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三策

程玉煩悶的一轉身,想走一走,卻正好與在身後的無瑕四目相交,萬分尷尬,不知道該和自己心愛的女人說些什麼纔好。

無瑕倒是一點沒有生氣的感覺,這個年代出個私生子之類的事情太平常了,她也還沒有考慮過將來會有什麼後宮爭寵,子嗣奪嫡之類的問題。於是促狹的一笑,對自己的心上人說:“恭喜你做父親啊。”

關心則亂,現在的程玉人又變的笨笨的,會錯了心上人的意思,以爲這裡面有什麼失望生氣的成分在裡面,喃喃的說:“其實我也沒有想到過會這樣,我本來想和你要第一個孩子的。”

無瑕突然間聽到這樣的話,臉上飛紅,忙低下頭躲到了一邊,神情倒是十分可愛,可惜程玉沒有時間去注意這些,只能爲他自己的問題頭痛。

這樣的問題後悔也沒有用,他需要好好的理清一下頭緒,也許放開還算是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他也就不再去思考這些,只是回信請貂禪先照顧她們母子,等自己回去以後再決定怎麼處理吧。

程玉先放下心中一切麻煩的事情全力備戰曹操,而郭嘉已經帶領軍隊向淮南行去。

軍馬雖然還在路上走走歇歇,但間諜卻早已經到達了荊州,劉備要割據淮南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樣飛遍荊州。

當伊籍得到這個消息可是震撼不小,他雖然潛意識比較傾向劉備,卻不願意將劉備想成會有這種想法的人,於是馬上寫密信將這裡的流言轉告了劉備。

荊州兵已經進攻壽春月餘,張遼自從吃了諸葛亮一個暴虧以後,已經決定了堅守待援的方針,任諸葛亮千般妙計,也是無可奈何。

張遼在駐紮淮南的時間裡,不但治軍有方,百姓也深爲愛戴,幾乎把張遼當成了自己人,劉備馬此次到達這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百姓對劉備軍的事情是能拖就拖能躲就躲,別說幫助,還沒有搗亂就是很給劉備面子的事情了。

一段時間下來,劉備的糧草已經略有不足,只好先放緩攻擊,等待荊州方面的支援,伊籍的書信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到達了劉備的手中。

此時諸葛亮在劉備軍中已經建立了威信,事無鉅細都有他一手掌握。劉備看過書信,皺着眉頭將信轉交給了孔明,問到:“軍師,荊州突然出現這樣的流言,是什麼人散佈的?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諸葛亮仔細看了一下伊籍的書信,心中已經有了大概的結果,回答說:“主公,我想這個消息恐怕自徐州來。我剛剛得到消息說徐州的程玉派郭嘉帶領人馬來支援壽春的張遼,這個郭嘉很有謀略,從前在曹操手下就是第一智囊,恐怕這個消息就是他或者程玉手下的其他謀士散佈的。”

“哦,軍師你看我們是否應派人會荊州去向景升解釋明白我們的心意,戳穿敵人的陰謀。”

“這樣做恐怕與事無補,劉表爲人耳軟心活,手下的舊將又大多對主公心存疑慮或者嫉妒。恐怕不要多久他就會聽信謠言對我們掣肘,恐怕這裡的情勢要變的危急了。”諸葛亮對劉備解釋了一番。

見劉備臉上愁容更盛,他又繼續說:“主公,我看我們不如先下手爲強,乘徐州的敵軍還沒有到達,敵人不敢輕舉妄動,我們馬上撤回荊州去,等到了荊州城,一舉殺進去,荊州唾手可得。”

劉備的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連聲說不。“不可啊,不可,此事大大不妥。景升於我落難之時容我於荊州,對我又是百般照顧,就算是對我心存懷疑也只能夠剖白心績,如果無故與其交兵,豈不受天下人唾罵?”

“唉,主公。行大事者不拘小節,主公欲救天下百姓,又豈能爲此等小事所束縛?”

孔明是苦口婆心的勸,手下衆將也大多對劉表沒有什麼好感,紛紛勸說劉備聽從軍師的建議。

但劉備就是認準自己的想法,反過來有懇求諸葛亮:“軍師,你就沒有其他什麼辦法能讓我不失大意的度過這次危機嗎?”

諸葛亮聽了無奈,只能說:“主公,剛纔我跟你說的乃是上策,要說中策嗎也有。既然劉表這裡容不下主公,您就不妨另投他人,益州地廣民豐,又少經戰亂,主公可盡起麾下兵馬前去投奔,先取益州爲基業,避開程玉等人的鋒芒,等羽翼豐滿以後再起兵討賊。”

“那下策呢?”劉備乾脆問到底。

“下策是我們就應了敵人的流言,乾脆在淮南起兵,或者等回到新野以後割據南陽,但這兩個地方都是在幾大勢力的夾縫之中,四面又都是敵人,其困難就可想而知了。”

劉備思考了一陣,然後才說出一句讓孔明摔倒的話:“軍師,我覺得這三策都不是十分好。”孔明把所有能用的方法都概括進來還是沒能讓劉備滿意,但他也知道實在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想,於是繼續說:“我們不如先老老實實的待在這裡,等景升作出反映,我們在考慮後路不遲。”

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7節 凱旋第10節 先兆第5節 突圍第2節 不撓第2節 速戰第1節 弱點第二節第1節 試探第10節 比武第三節第6節 反擊第十七節第2節 英雄各擅場第2節 約定第7節 歸順第8節 迴心第9節 頹唐第7節 分歧第2節 妙才第2節 中伏第6節 拒降第7節 低落第2節 聯軍各分心第1節 敵營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1節 平局第2節 魏延第1節 勝利第4節 示弱襲宛城第5節 庭戰第10節 借兵(2)第5節 張燕第1節 除患第6節 反撲第4節 調兵遣將第5節 重逢第2節 海船第6節 換箭第4節 登位第5節 異狀第3節 刺殺(二)第4節 誘敵第2節 爭論第6節 派系第2節 計賺夏侯淵第3節 疑心生暗鬼第4節 糜竺第十八節第6節 派系第10節 失足第3節 擇第5節 狂歡第3節 脫殼第10節 衝擊第8節 衝陣第九節第8節 希望第7節 低落第7節 波動第1節 試探第8節 希望第9節 竹槓第4節 冒進第3節 退敵第3節 水手第5節 困敵第9節 鳳雛第6節 人才第1節 叛亂第1節 弱點順義公第10節 縱虎第8節 請降第5節 訪賢第10節 漁人第4節 轉變第4節 請求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2節 幾人歡喜憂第7節 兵禍第1節 假假真真第5節 聯軍第10節 借兵(2)第4節 運氣第8節 再會第十五節第7節 退兵第5節 訪賢第1節 恍如隔世第8節 恢復第9節 子龍第6節 反擊第5節 擾敵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1節 失城第8節 機謀第3節 說服第2節 潰散
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7節 凱旋第10節 先兆第5節 突圍第2節 不撓第2節 速戰第1節 弱點第二節第1節 試探第10節 比武第三節第6節 反擊第十七節第2節 英雄各擅場第2節 約定第7節 歸順第8節 迴心第9節 頹唐第7節 分歧第2節 妙才第2節 中伏第6節 拒降第7節 低落第2節 聯軍各分心第1節 敵營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1節 平局第2節 魏延第1節 勝利第4節 示弱襲宛城第5節 庭戰第10節 借兵(2)第5節 張燕第1節 除患第6節 反撲第4節 調兵遣將第5節 重逢第2節 海船第6節 換箭第4節 登位第5節 異狀第3節 刺殺(二)第4節 誘敵第2節 爭論第6節 派系第2節 計賺夏侯淵第3節 疑心生暗鬼第4節 糜竺第十八節第6節 派系第10節 失足第3節 擇第5節 狂歡第3節 脫殼第10節 衝擊第8節 衝陣第九節第8節 希望第7節 低落第7節 波動第1節 試探第8節 希望第9節 竹槓第4節 冒進第3節 退敵第3節 水手第5節 困敵第9節 鳳雛第6節 人才第1節 叛亂第1節 弱點順義公第10節 縱虎第8節 請降第5節 訪賢第10節 漁人第4節 轉變第4節 請求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3節 偷營險中伏第2節 幾人歡喜憂第7節 兵禍第1節 假假真真第5節 聯軍第10節 借兵(2)第4節 運氣第8節 再會第十五節第7節 退兵第5節 訪賢第1節 恍如隔世第8節 恢復第9節 子龍第6節 反擊第5節 擾敵第4節 將軍陣前亡第1節 失城第8節 機謀第3節 說服第2節 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