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三百九十一回 府邸夜談

就在陳翎攜龐統、楊修等衆共遊上黨之時,青州在辦喜宴,喜宴的雙方當事人是蔡文姬、張遼。

張遼本有一正妻,誕下張虎之後,身體日漸衰弱,就此撒手人寰,去了。

此時代,醫術聖手有華佗、張機兩位,是醫學蓬勃發展之時期,但由於交通的不便利,以及教育方式的私塾化,能夠達到神醫這樣國士水準的很少。

此時代,又加上多年征戰不息,生死離別乃是常有之事,看不開的、熬不過去的,大多都已經亡故了。

張遼是雁門人氏,相比其他人來說,更能體會到蔡文姬的苦楚。

蔡文姬是蔡邑之女,名門之後,若是生活在安定的年代中,像蔡文姬這樣的才女,根本就不是張遼這樣的武夫所能期盼的。

而如今麼,依附一個名將作爲其妻子纔是正常人應該有的的選擇。

何況,蔡文姬拖家帶口,還有二子在側,除了張遼這個鰥夫之外,蔡文姬別無其他更好選擇。

作爲與蔡邑同時代的文壇大師,本地名士鄭玄樂見其成,作爲雙方的長輩,爲兩人喜結連理籌備了此次婚禮。

鄭玄出手,那可是非常大的面子。

將近八十高齡,耄耋老矣,鄭玄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載入史冊。

也就是說,由鄭玄籌備的此次婚禮,將會出現在後人閱讀的歷史書中。

鄭玄如今門下高徒有王基,年方一十五歲,諸葛均,一十八歲,陳宮之子,陳平,一十五,與王基同年。

趁着這次婚禮機會,念及自己時日似乎不多了,鄭玄當場爲王基、陳平兩人加冠,以示成年。

鄭玄門下豈有庸才?

張遼如此想着,在王基、陳平兩人剛剛成年之後,便欲招攬兩人在自己帳下效力。

王基隨了張遼的願望,誰叫他的家人就在青州之內呢?

而陳平則是婉言拒絕了張遼,只是言道,想繼續跟隨老師學習一段時日,之後再投軍效勞。

諸葛均眼巴巴的看着這一切,鄭玄見之,哂言道:“均兒亦想爲出仕了?”

諸葛均搖頭,自己兩位兄長一直沒有招自己過去幫忙,他心中清楚這是爲何。

非是自己學識不夠,而是實實在在的,鄭玄行將就木。

人老故去,人之常情,但像鄭玄這般響徹天下的名士,在這個時代絕無僅有。

就算喜宴當事人之一蔡文姬的父親,蔡邑亦有所不及。

恭敬的攙扶着老者,諸葛均輕聲言道:“老師,比起兩位兄長來,身爲三弟的我,自知資質平庸,不足於與他倆人相提並論。”

鄭玄感慨,諸葛瑾自己不甚清楚,但孔明,那是自己親手教導出來的弟子,相較之下,諸葛均確實是像榆木嘎達一般不可雕也!

聽着諸葛均繼續說道:“此次河北鬧出好大一風波,兄長來信對我言及,今後數年皆非我參與其中的上佳時機,還須等待。”

鄭玄頷首,遍觀宴中客,說道:“均兒,

你之才智相較孔明,確爲稍弱幾分,但你亦有你之長處。”鄭玄推脫了一當地名士所請,就在偏僻角邊上落座下來,讓諸葛均坐在自己的側畔,鄭玄言道:“回青州數年,以我看來,你兄長長於政略,而短於軍務;孔明麼,…呵呵…”

鄭玄眼中露出得意的神采,對着諸葛均言道:“非是我誇口,別看如今你師我似人人崇敬,但若過得數十年,數百年,你兄長孔明的名聲將會被後人永世記載。”

看着諸葛均露出羨慕的神情,鄭玄說道:“生在這樣的家族中,本是一件非常令人豔羨的事情,均兒,老師知你的心意。”

“你的長處就在於一絲不苟的求學求知慾,均兒,保持這一份難得可貴的品質,將來你的成就亦不可限量。”鄭玄如此對着諸葛均說道,諸葛均聽着,默默的記在心間。

就在鄭玄師徒兩人談論諸葛瑾、諸葛亮兩兄弟之時,此兩人就在諸葛瑾的府邸相互嚴詞爭論着。

早就斥退了下人之後,無人上來爲兩人斟茶,茶几中點水不存,諸葛瑾只得親自動手,先爲二弟斟了一些,之後才輪到自己。

抿了一口,有些嘶啞的嗓子稍微好受一點,諸葛瑾再次開口言道:“孔明,你不知子儀其人,想當初我就是由他引薦才得以在青州一展才華。”

諸葛亮低頭受教,長兄如父,在他還沒有把話說完之前,自己不打算截斷他的話語,以致失了君子風度。

“攻入翼州有他,平定幽州也是他,甚至現在他所居之地幷州,亦是在他參與之下取得的。”諸葛瑾極其耐心的爲陳翎說話,諸葛亮聽他接着說道:“若說陳翎他有反心,早在呂布居相城之時,就能脫身離開,這天下何其大也,有他這般才智之人,到哪一位諸侯麾下,還不是一樣會受到重用?”

“再說人心,人心善變,可陳翎他自始至終,都是秉承着天下一統爲己任,溫侯那般待他,他亦不離不棄,難道就是爲了歲末之前那場風波之後,能夠重新獨掌大權?”

“孔明,現在把權柄攬於一身的是你自己,而非他人!”諸葛瑾這般嚴厲說道。

“兄長之言在理。”諸葛亮看着氣喘吁吁的諸葛瑾,心中感動,這一切從開始至如今,自己這個兄長的確沒有任何一絲其他之意,就是爲了諸葛氏能夠從溫侯呂布的陰影中走出來。

待諸葛瑾平復了心情,諸葛亮緩緩言道:“爲人當懷忠義之心,陳翎此人根本不把此二字放在心間。”

諸葛瑾哼哼了一聲,言道:“小節無礙,只要大節不虧就行。”

諸葛亮聽得諸葛瑾這話,心中着怒,言道:“忠義之事豈是一句小節無礙就能遮掩過去?”

“須知,在這亂世之中,忠義兩字乃是爲人處世之根本,缺少了忠義之心,我對陳翎此人再無好感!”諸葛亮將心中的念想完完全全的說了出來。

諸葛亮師出名門,這些聖賢之說,豈是現在的自己能夠說服得了?

諸葛瑾對此亦無法可想,乃嘆而道:“如此,孔明

,你意欲何爲?”

諸葛亮聽得諸葛瑾似乎已經放棄了維護陳翎,但他心中並無喜悅之感,相反有種淡淡的憂傷,思慮了片刻,沉聲言道:“非我將如何,而是河北上下將會如何,我岳丈將會如何。”

值此大戰將啓之際,若想法辦陳翎,的確非是良機,何況幷州一干人等,基本上全部留下來輔佐陳翎,從中亦可見到,若真想處罰陳翎,非是容易之事。

諸葛瑾又嘆一聲,言道:“我記下此事了,待此戰過後再言罷。”

諸葛亮頷首點頭,心中沒有一絲一毫的得意感,而是相當的沉重。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雖然在外是呂玲綺當政,但實際上就是自己在治理着原來溫侯呂布所有的轄地,爲人居下之時,這些都不必考慮,但等自己真的登上了這一步之後,卻有說不出的難言之痛!

溫侯呂布原非是忠良之人,在自己願意娶妻之時就已知曉。

他麾下的將臣,少有忠義之士,諸如高順、張遼等忠心耿耿的很少,大多都是投降過來的大將,謀士。

原本這些都沒什麼,但陳翎去歲兵諫溫侯呂布,卻是壞事一樁。

昔者,陳勝、吳廣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後,隨之而來揭竿而起的謀反之士大有人在。

爲將來計,自己的孩兒若是遇上這種事情,同時自己若是不在了,如何是好?

必須預先把這種苗頭減少至最低,這才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相對安定的世道。

如此這般,陳翎便成了諸葛亮眼中的必須該被處罰的人士。

說完這事,諸葛瑾問起諸葛亮的家事來,說道:“我那外甥可好?”

諸葛亮聽得諸葛瑾之語,掛念起自己的孩兒,心中一片溫情,含笑回答說道:“一直由他母親帶着,很少生病,非常健康。”

諸葛瑾亦露出笑容,自己與孔明所做的一切,還不是爲了這個小小孩兒麼?

念想了半晌,諸葛瑾方纔問及其他事來,說道:“主公,…一向可好?”

諸葛瑾耽於政務,很少去底下看望呂布,諸葛亮知曉其中內情,乃說道:“起初沒有了沮授、徐和兩人所制的丹丸,性情非常狂躁,這樣過了十數日之後,方纔有所好轉,我看用不了多久,岳丈就能脫離對藥丸的依賴,而重新恢復成那個絕世名將。”

諸葛瑾沉思了半晌,突兀說道:“拖延到戰後罷。”

諸葛瑾的意思諸葛亮明瞭,但他還是說道:“不行,這不僅僅是夫人之意,亦也是我之意。”

諸葛瑾聽完諸葛亮的話,恨恨的看覷了諸葛亮一眼。

諸葛亮見之,說道:“事關節氣,前者之行爲已然是不該,不能一錯再錯!”

陳翎之事,諸葛亮根本就是被矇在鼓裡,諸葛瑾早知如此,故而不向他透露,待及陳翎囚禁溫侯呂布之後,諸葛亮方纔知曉。

爲此事,時至如今,自己這個二弟依然對己很有成見,不然也不會有這般辯淪。

(本章完)

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七十六回 周之分封正文_第四百一十八回 混陣廝殺正文_第六百八十三回 強弓怒射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四百一十七回 大營被襲正文_第四百零五回 司馬仲達正文_第六百零二回 一壺濁酒正文_第二百五十二回 奸雄曹操正文_第五百四十六回 劉備退兵正文_第四百六十九回 有人來訪正文_第三百五十六回 飛燕不再正文_第一百零八回 封官行賞正文_第二十三回 旗幟飄揚正文_第四百二十九回 銅牆鐵壁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五百一十四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五百三十回 兩將爭雄正文_第九十九回 爲將之道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六百四十三回 假癡不癲正文_第一百九十九回 征討三韓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四百六十回 左右爲難正文_第六百七十二回 進取漢中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四百五十三回 將計就計正文_第三百三十三回 何人能戰正文_第四百六十一回 敵我不分正文_第六百四十七回 僅差一步正文_第二百零四回 諸使紛至正文_第五百四十四回 論天下勢正文_第七十一回 下邳瘟疫正文_第三百二十四回 利令昏智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一百三十四回 袁紹來襲正文_第四百三十九回 事有突變正文_第六百九十回 人在半途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一百五十六回 大將徐晃正文_第五百二十五回 審配之謀正文_第六百七十九回 江東來信正文_第五百九十四回 趙雲劫營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三百七十五回 相拒城堅正文_第五百九十二回 王基顯威正文_第五回 大將高順正文_第五十二回 進軍方向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四百四十八回 定計破敵正文_第四百一十一回 先發制人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晉升將軍正文_第一百二十三回 弱水三千正文_第五百一十九回 黃權用計正文_第一百三十三回 趙雲來沒正文_第六百三十回 攻城難下正文_第三百四十六回 局勢突變正文_第八十四回 呂岱出戰正文_第二百零四回 諸使紛至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六百六十二回 定軍山落正文_第三百五十三回 謁見呂布正文_第三百二十二回 取吾弓來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正文_第六百一十五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四百一十三回 勝負之間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四百六十二回 少主駕到正文_第六百五十回 出兵漢中正文_第三百四十三回 誰人無死正文_第六百零一回 壽春易手正文_第二十四回 修養生息正文_第四百五十一回 在劫難逃正文_第六百八十九回 王佐之人正文_第四百四十二回 憂民之心正文_第二百五十一回 袁術勢滅正文_第五百三十八回 思緒萬千正文_第三百二十八回 互有後手正文_第三百三十回 無恥之輩正文_第四百九十四回 來來去去正文_第五百七十九回 泛舟江面正文_第二百一十二回 君臣相聚正文_第二百八十回 招降納俘正文_第二百一十七回 混戰之中正文_第二百零二回 鏖戰柳城正文_第二百三十八回 花落誰家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一百四十五回 北海建觀正文_第六百五十一回 軍前計議正文_第五百三十八回 思緒萬千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九回 虎癡許褚正文_第六百六十一回 招降納附正文_第一百九十一回 大事不好正文_第五百七十七回 張任死節正文_第二百九十五回 一見傾心正文_第一百七十四回 首登之將
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六百七十三回 城中困境正文_第一百零七回 攻入北海正文_第七十六回 周之分封正文_第四百一十八回 混陣廝殺正文_第六百八十三回 強弓怒射正文_第一百五十八回 智略制敵正文_第四百一十七回 大營被襲正文_第四百零五回 司馬仲達正文_第六百零二回 一壺濁酒正文_第二百五十二回 奸雄曹操正文_第五百四十六回 劉備退兵正文_第四百六十九回 有人來訪正文_第三百五十六回 飛燕不再正文_第一百零八回 封官行賞正文_第二十三回 旗幟飄揚正文_第四百二十九回 銅牆鐵壁正文_第三百八十五回 冥冥之中正文_第五百一十四回 生死之間正文_第五百三十回 兩將爭雄正文_第九十九回 爲將之道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六百四十三回 假癡不癲正文_第一百九十九回 征討三韓正文_第二百零七回 遷徙人口正文_第四百六十回 左右爲難正文_第六百七十二回 進取漢中正文_第三百四十回 應對之策正文_第四百五十三回 將計就計正文_第三百三十三回 何人能戰正文_第四百六十一回 敵我不分正文_第六百四十七回 僅差一步正文_第二百零四回 諸使紛至正文_第五百四十四回 論天下勢正文_第七十一回 下邳瘟疫正文_第三百二十四回 利令昏智正文_第三百八十一回 肅清內賊正文_第一百三十四回 袁紹來襲正文_第四百三十九回 事有突變正文_第六百九十回 人在半途正文_第九十五回 對陣決殺正文_第一百五十六回 大將徐晃正文_第五百二十五回 審配之謀正文_第六百七十九回 江東來信正文_第五百九十四回 趙雲劫營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三百七十五回 相拒城堅正文_第五百九十二回 王基顯威正文_第五回 大將高順正文_第五十二回 進軍方向正文_第四回 紙上談兵正文_第四百四十八回 定計破敵正文_第四百一十一回 先發制人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晉升將軍正文_第一百二十三回 弱水三千正文_第五百一十九回 黃權用計正文_第一百三十三回 趙雲來沒正文_第六百三十回 攻城難下正文_第三百四十六回 局勢突變正文_第八十四回 呂岱出戰正文_第二百零四回 諸使紛至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六百六十二回 定軍山落正文_第三百五十三回 謁見呂布正文_第三百二十二回 取吾弓來正文_第三百七十八回 捨身取義正文_第六百一十五回 陰差陽錯正文_第六百八十二回 大戰將啓正文_第四百一十三回 勝負之間正文_第四百七十三回 陸遜說事正文_第四百六十二回 少主駕到正文_第六百五十回 出兵漢中正文_第三百四十三回 誰人無死正文_第六百零一回 壽春易手正文_第二十四回 修養生息正文_第四百五十一回 在劫難逃正文_第六百八十九回 王佐之人正文_第四百四十二回 憂民之心正文_第二百五十一回 袁術勢滅正文_第五百三十八回 思緒萬千正文_第三百二十八回 互有後手正文_第三百三十回 無恥之輩正文_第四百九十四回 來來去去正文_第五百七十九回 泛舟江面正文_第二百一十二回 君臣相聚正文_第二百八十回 招降納俘正文_第二百一十七回 混戰之中正文_第二百零二回 鏖戰柳城正文_第二百三十八回 花落誰家正文_第二十九回 周泰夜襲正文_第一百四十五回 北海建觀正文_第六百五十一回 軍前計議正文_第五百三十八回 思緒萬千正文_第三十二回 溫侯主事正文_第九回 虎癡許褚正文_第六百六十一回 招降納附正文_第一百九十一回 大事不好正文_第五百七十七回 張任死節正文_第二百九十五回 一見傾心正文_第一百七十四回 首登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