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百八十一回 兵事倥傯

建安三年,孫策派張紘向朝廷貢獻方物。曹操欲安孫策,與之結納,上表奏準任命他爲討逆將軍,加封爲吳侯。

吳侯,按漢制吳縣應改稱“吳國”,吳侯享有其封地的租稅,但無治民權。然而此時,諸侯割據相爭,禮崩樂壞。原本襲爵須冊封,官不能襲,此刻地方也自行襲傳。

吳侯爵實則並未有食邑,但其名號與體制爲江東勢力所用。

“吳”,江東古地名;“侯”,可稱國。吳侯國不僅享有治民權,更有獨立的軍隊。國所指範圍實際上已漸由吳縣侯國轉變爲孫氏所據江東全部。

此是曹操爲徵長安馬騰做準備所作出的安排,先行安撫住江東的孫策,令其不敢輕舉妄動。接着曹操又借天子之口,斥責左將軍呂布不恤民力,專橫跋扈執意攻略漢家天下,妄圖竊取翼州等地。

溫侯呂布接詔之後,上表自呈並無謀逆之心,只爲清君側,誅佞臣而已。

曹操得報心中忿怒,親手書一信,遣人送至北海,直言道明呂布目無君上,肆意縱兵搶掠兩勢相接襄處州郡縣城百姓,致使此地的黎民不堪其苦,紛紛遷徙至他地,以求生存。

曹操所敘述一事,其實呂布並不知曉。

在真定一役後,呂布麾下諸將各歸來處,與曹操相安無事,並無大戰開啓,只是因顏良、文丑等人經由去歲搶掠曹操所屬領地,所獲甚多,這纔不時出一哨人馬前往進到曹操所轄範圍之內,行搶掠一事。

這一舉動,不止可以在休戰期間鍛鍊士卒戰力,亦可通過此一行動,消弱曹操兵勢,一舉二得之事,何樂而不爲呢?

再者,無論是幽州的張揚,還是翼州的陳翎對此都有所耳聞,不過搶的又不是自己所轄之地的百姓,也就隨他去了。

可這麼一來,就在曹操聚勢準備攻向長安之時,他無暇派遣多餘的兵力來阻擋呂布麾下諸將搶掠,這才憤恨的致書譴責。

並不知此情的溫侯呂布,自覺無辜之極,豈能任憑曹操這麼誣陷於他,現在可不必從前,張飛張翼德罵出口的三姓家奴什麼的,在呂布聽來本來就覺得刺耳非常,現在又加上這麼一條,呂布豈會甘心就負?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呂布令諸葛瑾計點曹操數罪,述寫檄文,張貼各處,並傳至江東、荊州、西涼等地,以表自己不滿之意。

現在這個時代,可不比原來的世間,印刷術出現,使得諸葛瑾所抒寫的檄文能夠遍達諸州、郡縣、村莊,又加上活動在曹操境內的細作,暗中張貼,使得這個天下皆能聞之。

諸葛瑾所抒寫的檄文其實與陳琳大同小異,先從曹操的祖上曹騰之事提起,接着就罵向曹操之父曹嵩,然後就是曹操本人。

實質就是一句話的意思,曹操一家祖上開始就不算好人,曹操本人純屬奸賊,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那一個梟雄。

此文行至江東,剛剛受封討逆將軍、吳侯的孫策覺得此刻出言附和,顯得自己有些小人行徑,乃驅馬

並周瑜走鄉間,對此如同未聞。

不料這一走,孫策、周瑜巧入喬家莊,獲二美女。

此二美女,就是小喬與大喬,兩女皆有國色,孫策、周瑜二人乃分別納之。孫策從容戲周瑜曰:“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爲歡。”

大喬、小喬兩女分別嫁給孫策、周瑜兩人,一時傳爲佳話,此事不提,卻說呂布這一檄文傳至荊州新野處,劉備聞之,意有所動,乃召集羣臣議事。

呂布與曹操兩方相互責罵,其實並無起兵相爭之意,只是徒費口舌之利,讓天下之人看個明白,聽個清楚,到底孰是奸賊孰是純良之人。

可這檄文到底是揭開了曹操的奸雄本質,對此時孤守新野的劉備來說不啻是一濟良方,可以讓他趁機成事。

此時的劉備有化名“單福”的徐庶,有陳登父子在,又有張飛、關羽、趙雲等以爲爪牙,實際上文武兼備,缺的就是一塊可供發展的領地而已。

荊州是劉表所領,劉備本是與劉表同爲漢室子弟,不能行此無恥行徑,故而不能直接攻向荊州,那麼當前的曹操就是劉備自己所能攻佔的唯一一方勢力了。

若是換在去歲,劉備自然是不敢出兵攻佔曹操領地,可在曹操與呂布兩勢相鬥中,讓劉備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呂布能夠在蝸居相城的境地之下,開疆拓土攻佔至擁有青、幽、翼三州之地,爲何自己不能效仿爲之?

細觀呂布起家的蹤跡,一個後方根基乃是必須擁有,之後便是集聚兵勢向外拓展領地。

環顧身側,現在惟有一處可供自己征伐,積收錢糧,以爲根本,以爲安身立命的地方,那就是荊襄四郡。

荊襄四郡也就是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四郡太守有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範、零陵太守劉度這四人。

現在荊襄四郡尚處在劉表的管轄之內,劉備若是出兵奪取,與劉表直接開戰又有何異?

故而爲奪取荊襄四郡,必須先行離間劉表與荊襄四郡太守的關係,使得他們擁兵自立,可這一計謀,在徐庶、陳登父子反覆斟酌之下,無疾而終,這是不可行的。

那麼,只有出另外一策了。

這一策就是攻向曹操所屬領地之內,然後棄新野兵敗退入荊州襄陽城內。

退入襄陽城內只是此一計策的第一環,之後便是乞求劉表另置一地以爲劉備安身。

在曹操大軍壓境之下,劉表或將遣劉備提兵出陣御曹操,或將遂了劉備之願,另覓他處再次蝸居。

提兵出陣抵禦曹操軍勢的話,劉備自承不會懼怕曹操半分,毋需多言,遣出張飛、關羽等猛將帥着劉表的兵卒,勢能與曹操相爭一二。

若是劉表不放心劉備久居襄陽城中,那麼安置他劉備的地方除去襄陽郡之外,其餘者都在南方,與荊襄四郡很是接近,讓劉備可以窺機奪取。

不管如何,躲開直面曹操大軍的處境是當前最亟需解決的事項,待有了一

塊領地之後,再觀劉表與曹操相爭,趁機奪取荊襄四郡乃是劉備最終的目的。

有了荊襄四郡之後,便可進圖荊州,之後便是與曹操相爭,或向東攻略江東,抑或是向西,進軍益州,不一是處。

此策甚好,可剛過完正月,曹操就給劉備迎頭一擊,曹操他出兵攻略長安去了!

望着同樣一臉驚詫的“單福”,劉備手捻着密信,嘆息着言道:“元直,這可如何是好?”

劉備似乎已經瞧見曹操一臉憤恨之色,生吞活剝自己的心思都有了。

在曹操與呂布相爭翼州之時,自己背後一擊,令曹操潰滅呂布一勢的謀劃功虧一簣,現在自己再出兵的話,曹操剿滅長安的籌劃勢必又要落空,只能班師回來與自己相鬥。

徐庶在劉備的話語下,默默沉思了片刻言道:“主公,還是依計行事罷。”

看着劉備不明所以的目光,徐庶接着解說道:“曹操此次出兵征討馬騰,不管出兵幾何,在宛城的張繡兵力不會減少,只需使計,便能攻克,若是能仗此援助到馬騰,對己對彼皆有利。主公此次出兵使得曹操顧及不暇,攻下宛城之後,我軍若能在宛城站穩,全領南陽郡亦不失一根基所在。”

劉備頷首點頭,心中輕鬆不少,此前“單福”謀劃頗具陰謀之意味,劉備對此持有不敢苟同的念想,不過思及自己將近四旬,還寄人籬下,每每唸叨着便淚滿襟,這才從了這一計略。

現在由於曹操出兵征討長安,於情於理出徵宛城,一是可援馬騰,以顯忠誠於漢室的臣子守望相助之情;二來攻佔曹操所轄之地,劉備沒有牴觸的心思,誠爲所願也。

遂在曹操出兵攻向長安馬騰之時,建安三年二月,劉備盡提新野之兵,又向劉表借兵數千,併成一軍向宛城而去。

張繡居宛城,聞報劉備提兵來戰自己,哈哈大笑一聲,顧覷左右,肆意狂笑道:“劉備,天子之皇叔,止有不足萬人的兵馬,就欲想奪我宛城?!”

在李嚴、文聘等大將的附合笑聲中,張繡眼神之中止不住的露出殺氣來,喝令道:“正方、仲業,我命汝兩人各率本部人馬出城埋伏,聞我號令齊出,與我共擊劉備一軍!”

李嚴、文聘兩將抱拳尊禮同聲領命道:“將軍,末將願聽從號令,就去安排相關事宜!”說着李嚴、文聘兩人齊齊退出殿中,向着外面而去。

看覷着雷敘、張先兩人以及自己的部將胡車兒,張繡低下頭去,沉思起來,此次倘若能夠一擊大破劉備軍勢,正好趁機攻入新野,奪取襄陽。

若能奪取襄陽,呵呵…想到這裡,張繡止不住的想笑,自己的大事就可成矣!

張繡擡起頭來,再一次看向叔父遺留下的大將雷敘、張先兩人,以及自己的部將胡車兒,沉聲喝道:“此次不必據守城池,汝等三人隨吾出戰罷!”

雷敘、張先並胡車兒聽得張繡號令,一併向着張繡抱拳應道:“謹尊將令,定當斬將奪旗以報大人之恩德!”

(本章完)

正文_第四百一十九回 將遇良才正文_第五百七十回 萬事俱備正文_第六百七十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二百九十回 一門三傑正文_第六百七十五回 勝利在望正文_第四百八十六回 銅錢交易正文_第六十二回 陳宮來投正文_第三百九十回 智者多慮正文_第五百四十四回 論天下勢正文_第一百一十二回 鄴城議事正文_第一百八十五回 攻戰城下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二百二十三回 混亂之戰正文_第一百八十三回 刺史逢紀正文_第六十回 提兵北上正文_第二百八十一回 兵事倥傯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二百一十四回 天下奇兵正文_第十五回 李封薛蘭正文_第一百七十八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三十八回 袁曹之爭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七十回 徐盛入仕正文_第一百三十六回 顏良攻城正文_第三百八十回 內政內事正文_第五百五十回 張達賺城正文_第三百七十五回 相拒城堅正文_第三百五十一回 株連之罪正文_第一百八十回 議取幽州正文_第二百二十回 陷陣突進正文_第四十三回 譙縣攻戰正文_第二百六十六回 攻守相易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五百六十五回 兵出成都正文_第九十回 管亥逞威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五百一十七回 放你一馬正文_第四十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三百六十五回 蔡文姬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二十二回 打造兵刃正文_第四百四十回 兵出青州正文_第一百七十六回 城破將降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五百五十四回 舉事謀反正文_第四百五十五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六百六十六回 大戰不息正文_第六百七十九回 江東來信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二百七十五回 龍戰虎鬥正文_第一百四十九回 背水一戰正文_第四百三十八回 真人蒙身正文_第二百九十九回 缺一亦可正文_第一百一十四回 探明底細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五百八十九回 暗中遇敵正文_第四百零九回 免戰高懸正文_第一百九十六回 盡降其衆正文_第二十五回 汝陰易手正文_第四百零六回 九品中正正文_第六百四十四回 赤壁之年正文_第六百五十四回 垂死掙扎正文_第四十五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晉升將軍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一百六十七回 先登之士正文_第二百八十三回 誰在佞言正文_第五百二十回 趙雲襲糧正文_第三百七十一回 代天行道正文_第一百四十九回 背水一戰正文_第五百六十七回 周泰陷陣正文_第五百七十一回 我欲爲王正文_第五百四十九回 進圖江州正文_第六百回 一挫再挫正文_第五百三十七回 禦敵無策正文_第五百七十四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八十三回 英雄豪傑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九十一回 呂布神威正文_第二百六十七回 誰勝誰負正文_第五百零五回 良將在側正文_第六百三十八回 殺入城內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一百五十四回 曹軍攻戰正文_第四百五十六回 內訌將起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一百一十八回 出使兗州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二百一十六回 埋伏之地正文_第五百九十六回 魏延衝陣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六百九十一回 猛將衝營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三百六十六回 攻伐之道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
正文_第四百一十九回 將遇良才正文_第五百七十回 萬事俱備正文_第六百七十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二百九十回 一門三傑正文_第六百七十五回 勝利在望正文_第四百八十六回 銅錢交易正文_第六十二回 陳宮來投正文_第三百九十回 智者多慮正文_第五百四十四回 論天下勢正文_第一百一十二回 鄴城議事正文_第一百八十五回 攻戰城下正文_第六百五十三回 脫出生天正文_第二百二十三回 混亂之戰正文_第一百八十三回 刺史逢紀正文_第六十回 提兵北上正文_第二百八十一回 兵事倥傯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二百一十四回 天下奇兵正文_第十五回 李封薛蘭正文_第一百七十八回 南皮城下正文_第三十八回 袁曹之爭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七十回 徐盛入仕正文_第一百三十六回 顏良攻城正文_第三百八十回 內政內事正文_第五百五十回 張達賺城正文_第三百七十五回 相拒城堅正文_第三百五十一回 株連之罪正文_第一百八十回 議取幽州正文_第二百二十回 陷陣突進正文_第四十三回 譙縣攻戰正文_第二百六十六回 攻守相易正文_第一百七十一回 呂布之怨正文_第三百一十四回 濮陽城下正文_第五百六十五回 兵出成都正文_第九十回 管亥逞威正文_第一百八十一回 調兵遣將正文_第五百四十回 攻入城中正文_第五百一十七回 放你一馬正文_第四十回 溫侯呂布正文_第三百六十五回 蔡文姬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二十二回 打造兵刃正文_第四百四十回 兵出青州正文_第一百七十六回 城破將降正文_第一百一十九回 雕版印刷正文_第五百五十四回 舉事謀反正文_第四百五十五回 道聽途說正文_第六百六十六回 大戰不息正文_第六百七十九回 江東來信正文_第五百五十三回 無中生有正文_第二百七十五回 龍戰虎鬥正文_第一百四十九回 背水一戰正文_第四百三十八回 真人蒙身正文_第二百九十九回 缺一亦可正文_第一百一十四回 探明底細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五百八十九回 暗中遇敵正文_第四百零九回 免戰高懸正文_第一百九十六回 盡降其衆正文_第二十五回 汝陰易手正文_第四百零六回 九品中正正文_第六百四十四回 赤壁之年正文_第六百五十四回 垂死掙扎正文_第四十五回 兵分兩路正文_第三百三十七回 誰爲王者正文_第一百六十二回 晉升將軍正文_第六百零五回 張遼敗退正文_第一百六十七回 先登之士正文_第二百八十三回 誰在佞言正文_第五百二十回 趙雲襲糧正文_第三百七十一回 代天行道正文_第一百四十九回 背水一戰正文_第五百六十七回 周泰陷陣正文_第五百七十一回 我欲爲王正文_第五百四十九回 進圖江州正文_第六百回 一挫再挫正文_第五百三十七回 禦敵無策正文_第五百七十四回 窮途末路正文_第八十三回 英雄豪傑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九十一回 呂布神威正文_第二百六十七回 誰勝誰負正文_第五百零五回 良將在側正文_第六百三十八回 殺入城內正文_第三百二十七回 奮戰不息正文_第二百一十五回 埋伏之處正文_第五百三十二回 奪城大戰正文_第一百五十四回 曹軍攻戰正文_第四百五十六回 內訌將起正文_第五百六十三回 一縱一放正文_第一百一十八回 出使兗州正文_第三百四十八回 離京赴任正文_第二百一十六回 埋伏之地正文_第五百九十六回 魏延衝陣正文_第四百五十九回 大將之名正文_第六百九十一回 猛將衝營正文_第二百八十九回 道門弟子正文_第三百六十六回 攻伐之道正文_第三百五十二回 招攬名士