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推恩令?

當劉協見到端木正朔的時候,他正在與司馬懿和董昭二人,進行着一場陰險而卑劣的謀劃。

之所以選擇這兩人,是因爲劉協知道,整個自己的心腹班底中,除了那個不能見人的李儒外,只有這兩人,最是一肚子壞水兒。

當初收留董昭的時候,劉協和董昭彼此就有一種不用明說的默契。回到長安之後,劉協發現董昭的確很明白自己的位置。他被劉協任命爲廷尉左監後,專門找那些士家子弟的麻煩,且面對朝中各大佬兒的軟硬兼施,絲毫不吐口,很快就將滿朝公卿得罪個乾淨。

之後,成爲衆矢之的的董昭,非但沒有因爲滿朝公卿的檢舉而有所收斂,反而更加變本加厲與長安公卿貴勳那些不肖子弟作對。雖然也迎來了一些蠢材對其報復,但那些勳貴子弟的智商,又怎麼可能玩得過董昭?

由此,董昭幾乎就在轉眼間,便迅速成爲了長安那些公卿舊勳老臣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但不得不說,正因爲有了董昭的存在,長安那些紈絝子弟們隨之氣餒了許多。畢竟,這位‘紈絝剋星’對付那些勳貴子弟手段,可謂層出不窮,令他們聞而生畏——毫無疑問,這樣的角色,正是劉協所需要的。

董昭的自我定位和他卓越的智商,表明了他就是甘願充當劉協對付滿朝公卿們的急先鋒。

至於司馬懿這人,更不用多說什麼。長安的這些公卿貴胄對他來說,恐怕連棋盤上的棋子都算不上。既然劉協想借科舉一事對這些人下手,他自然樂得插手,攪得一片天翻地覆。

“好的,兩位騷年,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科舉改革之事,你們不需要了解,只需要知道,朕一旦祭出這件法寶,那些公卿大臣們嘴上雖然不會說什麼,但內心裡估計會將朕恨到骨子裡去。”

劉協拍了一下手,很像一位前世在公司裡做幻燈片解說的自信員工,他轉過身,兩隻指頭在空中輕輕一點道:“所以,朕希望在朕強硬推行這套改革前,你們可以幫朕儘量減輕那些公卿大臣們的阻力。”

“陛下,漢室終有今日,雖說您功不可沒,可滿朝公卿亦然非尸位素餐之輩,也多有襄助,陛下緣何就要這般?”董昭低着個頭,他不是不敢與劉協對視,只是在權衡自己參與這件事兒的後果。

與那些對付公卿大臣的子弟不同,他董昭畢竟捏着那些紈絝們的把柄,公卿大臣們也大多投鼠忌器,不敢太多爲難。可此事卻不同,劉協雖說的輕描淡寫,但董昭哪能這麼容易就被劉協給騙了?一旦讓公卿大臣們知道自己在幕後搗鬼,董昭生怕自己很可能會吃不了兜着走。

“不爲什麼,朕只想這般做。所以才找了你來,若是你不想做,朕也可去找他人商議。”劉協沒跟董昭解釋什麼科舉乃陣痛在此刻、功績延千秋這些,幾乎就是脫口便說出了這番略帶暗脅的話:你的價值和作用,就是當朕的黑手套兒,假如你不想做,朕自會找他人去做。

可以說,這句話任誰聽到耳中,都不會舒服。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恰恰是對付董昭這種輕佻又極有智商優越感之人最有效的手段。於是,董昭只略一沉默,便微微擡起了頭,眼中閃出一絲自負和迎接挑戰時的興奮。

一言搞定董昭後,司馬懿卻又忽然冒出了一句:“陛下,科舉一事,小人有幸略知一二。董先生乃寒士出身,自願爲陛下出謀劃策,可小人卻乃實實在在的士族,您既不願與諸多心腹參詳,爲何還要選定小人蔘與?”

對付司馬懿,劉協忽然笑了起來,更加手到擒來:“因爲你與你哥哥不同,與朕那些士族出身謀臣不同……你根本不在乎這套改革會摧毀士族大閥的根基,甚至,你可能還隱隱渴望世上少些那等尸位素餐、庸碌無爲的蠢人。”

司馬懿雙眼一瞪,略帶驚訝地望了劉協一眼,但被劉協那含笑的雙眼掃過時,他卻又快速地躲避了開來。隨後,看到司馬懿不甘心地嘆了一口氣,劉協便笑得更加燦爛了一些。

“言歸正傳,就如朕之前所言,朕不是要你們來決定科舉是否推行的,只是讓你們來思考該如何推行。”一擺寬大的袖袍,劉協就勢一屁股便坐在了主位之上。早在之前,他便喜歡上了這個動作,覺得漢服就應該演繹出這等雍容自信的範兒。

架不住劉協的言鋒,董昭沉吟了片刻後率先開口:“陛下,依微臣所想,孝武帝當年的推恩令,陛下可借鑑一用,付諸於長安公卿勳貴身上。”

劉協聞言先是一喜,但隨後又微微皺起了眉頭:漢武帝推恩令的舊事,他自然是知道的。漢高祖劉邦那個老流氓統一全國後,畢竟知識文化水平不行,開起了歷史的倒車,大封諸侯王,使得一些諸侯王的勢力日益膨脹,直接威脅中央的統治。

輪到漢武帝上臺後,主父偃便上書建議令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爲列侯。這樣,名義是上施德惠,實際上是剖分其國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這一建議既迎合了漢武帝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諸侯王武裝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爲漢武帝所採納。同年春正月,漢武帝頒佈推恩令。

推恩令下達後,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爲列侯,不少王國也先後分爲若干侯國。按照漢制,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因此,王國析爲侯國,就是王國的縮小和朝廷直轄土地的擴大。這樣,漢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其後,王國轄地僅有數縣,徹底解決王國問題。

如今滿朝公卿貴胄、士族大閥們雖然不能同當年諸侯王相提並論,但在東漢數百年的軟弱無能統治下,他們大肆侵佔土地,盤剝百姓,一些世代公卿的私產儼然當年諸侯王。董昭用此法對付那些公卿大閥,的確也算對症下藥。

畢竟,公卿大閥當中也有長庶旁支,那些不被世家中心接受的子弟,自然會擁護劉協這一舉措。同時對於那些公卿大閥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們縱然明知劉協再拿鈍刀子割他們,恐怕也只能甘願忍受。

如此,公卿大閥勢力日益消褪之下,自然再無力同劉協對抗。相反,科舉制一出,他們偌大的家族只要出來一位有真本事兒的,就能令他們看到家族復起的機會。這兩套法令配合推行,倒也算得上相得益彰。

不過,當劉協仔細思慮過後,還是否決了董昭這一提議。原因有二:一來就是因爲這個辦法是把鈍刀子,在作爲科舉的輔助措施推行後,明顯有種遠水解不了近渴的缺陷。甚至可以說這兩套法令都是削弱士族大閥之舉,短時間內急速推行下去,還可能逼得那些公卿大閥們狗急跳牆。

事實上,只要科舉制一出,斬斷那些士族大閥對仕途的壟斷。那麼公卿士族的子弟以後只可能當做坐擁萬貫的土財主,而對付那些土財主,也根本用不到什麼推恩令,他們安生享受還好,但凡還有非分之想,只需一名縣尉帶着幾個衙役就能搞定。

第二個原因,就是如今大漢的局勢與當年漢武帝那時不同。那時候的大漢可是大一統的帝國,而如今的大漢,卻是山河破碎、四分五裂。再加上這些公卿士族們都飽讀詩書,又不是當初那些土老帽兒的諸侯王,一個辦法用兩遍,他們一眼就能看出劉協真正的用意。

縱然他們嘴上不說,可暗地裡的一些小動作劉協可不敢保證。袁紹、袁術還有其他傢伙正虎視眈眈,一旦瞅準這個機會滲入進來,整個目前還比較穩定的關中基地,有可能就會變成暗潮洶涌、上下離心的一片險地。

劉協可不想,在自己全力對付外面諸侯的時候,自家後院忽然燒起大火來。

而就在劉協準備詢問司馬懿看法的時候,他便看到端木正朔由冷壽光領着,直入宣室殿中。一向笑眯眯的端木正朔,臉上帶着十萬火急的焦急和凝重,一言不發便跪倒在了地上。

於是,劉協眉毛悚然一動,揮了揮手,便令董昭和司馬懿二人暫且退下。

“豫州出了什麼事兒?”劉協問道。

“陛下,不是豫州,而是徐州!”端木正朔痛聲回道。

第793章 草廬又出來一個天子第92章 皇帝人呢?第447章 該不該聽令?第796章 這種事兒,也太邪門兒了吧?第488章 陳宮的錯第146章 順應歷史潮流的計策第782章 正一教第722章 慨酒交心第475章 越發離奇的濮陽第35章 車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第315章 武者的驕傲與代價第106章 用人頭來證明第433章 我這可是有槍頭的喲第767章 程昱的強硬談判法第289章 幕後的幕後第635章 真的有奇蹟第542章 世之虓虎呂布第159章 呂布的離去第106章 用人頭來證明第705章 步度根的咒罵第791章 孫策遇刺第346章 誰贏了第11章 董卓的發家史(上)第313章 名士,小丑?第503章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第699章 飛速行軍第2章  剛穿越就搞外交?第386章 口音第323章 誰避開了誰?第62章 要給朕娶媳婦兒?第21章 皇上出宮了第126章 真正的王允第622章 百命換一語第576章 鐵羌令第85章 漢家強軍!第803章 天意?第542章 世之虓虎呂布第765章 不想動用的底牌第100章 再度遣使第724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646章 這是一個好人第547章 鬥將第726章 玉帶之謀第299章 心有靈犀?第697章 張遼挺不錯的第322章 壓在了誰身上第186章 與虎謀皮?第501章 陳宮的拙計?第325章 鬼神,忠臣?第774章 鄴城之變第181章 那一笑第340章 白馬義從第259章 戰爭犧牲品第645章 國師大人來了第496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489章 裝神弄鬼第255章 大漢騎兵第593章 一場大戲第59章 給朕笑一個第342章 勸呂布第288章 兩個人第417章 無爲?有爲?第363章 蠢和更蠢第718章 滿城盡是福爾摩斯第779章 入漢中第405章 身負重任的洛霖第723章 歷史的固執第652章 孫策單騎入宮第732章 一場遭遇戰第18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56章 風雨後的平靜第212章 舊都雒陽第236章 破宛城第377章 一味藥第279章 捨生忘死的愛情第628章 可以轉移的鬱悶第481章 女人的差別第285章 劉協之死第278章 螳螂、黃雀第412章 天子詔?第78章 誅殺董卓第167章 漢室威武!第51章 郿塢論孫堅第9章 董卓找朕來聊天?第572章 伏壽的一語雙關第652章 孫策單騎入宮第726章 玉帶之謀第584章 入壽春第338章 愛搶話的侍衛第793章 草廬又出來一個天子第78章 誅殺董卓第414章 荀攸歸鄉第49章 浩然正氣第780章 五斗米教第773章 陵廟驚變第139章 摔鍋砸盆第473章 我們是曹軍第86章 生不能同衾,死定要同穴!第94章 涼州羌胡第517章 一箭神技!
第793章 草廬又出來一個天子第92章 皇帝人呢?第447章 該不該聽令?第796章 這種事兒,也太邪門兒了吧?第488章 陳宮的錯第146章 順應歷史潮流的計策第782章 正一教第722章 慨酒交心第475章 越發離奇的濮陽第35章 車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第315章 武者的驕傲與代價第106章 用人頭來證明第433章 我這可是有槍頭的喲第767章 程昱的強硬談判法第289章 幕後的幕後第635章 真的有奇蹟第542章 世之虓虎呂布第159章 呂布的離去第106章 用人頭來證明第705章 步度根的咒罵第791章 孫策遇刺第346章 誰贏了第11章 董卓的發家史(上)第313章 名士,小丑?第503章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第699章 飛速行軍第2章  剛穿越就搞外交?第386章 口音第323章 誰避開了誰?第62章 要給朕娶媳婦兒?第21章 皇上出宮了第126章 真正的王允第622章 百命換一語第576章 鐵羌令第85章 漢家強軍!第803章 天意?第542章 世之虓虎呂布第765章 不想動用的底牌第100章 再度遣使第724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646章 這是一個好人第547章 鬥將第726章 玉帶之謀第299章 心有靈犀?第697章 張遼挺不錯的第322章 壓在了誰身上第186章 與虎謀皮?第501章 陳宮的拙計?第325章 鬼神,忠臣?第774章 鄴城之變第181章 那一笑第340章 白馬義從第259章 戰爭犧牲品第645章 國師大人來了第496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489章 裝神弄鬼第255章 大漢騎兵第593章 一場大戲第59章 給朕笑一個第342章 勸呂布第288章 兩個人第417章 無爲?有爲?第363章 蠢和更蠢第718章 滿城盡是福爾摩斯第779章 入漢中第405章 身負重任的洛霖第723章 歷史的固執第652章 孫策單騎入宮第732章 一場遭遇戰第18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56章 風雨後的平靜第212章 舊都雒陽第236章 破宛城第377章 一味藥第279章 捨生忘死的愛情第628章 可以轉移的鬱悶第481章 女人的差別第285章 劉協之死第278章 螳螂、黃雀第412章 天子詔?第78章 誅殺董卓第167章 漢室威武!第51章 郿塢論孫堅第9章 董卓找朕來聊天?第572章 伏壽的一語雙關第652章 孫策單騎入宮第726章 玉帶之謀第584章 入壽春第338章 愛搶話的侍衛第793章 草廬又出來一個天子第78章 誅殺董卓第414章 荀攸歸鄉第49章 浩然正氣第780章 五斗米教第773章 陵廟驚變第139章 摔鍋砸盆第473章 我們是曹軍第86章 生不能同衾,死定要同穴!第94章 涼州羌胡第517章 一箭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