸順第十一節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3節 壽辰第2節 聯軍各分心第3節 誓約第2節 得逞第四節第6節 自焚第5節 戰果第9節 利益第3節 反戈第1節 弱點第1節 受挫第1節 成就第7節 分歧第7節 遊擊第3節 二馬第3節 疑心生暗鬼第8節 條件第3節 平叛第4節 死地第六節第8節 復仇第十七節第7節 撤退第6節 敵後第5章 抉擇第1節 單福第十二節第1節 議和第1節 誘敵第7節 分歧第1節 誘敵第5節 啓示第4節 徐州第8節 復仇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2節 幾人歡喜憂第10節 失足第9節 通行第3節 退敵第8節 求賢第8節 復仇第6節 兵變第3節 親者變仇敵第7節 凱旋第3節 脫殼第10節 比武第5節 醒悟第7節 郡守第3章 求死第2節 約定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10節 衝擊第2節 英雄各擅場第9節 二喬第1節 驚變第1節 誘敵第9節 通行第5節 異狀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4節 徐州第4節 變第3節 疑兵陷甘寧第9節 子龍第2節 爭論第6節 義士
第2節 異軍突起第1節 試探第3節 統領第5節 收穫第5節 虎將第6節 俘虜第1節 刺殺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1節 敗退第7節 夜談第10節 聯姻第10節 縱虎第5節 對策第十節第8節 說客第3節 退敵順義公第9節 說客第8節 衝陣第9章 集結第2節 會盟第1節 使第8節 無功第5節 庭戰第5節 訪賢第九節第10節 黃忠第9節 背城第3節 密謀第9節 貂嬋第5節 借兵第4節 奇襲第7節 歸順第十一節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3節 壽辰第2節 聯軍各分心第3節 誓約第2節 得逞第四節第6節 自焚第5節 戰果第9節 利益第3節 反戈第1節 弱點第1節 受挫第1節 成就第7節 分歧第7節 遊擊第3節 二馬第3節 疑心生暗鬼第8節 條件第3節 平叛第4節 死地第六節第8節 復仇第十七節第7節 撤退第6節 敵後第5章 抉擇第1節 單福第十二節第1節 議和第1節 誘敵第7節 分歧第1節 誘敵第5節 啓示第4節 徐州第8節 復仇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2節 幾人歡喜憂第10節 失足第9節 通行第3節 退敵第8節 求賢第8節 復仇第6節 兵變第3節 親者變仇敵第7節 凱旋第3節 脫殼第10節 比武第5節 醒悟第7節 郡守第3章 求死第2節 約定第2節 水火皆無情第10節 衝擊第2節 英雄各擅場第9節 二喬第1節 驚變第1節 誘敵第9節 通行第5節 異狀第3節 銅雀五虎將第4節 徐州第4節 變第3節 疑兵陷甘寧第9節 子龍第2節 爭論第6節 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