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妙才

我剛剛回來,先發一節,一會兒有點工作需要完成,很快就會回來寫下一節,呵呵,爲什麼我總感覺水平粗糙呢?鬱悶ing~~~~~~~~~~遊戲之作大家也不要太放在心上好了,不過我還是不喜歡人身攻擊的東西,要說罵人,我是東北的,聊聊裡噴人的大家見多了,要是有人喜歡聽,聊聊見,這裡罵我算不得英雄,文學是個神聖的地方,太缺少教養的人慎入,謝謝!

趙雲心中只有痛這一個字可以形容,原來城內留下的“奸細”見趙雲等人這麼長時間沒有回來,只能認爲大家已經突圍成功,城內剩餘的糧草怎麼也不會留給敵軍,因而開始放火燒糧。

但這火光也在突然之間提醒了趙雲,既然援軍已經到來,何苦還要突圍呢?以現在的實力,恐怕守衛城池也足夠了,能夠堅守城池,對敵軍的心理打擊應該不會小。

於是趙雲需晃一槍,對魏延喊道:“魏延將軍,先撤回城內再說。”

兩個人的對手與自己都有一定的差距,至少全身而退是不成問題的,魏延應了一聲,開始緩緩的向趙雲靠攏,兩個人指揮麾下人馬,又想奪城。

其實現在城內已經是曹軍的天下,不過也是天佑二人,城內的敵軍沒有想到趙雲竟然又殺了回來,正在搶救糧草。一直殺到城門邊都沒有遇到敵軍的阻攔。

趙雲請魏延幫助守衛東門,自己則帶領人馬搶奪城池。

城內的曹軍一旦被截斷與夏侯敦的聯繫,馬上變成了一團散沙,而且大多數人都投入到了與烈火搏鬥的行列中去,竟然沒有注意到此時敵軍已經殺了回來。

趙雲如虎入羊羣般殺進了敵人的行列,直到被衝的七零八落,曹軍才發現了殺回身邊的敵軍。

但此時卻已經迴天無數,將不及帥,兵不及將,就是曹軍現在的情景,被趙雲驅趕一陣,終於又奪回了城池。

而且令人欣慰的事情是城內的糧草都沒有損失多少,——多虧了曹軍奮不顧身的搶救啊,如果趙雲有機會發表感慨的話他一定會這樣說。

魏延一次普通的急行軍竟然給敵軍造成如此重創,這是連他都沒有想過的問題,這件事情也間接的造成以後魏延信仰“速度決定一切”。

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自從魏延的軍隊進入城內以後,魏郡的形勢馬上變了個樣,夏侯敦雖然繼續保有兵力優勢,但在城防的支持下,這些差距已經變的微不足道,兩軍只能繼續在魏郡對峙。

就在趙雲與南方的夏侯敦集羣對峙的時候,北方的程玉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戰果。趙雲潛伏到壺關還沒有與敵軍開戰的時候,程玉也已經悄悄的向冀州移動。

夏侯淵雖然在出兵的時候已經要路昭朱靈嚴密注意敵軍的動靜,但冀州與程玉控制底盤接觸的範圍實在是太過漫長,中間又有太多的死角,雖然兩人很聽話也難以控制的十分全面,竟被程玉輕易的滲透進來。

等兩個人發現的時候,徐州軍馬已經到達城外三十里,如此的情景又怎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只要不丟失冀州就算是大功一件了,兩人只得禁閉四門,堅守待援。

程玉卻也不急於攻城,他的目標在整個冀州,只要將其他地方都控制在自己手中,孤城之敵又有何懼。

此時的太史慈已經帶領兵馬四處掃蕩殘餘的敵軍了,冀州之地歸附曹操未久,人心尚沒有安定下來,平時曹操對夏侯淵的依仗太多,如今主將不在身邊,整個冀州就如同一盤散沙般。

太史慈一路勢如破竹,偶爾有幾個城池略做抵抗,但在摧枯拉朽的攻擊下,也很快就陷落,,不到一月的工夫,半個冀州已經落在了程玉的手中。

不過此時夏侯淵也已經帶領主力回到了冀州。他被帶領人馬征戰在外,一聽說徐州軍已經殺到冀州城下,氣的大罵兩個飯桶守將。本來是形勢對曹軍是十分有利的,只要再堅持十天半月,渤海就可以被他攻佔,到時候對幽州的程軍定然形成甕中捉鱉之勢,如今卻被敵軍殺到了城下,即使自己堅持進攻,定然也丟了老巢,到時候誰捉誰就在兩可之間了。

夏侯淵到達了冀州城內,對躑躅不前的二將大發雷霆。次日天明,已經在城外擺下陣勢,對城外的徐州軍發起了進攻。

兩軍僕一接戰,倒真是夏侯淵佔據了上風,作爲曹軍中鎮守一方的大將,他的地位決不是靠和曹操的親戚關係而來的,他手下的兵馬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進退之間甚有法度,夏侯淵帶領自己手下精銳的騎兵往來穿插,對步兵方陣進行了有效的支援,即使同樣精銳的徐州兵也無法在敵人身上找到一點破綻。

在夏侯淵的有力支援下,雙方主力的幾番衝擊,反而是徐州兵節節後退,程玉雖然佩服夏侯淵的用兵才能,但這並不能掩蓋他對戰局的失望,環視身邊,問道:“大家難道就任由夏侯淵囂張嗎?可有人敢去爲我將敵將擊退?”

此時程玉身邊能稱的上大將的首數管亥,一見主公需要用人,挺身而出:“主公,管某願爲主公打這一陣。”

程玉對他的武藝沒有一點懷疑,但一直以來還沒有發現過他用兵上有什麼特長,現在手下卻無人可用,只能囑咐他說:“管將軍一定要小心,夏侯淵精通兵法韜略,且不可輕敵。”

管亥“諾”了一聲,也點起了手下的騎兵,殺入了交戰的兩軍中。

第8節 指路第1節 子龍斷舊恩順義公第3節 壽辰第5節 醒悟第5節 訪賢第9節 避禍第9節 鳳雛第7節 分歧第4節 單于第9節 勸降第9節 貂嬋第2節 談和第9節 惺惺第3節 平叛第4節 大捷第8節 誓言第3節 平叛第7節 堅持第4節 冒進第十一節第1節 歸降契子第8節 說客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2節 奉獻第3節 反戈第9節 醒悟第4節 決鬥第2節 冤情第1節 軍師第8節 復仇第8節 家事第7節 低落第5節 名將第2節 海船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七節第6節 拜山第8節 結親第9節 利益第5節 啓示第3節 急功近利第5節 夜襲第2節 進退第9節 頹唐第6節 舞劍第9節 竹槓第8節 復仇第8節 迴心第1節 歸降第5節 名將第4節 內亂第6節 換箭第3節 分兵第6節 破敵第8節 結親第8節 再會第3節 二馬第4節 糜竺第2節 會盟第5節 虎將第5節 終第1節 內應第10節 失足第4節 審訊第9節 受困第4節 決鬥第1節 蜀中說客至第7節 烏丸第5節 啓示第10節 定策第10節 先兆第6節 義釋第4節 徐州第3節 刺殺(二)第5節 虎將第9節 貂嬋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8節 求助第2節 爭論第3節 神醫第1節 刺殺第3節 二馬第10節 衝擊第9章 集結第十三節第8節 閻柔第6節 鐵騎第10節 治療第1節 擁立第6節 失地第4節 單于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5節 瘋狂第6節 反撲第9節 三策第6節 改道第10節 合兵第3節 借兵
第8節 指路第1節 子龍斷舊恩順義公第3節 壽辰第5節 醒悟第5節 訪賢第9節 避禍第9節 鳳雛第7節 分歧第4節 單于第9節 勸降第9節 貂嬋第2節 談和第9節 惺惺第3節 平叛第4節 大捷第8節 誓言第3節 平叛第7節 堅持第4節 冒進第十一節第1節 歸降契子第8節 說客第2節 城頭戰三將第2節 奉獻第3節 反戈第9節 醒悟第4節 決鬥第2節 冤情第1節 軍師第8節 復仇第8節 家事第7節 低落第5節 名將第2節 海船第2節 盡收江東地第七節第6節 拜山第8節 結親第9節 利益第5節 啓示第3節 急功近利第5節 夜襲第2節 進退第9節 頹唐第6節 舞劍第9節 竹槓第8節 復仇第8節 迴心第1節 歸降第5節 名將第4節 內亂第6節 換箭第3節 分兵第6節 破敵第8節 結親第8節 再會第3節 二馬第4節 糜竺第2節 會盟第5節 虎將第5節 終第1節 內應第10節 失足第4節 審訊第9節 受困第4節 決鬥第1節 蜀中說客至第7節 烏丸第5節 啓示第10節 定策第10節 先兆第6節 義釋第4節 徐州第3節 刺殺(二)第5節 虎將第9節 貂嬋第4節 大戰南蠻兵第8節 求助第2節 爭論第3節 神醫第1節 刺殺第3節 二馬第10節 衝擊第9章 集結第十三節第8節 閻柔第6節 鐵騎第10節 治療第1節 擁立第6節 失地第4節 單于第2節 火燒益州軍第5節 瘋狂第6節 反撲第9節 三策第6節 改道第10節 合兵第3節 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