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百二十五回 半壁翼州

隨着曹操大軍撤出河北,僅留五萬餘兵馬駐紮在魏郡、鉅鹿、陽平三郡,知曉中原事變的呂布遂遣將率軍進入安平、清河兩郡,下轄此兩地。

曹操大軍尚在,只是因劉備之故才撤出河北之地,兵向許都,其中緣由呂布明白,乃不敢繼續驅兵攻向鄴城,恐曹操在如此情況之下,不顧一切的再復前來與己相爭。

原本呂布所轄郡、州縣,要爲十數萬兵卒供給糧草,在鉅鹿、魏縣兩戰之後,歸來的兵卒只夠用以防禦,不足於征戰,百姓在痛哭失去親人的同時,亦感賦稅減輕了不少,其中苦樂只能自知,他人不能明矣。

曹操、呂布兩勢爲爭奪河北一地,一出兵二十萬,一挾十數萬軍馬,在鉅鹿、魏縣兩處相戰鬥,虛費無數糧草,死傷甚衆,最後落得兩敗俱傷,出乎天下諸侯的意料之外。

曹操於鉅鹿損傷一萬餘兵卒,在魏縣,得諸葛連弩以及夏侯惇軍勢來援之利,死傷不多,只有四萬左右,戰後剩下十五萬軍卒。

反觀呂布一勢,陳翎在鉅鹿被殲滅了將近三萬兵卒,呂布十餘萬人征伐鄴城,於魏縣一役中,有七萬餘將士死傷,總計有八萬人爲呂布此一舉喪命他鄉,只得六萬餘兵卒能夠返還。

經此一戰之後,曹操雖然得勝,卻失去了諸多領地,其中翼州爲呂布所佔據的安平、清河兩郡還算較小的一塊,司隸不復爲己有是其次,最大的失地是現在劉備所佔據的潁川郡許都!

許都原本名喚許昌,至曹操移天子駕臨此地之後,方被改喚爲許都。

許都有天子,有曹操諸多部下的家屬、親眷,更有他自己的妻兒在此!

現在西出長安的馬騰與劉備沆瀣一氣,一駐兵於洛陽,一據守許都,曹操無論兵向何方,都需提防另外一側的人馬會隨之而前來挾擊。此番作戰與呂布相爭翼州不同,不是爲了搶佔土地,而是爲了救回各自的親人,就算是劉備、馬騰兩軍齊出,會折損無數將卒,曹操也不能就此退避,只會迎難而上,向許都進軍。

曹操在冒寒兵進許昌之時,呂布則在大封羣臣。

因與曹操兩戰皆敗,死傷衆多之故,呂布麾下將卒士氣低糜,不復之前無畏之態,呂布覺的以佔安平、清河兩郡之緣由,可犒賞衆人,以鼓舞將心士氣。

就在平原城中,呂布頒佈了帳下大將謀臣的封賞。

爲何只是頒佈,而不是在殿中親給衆人加官晉階?

這種細微的差別之處,令治下百姓有些詫異。

將軍視同三公,以大將軍爲首,驃騎將軍次之,再次爲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

將軍府下置官吏有:

長史:原爲諸葛瑾,現依舊是諸葛瑾;

司馬:出自西周掌管軍事大權的大臣程伯休父,周宣王時期,有重黎之後程伯休父,官至司馬,執掌國家軍隊,佐政輔國,權勢重大。

管亥原本就掌呂布親軍,由他出任此職,實乃理所當然之舉。

從事中郎:即省中之郎,爲近侍官。

戰國

始設,漢代沿置,秩爲比六百石,屬光祿勳,習稱中郎。

其職爲管理車、騎、門戶,擔任侍衛和隨從。

原本擔任呂布侍衛的一直是成廉、魏越兩人,現在成廉爲樂進射殺,唯一可任此職者,只有魏越一人。

掾史屬:掾、史、屬三者的合稱。掾爲各曹之正,史爲副。

東曹:主“二千石長吏遷除及軍吏”,並典選舉。

西曹:執掌府中署用吏屬之事,主常侍黃門御史事。

東曹、西曹,原本因呂布帳下少傑出政務人才,故此由諸葛瑾代行之,現在有了袁紹一班舊臣在,又有臧霸、孫觀、陳羣三人來投,故此,呂布任陳羣爲東曹,辛毗爲西曹。

將軍府下設令史、御屬等職,不一一細表。

現在呂布佔據幽、青兩州,並翼州的一半,張揚爲幽州刺史,呂布自己原有青州刺史一職在身,兼有“左將軍”一銜,可設四徵、四鎮、四安、四平等將軍位,原本高順爲平北將軍,兼任中郎將,現在去平北將軍一職,左遷爲安南將軍。

其帳下張遼、張郃等皆有封賞,列有如下這般:

張遼去都護將軍一職,左遷爲平北將軍;

周泰去驍騎將軍一職,左遷爲平東將軍;

許褚去越騎將軍一職,左遷爲平南將軍;

陳宮去軍師將軍一職,左遷爲平西將軍,兼任別駕;

呂玲綺去領軍將軍職,左遷爲安東將軍;

顏良、文丑、張郃、高覽等袁紹舊部,其原來官職,呂布不予理會,直接任命:

顏良爲領軍將軍;

文丑爲護軍將軍;

張郃爲都護將軍;

高覽爲驍騎將軍;

審配爲越騎將軍;

麴義爲蕩寇將軍;

袁尚爲立義將軍;

張南爲遊擊將軍;

辛評爲秉忠將軍;

韓猛去蕩寇將軍,遷爲奉義將軍;

魏續去秉忠將軍,遷爲建忠將軍;

侯成去厲鋒將軍,遷爲懷集將軍;

公孫羽去揚威將軍,爲懷遠將軍;

柳毅去揚武將軍,遷爲翼衛將軍;

徐盛去討寇將軍,遷爲揚烈將軍;

廖化去遊擊將軍,遷爲昭武將軍;

郝萌去立義將軍,遷爲破虜將軍;

呂岱去橫江將軍,遷爲討夷將軍;

李封去討虜將軍,遷爲昭德將軍;

薛蘭去徵虜將軍,遷爲建節將軍;

臧霸、孫觀分別爲伏波將軍、虎威將軍,牽招、公孫度,公孫康,閻柔、田豫、鮮于輔父子等,皆授予雜號將軍之職,不一一細表。

而陳震“九州令”一職則由逢紀代之,隨行大將有韓猛,即刻出發替回陳震、呂岱兩人。

最後陳翎、沮授兩人,呂布反覆深思之下,拜沮授爲軍師將軍,陳翎爲安北將軍,一兼任青州主簿,一兼任青州治中。

隨着呂布帳下羣臣各自軍職的提升,之前所部署的所治轄地

,呂布一併重新劃分。

幽州以張揚爲主,其下有牽招、公孫度、公孫康、閻柔、田豫、鮮于輔父子等諸將臣佐,又因幽州疲敝,呂布乃遣許汜、王楷兩人前往輔佐之,一爲幽州別駕,一爲幽州主簿。

青州乃是呂布根基所在,呂布親自領之。

翼州半壁江山,承接青、幽兩州,更兼此地鄴城還在曹操手中,呂布不敢任意派遣人員留駐,乃集聚衆人商議。

最後心中有些慚愧之意的呂布,將此地交付給陳翎所轄治,並代其向劉備討要翼州刺史一職。

之前呂布曾經許諾過河北戰罷,便會讓陳翎出任一州之主,現今曹操與己方各自都有兵力駐紮在翼州之中,雖然不能算竟全功,不過由於陳翎有平定幽州之功勞,又因幽州現在爲自己至交好友張揚所領,呂布這才如此行之。

原來翼州治所在鄴,不過現在局勢就是如此,曹操還佔有着鄴城,不可能去那邊駐紮,又因平原半郡在河北、半郡在青州,故此呂布將平原一分爲二,以黃河爲界限,河之南爲青州所有,河之北則歸翼州所轄,並將平原城立爲現在翼州的治所所在,由陳翎留駐在此。

經由這麼多戰事,陳翎的忠誠之心,呂布再無懷疑,否則也不會讓他出任此一職。

曹操忙於收復許都,呂布無兵可用,兩下不必相談就能知曉,當下呂布只得雌伏以待他日再作征戰。

呂布帥軍離開平原之時,留給陳翎的將佐有:張郃、高覽、顏良、文丑,周泰、陳震、薛蘭、李封、審配、張南、柳毅、公孫羽等諸多文武。

跟隨呂布迴轉青州的有:陳宮、張遼、許褚、呂玲綺、徐盛等,並原來留在北海的高順、諸葛瑾、沮授、管亥、廖化等,以及剛剛投下帳下的臧霸、孫觀等,青州戰力還在翼州之上,毋需擔心徐晃會從徐州攻打過來。

而倭國、三韓部,是由逢紀爲主,韓猛、麴義、呂曠、呂翔四人爲將佐,倭人首領爲輔,不需憂愁無兵無將用以征討倭國本島。

陳翎爲主公呂布拜爲翼州之主,心中盡是苦澀之意。

不爲其他,剛剛經歷過一場大戰,翼州農事荒廢,百姓皆苦,無復於此!

想憑藉着數萬軍卒抵禦曹操的侵攻,實在有些強人所難,更何況要在此根底之上,招募士卒,充斥軍伍,以備征戰之用,奪取鄴城,實在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矣。

派夏侯恩隨主公回北海取來夫人夏侯氏之後,陳翎這纔開始部署其境內的駐防事項來。

現在不急,曹操還在與劉備、馬騰兩軍糾纏之中,不必擔心害怕。

就算駐在鄴城的曹仁遣將率兵前來爭奪安平、清河兩郡,陳翎對此也只會呵呵一笑,不會放在心上。

安平國治信都,人口六十五萬,清河國治甘陵,人口六十七萬,在此之前,陳翎或許會有些不爭氣的想去搶掠上一番,可現在既然有渤海、河間、樂陵等地在手,陳翎也就不必強求。

反正主公呂布已爲此封官行賞過了,曹仁佔據下來,等自己休養生息之後,再去征討不遲。

(本章完)

正文_第三百四十二回 曹洪棄城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三百二十一回 文遠顯威正文_第二百六十八回 君臣相得正文_第二百八十六回 禍起蕭牆正文_第二百五十三回 變亂之始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八十三回 英雄豪傑正文_第三百二十九回 忠義難全正文_第三百四十九回 劉備入蜀正文_第六百四十二回 有賊劫道正文_第六百三十六回 趙雲殺陣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十七回 梳理政事正文_第一百七十二回 夜間攻城正文_第三百六十七回 緣何如此正文_第二百五十六回 郭嘉定策正文_第二回 呂布之志正文_第四百六十四回 諸將爭功正文_第二百八十四回 絕代佳人正文_第一百八十二回 邊塞胡人正文_第四百二十五回 曹植子建正文_第六百七十五回 勝利在望正文_第三百七十六回 孰忠孰奸正文_第七十三回 計議青州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五百零五回 良將在側正文_第三百八十六回 府中之隱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二十回 陳翎療傷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七十八回 斬將奪城正文_第五百零七回 未曾揚名正文_第四百二十六回 常來常往正文_第三十三回 天下大勢正文_第三百二十回 虎步關右正文_第四十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二百五十七回 沙場決勝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六百八十八回 攻城有法正文_第九十一回 呂布神威正文_第五百九十五回 暗藏殺機正文_第一百五十二回 活擒高覽正文_第三百九十二回 各方人氏正文_第六百二十三回 孫策之死正文_第一百二十四回 回至青州正文_第四百六十八回 又見離別正文_第三百二十三回 混戰將起正文_第二百四十九回 搶收糧食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六百一十二回 甘寧攻城正文_第一百九十六回 盡降其衆正文_第八十四回 呂岱出戰正文_第三百三十八回 曹性迴歸正文_第二百三十五回 夜觀天象正文_第一百六十六回 出征河北正文_第二百八十四回 絕代佳人正文_第二百四十一回 乘龍快婿正文_第六十一回 彭城攻防正文_第四十七回 敵將授首正文_第六百二十六回 魏延神威正文_第一百九十七回 征討烏桓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二百六十五回 赤兔奮蹄正文_第一百五十回 身世顯露正文_第三百九十八回 逆天之舉正文_第五百零六回 性公有難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四百四十一回 太史子義正文_第四百七十二回 又有來投正文_第六百八十八回 攻城有法正文_第六百二十九回 抉擇爲何正文_第二百七十回 識破計謀正文_第一百二十七回 大封羣臣正文_第四百四十八回 定計破敵正文_第六百三十六回 趙雲殺陣正文_第四百九十一回 陌生世界正文_第一百六十三回 玄之又玄正文_第六百回 一挫再挫正文_第一百七十七回 袁軍降俘正文_第五百六十五回 兵出成都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六百五十八回 營中亂戰正文_第五百七十七回 張任死節正文_第三十八回 袁曹之爭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一百七十二回 夜間攻城正文_第二百一十二回 君臣相聚正文_第六十七回 呂縣之戰正文_第五百七十三回 攻城開始正文_第四百零三回 猛將失一正文_第四十三回 譙縣攻戰正文_第二百六十二回 陷陣之營正文_第六百二十六回 魏延神威正文_第四百七十八回 去往何方正文_第五百九十三回 走爲上策
正文_第三百四十二回 曹洪棄城正文_第六百一十七回 孫權之謀正文_第三百二十一回 文遠顯威正文_第二百六十八回 君臣相得正文_第二百八十六回 禍起蕭牆正文_第二百五十三回 變亂之始正文_第二百七十四回 大將管亥正文_第八十三回 英雄豪傑正文_第三百二十九回 忠義難全正文_第三百四十九回 劉備入蜀正文_第六百四十二回 有賊劫道正文_第六百三十六回 趙雲殺陣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十七回 梳理政事正文_第一百七十二回 夜間攻城正文_第三百六十七回 緣何如此正文_第二百五十六回 郭嘉定策正文_第二回 呂布之志正文_第四百六十四回 諸將爭功正文_第二百八十四回 絕代佳人正文_第一百八十二回 邊塞胡人正文_第四百二十五回 曹植子建正文_第六百七十五回 勝利在望正文_第三百七十六回 孰忠孰奸正文_第七十三回 計議青州正文_第二百五十回 霹靂戰車正文_第五百零五回 良將在側正文_第三百八十六回 府中之隱正文_第四百八十八回 孔明之謀正文_第二十回 陳翎療傷正文_第七回 陳震少年正文_第七十八回 斬將奪城正文_第五百零七回 未曾揚名正文_第四百二十六回 常來常往正文_第三十三回 天下大勢正文_第三百二十回 虎步關右正文_第四十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二百五十七回 沙場決勝正文_第二百二十七回 家人來歸正文_第六百八十八回 攻城有法正文_第九十一回 呂布神威正文_第五百九十五回 暗藏殺機正文_第一百五十二回 活擒高覽正文_第三百九十二回 各方人氏正文_第六百二十三回 孫策之死正文_第一百二十四回 回至青州正文_第四百六十八回 又見離別正文_第三百二十三回 混戰將起正文_第二百四十九回 搶收糧食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六百一十二回 甘寧攻城正文_第一百九十六回 盡降其衆正文_第八十四回 呂岱出戰正文_第三百三十八回 曹性迴歸正文_第二百三十五回 夜觀天象正文_第一百六十六回 出征河北正文_第二百八十四回 絕代佳人正文_第二百四十一回 乘龍快婿正文_第六十一回 彭城攻防正文_第四十七回 敵將授首正文_第六百二十六回 魏延神威正文_第一百九十七回 征討烏桓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六百零七回 轉戰廬江正文_第二百六十五回 赤兔奮蹄正文_第一百五十回 身世顯露正文_第三百九十八回 逆天之舉正文_第五百零六回 性公有難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四百四十一回 太史子義正文_第四百七十二回 又有來投正文_第六百八十八回 攻城有法正文_第六百二十九回 抉擇爲何正文_第二百七十回 識破計謀正文_第一百二十七回 大封羣臣正文_第四百四十八回 定計破敵正文_第六百三十六回 趙雲殺陣正文_第四百九十一回 陌生世界正文_第一百六十三回 玄之又玄正文_第六百回 一挫再挫正文_第一百七十七回 袁軍降俘正文_第五百六十五回 兵出成都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六百五十八回 營中亂戰正文_第五百七十七回 張任死節正文_第三十八回 袁曹之爭正文_第五百五十九回 進退失據正文_第一百七十二回 夜間攻城正文_第二百一十二回 君臣相聚正文_第六十七回 呂縣之戰正文_第五百七十三回 攻城開始正文_第四百零三回 猛將失一正文_第四十三回 譙縣攻戰正文_第二百六十二回 陷陣之營正文_第六百二十六回 魏延神威正文_第四百七十八回 去往何方正文_第五百九十三回 走爲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